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我的父亲母亲,我的兄弟姐妹

幸福花

<p><b style="font-size: 20px;"><i><u>前言:</u></i></b></p> <p class="ql-block"><b>  关于"我爱我家"的美篇,在我心里已酝酿许久,自从与美篇结缘,就一直想做一篇关于"家"的亲情美篇,只是涉及面之广一直无从入手。年初突发灵感,将众多有关"家"的素材提炼出了一部分,制作了《陪伴~幸福的回味》之美篇,作为"我爱我家"美篇的一个"序"篇,引起了众亲友情感上的共鸣,这就更加促使我将《我爱我家》的美篇完成。今天在第27个国际家庭日(5月15日)发表此篇,更加有意义,尽管我能力水平有限,但是心中对家的爱无限!</b></p> <p><b style="font-size: 20px;"><i><u>一 、我的父亲母亲</u></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父母双亲~子女第一任老师</b></p><p><b style="font-size: 18px;">&nbsp;&nbsp;&nbsp;&nbsp;&nbsp; </b></p><p><b style="font-size: 18px;"> 家,是我们成长的学校;家,是我们放松的暖窝;家,是一切美好的源头;家,是我们一生的归宿;家,是我们永远的牵挂。父母,就是家庭这所学校的第一任老师。</b></p><p><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p><p><b> 一人,一生,一个家。"家"简简单单一个字;牵挂,惦记,一辈子。要写好"家"这个字,并非易事。唯有全家人一辈子齐心协力来写她,才能成就一个十全十美,圆满的"家"。我庆幸生长在一个有情、有爱、温馨、和谐的大家庭中,一家人在一起,家和万事兴。</b></p><p><br></p><p><b> 我的父母双亲当年是从山东逃荒来到东北,组建家庭后生养哺育了我们姊妹六人,在父母的苦心经营下,李氏家族一奶同胞姊妹六人没有辜负父母的教诲、培养和期望,无论出生在什么年代,经历过怎样的磨砺,都健康成长,在各自人生轨迹中收获了自己的成就。</b></p> <p><i>我们家父爱母慈,父亲如高山,是我们子女的依靠;母亲似甘露,滋润我们儿女成长。有这样的父母双亲我们感到非常满足,是我们当儿女的幸福。</i></p> <p><b style="font-size: 20px;">1 、我的父亲~父爱如山恩永伴</b></p><p><br></p><p><b> 我的父亲出生于1907年(丁未羊年)农历十月二十九日,清光绪33年,姓李;名:鳯麟;字:仙洲。从我记事起,父亲在我的印象中是既威严又可亲;既睿智又厚道;既谦和又善良。一生乐于助人,做事有始有终,干工作一丝不苟、严谨认真、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几十年如一日,早出晚归、任劳任怨,工作上从未出现过差错。他是一名铁路机车厂的机车检查员,八级(最高等级)老工匠,在数万人的国企大厂也只是廖廖几人而已。</b></p><p><br></p><p><b> 父亲乃我们一家之主,作为当家人他对孩子们的教育丝毫不懈怠,于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教育子女,告诫我们从小就要做一个"好人",行为处事上告诉我们:"要想自己过的去,首先要让别人过得去,处处要为他人着想才行";还常常教导我们"言必信,行必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工作上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等等。</b></p><p><br></p><p><b> 父亲对我们家教严格,经常督促我们多看书、记笔记、练字帖,所以我们家这几个子女的字都写的还可以。我家有一个老式大镜子,左右条幅是父亲所选的两句格言:"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横幅是"谨言慎行",以激励我们不断进取,如何生存。生活中一旦我们做错了事他从来不一概而论的责罚,而是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处理。谁在外淘气惹祸必定会受到严厉批评教育,而如果我们是不小心打碎了碗碟,他不但不训斥,反而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以后要多加注意,小心就是了"…… </b></p><p><br></p><p><b> 父亲不仅对子女教育有加,他对自己也是要求十分严格,没有不良嗜好,不近烟酒。他工作出色,且一生酷爱学习,解放后靠职工夜校自学获得知识,还被请到中小学校做过"忆苦思甜"报告。家里藏书有《警世恒言》、历史药书、老字画等……每到年节,尤其是除夕夜全家人在一起包饺子、守岁之时,父亲就开始给我们讲一些有意义的故事:三十晚上煮坏的饺子不能说"破"要说"挣"的趣事;乾隆微服私访时探访"天下第一家"时的情形;王安石出对联的上联"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让苏东坡对下联的轶事;有些生僻字的造字由来;"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等等。我们从小得以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之终身受益。</b></p><p><br></p><p><b> 父亲退休后更是手不离书本,生活很有规律,每天除了看书、写字、抄书、写毛笔字外,就是下象棋、散步走路,他还练习写大字,我家墙上贴满了父亲写的字画。父亲把"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个字写成有立体感的艺术品,犹如一个人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很具观赏性。父亲可谓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他的处事方式和行为准则,为我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言传身教感染着我们,起到耳濡目染的示范作用。</b></p> <p><i>父亲是一名铁路机车检查员,为人正直、待人和善,总是微笑示人。只要提起父亲,凡是和父亲共事过的老同志和邻里乡亲没有不竖大拇指夸其人品好的。</i></p> <p><i>从照片中能看到父亲身后墙上的字画(除了寿字)都是出自父亲之手,他最得意之作是有立体感的八个大字:正心修身,克己复礼。老爸平日把本装订成厚厚一摞,每天抄写记载的内容读后让人受益匪浅。</i></p> <p><i>下面的照片是我父亲去南京时,二姐夫带老爸游南京长江大桥和灵谷寺等景区游玩所拍,还有去宜兴"三奇"之首的雄伟奇观著名的石灰岩溶奇洞"善卷洞"留影。</i></p> <p><i>下图的手稿一份是父亲1972年被齐厂所属小学邀请到学校做"忆苦思甜"报告时的手稿,我无意间发现并收藏保存起来。另一份是我二姐夫写给父亲的小诗。</i></p> <p><b style="font-size: 20px;">2 、我的母亲~母爱如泉情永随</b></p><p><br></p><p><b> 说起母亲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母亲那端庄娇好的面容,我母亲虽是穷苦出身,却有着大家闺秀的容颜和气质,她五官端正、眉目清秀、聪颖贤惠、通情达理,举手投足间,尽显从骨子里散发出的那种高贵和优雅。母亲小我父亲八岁,民国一九一五年农历正月二十六生人(乙卯兔年),这一天的生辰是吉祥的好日子。母亲原名随父亲姓氏"李刘氏",解放后才有了自己的名字"玉兰",所以我平生对玉兰花情有独钟。</b></p><p><br></p><p><b> 母亲,为我们这个家奉献了一生的爱,她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我们成长时期正值五六十年代,赶上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那个年代有钱也买不到东西,什么都是供应,我家孩子又多,时而会吃糠咽菜或饿肚子。我妈都是先可着我爸,给父亲吃小灶(因为父亲要上班挣钱养活全家人),然后就是让我们孩子尽量能吃饱,最后才能轮到她自己。为了我父亲和我们几个子女吃好穿暖,不惜委屈她自己,乃名副其实的贤妻良母。</b></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 母亲是我们这个家庭最辛劳的人,一生勤俭持家、吃苦耐劳。母亲手工缝补功夫很过硬(妈妈专门有一个装针头、线脑、布头、纽扣、线绳等的百宝袋),那时实行这样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经妈妈缝补过的衣服针脚细腻,平整干净,人见人夸这手工缝补功夫实在不一般。妈妈还做得一手好饭菜,尤其是面食更为拿手,每逢过春节妈妈就开始忙活,炸套环、炸丸子、蒸各式各样的面点,至今想来还回味无穷。</b></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 母亲特别爱干净,是出了名的干净人,家里家外总是打理的井井有条、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窗明几净,被褥衣物洗的透亮,叠的整整齐齐。记得我小时候我们家是住在厂区的光荣路砖瓦平房,家里的木制炕沿刷的漂白,箱柜桌椅擦拭的铮明瓦亮,我家的各种挂布帘都是白色的,看上去非常明亮。那时经常有检查居民家里卫生的,一有检查团到来,居委会人员就会领到我家去,这样准能获得好评。</b></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 我最敬佩的还是老妈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她没上过一天学,从一个大字不识到能断断续续的读书念报。老妈的学习是见缝插针,只要见到不认识的字就让我们教她念,一遍一遍的认真记忆。有了电视后,我老妈最喜欢看的就是新闻联播,中央领导的名字她都能叫出来,并叫我们把这些名字记在本子上,她来认字,耄耋之年还关心国家大事,叫人心生敬佩。母亲和父亲一样,都是长寿之人,一生为人厚道、心地善良、宽容大度、终身劳作,是我们子女效仿的楷模!</b></p> <p><i>母亲慈眉善目,性情温和。虽然一辈子只是一个家庭主妇, 没上过学,没有文化,但她与生俱来的善良品行和为人处世的风格,成为教育引导我们成长的样板。</i></p> <p><i>母亲持家有方,虽然没有文化,但深知读书识礼的重要性,教导我们好好学习,礼貌待人,教育子女也不打骂训斥,而是讲道理让我们从小明理,守礼仪、懂规矩。</i></p> <p><i>母亲守妇道,爸爸起早贪晚工作忙,教育子女的重担就落在了妈妈身上,我们也不负父母重望虽然没做什么高官,挣什么大钱,但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小有成就。</i></p> <p><i>有妈在,家就在,妈在哪,家就在哪,哪里就是天伦之乐的汇聚地。这是老妈和大哥一同居住和到我家后所拍的照片,看到这些暖心的瞬间,心中涌起无限的思念。</i></p> <p><i>下面这两张珍贵的照片,是母亲当年去南京我二姐家时在南京大桥下所拍。最后一张文字图片,是我二姐夫写给母亲的一首小诗,赞美母亲的品行为人。</i></p> <p><b style="font-size: 20px;"><i><u>二 、我的兄弟姐妹</u></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兄弟姐妹~血脉之缘一家亲</b></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 半世父母恩,一世兄弟情。亲情越是到了晚年,越是难以割舍,兄弟姐妹才是父母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不是有多少钱就能买得到的。这世上,除了养育我们的父母外,再莫过于一奶同胞的手足之情、血脉之亲。</b></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 随着岁月流逝,父母虽已仙逝,但兄弟姐妹千里之遥仍心心相连。六姊妹中现最小的老弟已65岁,最长的大姐现89高龄,各有家庭,各有子女、儿孙满堂,那血浓于水的手足亲情却根深蒂固,天南地北的姐弟兄妹彼此思念,相互牵挂。</b></p> <p><i>父母成家的那个年代无计划生育,母亲生育十个孩子,由于解放前医疗条件差,在二姐和大哥之间夭折四个。我们姊妹六人中有医生,有教师,有返城知青,还有一人正赶上父亲离休接班进了工厂。</i></p> <p><b style="font-size: 20px;">1 、受人尊重的"大姐"</b></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 我大姐~她不愧为"大姐"这个称呼,对父母孝、对弟妹爱、对公婆敬。当年我父母从沈阳机车车辆厂迁厂至齐齐哈尔车辆厂时,大姐已经在医院工作并成家,便没有随同父母来齐,只身一人留在了沈阳。</b></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 虽然离父母远了,但是她对这个家的贡献没有因为距离而减少,反而增强。五六十年代什么都是供应,她把供应的米、面、油、布票等,自己的小家舍不得吃、舍不得用,积攒下来年年大包小包的往齐市这个大家送。她不是惦记这个,就是惦记那个,对弟妹们是有求必应。她为父母,为这个大家,也为弟妹们各自的小家做的太多、太多……</b></p> <p><i>大姐是难得的大好人,公认的大好人,她善待每一个人,无论是对父母,对兄弟姐妹,还是对外人都是如此。凡是和我大姐打过交道的人,无不交口称赞她的为人。</i></p> <p><i>那些年铁路职工和家属都有免票,因为大姐还有姑姑、姨、舅等都生活在沈阳,所以我们经常去沈阳探亲。大姐更是年年自费来齐市探望父母,这是我们去沈阳和大姐来齐时拍的照片,留下了珍贵的纪念。</i></p> <p><i>这是我大姐和我侄女,俗话说:姑侄儿亲辈辈亲。这姑侄俩缘分可不一般,俩人都是农历三月初九同月同日生人的有福之人。大姐66岁生日我和侄女前往庆生,大姐88岁生日二姐带女儿前去沈祝寿。</i></p> <p><i>慈祥和善的大姐现如今尽享天伦之乐,已是儿孙满堂,乐见重孙、重外孙的幸福老人。儿女们尽孝,孙辈们欢笑,一大家子经常在一起欢聚,其乐融融。</i></p> <p><i>2014年二姐80寿辰时,已83岁高龄的大姐,带着两个女儿前往南京参加二姐的生日宴。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心里总是装着别人,这就是我可亲可敬可爱的好大姐。</i></p> <p><i>大姐对兄妹好,大家也爱戴大姐。大姐的最后一个外孙女结婚时,姑爷家在大庆,除了沈阳众亲友都前往大庆参加婚礼外,齐市的亲友也都悉数到场。侄女家住大庆也尽地主之谊,设宴款待了到访的亲友。</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 、我们的榜样"二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二姐不仅在孝敬父母和关爱姐妹兄弟方面是我们的榜样,也是我们兄弟姐妹中最懂事,最优秀,各方面最出色的一个。母亲经常在我面前说:你二姐从小就听话懂事,长的又排场,人见人夸。二姐在齐齐齐哈尔铁路中学毕业后,学校直接保送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参加工作后的二姐更加出众,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经常外出学习和巡回演讲其先进事迹。她和我二姐夫的美满婚姻就结缘于两人赴北京参加铁道部干部学校学习时,当年一个工作在南昌大桥局,一个在牡丹江铁路学校教书,天南地北的两个人相识相知,结为夫妻,可谓是"千里姻缘一线牵"。我二姐这辈子乃是事业、家庭双丰收的人生赢家!</b></p> <p class="ql-block"><i>我从小就爱翻看二姐的影集,她在我心中就是偶像级的人物,一直是我努力前行的标杆。我立志以她为榜样,长大也要向二姐一样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i></p> <p><i>我们小的时候最盼望二姐回齐市家中了,只要二姐回来不仅有好吃的更有新衣服,我年少时穿的衣服几乎都是她给我买的或她的衣服送给我的,样式新颖与众不同。</i></p> <p><i>二姐非常顾家,工作后钱都寄给家里补贴家用,结婚后亦是如此,还是照样往家里汇钱。只要放假就千里迢迢回家看望父母,她和大姐一样把钱都捐给了铁道部。</i></p> <p><i>二姐的一双儿女从小就讨人喜爱,长大后出落的都很标致。工作岗位也令人羡慕,女儿是国家公务员,儿子在南京药科大学工作,都成为了国家栋梁之才。</i></p> <p><i>二姐家的孙女和外孙现在也都走上了工作岗位,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孙女南京药科大学毕业,外孙是南大毕业生。现在二姐二姐夫老俩口尽享天伦之乐、安度晚年。</i></p> <p><i>如今,二姐和姐夫已进入耄耋之年,携手走过五十多年,每每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二姐夫都抑制不住幸福的往事回忆之中。这是我和侄女一家在南京时,二姐夫一边翻看影集,一边给我们讲述其中的故事。</i></p> <p><i>下面的几首小诗,见证了二姐、二姐夫的爱情故事。二姐夫送给二姐的一张求婚照(右侧单人照)三十年后在结婚纪念日追忆所题;另三首诗是赠妻(颂二姐)及结婚四十周年、结婚五十周年金婚时所做。</i></p> <p><i>2013年清明二姐全家来齐市拜祭父母双亲,之后我们照了张合影留念,这也是二姐至今为止的最后一次来齐。2014年兄弟姐妹前往南京为二姐八十岁生日祝寿。</i></p> <p><b style="font-size: 20px;">3 、热心好客的"大哥"</b></p><p><br></p><p><b> 大哥对家人最为热心,不论谁有事找到他,准会立马应允,绝无二话,立刻付之于行动。我大哥下乡返城后和父母同居的那些年,除了日常照顾父母的起居外,家里亲戚不断,你来我往的哥嫂也不嫌烦,都好生接待。</b></p><p><br></p><p><b> 父母不在后他作为大哥经常把在齐市的弟弟妹妹召集到一起聚聚,齐市这边"来人去且"他都要请到家里吃饭,很有大哥的样。前年,大哥建了一个六姊妹的"心灵之缘~兄弟姐妹一家亲"群,每到年节大家相互问候,有谁过生日送上祝福,不仅有一种庄重的仪式感,也让彼此的心连的更近。</b></p> <p><i>大哥当年下乡插队,后来当上了供销社的会计兼采购员,在农村时成家返城后与父母同居。大哥的两个子女非常懂事,注重亲情,维护亲情,对长辈一向尊重有加。</i></p> <p><i style="font-size: 18px;">我大侄儿高挑的个头,做人和他的个头一样,为人大气,出手大方,不仅经常拜访姑姑、叔叔们,还经常宴请我们大家,是很阳光、很乐观、很洒脱的一个人。</i></p> <p><i>大哥的孙女,随着一点点长大越来越可爱,学习成绩越来越优秀,现已是初二重点班的学生,考试稳居班级前十名,年段前30名,望继续加油,早日金榜题名。</i></p> <p><i>大哥的女儿很会做人,婆媳关系,亲友关系,家庭关系她都处理的恰到好处。她建了"欢乐大家族群",成为链接亲人间的纽带。侄女的女儿培养的也非常优秀,现从医学院毕业,在浙江省中医院工作。</i></p> <p><b style="font-size: 20px;">4 、心地善良的"二哥"</b></p><p><br></p><p><b> 二哥最是侠骨柔肠,长的英俊帅气。我们家中的六个子女除了大姐长的最像老妈外,就是二哥的长相遗传妈妈的地方最多,五官端正、浓眉大眼、高挺鼻梁、完美脸型,典型的威武潇洒的男子汉形象。二哥外观给人看似有些冷峻,实则心肠最热、心地善良、心肠特软、乐于助人,是那种"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性格。</b></p><p><br></p><p><b> 在我们家二哥的性格相对外向,有一定的社交能力,为家、为兄妹出过不少力。二哥聪明知识面广,而且记忆力好,我们从小听老爸讲的一些历史故事他都记得,并能绘声绘色地讲出来。二哥身强体壮,当年差点选上当一名空军战士,他爱好体育运动,曾经是齐厂冰球队和水球队的队员。又是我们家歌唱的最好的,兄弟姐妹在一起只要有二哥在,那场面一定热闹气氛活跃,这些都让我从心底里佩服。</b></p> <p><i>二哥内柔外刚、一表人才、活泼开朗、爱说爱笑、乐观向上,在单位管理(调度)岗位工作直至退休。想当年他在武装部时,骑着挎斗军用摩托相当威风,在我眼中是那么的英俊、帅气、威武、高大。</i></p> <p><i>二哥二嫂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二哥潇洒,二嫂漂亮,二人均有才华,俩人是完美组合。几次和他(她)们出去游玩,更加感受到彼此间的恩爱。二哥待人热心,是善于关照、关心、帮助他人的一个好心人。</i></p> <p><i>二哥对父母孝顺,我从没见他对二老发过脾气。家里家外只要有二哥在场,气氛就十分活跃,大嗓门的他又说又唱,引得全家人哈哈大笑,欢歌荡漾,笑语满堂。</i></p> <p><i>二哥、二嫂都是有福之人,两个漂亮的贴心小棉袄都工作生活在宜居城市,一个在广州,一个在秦皇岛。现二哥、二嫂也移居至秦皇岛,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生活。</i></p> <p><i>下面照片,一是2008年我和二嫂一起去南京得到了二姐全家的盛情款待,我们畅游了金陵古城的风光;另是2013年大哥带大姐去秦皇岛探望我二哥一家的场景。</i></p> <p><b style="font-size: 20px;">5 、做事靠谱的"老弟"</b></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 我弟是全家的老小,但他一点也不以"老小"自居, 常言道:"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可是在我们家我这小老弟并没有得到什么偏爱,其原因:一则可能是小弟成人后父母年事已高,更多的反倒是来照顾父母二老了;再则可能是在姊妹中小老弟也是性格最温和,很乖巧懂事的一个。</b></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 小弟天资聪颖、品貌可佳、稳重文雅、知书达礼,从小学读书开始一直就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中学毕业下乡插队靠自身努力考学返城,成为一名中学教师。弟弟性格内向,很有头脑,不多言语,做事细心认真,办事最为靠谱,交待和托付给他的事叫人心里踏实,最为放心,保证尽心尽力去做,不会有什么差错。因此在工作单位得到领导的器重、赏识和信任,在家得到家人们的认可和夸赞,我为有这样的小老弟感到骄傲。</b></p> <p><i>我家小老弟,要个头有个头,要长相有长相,要人品有人品,要文采有文采,要能力有能力,实属一个德才兼备的美男子。我弟妹也是天生丽质、心灵手巧、秀外慧中,二人的牵手、美满且幸福。</i></p> <p><i>最初是我弟和父母在一起居住,我几乎天天回父母家,因此我弟家儿子和我家女儿从小在一起长大,感情很深。这是带两个孩子游玩和带他们去南京探亲时的照片。</i></p> <p><i>老弟同父母居住时,大哥的两个孩子也和父母住在一起(因为大哥还未返城),我们齐市各家的几个孩子都经常在父母那,沈阳大姐也时常带着晚辈来探视父母。</i></p> <p><i>我弟一家爸爸、儿子、孙子三代人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可见遗传基因真是不可小觑。弟弟的儿子、儿媳俩人在就读研究生时相识,一毕业就领了结婚证共赴青岛发展,现已结出爱情的结晶儿女双全。</i></p> <p><i>弟弟在校工作肯干任劳任怨,回家又是孝子慈父。现在老弟退休后搬离齐市举家迁往青岛,心中很是不舍。亲人们相隔千万里,只能遥祝老弟一切如愿,幸福安好。</i></p> <p><i>一晃弟弟搬至青岛已五年了,这期间我和二姐,还有二哥二嫂都前去探望过,看到他无论是居住环境、生活条件,还是孩子们的能力,方方面面都很好也就放心了。</i></p> <p><b style="font-size: 20px;">6 、爱心大使的"我"</b></p><p><br></p><p><b> 我虽是家里的老姑娘,可由于两个姐姐年龄与我相差很多,她们离开家早,又远在外地,随着我长大成人,父母年龄也大了,齐市家中的一些大事小情基本都是我们兄妹来操心,尤其经常在父母身边只有我一个女孩,自然就操心更多一些。家里家外的事、兄弟们的事,没有我管不到的,只要能帮上忙出上力,我都极尽所能去做,家里人戏称我为"外交大使"。</b></p><p><br></p><p><b> 我为这个家的同时,兄弟姐妹也在关心、关照、关爱我这个妹妹,在我有困难时,姐姐、哥哥、弟弟伸出援手帮我解决了一些我能力之外的棘手事情,我从心底感谢我的兄弟姐妹,并永远铭记在心。因此,为回报父母的养育恩,为感恩姊妹的手足情,为减轻兄嫂的负担,我退休后便将九十多岁高龄的母亲接到家中,日夜伺候照顾起居,让老人家颐养天年。</b></p> <p><i>这是我刚参加工作不久所拍,我小时候的理想就是长大了当一名教师,中学毕业被老师推荐到齐市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如愿以偿走进校园,开始了教育工作生涯。</i></p> <p><i>勤能补拙,参加工作后的我在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呕心沥血,桃李满天下。并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负责教学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教育工作者。</i></p> <p><i>宝贝女儿继承了好的家风和优良品德,做事总是愿为他人着想,懂得感恩,孝敬长辈和父母。长大后远在外地工作,隔三差五就来电话问候,经常给我买这买那的,我为有这样的好女儿而感到骄傲、幸福。</i></p> <p><i>我爱一奶同胞兄弟姐妹的"大"家,也爱自己的"小"家,以一颗善良包容的心去行事,才能成就一个家。大半辈子走来不易:半称心的生活,才是最真实的生活。</i></p> <p><i>在母亲生命的最后几年,最需要人照料的阶段,能昼夜守护在母亲身边,尽心尽力侍奉她老人家,为她养老送终,这是女儿对母亲最好的回报。每每回想起老妈在我家时那满足、安详、恬静的神情,心中总是甜滋滋的,是我一生最为宽慰的事了。</i></p> <p><b>  "我爱我家"美篇终于完成,圆了我对父母的思念,圆了我对兄弟姐妹们的祝福,虽然很不尽人意,但是多年心愿终已达成,内心还是蛮欣慰的,以此告慰天堂的父母,您二老的子女各自安好,兄弟姐妹团结一心,我们这个家还是那个幸福祥和的大家庭。兄弟姐妹彼此相互牵挂,一直守护着"家"这棵参天大树,守护着"家"这一永远不变的亲情。</b></p><p><br></p><p><b> 我爱我家,我爱我的兄弟姐妹。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一个家;家给了我们温暖,给了我们依靠。现已年过花甲直奔古稀之年的我,每每回忆起家里的一切一切,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感慨,感恩之情涌入心田。我感恩父母,感恩兄弟姐妹,感恩~让我的心中有了一个多彩的世界,感恩~让我更懂得了生命的真谛。</b></p><p><br></p><p><b> 我爱你——我的家!</b></p><p><br></p><p><b> 忘不了——我的家!</b></p><p><br></p><p><b> 谢谢了——我的家!</b></p> <h3><font color="#010101"><p>2020年5月10日完成于母亲节</p><p> 5月15日发表于国际家庭日</p></font></h3> <p><b style="font-size: 20px;"><i><u>后记:</u></i></b></p> <p><b style="font-size: 18px;">  《我爱我家》美篇,将一个大家庭几十年的记忆浓缩在百余张照片里,家庭的记忆在照片和文字表述中得到传承。美篇所呈现的播种善良、孝行天下、良好家风、姊妹亲情,让亲情代代流传,让美好繁衍不息……得到了众亲友的认同、点赞、好评、献花,除在美篇中评论外,还在微信和朋友圈留下诸多评论与观感:</b></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 一 、 美篇不仅得到了亲人们的喜爱,也勾起了家人们对父母的深切缅怀和追忆,纷纷写出了感人肺腑的读后感。</b></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一) 、老弟所写的读后感:</b></p> <p><b>阅读美篇力作《我爱我家~》读后感</b></p><p><br></p><p><b> 热烈祝贺三姐用心血浇铸的新美篇《我爱我家~我的父亲母亲,我的兄弟姐妹》圆满完成了。这篇美篇力作的发表,是我们这个欢乐大家族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是我们欢乐大家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珍藏、传承。</b></p><p><b> 二嫂讲的好:三姐是我们兄弟姐妹的骄傲!这不仅是因为她把我们欢乐大家族的精神风貌,文化传统凝聚成了这么重要的具有非凡意义的美篇,更因为她的为人。我们都知道,照料患有阿尔默茨海默病的人生活起居难度有多大!妈妈在三姐家的时候,就经常的把大便弄得到处都是。然而,那时侯我却经常看到妈妈的脸上洋溢着安详、满足、幸福、得意、骄傲的神态。每当这时,我心里都充满了对三姐的感激。由于三姐和三姐夫的精心侍奉,妈妈的晚年生活得非常幸福,这也了却了我的“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b></p><p><b> 阅读美篇,思绪万千:曾记得,我和三姐一起给生病住院的爸爸擦洗下身;曾记得,在三九寒天、冰天雪地的深更半夜,我和三姐一起敲开车辆厂医院下导管技术最高超的大夫的家门,请他马上到医院为排不出尿的爸爸下导尿管;曾记得,在家里我用筷子把排不出大便的爸爸肛门里的大便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抠出来,没有碰到肛肠内膜,没有留下后遗症;曾记得,在我毕业那年,爸爸领着我,带着礼物到作人事工作的亲戚家串门,爸爸在前面走,我跟在后面,望着爸爸那瘦小的身躯,我脑海中浮现的却是伟岸的爸爸,父爱永远铭记在我心中;曾记得,每当我跟妈妈说:“妈,我们该洗洗钉子了。”“妈,我们去看‘闹’运动会吧。”这时,妈妈就会会心地笑了,(因为,妈妈曾经洗过钉子和说过“去看‘闹’运动会”这样的话);曾记得,~~~~~~。</b></p><p><b> 爸爸妈妈淳朴、善良,他(她)们写的字都非常娟秀、漂亮(字如其人)。爸爸是真的活到老,学到老。妈妈耄耋之年时,还在学习认字。妈妈和蔼可亲,贤良淑德,勤劳朴实,克勤克俭地相夫教子,操持家务,与街坊邻居相处都非常融洽。爸爸为人忠厚,脸上常挂着微笑,从未和外人红过脸。爸爸教育我们子女的能力超级棒,让我这个做教师工作的儿子自愧不如。爸爸妈妈含辛茹苦将我们六位子女抚养成人(二姐的资助对弟弟妹妹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不会辜负您们,会好好生活。</b></p><p><b> 爸爸妈妈请您们放心,我们兄弟姐妹六人,非常团结,不会因为空间距离而慢慢疏远。我们兄弟姊妹是情同骨肉,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血脉之情。这种亲情是弥足珍贵的。有了这份亲情的滋润,我们便有了更完美的人生。</b></p><p><b> 金文</b></p><p> 20200519</p> <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二) 、侄女所写的读后感:</b></p> <p><b>  含着感恩的心,多次泪眼朦胧的看完了整篇美文,真实高配版的亲情美篇。没想到在2020年的"国际家庭日"撞出来个美篇大作,能把《我爱我家》里每位成员的闪光点捕捉的如此精准,实事求是地写出了每个人各自的优点和长处,能看出作者的心胸大度,绝对的正能量,您是我们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爱心大使。《我爱我家》美篇意义非同凡响,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学习姑姑叔叔们身上宝贵的精神,圆满孝道和悌道,让咱们家的互敬互爱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b></p><p><b> 通过阅读此文,确实想起了好多关于爷爷奶奶的有趣故事,每次包饺子时,爷爷还会给我们讲饺子的来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爷爷告诉我们,原先饺子不叫饺子,叫扁食……七、八十年代不像现在,有手机电脑可以随时查阅,我对“扁食”一词特别陌生也特好奇→_→爷爷确实特爱笑,经常给我们讲故事听,尤其是家里大聚会大团圆时,我们手里包着美味的饺子,一边干得热火朝天,一边眼睛耳朵都跟着爷爷,大家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平日里,爷爷总是忙着订本子,看书'、抄写东西 ,都是一些励志小故事……在众多儿孙当中,我陪伴爷爷奶奶的时间算是最长的,也是他(她)们最心疼的的长孙女,能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不知不觉中,我的好脾气好秉性原来都是受了爷爷奶奶的影响,真是让我领受了言传身教的作用力。虽然他们离开了,却时时刻刻都在我们心里,好的思想和行为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爷爷酷爱书法,我也爱抄抄写写还爱画画;我们还继承了奶奶勤劳的习惯,我们都很爱劳动,尤其是姑姑们,总是把家里打里得一尘不染。爷爷是1999年(九十三高龄)离开我们的,奶奶2012年走的,奶奶离开时都九十八高寿了,每每提到爷爷奶奶总有讲不完的话题和说不完的有趣故事,心中总是思绪万千,愿天堂二老身体健康,一切安好!</b></p> <h3><font color="#010101"><p>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p></font></h3> <p><b>  </b></p><p><b> 正像老弟和侄女读后感中所回忆的那样,父母与我们几十年生活的点点滴滴时常浮现于我们的脑海。美篇正文由于版面效果的原因,不能表述太多的细节,但是我们不曾忘记,也不会忘记,永远铭刻于心与父母在一起的那段美好时光……</b></p> <p><br></p><p><b> 二 、美篇还引发了众友朋的极大关注和情感共鸣,纷纷留言、直抒胸臆。仅选取其中两条转载如下。</b></p><p><br></p><p><b>(一) 、大洋彼岸的老同学微信留言:</b></p> <p><b>  淑华好!我逐字逐句的阅读了全篇,每张照片都放大了仔细看,我的眼眶湿润了。你心中流淌出的爱,浇灌了读者的心田。多好的一个好人大家庭,多么受人尊敬的父母,父母无私地爱着每个孩子,每个孩子又都懂得回报爱,人人互爱,这样的大家庭用什么样优美的语言表述也不为过。爱在家庭成员的眼神、肢体、行动间传递,感动人心、触碰心灵。特别是你陪伴了母亲最后的时光,我确实已经眼含泪花,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为你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有这样的父母兄弟姐妹而骄傲。每个人人生都会有辛苦和困难,但有爱就会有无穷的动力向前。在分享淑华美篇中的爱的故事时,再次衷心的祝福淑华和全家人身体都好,每天都快快乐乐,每个人都健康长寿,平平安安!</b></p><p><b> 我还想说,你的“我爱我家”让我感动又羡慕。每个人都有家,但能这样“我爱我家”的确是不多的。活到我们这个年龄了,更深层的体会人间的爱是什么,怎样爱亲人,和被人爱的感觉。我真是为你的姐哥弟之间的大爱,你的慈祥善良的父母而感动。谢谢淑华写出了这样大爱的好文。真好!</b></p> <p><br></p><p><b>(二) 、多年挚友所写的四句诗:</b></p> <p><b>爱家才女幸福花,父母姊妹一大家。 </b></p><p><br></p><p><b>良好家风好传统,亲情大爱尽表达。</b></p> <p><br></p><p> </p><p> 后记~书于5.30</p>

二姐

父母

我们

兄弟姐妹

大姐

父亲

母亲

美篇

二哥

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