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了进一步落实海南省各初中学校对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的使用情况,2020年5月14日上午,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初中语文教研员刘凤华老师带队到东方市感恩福地上的感城中学开展调研。本次调研的方式是送课、送讲座下乡,所以刘老师她们一到学校就立刻进入课堂听课。</p> <p> 课堂上,省级专家刘凤华和林惠萍老师在专注地听课,并认真做着笔记。</p> <p> 活动由东方市初中语文教研员文周仁老师主持</p> <p> 来自感城中学和板桥中学的25位初中语文老师,全程参与活动。他们听的非常认真,因为他们知道机会难得,因为他们希望获得收益。</p> <p> 让人感动的是感城中学的王云校长和板桥中学的邢永标校长,在百忙中竟然抽空亲临现场听课。</p> <p> 活动的第一节课,由感城中学张用兰老师讲授中华诵国学经典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生查子 元夕》。张老师为了这节课下了不少功夫,这是张老师在用手机播放自己下载的《生查子》朗读录音。学生听得如醉如痴,他们比对了自己的读法获得了新的收获。</p> <p> 值得夸奖的是张用兰老师,每节课都有课前三分钟朗读活动,学生全员参与,互相点评,共同进步,值得提倡。</p> <p> 省级的课堂,听课室里的老师在认真听课,认真做着笔记。</p> <p> 活动的第二节课,由来自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的刘凤华老师讲授张若虚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前刘老师与学生有过简短的交流,刘老师了解学校对教材的使用情况。她亲切的态度和和蔼的面颊,深深吸引了孩子们。</p> <p> 刘老师的课堂导入是一首优美的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学生听完配乐的诵读,刘老师便耐心地引导孩子们谈谈自己的听后感悟。因为投入,孩子们的感觉很是深刻。</p> <p> 课上,刘老师引导孩子们读书的方式非常多,齐读、单独读、合作读、分组读等等。扣住诵与读,给听课的老师们诠释的国学课的教法与学法。</p> <p> 林惠萍老师在刘老师的课堂上客串展示了《虞美人》的诵读技巧,因为诵的好,引来同学们都一阵掌声。</p> <p> 上午11:00,是互动研讨时间,老师们由录播室移步到会议室,进行课后的互动研讨,因为大家都听得认真,记得认真,所以发言的时候都踊跃发言。</p> <p> 刘老师在边记老师们的说辞,边及时做出回应和做指导。</p> <p> 11:20是微讲座时间。由来自龙华区教育局教研室的林惠萍老师做《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微讲座。林老师从教法学法的角度,用真实的教学案例给老师传授了国学经典诵读的一般教学要领,让与会者受益匪浅。</p> <p> 11:40四活动总结时间。刘凤华老师做活动总结,对老师们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感谢林惠萍老师的微课分享,明确了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要领:不求甚解,但求成诵。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做得更加扎实。</p> <p> 会后,刘凤华老师给张用兰老师颁发授课证书。</p> <p> 部分参与互动人员合影</p> <p> 活动结束了,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的脚步没有停歇,我们会将“润泽感恩福地”的经典诵读活动继续延续,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理念,做一个自豪的中国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