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4月15日,是我们西藏之行的第五天。早餐后,大家兴致勃勃从林芝出发,向地球上最高的绿色密境——南伊沟,开拔。<br></br></h3></br><h3> <h3>林芝真不愧是“雪域江南”,气候湿润,海拔3100米,大家也没有高反症状。一路上,群山一改前几日所呈现的苍凉,都披上了绿色的盛装。最让人欣喜的是我们还逯住了桃花的尾巴。</h3></br><h3> <h3>这里的桃花与内地不同,树干高大粗壮,枝条茂密,花瓣儿细小,且颜色淡,都是粉粉的白。是一种粗旷与柔媚并存的美。</h3></br><h3> <h3>从移动着的车窗望出去,远远近近的粉白桃花一树一树掠窗而过,在蓝天、白云、雪山的映衬下,把广阔的原野点缀得格外浪漫。</h3></br><h3> <h3>到达南伊沟入口处,导游收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份证,并上交押在边检站。导游告诉我们,西藏所有旅游景点只要过边检站,都要上交身份证,然后换乘景区的观光车游览,回来过边检站再取回身份证。在西藏,没有身份证将寸步难行。</h3></br><h3> <h3>南伊沟位于米林县南部的南伊珞巴民族乡境内,在喜玛拉雅山脉北麓,距县城有20公里,纵深40多公里。气候湿润,动植物资源丰富,是神秘藏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有“藏地药王谷”和“小江南”之称。平均海拔2500米,被誉为“中国绿色峰级的森林浴场”,“地球上最高的绿色秘境”。</h3></br><h3> <h3>这里也是中国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的最大集聚地。</h3></br><h3> <h3>百度得知:珞巴族总人口约60万。主要分布在中国和印度。其中处于中国控制区的有2300余人。珞巴族大部分居住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以西的高山峡谷地带,直到20世纪中期,珞巴族社会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至今还在沿袭。珞巴族没有文字,基本使用藏语,依靠祖辈相传的口头传说,延续着自己的文化传统。</h3></br><h3> <h3>进入景区换乘观光车,沿着一条细长的景区公路,顺着沟谷向纵深推进。</h3></br><h3> <h3>走进桃花盛开的珞巴族民俗村。</h3></br><h3> <h3>一间间民舍掩映在盛开的桃花里,宁静安祥。村子中央,画有“珞巴族人生活场景和载歌载舞”图案,并写有“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字样的白色壁画柱,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h3></br><h3> <h3>如此欢乐祥和的气氛怎能少得了小象旅行团队的身影。快来,西安、成都、乐山三地人民大团结的pose摆起来!</h3></br><h3> <h3>穿过桃花盛开的道路……</h3></br><h3> <h3>走过溪谷,溪流蜿蜒流淌,经幡迎风招展。</h3></br><h3> <h3>走过河流,南伊河水清辙见底,奔腾不息。</h3></br><h3> <h3>走过森林,鸟语树木香,各种珍稀植物应接不暇。</h3></br><h3> <h3>我不知该如何形容看到一棵枝条遒劲的树时的心情。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母体脱缰而出,为了生存伸出无数触角,使出浑身解数触摸和聆听这个世界,以“我”的方式展示自己与生俱来的能力。</h3></br><h3> <h3>这使我突然联想到人类的生存教育与繁衍,也许还生命以最原始的姿态,人生可以更加灿烂精彩……<br></br></h3></br><h3> <h3>松萝缠绕在树干上,如少女的头发,柔软飘逸。</h3></br><h3> <h3>走过雪山和冰川……</h3></br><h3> <h3>走过草甸和民房……</h3></br><h3> <h3>还有牦牛和藏香猪……</h3></br><h3> <h3>听导游说上图中的W型山脉就是有争议的麦克马洪线,而中印争议地区就是W型山脉以南我9万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区。美丽的南伊沟,原始的世外桃源,我们在感受你的丰饶和静谧的同时,不知山那边的我的藏南地区你还好吗?</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BHmjVkglAXopgrVkz32-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