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记庵游记

磐石

<p><br></p><p> 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西南13公里的大山深谷中,有个400年历史的古村落--牛记庵。村落三面环山,泉水润村,景色非常美丽壮观,民居建筑奇特。村落以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是名副其实的石头村,石屋、石墙、石阶、石巷、石碾、石磨、石刻,随处可见。最让人称奇的莫过于建于悬崖峭壁上的房屋。以断崖为障,隐于树木之间,用各种形状的大小石头砌成,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或依傍于悬崖旁,或坐落于巨石之上。从山下望上去,房子就象挂在天上,青石板修筑的路沿景点和院落在山腰之间时隐时现,好像丝带在山间飘舞。牛记庵兴旺时期有103户、470口人居住。始建于清中叶,1994年,为居住方便,村民集体搬到了山下平坦的刘瓦村,牛记庵逐渐成为被世人遗忘的角落。</p><p><br></p><p><br></p> <p>群山延绵,大树参天,泉水潺潺,鸟语花香,禅音缭绕……</p> <p>牛记庵最让世人惊讶的莫过于建于悬崖峭壁上的房屋。三面环山,以断崖为为屏障,隐于树木之间。从山下望上去,整个村落镶嵌于山间,时隐时现,密林深处,石板路蜿蜒曲奇,越发的韵味十足,所以村子得“天上的村落”之美名。关于村名的来历主要有两种传说:一说该村源于清朝因文字狱逃难至此的一位牛姓女子,牛记庵有“牛家到此安定”之寓意。该女子喜爱这里泉水潺潺、环境清幽,于是在牛心石旁削发为尼,筑屋为庵,潜心修佛,渐渐修为高深。周边百姓都来听她讲佛法,并有一些百姓仰慕她的德行,搬到山谷中居住,与庵为邻,以自家物产供奉寺庙,慢慢形成了小村落。后有李、王、张、孙等诸姓人家于清乾隆年间相继迁于此地定居。一说因村前有一巨石状似牛鼻,近旁有一水湾,村庄初取名牛鼻湾。民国年间村中始建尼姑庵,村名改称牛鼻庵,建国前改称为牛记庵。村落周边群山环绕,登高俯瞰,整个村庄形似卧牛。半山腰处有一处古刹,名为“牛记庵”。</p> <p>  关于牛记庵的传说很多。有很多具有特殊寓意的自然景观,如岩壁上的“牛心石”,形似牛心;牛心石的旁边,有一股神泉,泉水从山间石缝中淅沥流出,叮咚作响,村民称之为“神牛泉”;村落处于山峦叠嶂,树木林廊之中,郁郁葱葱、鸟语花香,是真山、真水、真自然的原生态,一处非常稀有的原生态养生宝地。</p><p><br></p> <p>王家奇宅是悬挂在山崖上的一座宅院,由王氏玉珂、玉珮二兄弟于1952年至1955年建成。从村下仰望,宛如悬崖上的城堡。</p> <p>牛角溶窟是一处石灰岩崖窟,又名天屋,长120余米,纵深20余米,远看弧形溶窟酷似牛角而得名。相传有一老道让一老农种植一西瓜,在九九八十一天成熟之日用其砸耕牛,牛会变成金牛,谁知老农八十天就摘瓜砸牛,只砸下牛头,牛角滚落,形成此洞。雨季,水流成瀑布顺崖而下,形成一道靓丽壮观的水帘洞景观;冬天融化的冰雪随流随冻,使溶窟上方挂满冰柱,像一串串闪闪发光的白玉,美丽壮观。</p> <p>游客们在牛角溶窟驻足留影</p> <p>牛心石。悬崖上有一洞,传说该洞可通山后的暖石坞村,洞中有山泉,泉顺崖滴下,天长日久,钙化物渐渐凝聚,形成八米高、四米宽酷似牛心的钟乳石,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十分壮观。</p> <p>神牛泉。从崖缝中流出的泉水,淅沥不断、叮咚作响,水质清澈、毫无污染,清凉甘甜、丝丝润喉。传说因泉水饮育过一神牛,百姓称之为“神牛泉”,视为山泉的神灵所在。神牛泉水闻名历代,远近客人常来祈水,取之保健治病。神牛泉养育着牛记庵全村的人、牲。</p> <p>秘境之眼</p> <p>入之愈深,其见愈奇</p> <p>偶见石门</p> <p>仙境处处有</p> <p>秘影追踪</p> <p>青石泉水叮咚响</p> <p>古刹牛记庵庙</p><p>牛记庵兴建于清朝中期。据考证,清朝一牛姓女子,因遭文字狱灾祸,逃难至此,削发为尼,修整破庙为庵,取名"牛记庵"。</p> <p>深入奇境,禅音缭绕</p> <p>檐崖高啄</p> <p>潜心修行</p> <p>曲径通幽</p> <p>探寻古村落</p> <p>寻觅</p> <p>吸引了许多摄影家前来探寻</p> <p>周易书院</p> <p>暖牛联小旧址</p> <p>古村探秘</p> <p>牛记庵的灯</p> <p>  神牛泉前面有一处榆钱树形成的“榆钱门”。据说是某位村民建房砍倒屋旁的一棵榆钱树,树半倒未倒,树尖着地并插入土中,树身弯成一个半圆形。建房的村民也不知道干嘛去了,就任由树弯曲在那儿。久而久之,插入土中的树尖生根发芽,逆向生长,于是树尖也成了树根。这棵榆钱树就成了一棵两头生根的奇树。奇树弯曲形成的大门,被当地人称为“榆钱门”,并在树旁立了块牌子,上写“左转三圈,右转三圈,一辈子有钱花不完”。看来大家很喜欢这个美好的喻义,绕着门转圈的人不少。</p> <p>再见古村落,再会牛记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