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抗疫"35天后,一个普通人的15条教训……

竹隐人家

<p><b>2020年2月25日,是全国抗疫的第35天,武汉封城的第34天,国人禁足的第33天,正式复工的第15天。</b></p><p><br></p><p>回望过去这段交织着悲伤和鼓励、泪水和希望的日子,身为一个居家隔离的普通人,我写下了这15条教训。</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你的免疫力</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才是最好的护身符</b></p><p><br></p><p>我先生的表弟,20天前离开了人世。</p><p><br></p><p>他刚满38岁,因肥胖和肾衰竭,患有多种基础疾病。新冠肺炎爆发时,他正在住院,看到医院突增很多发热病人,还提醒我们不要外出。</p><p><br></p><p>短短几天后,他就走了,留下妻子和一双正在读书的儿女。</p><p><br></p><p>特殊时期,不让奔丧,尸体直接拉到殡仪馆火葬,亲人都没能送他最后一程。</p><p><br></p><p>这几天,我一想到他,就悲从心来,无法自己。</p><p><br></p><p>这次疫情中,以敢说真话而被熟知的上海医疗救治组专家组组长张文宏,谈到新冠肺炎最有效的药物时说:</p><p><br></p><p><b>最有效的药物,是人的免疫力。</b></p><p><br></p><p><b>病毒战争中,医护人员除了药物治疗,做得最多的其实是陪感染者一起熬,熬到病人免疫力恢复到,足以打败病毒那一刻。</b></p> <p><b>张文宏说,最好的药物,是人的免疫力。</b></p><p><br></p><p><b>你的免疫力,就是你的护身符。</b></p><p><br></p><p><b>所以,请照顾好自己,包括睡眠、饮食、情绪和心理。</b></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病毒来袭</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不论尊卑贫富</b></p><p><br></p><p>这场疫情,已无情地吞噬数百人的性命。</p><p><br></p><p>这些人中,有两腿泥巴、一脸沧桑的农民,也有长江财险董事长、黄石原市长;有大字不识、足不出户的白丁,也有博览群书、桃李满天下的华中科大教授……</p> <p><b style="font-size: 15px;">红凌2月7日患肺炎去世,享年53岁。红凌出生于1966年11月27日,是我国稀有疾病研究联盟全国协调主任及法律代表、华中科技大学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楚天学者(特聘教授)。</b></p><p><br></p><p><b>人在病毒面前,如此脆弱。</b></p><p><br></p><p><b>无关身份和地位。</b></p><p><br></p><p><b>所以,切断病毒,不是某一个人、某一城人、某一地域的人的事儿,而是每个人的事儿。</b></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你曾讨厌的人</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正在努力救我们</b></p><p><br></p><p>这场战役之前,很多人对两类人匮乏好感:一类是医生,一类是警察。</p><p><br></p><p>他们这两个群体,所代表的两个领域——医疗和法治——是距离民生最近的。所以,伤医案频发,袭警案时有。其实,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尽职尽责,心怀善良,不过是在替体制承受暗伤。</p><p><br></p><p>抗疫至今,李文亮医生去世,宋英杰医生去世,徐辉副院长去世……</p><p><br></p><p>苏莱曼·巴马定、何建华、程建阳、刘大庆等多名公安民警、辅警去世……</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多名警察、辅警去世</b></p><p><br></p><p><b>灾难来临时,平常被恶行和舆论伤害最多的那群人,依然跑在前面冲在一线,为了保护这片土地上最好的人民。</b></p><p><br></p><p><b>灾难过后,面对他们,请放下偏见和戾气,带上客观和慈悲。</b></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年龄不是财富</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才华却是高山</b></p><p><br></p><p>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记住了这些人的名字:</p><p><br></p><p>84岁的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73岁的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79岁的著名建筑学家、从小汤山到火神山医院的总设计师黄锡璆……</p><p><br></p><p>他们的平均年龄在79岁,但危机时刻扛起的,却是一个民族的安危。</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钟南山、黄锡璆、李兰娟</b></p><p><br></p><p>马尔克斯说:</p><p><br></p><p><b>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帘子。</b></p><p><br></p><p>父母在,人生尚且漫长。父母亡,暮年叫嚣逼近。</p><p><br></p><p><b>疫情下的我们说,了不起的父辈,是隔在我们和灾难之间的一道帘子。</b></p><p><br></p><p><b>有父辈在,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历经恐慌,受尽磨难,终将安详。</b></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说真话会死</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不说会死更多人</b></p><p><br></p><p>李文亮在人们的眼泪和哀思中,去了另一个世界。</p><p><br></p><p>他的离开,之所以引起集体哀思,不仅因为他是救死扶伤的医者,而且因为他是敢说真话的凡人。</p><p><br></p><p>该被铭记的,还有个头不足1.6米、54岁的张继先。</p><p><br></p><p>这位因疫情,流干了这辈子眼泪的女医生,是发现新冠肺炎后坚持向组织上报的第一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张继先说:“这次,我把一生的眼泪都流干了。”</b></p><p><br></p><p>他们,让人想起,三鹿奶粉事件、狂犬疫苗事件中,那些冒着死之风险,也要为众生之活发声的医生和记者。</p><p><br></p><p><b>他们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都是为苍生说真话的大写人。</b></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辈没有经历战争</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但从未远离灾难</b></p><p><br></p><p>70年建国立业,40年太平盛世,让我们中大多数没有经历过战争岁月,也让我们很多时候变得敏感脆弱。</p><p><br></p><p>习惯了拍马溜须的平庸官吏,在大战大灾面前仓促上阵,忙乱无序;过惯了静好岁月的平民百姓,也在大疫大恐之中,心生抱怨,恼怒不安。</p><p><br></p><p>其实,静心想想,面对强大的自然和可怕的病魔,人类一直都是被欺负的弱小者,从来都未强大过。</p> <p><b>人类一直都是渺小的,所以不要傲慢。</b></p><p><br></p><p><b>危机一直都在,是傲慢和狂妄,让我们放松了警惕。</b></p><p><br></p><p><b>但愿灾难过后,从个体到国家,都懂得及时纠错,生于忧患,敬畏安乐。</b></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病毒不只攻击穷人</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但穷人会更艰难</b></p><p><br></p><p>世界流行病学的真相之一,就是病毒不会只攻击穷人,但在穷人受到攻击时,他们缺少能力反抗。</p><p><br></p><p>这次疫情对国民经济带来方方面面的打击,但小饭店、果农菜农、养殖户、房贷车贷压身的老百姓,会更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疫情下,没有饲料的肉鸡,装入袋中待处理</b></p><p><br></p><p>更不要说那些恰好毕业,却没有找到工作的年轻人,和因不满现状年前刚辞了职的待业者。</p><p><br></p><p><b>我们都是蝴蝶翅膀上那粒灰尘,被龙卷风裹挟得晕头转向。</b></p><p><br></p><p><b>所以,熬到风停,要记得相互扶持。</b></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失去自由的独处</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并无太多乐趣</b></p><p><br></p><p>一场疫情,让我们都成了失去自由的人。</p><p><br></p><p>我们宅在家里,却心神不宁地关注着疫情的信息;我们守在房间,却总感觉头顶悬着一把利剑;我们曾那么讨厌上班、聚餐和热闹,如今却那么渴望回到公司,回到人群,回到不戴口罩的人间烟火中。</p> <p><b>非常想念不戴口罩的人间烟火</b></p><p><br></p><p><b>原来,宅在家里独处的乐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随时随地可以外出的自由。</b></p><p><br></p><p><b>还有,无病无灾的安然。</b></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真实的信息</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比单纯的口号更有信服力</b></p><p><br></p><p>疫情中,我们一次次崩溃于谎言的代价,但我们更一遍遍确认真实的力量。</p><p><br></p><p>这场灾难中,最让人感动的,除了那些传递爱和希望的同胞,更多的是用自己的专业传递真实信息的人们。</p><p><br></p><p>他们是医者,是记者,是一线防控的公务员,是尊重事实真相的干部,是坚守岗位的劳动人民。</p><p><br></p><p>他们在竭尽全力防控,也在一丝不苟做事。</p><p><br></p><p>他们的专业和认真,让慌乱过的我们羞愧,也让不安的我们心安。</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专业专注的人,让人心安</b></p><p><br></p><p><b>而这些人,都是在自己的领域深耕细作的人。</b></p><p><br></p><p><b>他们很少喊口号,也不一味选择正能量,但他们的专业、温度、情怀和格局,却让我们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b></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生死存亡</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才是最大欲望</b></p><p><br></p><p>作为一名情感主持人,疫情爆发的这20天里,我最深的感触是:</p><p><br></p><p>过往应接不暇咨询出轨偷情、第三者插足、婆媳矛盾的人,这些日子变得少了。</p><p><br></p><p>很少人再因为情欲纠缠和权力争夺,而斤斤计较,或耿耿于怀。</p><p><br></p><p>是这些问题没有了吗?</p><p><br></p><p>不!</p><p><br></p><p>这些问题依然在,但相比生死,相比灾难,它们萎缩了。</p><p><br></p><p><b>疫情当头,更多的人明白,作祸找事儿多半是矫情,而生死存亡,才是最大欲望。</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衣白褂,破楼兰,赤子切记平安还</b></p><p><br></p><p><b>生活的实相,从来不是谈一场或圆满或残缺的恋爱,爱一个或成熟或幼稚的人,生一个或优秀或平庸的孩子,有一个或璀璨或暗淡的身价。</b></p><p><br></p><p><b>而是,你是否活着,是一个什么样的人。</b></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身体遥远时</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心灵反而更近</b></p><p><br></p><p>灾难不仅给我们制造混乱,曝光丑陋,揭开暗疮,而且让我们看见诚意,遇见美好,觅得同类。</p><p><br></p><p>无法相见的隔离岁月里,我们甚至确认了谁是我们最牵挂的人,谁又是最牵挂我们的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回家</b></p><p><br></p><p><b>身体的隔离,会让我们透过假相和迷惑,跟随内心直抵真相:</b></p><p><br></p><p><b>真相从未离开,一直就在我们灵魂的深处。</b></p><p><br></p><p><b>我们安静下来,才能找到它。</b></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每场灾难</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都是一场爱国教育</b></p><p><br></p><p>灾难是一场爱的教育。</p><p><br></p><p>它以压倒一切的态势,让这片土地上的穷人和富人,乡里人和城里人,本地人和外地人,各行各业的人和各色各样的人,凝聚团结在一起,都变成一种人:</p><p><br></p><p>中国人。</p> <p>每个中国人,都是疫情的当事人。每个中国人,也都是抗疫的责任人。每个中国人,也都再次确认:</p><p><br></p><p><b>没有一个人,是靠做空自己的祖国而成功的。</b></p><p><br></p><p><b>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和国家休戚相关。</b></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疫情倒逼我们</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学会反思进步</b></p><p><br></p><p>原本期待正月十五左右出现拐点的我们,如今都逐渐接受这样的真相:</p><p><br></p><p>疫情可能要持续两周,也可能要持续两个月,还可能是更长时间。</p><p><br></p><p>所以,做好持久战的我们,利用互联网这个无形的巨无霸,探索了远程教学,网上办公,火神山医院甚至有了无接触收银超市。</p><p><br></p><p>疫情之下,为了生存、生活,更多人会去想办法创新,会去创造条件克服,会在灾难中求生。</p> <p>没有人欢迎疫情。</p><p><br></p><p>但疫情,倒逼我们学会绝处逢生。</p><p><br></p><p><br></p><p>成为建设者</p><p><br></p><p>而不是堕落者</p><p><br></p><p>居家隔离的日子,也是闭关修行的日子。</p><p><br></p><p>如果我们在这段至暗岁月里,能够整合自己的生活态度,重塑内心信念,审视余生之路。</p><p><br></p><p>等艰难的时刻过尽,我们将拥有更深沉与更健康的自我。</p> <p>灾难之时,也是修行之日。</p><p><br></p><p>不要堕落,不要在无序中无爱,在无聊中无德。</p><p><br></p><p>当一个建设者,承担起自我的责任,在心中升起一团火,让更多人借光走出黑暗。</p><p><br></p><p><br></p><p>平凡的善良</p><p><br></p><p>一直都很伟大</p><p><br></p><p>一直保持平凡的善良,其实也是很伟大的。</p><p><br></p><p>当下的平凡,是指居家隔离,做好自己,不添乱,不传谣,不信谣,不惹事。</p><p><br></p><p>当下的善良,指体谅自己的疾苦,所以对他人怀有慈悲之心,对人情怀有感受力,对不公保持警惕,对希望秉持信念。</p> <p>沉静下来,终得圆满。</p><p><br></p><p>如果无法做更多,就当个平凡且善良的人,沉静温煦,健康努力。</p><p><br></p><p>这是灾难和恐惧中的另一种伟大。</p><p><br></p><p><br></p><p>在我写完这篇文的这一刻,窗外,温煦的阳光洒满城市,嫩黄的迎春花抽出了枝丫。</p><p><br></p><p>许久不见的布谷鸟,又在小区花园里“布谷布谷”地拉起了合唱。</p><p><br></p><p>而我家楼上,那个许久不弹钢琴的邻居,再次奏响了琴声。</p><p><br></p><p>对面楼上,有个小女孩,站在阳台上吹着葫芦丝,身上的红袄分外鲜艳。</p><p><br></p><p>一切都在复苏。</p><p><br></p><p>一切都在好转。</p><p><br></p><p>一切都在向阳求生。</p><p><br></p><p>虽然,昨日无法再重启,逝去的人不能再回来。</p><p><br></p><p>但,穿越这场暴风雨的我们,将不再是原来的我们。</p><p><br></p><p>惟愿,远方的你们,得健康,获自由,心坦荡。</p><p><br></p><p>更愿,灾难过后,春满大地,山河无恙,人事皆安。</p> <p><br></p><p><br></p><p>来源:闲时花开(ID:xsha369)</p><p>作者:刘娜</p><p>编辑:竹隐</p><p><br></p><p><br></p><p><br></p> <p><br></p><p><br></p><p>后记:</p><p>截止2020/5/15/ 22:50时,中国大陆在抗疫中牺牲的医护人员统计在册的有:</p><p><br></p><p>1、 刘智明,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因感染新冠肺炎,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1岁。</p><p><br></p><p>2、柳帆,武汉市武昌医院护士,因感染新冠肺炎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9岁。</p><p><br></p><p>3、李文亮,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他被称为“疫情吹哨人”,因感染新冠肺炎,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去世。</p><p><br></p><p>4、许德甫,湖北省鄂州市中医医院前院长,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他的妻子也被感染。</p><p><br></p><p>5、徐辉,南京市中医医院副院长,连续18天奋战在抗疫一线。没有按时吃过一顿饭,没有踏实睡过一个觉,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51岁。</p><p><br></p><p>6、王土成,长葛市董村镇新王庄村村医,参加疫情防治工作以来,他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指导村民进行家庭消毒,因劳累过度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生命定格在37岁。</p><p><br></p><p>7、宋英杰,衡山县东湖镇马迹卫生院90后医生,2020年农历大年初一开始,连续10天9夜奋斗在防控一线,因过度劳累引发心源性猝死,年仅28岁。</p><p><br></p><p>8、毛样红,福建蒲城县仙阳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2020年农历大年初一,他在防疫测温工作中遭遇车祸,经抢救无效死亡。</p><p><br></p><p>9、姜继军,江苏泰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医生,1月23日在查房后奔赴发热门诊的时候,因呼吸心跳骤停,倒在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抢救无效去世。</p><p><br></p><p>10、梁武东,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生,疑似感染新冠肺炎不幸去世,享年62岁。</p><p><br></p><p>11、林正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教授,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病情迅速恶化,不幸离世。</p><p><br></p><p>自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以来,无数的专家和医疗工作者们无论生死,不计报酬,铁了心要和病毒“死杠”一场。全国处处都是战场,面对这场硬仗,他们主动请缨,全力以赴,冲到最前线,把好第一关。始终坚守,毫无怨言!向他们致敬!</p> <p><br></p><p><br></p><p>截止2020/5/15 10:06时,新冠肺炎病患人数为累计统计数为:</p> <p><br></p><p><br></p><p>背景音乐为国家一级演奏家王厚臣老师,正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时期,每日饱含热泪激情创作的葫芦丝独奏曲《祈盼》,并由王厚臣老师亲自试吹此初稿。此曲后期在主旋律、伴奏以及演奏技巧上将会有诸多改进和完善。该作品选用了陕北音乐为素材,讲述了人们在疫情面前由无助到积极面对, 逐步走出沉重的压抑和痛苦。表达了大家都翘首以待春天早日到来的美好愿望。</p> <p>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逆行者的身影感动了无数人。现在,向疫情防控中那些平凡又伟大的身影致敬,成为全社会的风尚。义无反顾、逆行出征,这些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身上,展现着中国人民面对病毒的英勇无畏,彰显着中国抗击疫情的勇毅担当。</p><p><br></p><p> 2020/5/15 23:18定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