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领袖林伟民的成长历程

李遵新

<p>珠海三灶岛的黄竹山下有一个西洋田村,因早年华侨带回西洋菜的种植得名,20多户人家散落在山脚下。村后有日夜流淌的泉水溪流,村前是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的黄竹山上草木葱茏,鸟语花香。村里有一户朴实的农民,男的叫林祝友,妻子梁氏,是早年从福建流浪到这里的。靠租种地主的田地为生,每年的收成除了交租,所剩无几,穷苦的家庭已经有了两个女儿,林家急着生一个男丁续香火。</p><p> 1887年10月的一天,随着“哇,哇…”的几声啼哭,一个俊秀瘦小的男婴降生在这个古朴的小山村里。林祝友抱着这个小家伙,脸上露出无奈又欣慰的笑容,抱着亲了又亲,看了又看,仿佛拾到了一颗夜明珠。在昏暗的茅草屋里踱了半天,才给他起了一个有寓意的名字——林兴。希望这个小男孩能给家里带来吉祥,以后能兴旺发达。</p><p> 这个小孩就是后来的林伟民,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曾与苏兆征等一起领导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第一次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省港大罢工。</p><p><br></p> <p>那时候,贫苦的林家父母深知没有文化的苦,没有文化就意味着将来会和他们一样,一辈子在土里刨食,只有有了文化才能长见识,开眼界,才能走出小山村。那时,西洋田村最有文化的要属林家的林大伯了,林大伯是落魄的秀才,早年给广州巡抚做过幕僚,是有见识的一位长者。也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很多穷苦人家的孩子都送到他那里教养。那时村里没有学校,林大伯就是私塾了。虽然不收学费,可是每逢年节,学生父母都会送一些粮食和零用钱。</p><p> 林兴刚刚五六岁,父母就把他送到林大伯这里读书,小林兴聪明好学,很是受林大伯的喜欢,教的三字经和唐诗三百首林兴都是最先学会,流畅的背诵抄录。没有笔墨,他就用树枝写画。可是小林兴更喜欢的是林大伯讲述的岳飞,戚继光,文天祥……的故事。每当讲这些故事时,小林兴稚嫩的眼睛里都闪烁着明亮的光芒。他就像海绵一样,凡是林大伯讲的东西,他就一字不漏的吸进脑子里。林大伯经常在人前竖起大拇指,夸他聪明伶俐,品行端庄,前程无量。</p> <p>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林兴长到七八岁时,就会帮助父母干家务了。父母起早贪黑的去地里干活,家里的做饭、喂猪喂鸡、给菜地浇水、打扫卫生等都靠林兴了。家里生活越是艰苦,就越勤俭,这也是林家的家风。小小的林兴放学时还会带着弟弟林池山上割草砍柴,下海捕鱼捉虾……虽然小林兴又小又瘦,可是透着坚毅和刚强。</p><p> 勤劳也没有改变林家的清贫,粮食总是不够吃,红薯也吃不饱。小小的林兴经常要山上挖野菜帮家里度日,小小年纪就能辩识很多野菜,野芋头,土茯苓,野蕨菜……在黄竹山上,经常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背着竹篓,采拾野菜。这就是林兴的童年生活,破旧的衣衫透出坚毅的傲骨和苦难生活抗争的精神。</p> <p>老天总是这样不公平,还在林家这艰苦清贫的日子上雪上加霜。这一年,林兴十三岁,林父患上了痢疾,屙了两个月,请郎中吃药也不管事,骨瘦如柴,躺在床上呻吟。租种的地也荒了,那时候两个姐姐已经嫁给鱼弄村做童养媳了,家里的困境愈加严重,只能靠借米度日了。</p><p> 一天,林兴懂事的坐在父亲床边,小手抚摸着父亲的额头。父亲也伸出手抚摸着他的头,用沙哑的声音说:“孩子,本来有几升米送给你林大伯,让你多学点东西,现在我病成这样,吃饭都是问题了,你回来放牛吧,不要读书了——”父亲哽咽的说不下去了。</p><p> 林兴顿时脑袋嗡的一下,一片空白,他是多么渴望读书啊!一会儿,他咬着嘴唇,忍着泪,“爸爸,听你的!”</p><p> 父亲病好后,继续租田耕种。林兴和弟弟白天放牛,回来在帮家里做一些家务。小林兴俨然是一个大人了,一有空就自己在山坡上有写又画,还给弟弟讲自己学过的知识。也鼓励弟弟勇敢的面对困难,战胜困难。这个稚嫩的肩膀,已经担起了家庭的重担。</p><p><br></p> <p>林兴每天放牛回来,除了照顾弟弟外,就是给父母准备好吃的东西。怕父母累了一天,吃了凉东西会得病,他总是把饭菜做好,放在锅里暖着,不管父母什么时候回来都能有一口热饭……</p><p> 在平日里,做为哥哥的林兴从来都是脏活累活抢着干,不让弟弟插手。特别是重活,索性叫弟弟站在一边看着他干。</p><p> 有时弟弟做错事了,我也甘愿替弟弟受罚。一次,村里的一个小混混欺负弟弟,弟弟失手打了小混混,这个小混混不依不饶,抓住了弟弟一定要打弟弟三拳。林兴站出来挡住弟弟说:“我弟弟还小,不禁打,我来替他。”“好啊!”小混混抡起拳头对着他“砰砰砰”就是三拳,打得他蹲在地上,半天没起来。回到家里,母亲知道后心疼的流下眼泪,连夜上山采治疗跌打损伤的草药熬了给他喝。</p><p> 这样的好哥哥,村里人提起来,无不交口称赞。</p> <p>海盗独眼龙和西洋田村的一个大户人家结了仇,扬言要血洗西洋田村,消息传到村里,无辜的村民是又惊又怕,各个收拾细软,准备外逃。</p><p> 那一年林兴十八岁,个子不高,身体瘦瘦的,可是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说话办事透着干练。他把村民召集起来说,”我们不能逃,海盗是欺软怕硬,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一定能打败海盗……”村民们根本不愿意逃,听他一说,也就有了主心骨,都表示听他调遣,还把祖上留下来的两门火炮推出来备用。</p><p> 晚上,二三十个海盗在独眼龙的带领下,提刀持枪,悄悄的向西洋田村杀来。那天月黑风高,一片寂静,海盗们各个得意洋洋,到了村口,独眼龙一挥手,海盗们蜂拥而上,林兴看准时机,点燃了火炮,火舌裹挟着铁砂把海盗打得死伤一片,林兴一声令下,西洋田村民们拿着棍棒铁锹鱼叉杀将出来。把海盗们打得屁滚尿流,仓皇逃走,留下一堆尸体。</p><p> 独眼龙气急败坏,几天后重整旗鼓,再犯西洋田村,林兴领导村民又一次打败了海盗,此后,海盗们再也不敢进犯西洋田村了。</p><p> 乡亲们都伸出大拇指,称赞林兴智勇双全,显示了他非凡的领导和组织才能。</p><p> 林兴为了证明和鞭策自己要为乡亲们做更多好事的决心,他改名林伟民(伟和为同音),就是一心为民的意思。</p><p><br></p><p><br></p> <p>1906年,19岁的林伟民经人介绍来到了三灶街的“十里香”酒坊打工。每天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苦点累点不算什么,老板的凶狠才是难以接受的,稍有怠慢差错,老板张口就骂,总是拿扣工资相威胁。</p><p> 一天,又困又累的林伟民提着一大桶酒料往沸腾的大锅里倒,脚下一滑,料桶和一支胳膊掉进了沸腾的锅里。他大叫一声,昏倒在地,工友把他扶起来一看,胳膊红肿溃烂,惨不忍睹。老板跑过来不但没有给林伟民医伤,还抖着胡子道:“我要扣你的工资,你要陪我的酒料!”</p><p> 林伟民拖着受伤的胳膊,头也没回的走出了酒坊,走出了三灶街……在心里,他恨透了这个旧社会,恨透了资本家。他已经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改造这个旧世界。</p><p><br></p><p><br></p> <p>林伟民带着受伤的手回到家里,没钱医治,只靠母亲山上采草药土法医治,几个月后,右手奇迹般的好了。伤手刚刚痊愈,他就在林大伯的帮助下离开了家乡,来到了香港一家外国轮船上当“侍仔”(服务员)。那时候外国人根本不把中国人当人看,在当海员期间,也是受尽了压迫和剥削。只是有幸认识了苏兆征,也有说不尽话,更有对时局的担忧和期待。</p><p> 一天在轮船甲板上,有幸偶遇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他们是同乡,孙中山更是林伟民的崇拜者。这次见面,他被孙中山的人格魅力和革命思想所折服。林伟民激动的握着孙中山的手,聊了很久。孙中山的话就像在黑夜里让他看到了曙光,久久回响在耳畔,“我们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只有团结起来,齐心协力,走国民革命这条路,同仇敌忾,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国,世界列强才不敢再欺负我们中国人,才不敢欺负我们中华民族!”</p><p> “好,我愿意跟着您干革命!”</p><p> 林伟民激动的泪水都流出来了。此后加入了同盟会,走上了革命道路。</p><p> 他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为革命党人传递消息,筹集经费,掩护革命党人逃避密探的追捕,以及为革命党人运送军火物资,策应武装起义,是辛亥革命的积极分子。</p> <p>1924年,林伟民同周恩来、陈延年等人一起在广东区委工作。林伟民被任命为广东区委的委员,后来担任区委监察委员会书记。</p><p> 1924年,林伟民来到了莫斯科,结识了罗亦农。在罗亦农的介绍下,林伟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p><p> 1925年林伟民同刘少奇、邓中夏等人组织全国总工会,被推选为第一任委员长。成为全国工人拥戴的工运领袖了。</p><p> 1925年5月底,上海发生帝国主义者屠杀中国人民的“五卅惨案”。为了响应上海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号召,中共广东区委决定发动香港工人和广州洋务工人举行反帝政治大罢工。6月13日,林伟民、李森等以中华全国总工会名义成立省港罢工临时办事处,接待工人和筹措经费。林伟民不辞辛劳,夜以继日的投入这一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罢工准备工作做的非常出色,保证了罢工的顺利实现及胜利进行。</p><p> 那个时期,林伟民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者。</p> <p>繁忙的工作,紧张的斗争,使林伟民腿部患的骨结核恶性发作,与1925年8月被送到医院治疗。由于病情严重,医生为他做了第一次手术。到了1926年夏,林伟民病情再次恶化,进行了第二次手术。当1927年春节前后病情稍微好转时,他为了减轻经济负担,坚持回家养病。但因家里条件有限,不久,病情再次恶化,再次送到医院进行第三次手术。</p><p> 1927年9月1日,林伟民因病医治无效,永远的闭上了眼睛,时年四十岁。第二天,广州盐船工人不顾白色恐怖,冒着危险,极其秘密地把林伟民埋葬在广州望岗水库旁一个向阳的小山坡上。一个伟大的灵魂永远安息在这里。在工人耳畔回响的还是林伟民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只要大家齐心协力,革命一定能成功!”</p><p><br></p><p><br></p><p><br></p> <p>四十年在历史的长河里,也许是弹指一挥间,但是林伟民以超人的才智,忘我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复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是在他生命最后的七年中,他为工人运动的胜利日夜操劳,为工农的幸福呕心沥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p><p> 他的家乡三灶镇为了纪念他,修了伟民广场。</p><p> 每到傍晚,附近的人们来到伟民广场牵着小孩散步、纳凉、跳广场舞,这也是林伟民等无数革命先烈当年努力奋斗的目标。</p><p>永远怀念林伟民!</p> <p>作者简介:李遵新,网名进前佳,内蒙古通辽市人,农民。现在住珠海,文学爱好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