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松巴村。

潜水艇(胡彬)

<p>  摄影: 潜水艇</p><p> 编辑: 潜水艇</p><p>拍摄地: 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松巴峡</p> <p>险峻的松巴峡非常安静,清清的黄河水犹如一面镜子,让人不忍心去将它打碎。远山在夕阳的映射下,让这险峻的河谷透出阵阵暖意。坐落在黄河边的藏族小村落“松巴村”此时是那样的幽静,安逸。</p> <p>经过了多少年的风雨侵蚀,大河的丹山有了奇特的模样。</p> <p>沙化的河岸。</p> <p>奇特的丹霞地貌和被风侵蚀的山底黄河护坡。</p> <p>四月初公路两旁的杏花已经绽放。</p> <p>黄河经贵德县城蜿蜒向东而来。</p> <p>在峡谷中时而有巨雕飞过。</p> <p>黄河松巴村滩头。</p> <p>滩头与绿树丹山相映。</p> <p>黄河经过松巴村略为宽阔的黄河滩头又进入较窄的峡谷一路向东直通李家峡。</p> <p>村里有一处静谧的小湖。</p> <p>小湖的尽头有两处泉眼,孩子们经常在这里戏水玩耍。</p> <p>松巴村里有几棵百年树龄的参天古树,最大的一棵八九个人都合抱不过来,那亭亭华盖之下的巨大树荫,形成一个天然的遮风避雨之所。枝繁叶茂冠盖如云,这几棵古树在这个偏远的小村落与岁月的风霜苦斗数百年,那坚硬粗糙的树身自是甘于寂寞的,而新生的枝叶正向天际努力伸展,以争取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必需品——阳光。细想起来,这几棵古树所以能健康生长到今天,除了这临河靠山的自然环境,也与村人所持的信仰有关。抛开松巴村民对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里艰难生长的高大植物自发的珍惜之情,在这个全民信教的村落,其原始古朴的信仰及由信仰衍生出的求得庇护的本能,使得当地村人认为这古树是有灵魂的,与神灵无二,所以对其精心看顾,不会任意砍伐损毁,这几棵古树才得以完好的生存下来。</p> <p>朋友们在树下休息。</p> <p>这静静的不为人知的小山村,真是一处世外桃源。</p> <p>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载,“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原先闭塞的环境让松巴村保留下来了极好的生态。漫步于松巴村,整洁的乡间小道,溪水环绕而行,阳光透过树叶投下斑驳,绽放的梨花如雪般的洁白,让人仿若置身仙境一般。</p> <p>吸引我们的是能够俯瞰整个松巴峡的美景。但这里看着依然闭塞,却也因此保存了一份安详和宁静。没有外界的嘈杂,这里只闻鸡犬的鸣叫,以及经幡在风中猎猎的舞动声。还有两眼神泉,终年流淌不息,两眼泉水相隔不到一米,但一眼泉水里有虾米,另外一眼里面却一只虾米也没有。当地人说,两泉水一阴一阳,喝了阳泉的水会生儿子,喝了阴泉的水生女儿,很灵验。</p> <p>升起无人机航拍了几张春天的松巴田园。</p> <p>漫步于松巴村,就像是欣赏一幅唯美的画卷,虽没有江南水乡的小巧秀丽,却也大方别致,更带些神秘。</p> <p>古树记忆</p> <p>古树见证着岁月的沧桑。</p> <p>这里半山半水,夕阳下多优美的一幅画卷。</p> <p>“天下黄河贵德清”黄河的水孕育了这里的生态,在这里多站了一会,就看见了至少五种不一样的鸟类,争先在河的中央盘旋,时而下去捕鱼。</p> <p>以下是拍摄到的鸟类捕食画面。</p> <p>海鸥在争抢着鸬鹚捕获的小鱼。</p> <p>大丰收。</p> <p>这家伙有王者风范。</p> <p>糟糕掉了下去。</p> <p>鸟为食亡拼命追逐。</p> <p>高空搜索。</p> <p>上空盘旋。</p> <p>一头俯冲下去。</p> <p>捕到只泥鳅。</p> <p>小船轻驶惊飞鸟。</p> <p>能否鸟口脱险?</p> <p>这家伙逮住一个大的。</p> <p>远处丹山,中间碧水,脚下干枯的河边。</p> <p>地处与世隔绝的松巴峡,这里风景奇丽,地势险峻,少有人知其真面目,让镜头留住记忆,让世人更了解到青海松巴峡的瑰丽风光。</p> <p>这就是母亲河在贵德段的山水情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