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桥梁之杭州湾大桥(2008.5.1)

志在平庸

<p>杭州湾跨海大桥(Hangzhou Bay Bridge)是中国浙江省境内连接嘉兴市和宁波市的跨海大桥,位于杭州湾海域之上,是沈阳—海口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15)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浙江省东北部的城市快速路重要构成部分。</p> <p>建设历程</p><p>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6月8日奠基建设;于2007年6月26日完成合龙工程,全线贯通;于2008年5月1日通车运营。2010年12月29日,杭州湾跨海大桥配套工程海中平台“海天一洲”运营使用。</p> <p>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嘉兴市平湖立交,上跨杭州湾海域,南至宁波市庵东枢纽立交;线路全长36千米,桥梁总长35.7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p> <p>设计理念</p><p>南、北通航孔桥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两个设计重点,为使杭州湾跨海大桥具有较强的景观性,从符号关系、构成关系、体量关系及综合类比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比较,从而得出最终结果:北通航孔桥采用钻石型双塔的组合方式;南通航孔桥采用A型单塔的组合方式。</p> <p>设计参数</p><p>杭州湾跨海大桥线路全长36千米,其中桥梁总长35.7千米,其中,北航道桥采用(70+160+448+160+70)米跨径布置,南航道桥采用(100+160+318)米跨径布置;海中平台总面积为1.2万平方米,其中平台房建筑面积为36617平方米,共6层;观光塔总建筑面积为5100平方米,共16层,建筑高度为145.6米。</p> <p>海中平台</p><p>海中平台 “海天一洲”外观整体造型“大鹏擎珠”,寓意杭州湾地区的发展能如大鹏展翅,越飞越高;分观光平台和观光塔两部分,观光平台提供餐饮、住宿、休闲、娱乐、观光、购物等综合性特色服务;观光塔可让旅客可以站在制高点俯视大桥的气势恢宏,杭州湾的波澜壮阔。</p> <p>施工技术</p><p>杭州湾跨海大桥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主要运用到的技术有:</p><p>1、GPS 全天候运行测量控制技术;</p><p>2、大直径超长钢管桩成套技术;</p><p>3、大型预制构件成套技术;</p><p>4、海洋环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及对策;</p><p>5、灾害天气对大桥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p> <p>建设难题</p><p>杭州湾跨海大桥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主要的建设难题及特点:</p><p>1、桥距工程量大。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主要工程实物量如混凝土耗用245万立方米,相当于再造8个国家大剧院,用钢量达到钢材82万吨,相当于再造7个北京鸟巢(国家体育场),工程的总投资约138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内有史以来投资额最大的桥梁。</p><p>2、建设条件复杂。杭州湾是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受水文、气象、地质等环境的影响大,主要表现为:风力大、潮差大、潮流急、冲刷深、腐蚀强、滩涂宽及浅层气,建设条件较为复杂,一年的有效工作日在180天左右。</p><p>3、科技含量高。复杂的建设条件对杭州湾大桥建设带来了种种困难和技术难题,如海洋环境下的结构耐久性、强潮急流条件下的架梁,宽滩涂下的主梁运架等,都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因此,科技含量极高。</p><p>4、管理难度大。海上施工船舶多、作业点多、工程战线长;杭州湾跨海大桥跨宁波、嘉兴两地,海域管理各占一半,距离远,两地地方政策、施救力量调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自行筹措100多亿的建设资金;面临缺少跨海桥梁建设技术规范、施工设备、管理经验等难题。</p> <p>技术创新</p><p>1、总体设计方案立足于 “工厂化、大型化和机械化”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方案决定设计方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海上作业,充分利用了当代桥梁建设的先进技术手段,开创了跨海大桥建设的新模式,启动了我国跨海桥梁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制和开发。</p><p>2、创建连续运行的GPS工程参考站系统和过渡曲面拟合法,解决了中线贯通前海上工程测量问题。建立了适应海域长距离大范围的独立工程坐标系,考虑了地球曲率等对坐标系的影响,提高了施工放样精度。</p><p>3、建立了超长、超大和变壁厚钢管桩整桩制造自动化生产线;采用以高性能熔结环氧涂层为主和辅以阴极保护的新型防腐体系;采用大船、大锤和船载GPS系统的总对策,依靠先进和强大的装备,成功解决了强潮海域中钢管桩沉桩、施工安全和生产效率问题。</p><p>4、采用新型混凝土、温控技术和低应力张拉新工艺,基本解决了整孔预制箱梁早期开裂和耐久性问题。研制了吊重2500吨和吊重3000吨两条中心起吊运架一体吊船,解决了强潮海域箱梁运输、架设问题。</p><p>5、研制了技术先进、功能匹配的1600吨轮胎式搬运机、桁架结构提梁龙门吊、轮胎式运梁车、宽巷架桥机等施工设备,形成了箱梁预制、场内运输、提升上桥、梁上运输、架设一体化的施工工艺系统。</p><p>6、从整体结构的角度,对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制定了耐久性设计、施工、质量监测评定与运营阶段维护的整套技术文件,并建立了耐久性长期监测系统。</p> <p>主要获得荣誉</p> <p>图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