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上月视察功能类、公共服务类国企时提出,要把黄浦江两岸打造成“世界的会客厅”。他所指的黄浦江两岸,是上海的代称。由此,“世界会客厅”概念,意味深长。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上海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同其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开放作为紧密相连。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外滩,万国建筑博览,无疑是“世界会客厅”。1990年代,外滩和人民广场等地区市政道路改建扩建,为世界会客厅装饰一新,以迎世界宾客。</p> <p>如果说,1992年市政府1号工程杨高路改建是对中央宣布浦东开发决定的回应,那么,这年的市政府号2号工程外滩综合改造就是表明上海迈向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三中心”的起步。这项工程拆除了沿江码头,防汛墙向江面外移34米,建成箱体停车库和观光平台,供游人漫步游览。全线改为10车道,宽阔的绿化带和人行道。在北京东路南京东路和福州路口新建3座人行地道。</p> <p>2002年,旅居香港的老上海观光团到达外滩游览,惊叹上海沧桑巨变,又惋惜外滩历史风貌被10车道交通流量的覆盖,美好的都市旅游资源被掩埋。2007年,外滩地区交通综合改造再次兴起。新建外滩地下隧道、外滩滨江水区改建和外白渡桥修缮。过境外滩车流被引入地下。2010年世博会前,外滩的“世界会客厅”重现历史风貌。</p> <p>作为上海一张名片——外滩的几次改造得到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沿线大厦极力支持配合,工程改造顺利进行。</p> <p>2007年,由英国建造的外白渡桥引来100年寿辰。同年,上海市政局收到了一份英国政府部门“外白渡桥100年质保期限”书,运行了百年的上海地标钢桥终于被搬进上海船厂修缮。外白渡桥拆下的百年铆钉被制作成工艺品,以作纪念。</p> <p>上海起点——城市圆点的人民大道,在周围市政大厦、上海博物馆、地下停车库、地下商场相继建成后,1994年,人民大道改建被列为市政府2号事实工程。原以硬地为主的集会广场改为了绿化为主的城市园林广场,3800平米广场中央为大型喷水池,池内地坪用彩色花岗岩拼镶成上海版图。500多盏新光源路灯、庭院灯、草坪灯泛光交相辉映,展现中心广场瑰丽夜景。</p> <p>上海城市规划和展示馆</p> <p>南京路西藏路人行天桥建成后,成为俯瞰南京路最佳观赏点。如今地铁的建设,这座天桥已成上海城市的历史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