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作为一个眼科医生,很多人都会问:孩子近视了,怎么办,要不要戴眼镜啊,什么时候戴合适,能不能晚点戴,戴上是不是就摘不下来了。所以今天给大家说说个人工作几年来的浅见。</p> <p>对于每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视力指标,并非全部都是1.0的标准。其次,测视力的时候最好保持最佳状态或是正常状态,你让一个熬了通宵学习的学生或是眼睛肿的很厉害的孩子测视力,就只能作为参考,因为会影响真实视力。</p> <p>学龄期儿童都能很好的配合,指认视力表,少部分学龄前比较乖巧的孩子也是可以的,所以视力的发育观察,需要家属的配合,平时在家里可以给小孩子教一教认一认,这样来医院就诊也可以事半功倍。</p> <p>一般情况下孩子都可以很好的完成散瞳验光,不管是长效的阿托品,中效的盐酸环喷托酯,又或是短效的复方托吡卡胺,对于每一个不同的个体,都有适合他的诊疗和用药方式</p> <p>对于不配合的小孩子,我们可以使用视力筛查仪来初步筛查生理屈光度,原则上年龄六个月以上,瞳孔充分暴露就可以查。若发现异常,医生会告诉你及早干预的。</p> <p>对于视力低于正常标准,散瞳验光发现异常,除了基本的眼底检查外,还需要生物测量仪测量不同年龄段的眼轴、角膜曲率等,从而综合分析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假性近视,大家都很开心,就是常说的调节性近视,当视疲劳症状缓解,大部分人可以提高裸眼视力。相反,如果视疲劳症状不能缓解,一直处于过度用眼状态,那很遗憾,你很自然的迈入真性近视的行业,成为全国80%近视人口的一份子。</p> <p>确诊真性近视了,到底要不要戴眼镜。首先得先理解调节和集合两个概念</p><p>调节,就是眼球变焦的能力,当看不同距离的物体时为了保证视网膜上都有清晰的图像,这就要求眼球的屈光系统屈光度的变化,使之互相匹配。而眼球是一个可以改变屈光度的器官,它的这种能力,称为调节。</p> <p>且,眼球的调节幅度随年龄增长而变小。调节的增加只能使眼球屈光度增加,而不能减少,这是因为调节产生的作用只能向近视化的方向变化,当调节使用越多,眼球就越近视。图一可以看出,当看远时,晶状体放松,焦点落在视网膜上,看近时,调节使眼球的总屈光力变大,焦点落在视网膜上。而对于有些屈光参差的患者,双眼度数不一样,如果不戴镜矫正,那双眼屈光度不同,双眼无法同时看清一个物体了。</p> <p>下来说集合,生理状态下人有两只眼睛,看东西自然是双眼同时一起去注视物体的,我们把双眼视物时平行发射光线,同时看近,看远,两眼同时运动的这种能力,称为集合。因为有集合的存在,所以才可以注视。通常,注视的距离越近,双眼同时内转越多,集合越多;注视距离越远,集合越少。一般认为5米以外的物体对人眼而言,相当于无限远距离产生的调节和集合刺激,所以看5米以外时,双眼的视线是平行的,不产生集合。</p><p>人眼在看远和看近的过程中,调节和集合是联动的。对于一个正视眼而言,看远,双眼平行发射光线,不需要集合,看近时,需要集合,同时使用调节。所以说,调节和集合是相辅相成,联动出现的。</p> <p>理解了集合和调节,再来说近视眼戴眼镜的问题。如果出现了近视,不戴镜,那双眼看近时不需要调节就可以看清楚,但是为了双眼同时注视,就需要调动集合,这却与上述集合和调节联动出现相矛盾了。</p><p>正视眼或是矫正眼,看远不用调节,不用集合;看近,需要调节和集合。</p> <p>近视眼,不戴镜,看远不用调节,不用集合;看近,不用调节,却要用集合,这也是矛盾的。</p><p>所以说,近视眼不戴镜,就没有用调节的机会,久而久之,调节功能下降,双眼的集合能力也下降,容易出现外隐斜,而且,外隐斜度数变大的话又容易影响到双眼视觉的发育,特别是立体视的发育。</p> <p>至于,戴眼镜的好处呢,除了可以获得清晰的视力以外,还对眼睛有一定的保护能力,例如,防护紫外线,一定的运动防护,减少机械刺激和异物入眼等风险。</p> <p>而所谓戴上眼镜就摘不下来了,纯粹可以用一个老话来解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试想给你一副眼镜,戴上后清晰,舒适,持久,你习惯了这个清晰美好的世界,怎么会愿意摘掉眼镜,回归那个模糊不清的状态。即便有些人排斥眼镜,觉得框架影响美观,不方便,现在除了框架,角膜接触镜也是可以的啊,对于成年人那方法就更多了,角膜激光,ICL,现在都是很成熟的手术方式,可以解决你的所以担忧。</p><p><br></p><p><br></p> <p>总结一下,鉴于儿童的视觉发育还未完善,戴镜对维持正常的调节-集合关系非常重要,对双眼视觉发育有好处,如果不戴镜,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双眼视功能发育。所以儿童确诊真性近视了,医生建议戴镜,还是要戴的。😄</p> <p>若有疑问,欢迎通过以下方式咨询</p><p>咸阳彩虹医院眼科33326923</p><p> 3333843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