宋朝赣州,那岁月静好与风雨飘摇的往事

罗璘

<p>  有人说,如果可以穿越,最好去宋朝,因为宋朝有夜生活,有跟我们现在最接近的生活状态。</p><p> 也有人说,宋朝之后无中国,崖山之后无华夏。不要紧,那就来赣州吧,赣州城就能让你穿越千年。</p><p> 宋朝续存319年,绵延的赣州古城墙巍巍的八境台见证了北宋南宋的繁华喧闹、岁月静好和风风雨雨。</p><p> 熙熙攘攘的市井、书声琅琅的书院、香烟袅袅的庙宇、商贾如流的驿道、赣江上的孤帆碧影、王朝坍塌前的风雨飘摇刀光剑影......</p><p> 说不尽的宋朝,读不完的赣州。</p><p><br></p><p>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并不是存续最长的朝代,但是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像宋朝在赣州划下如此之深的历史痕迹:古城墙、古石窟、古浮桥、古瓷窑、古城门、古街巷、古书院、古庙宇、古佛塔,还有福寿沟、八境台、摩崖题刻……</p><p> 我试图在这一道道深深的历史痕迹中,用自己的视角寻找和回望大宋赣州岁月静好和风雨飘摇的往事。</p><p> 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大宋的江山,马蹄声狂乱。在中国的历史上,很少有像宋朝那样的王朝,一开国,就伴随着没完没了的农民起义和边患,害得宋人的诗歌总是哀哀戚戚的,菊花残,满地霜。然而,持续不断的战争,并没有影响大宋经济的繁荣和科技文化的昌盛。地处南方一隅的赣州,就是大宋的缩影。</p><p><br></p><p><br></p> <p>  北宋的赣州,由于章、贡、赣三水交汇,水上交通与陆上驿道构成了当时强大的交通体系,赣州,成为宋代中国大型城市之一。</p><p> 那个时候的赣州,叫做虔州。</p><p> 那个时候的虔州,柑橘种植就已经形成规模。苏轼贬谪岭南途经赣州,看见漫山遍野的柑橘,先后在赣县和南康写下了“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渺渺疏林集晚霞,村村烟火梵王家;幽人自种千头橘,远客来寻百结花。”</p><p> 那个时候的虔州,梯田不仅仅是风景,而且是农业发展、农民安居乐业的象征。由于王安石变法,虔州的农民也受益于这位在朝中做官的江西老乡改革举措。崇山峻岭中的虔州农民纷纷兴修水利,开垦梯田。“四方争言水利,古陂废堰悉务修复”,赣县就有陂塘227处,兴国开垦梯田最多。其实你现在去崇义的上堡、上犹的山区看看,或许就可以看见大宋农业的痕迹。耕地增加,粮食也在增加,茶叶生产也开始成为虔州重要经济来源。北宋时期,全国产名茶的州军共有13个,其中虔州居首。苏东坡在郁孤台上云:“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茅秋”。那个时候的虔州夜市,茶楼酒肆、熙熙攘攘、笙歌阵阵、茶香飘飘,处处浪漫风情。</p><p> 那个时候的虔州,手工业、商业、交通业也繁荣起来。七里镇的陶瓷,与当时的景德镇、吉州陶瓷相媲美,夏布、丝织品成为贡品,红漆雕花瓷板凉床、黑漆推光八仙桌、红漆脚盆、水车、风车、重纸......都销往全国,《宋史》载:“广南金银、香药、犀象、百货,陆运虔州,而后水运”。由于商业的高度繁荣,致使货币流通量大幅度增加,朝廷于是在虔州设铸钱院,《宋史》载;“景祐二年,置提点刑狱铸钱监于虔州”。宋初,虔州税额为25382贯,到宋神宗熙宁十年税额达到51229贯。</p><p> 那个时候的虔州,城市建设开始扩张。城市六街已经形成、孔宗翰扩建城墙兴建八境台、章水浮桥横贯两岸、知州刘彝建福寿沟......柳永笔下“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虽然描写的是杭州,但这也是赣州城的景象。</p><p> 那时候的虔州,书院林立、庙宇遍地,多少楼台烟雨中,崇文重教成为风气,耕读传家成为众多家庭的家训。苏轼记南安军学时写道:“朝廷自庆历、熙宁、绍圣以来,三致意与学矣,虽荒服郡县必有学......故南安之学,甲于江西。”如果你现在走进赣州一中的夜话亭坐坐,可以想象,当年苏轼能够与虔州人氏阳孝本彻夜长谈,谈的肯定不是风花雪月的往事。周敦颐任南安军司理参军和虔州通判,招弟子、办书院,周程理学开始形成。是不是因为赣南遍野清香的菡萏和书香,给了他写《爱莲说》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呢!</p><p> 虔州改名为赣州,是在南宋时期。外敌不断,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所掳,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从金由北南逃,后重新建立宋氏江山,定都杭州,史称南宋。 幸好,虔州还在宋朝的版图上,而此时的宋朝版图,已经小了很多。</p><p> 那时候的虔州,已经处于动乱之中。</p><p> 在于都县城城郊,有个地方叫罗田岩,这里保留了许多摩崖题刻,其中最大最醒目竖写的“天子万年”四个大字,是岳飞写的。1133年,时年30岁的岳飞奉命镇压了吉、虔二州的农民起义军,宋高宗赵构非常高兴,亲笔书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相送,所以岳飞在于都罗田岩写下这四个字之对应,以谢皇恩。而此时的岳飞还带着一个秘密使命,那就是来赣州屠城。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要从四年前说起,宋高宗为逃避金兵,决定王室成员分散避敌,他自带一批人马退往江浙,而隆祐太后则浩浩荡荡万余人南逃入江西并沿赣江逆流而上,惊慌逃至虔州。这几万官兵的来到,把虔州府库有限的钱财顿时耗尽,并常以势欺压百姓。1130年正月,发生万名乡民围攻官兵亊件。后来金兵停止追击北返,隆祐太后返回临安(南宋首都杭州)后,便将在虔州所受惊吓向宋高宗哭诉。高宗因其“册立”之恩答应为她报仇雪恨,便向岳飞下达了血洗虔州的密旨。然而岳飞却拒绝屠城,只捕杀为首者,三次上书高宗请愿。赣南百姓感念岳飞保全之恩,在贺兰山建了精忠报国祠。宋朝曾敏行所著《独醒杂志》已成如今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级文言文教辅和课外阅读内容,有这一段:“岳公飞之破固石洞也,贼砦据山之巅,悬崖百仞,登者跻攀而上,不胜其劳。官军每登山,贼辄凭高据险,投刃转石,士卒皆重伤而却。公既至,直入洞中,与贼砦相对,而营贼畏公威名,坚守不复下山。公一日令曰:来日当破贼。军中不知所谓。明日凌晨,令诸军陈于山下,与贼砦相距甚近。既成列,公临后登高以望之。贼在上见官军逼近,亦整顿以待战。其酋长乃一女子,号廖小姑,持刃叫呼曰:‘今日官军要破我砦,除是飞来。’公闻其言,顾左右曰:‘飞,即我也。’”这描写的就是岳飞在于都县银坑乡固石洞剿匪平叛的事。</p> <p>  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特别是齐术叛兵据城112天,使南宋王朝开始思索虔州为什么“多盗”。有一个叫做董德元的江西乐安人对宋高宗说:“虔州谓之虎头城,非佳名。今天下举安,独此郡间有小警,意其名有以兆之,望赐以美称。”后来,朝中大家一商议,就在绍兴二十三年二月(1153年)把虔州改名赣州了。虔化县也以同样理由改名宁都。有意思的是,此前也就是宣和三年(1121年),龙南县曾经改名虔南,旋即恢复旧名。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些官员是“不信马列信鬼神”啊!</p><p> 在岳飞赣南平叛后的第42年,也就是1175年,35岁的诗人辛弃疾也来赣州任职了。这位23岁便独闯金军大营擒叛将的“战狼”诗人登上郁孤台,他眺望远方,回望大宋,感慨万千,心潮澎湃,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内乱,外患,写满诗词的大宋继续走了100年后,又一个既会写诗又会打仗的人来赣州任职了,他叫文天祥,此时,正是大宋王朝坍塌的前夜。他在赣州写下的几首诗词,正是当时情形与心情的写照。如《赣州》:</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满城风雨送凄凉,三四年前此战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遗老犹应愧蜂蚁,故交已久化豺狼。</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山不敢人心在,宇宙方来事会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翠玉楼前天亦泣,南音半夜落沧浪。</p><p> 1274年的3月,文天祥任赣州知州。年底,20万元军南下直逼临安(杭州),(1275年)正月十三,皇帝下达了赴临安的专旨。文天祥立即发布文告聚兵积粮抗元,数月之后,他带着数万赣州、吉安子弟奔赴临安,而这,又恰恰是大宋垂死的最后挣扎......两年之后也就是1277年,元军攻下隆兴府(南昌)并设江西行省,次年,移至赣州,从此“宋朝赣州”灰飞烟灭消失远去,留下的却是有着深深大宋痕迹的“宋城赣州”。</p><p> 曾经当过临安(杭州)知府又来过赣州的苏轼如果能够穿越再次来到赣州,不知道他在夜话亭下回看大宋会有多少感慨,估计他也只有仰天长叹一声“明月几时有?”然后“把酒问青天”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