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陈恕:字仲言、公元945年出生,北宋洪州南昌人。古蓬家族第一世祖“陈仁兴”的第八世祖!</p><p>小时侯做过县吏,改变旧习发奋读书。太平兴国二年考中进士,担任大理评事、洪州通判;陈恕以自己在洪州辞官(各朝几乎都有规定不得在家乡为官)而改任澧州通判。澧州自唐末起就是节度使兼管,官吏多凭借登记财物的账簿侵吞财物!陈恕揭发其中的所有弊端,郡中都称赞他精明强干,以做官有才闻名于世!</p><p>时值正好赶上契丹撤军,陈恕被召入朝廷为户部郎中,户部副使、升为右谏议大夫,澶州知州。在上任的路上又奉圣旨任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宋太宗问他农业和作战的关系,陈恕回答说:“古时候兵从百姓中临时征集,没有军情就种地敌寇来了就当兵打仗,现在的战士都是招募来的,补给都要依靠官府,如果让他们冬天持兵器抵御敌寇春天拿着锄头种田,万一有什么变故后悔都来不及啊。”太宗说:“你先去上任吧,我再想想。”陈恕走了几天后果然有诏书只让士兵修缮完善城堡、开通疏导防护沟渠罢了,屯田的提议就搁置了。</p><p>不久后做了代州知州可以参与吏部举士考选,选拔职官、授盐铁使。陈恕有心计将积久的弊政清理一空,太宗极其器重他、亲笔在殿柱上题“真盐铁陈恕”五个大字以示褒奖!陈恕每次在偏殿奏事,太宗有时没有深察常提出责问,他就收回手板恭敬不安地不断后退,一直退到大殿墙边站立、好象无处容身,等皇上气消了一点后又恭谨地上前奏事,不改变自己的立场、像这样有时会有三四次。太宗因为他的忠心大多都采纳他的意见!后提升至礼部侍郎。真宗即位,加户部郎中、命他整理列举京师内外的钱粮情况上报。陈恕许久不招已至真宗催促多次后,陈恕说:“陛下年轻如果知道府库充实,恐怕生出奢侈之心,臣因此不敢上报。”真宗很赞许他!</p><p><br></p> <p>咸平二年真宗北巡让陈恕担任在行转运使。不久陈恕以母亲老了为由请求解任,真宗任命他为吏部待郎。咸平五年负责科举考试!陈恕因为自己是洪州人避嫌,凡是江南的贡士都被清退。又援引“贡举非其人”即(推举的人不合格)的律条,所以取士很少、而所取的举人以王曾为首等到廷试糊名考试,王曾考了第一等,当时人们都称赞陈恕所举得人!</p> <p>陈恕对母亲很孝顺,母亲去故过度哀伤思慕不吃荤腥,以至于瘦弱不堪。服丧期满后真宗起用他为尚书左丞、代理开封府知府。陈恕已经生病了还勉强亲自处理政事,几个月后病情加剧,上表请求任殿里的闲职,用获得的俸禄来解决家用。真宗说:“你找一个可以代替你的人就让你离开。”当时寇准被罢枢密使一职,陈恕就举荐他代替自己,真宗就任命寇准为三司使,陈恕为集贤殿学士、判院事。寇准收检搜寻陈恕前后改革兴立的事务分类成册,加上陈恕岀的榜文重新刻印,亲自到陈恕家请他决断签署,陈恕也不谦让一一进行签署。从此担任三司主管的官员都遵循他的旧制!</p> <p>陈恕终于公元1004年,享年59岁。淳化二年(991)升参知政事为副相后,他主管国家财政前后达十余年。为北宋盛世作岀了不可磨灭的功劳!真宗为他废朝举哀,追赠吏部尚书。《宋史》赞他为“能吏之首”。</p><p>古蓬家族作为陈恕的后裔,一直以来都以他为榜样!第一世祖“陈仁兴”、号(行恕),就是告诉后人虽然我们徒迁到了南粤腹地,但时刻不能忘记自己是陈恕的后裔!</p><p>第三世祖“陈成啟”号(如心),也是告诫子孙永远要记住陈恕是自己的祖先。因为他是古蓬家族的骄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