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艺馆 李鸿峰的美篇

鸿艺馆 李鸿峰

<p>  书海浩瀚,群星璀璨。</p><p> 褚体宛若一颗绚丽的恒星,昭示着千秋万代……</p><p> 褚遂良,字登善,浙江杭州人,唐朝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 他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追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后归顺唐朝,虞世南死后,经魏征推荐为唐太宗的侍书侍郎。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升尚书右仆射,封河南郡公(后人又称褚遂良"褚河南"),后出为同州刺史。永徽三年(652年)召回,任吏部尚书,监修国史,旋为尚书右仆射,知政事。因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被贬为潭州(长沙)都督。武后掌权后,迁桂州(桂林)都督,再贬爱州刺史(越南清化),卒于任上。天宝六载(747年)褚遂良死后130年,得以平反,配享高宗庙庭,谥号“文忠”。</p><p> 褚遂良书法初学虞世南、欧阳询,后取法王羲之,受隋碑《龙藏寺碑》影响很大。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为其亲笔所书,传世有争议的墨迹《倪宽赞》、大字《阴符经》,行书有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卷(传唐褚遂良摹本)、《枯树赋》、《唐太宗哀册》等。</p> <p>《雁塔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立石,凡二石,两块碑石分别镶嵌在大雁塔底层南门门洞两侧的两个砖龛之中,两碑碑额、碑文书写方向互相左右对称,两碑共1463字。上碑为序碑,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位于塔底层南面券门西侧砖龛内,唐太宗李世民撰文,碑文21行,行42字,由右而左写刻;下碑为序记碑,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位于塔底层南面券门东侧砖龛内,唐高宗李治撰文,碑文20行,行40字,由左而右写刻。</p> <p>褚体宛若脱俗的仙人,用仙风道骨形容最贴切。清王澍《虚舟题跋》云:“雁塔本笔力瘦劲,如百岁枯藤,而空明飞动,渣滓尽而清虚来。想其格韵超绝,直欲离纸一寸,律以右军之法,虽不免稍过,要之晴云挂空,仙人啸树,故自飘然,不可攀仰矣。”</p><p> 褚书清幽空明,如长空万里的一缕轻云,令人神往,却遥不可及。这正是善登人生几次沉浮后对人生的超脱,是由内而外的升华,由技而道的超越,创造出了全新的书风~褚体。</p> <p>褚风,呈现了大唐盛世的繁华,是褚遂良笃勤、自信、梗骨、挫折的人生写照。</p> <p>真正的经典是永恒的,不是流行的,更不会过时,他们无论时间多么久,无论年代多远,去品读褚遂良作品,都是全新的,味道永远不散,且越品越醇香……</p> <p>褚体的艺术格调是"空灵"。空灵表现在笔法上的活,气息的流畅,以及在结字的空间上疏密错落,其意境高古。</p> <p>褚《雁塔圣教序》代表了褚体书风的高度,是其楷书代表作。他创造了楷书新的笔法和语言,把楷书推向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褚遂良是线条大师,他把对生命和意韵的理解,通过灵动的笔意,付以每个点线以生命,在起、行、收、放的运动过程中得以释放和升华。"唐尚法"之说,就是以褚体为代表的大唐书风的总结。</p> <p>褚《雁塔圣教序》吸收了王羲之笔法的多变,传承了大隋《龙藏寺碑》的衣钵。创造出流美空灵的新书风,是王右军书法的继承与升华。</p> <p>褚遂良笔法是王右军笔法的继承和发扬,他是展现右军笔法的活化石,习王兰亭、圣教可从褚体中窥得右军笔法。</p> <p>褚体笔法多变,笔画异彩纷呈,随势而发,随形而变。我初步分类褚体横的写法就有近50多种,再拿点画举例,点有斜、圆、竖、垂、挑点和各种点的组合。书写时要凌空取势,随势而发,姿态万千。斜点如高峰坠石;圆点凝重圆润;竖点弯头取势,别具姿态;垂点如玉坠;挑点气势连贯,如强箭出弓,极富行书意趣。其他笔画亦是如此,变化无穷…..</p> <p>《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58岁时的作品,此时的褚遂良书法风格已经完全成熟,褚遂良丰富的人生经历,在雁塔圣教序中都得以展现。</p> <p>《雁塔圣教序》上碑写的从容、恬静,正是他作为唐太宗的重臣,并得以重用,安心治国时期所表现的心态。</p> <p>《雁塔圣教序》下碑写的飞动、激扬,是褚遂良被贬后,又被重新召回写碑时心态、心迹发生变化后的展现。《大字阴符经》就取法于下碑。</p> <p>褚遂良书法的用笔痕迹鲜明,一起一伏,一提一按,形成节奏明快的韵律,如华尔兹圆舞曲的旋律,此起彼伏,华美高贵。结体身姿如空中的芭蕾一样优雅,力量尤如太极的推手一样有力。就如孙过庭《书谱》中所说的“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衂挫于毫芒”,在褚遂良的书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p> <p>  《唐人書評》褚書:「字裡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p><p> 唐.張懷瓘《書斷》評褚書:善書,少則服膺虞監,長則祖述右軍。真書甚得其媚趣,若瑤台青瑣,窅映春林,美人嬋娟,似不任羅綺,增華綽約……</p><p> 宋.朱長文《墨池編》:褚遂良師逸少之法,瘦硬有餘。</p><p> 明.王世貞評:書法翩翩逸秀,點畫之間真是有異趣。</p><p> 清.周星蓮巜臨池管見》評:褚河南謂"字裡金生,行間玉潤"又云:"如锥画沙,如印印泥"。</p> <p>对于褚体的学习,初入门不宜学,因褚体的笔画多变,不规律性的元素多,初学掌握的比较困难。故有一定基础后再习褚,相对好理解。</p> <p>《雁塔圣教序》笔画瘦劲,但笔画虽细,但是力度强劲,起收笔交待分明,并参入了行书的用笔,书写流畅连贯。很多的笔画如横画、捺画还保留了隶书的笔意,流畅而不失古朴。</p> <p>刘熙载《书概》中对褚遂良评价: “褚河南书为唐之广大教化主,颜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p> <p>启功先生曾说:透过刀锋看笔锋。《雁塔圣教序》为碑刻,初学不容易理解,我们可以从巜大字阴符经》和《倪宽赞》中品味褚的用笔,因为墨迹的用笔一目了然,这是学褚的捷径。</p> <p>褚体以势取胜。字贵有势。势,姿态也。笔势,起、收笔的动作,行笔的摆动,上下笔的呼应,上下字、行与行的关系及变化都会产生势的变化。结构的因字立形,因字取意,因字取势,变化无穷。有静势、有动势,势贯穿在字的创作的全过程。</p> <p>褚遂良治学严谨,雁塔圣教序,共1463个字,修正了978个字。我一直有这样的疑惑,刻手万文韶为何把修正后和修正前的笔画一起刻到了石碑上?是先刻好碑,褚遂良又对不满意的字,进行重新在碑上修正后,又补刻的吗?这么重要的碑,修正这么多笔画,为什么不重刻?还是另有别的原因……所以我们在临习雁塔时,要特别注意这些修正后笔画的承接笔势、笔路。</p> <p>褚体笔法的特殊性。对于雁塔的笔法学习,掌握不了一些特殊用笔方法,是达不到该碑的艺术效果的,在学习中要对一些笔法反复的观察、分析和实践,如横的起笔除基础的顿、按,藏锋外,还有转笔、扭笔、裹笔、拧笔、抢笔等特殊而丰富的用笔。</p> <p>  褚体的流变。薛稷、颜真卿、徐季海、宋徽宗、米芾等书家都从褚书中取法,其中薛稷学的最像。薛稷很好地继承褚遂良的笔法和风格,“可谓河南公(褚遂良)之高足,甚为时所珍尚。”当时有“买褚得薛,不失其节”的说法,其代表作有《信行禅师碑》。</p><p> 宋徽宗取法褚体瘦劲、飘逸的特质,创造了"瘦金体"的新书风,而在书史中留下闪光的一笔。</p><p> 米芾行书受褚行书影响很大,清刘熙载云:"米元章书大段出于河南,而复善摹各体"。宋以后学褚者亦不胜数,但有突破者,微乎其微。</p><p> 在清末碑学盛行和"馆体"时癖的大环境下,赵世骏师法"二王"力攻褚体,所书褚巜雁塔圣教序》清逸典雅,还原褚体灵动的笔意,难能可贵。但在线的变化上比较单一,结构的散淡上还未达到褚的高点。</p><p> 近代大家沈尹默,学养深厚,继承"二王"书风,楷书以碑入帖,他在褚的《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和《倪宽赞》用功最勤,形成了秀雅、舒朗的楷书"书卷气",然楷书率真、古拙的意境是我们所追求的高点。</p><p> 近代"大康"康殷,写以碑、以隋志入褚,可谓写褚一家。</p><p> 我们学褚要在继承的同时,必须用智慧去思考、去突破,写出自己的褚遂良。</p> <p>在褚书中,经常出现一种"S"形用笔,这是承上启下之笔,许多人特别夸张这一笔,把这一笔作为独立之笔去写,这是不对的,用多了会显得矫揉造作。</p> <p>褚体每个笔画都是有变化的,不要写成程式化。用笔多变,重字多变是褚的艺术特点,这一点正如兰亭序,他的笔画发力也与其他字体不一样,如撇有时先发力,有时后发力,真是变化莫测。</p> <p>唐尚法,在楷书的发展过程中,褚遂良用笔丰富多变,把楷书的技法推到了新高度。</p> <h3>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边临边创作,临帖是取法,创作是检验自己得法的高低程度。另外,我们还要加强行书的学习,活其笔意。学习龙藏寺碑、学习"二王"寻其源,学习隶书增古意,要善于思考,付褚以时代的之精神,使之发展壮大。</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楷书取法与格调要来自古人,又能不同于古人,且独具面目,于平实之中显出灵性,成为我们学楷书的追求。<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楷书要“静中寓动”,行草书则反之,要“动中有静”。</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作品形质是外表、性情是灵魂。</span></h3> <p>体会褚体的美妙节奏,节奏是书法的生命、是脉博,褚体的线质犹如纸上的音符,鲜明而跃动,他是楷书的兰亭。一般节奏有用笔的快慢、墨色的浓淡、字形大小错落、字行距的疏密、章法的主次、用纸的色彩搭配来产生。我们体会到了节奏,就体会到了书写的快乐。</p> <p>提高格调,格调是书法的生命、是灵魂。格调来自于个人的审美;来自于个人的修养;来自于宽博的胸怀;更来自于人品的……不断学习、不断品古、不断思考,在岁月的长河中书写、成长、修为……</p> <h3>人品如书品。做个正直的人、善良的人、爱生活的人,努力坚持、努力包容,努力创造……</h3> <p>学会方法。方法正确少走弯路,一是规类法,对所学笔画、部首、单字的不同写法进行规类,这样使我们对所学碑帖有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要学会举一反三,边临边记,边临边创,为下步创作打下基础。二是局部突破法。临习中,对帖进行分块临习、局部临习,分块突破。同时,对每个字的细节,线的组合反复临习、比较,这样掌握的牢靠,提升了学习效率。三是读帖法。边临边读,读会加深记忆,要读的忘我,读的入境,读的技痒,读的痛快,才是真正的读帖,这样提升效果明显。四是借鉴法。在研习碑帖中,多借鉴古今名家对所研习碑帖是如何进行取法的,这样会有助我们多角度理解所研习的碑帖,少走弯路。</p> <p>楷书的用纸、用笔。写楷书一般用"三分熟"的宣纸为好。手工毛边纸、水纹、蜡染、粉笺、绢、绫等都可以。笔一般用兼毫、狼、紫毫等。</p> <p>章法是表现书法美的重要形式。个人理解现代章法分为三大类。一是展厅类。现代书法很多时候是在展厅展示,多为八尺、六尺,以至于更大尺度的作品,给人视觉的冲击力。它的形式很多,我们可以从一些大展作品集中去了解、研究和学习。二是装饰类。多用于景区景点、家居、办公室、营业场所等,这类作品要根据环境和个人喜好定内容、定形式、定字体。三是把玩类,这类作品有手札、册页、书信等。</p> <p>"功夫在字外"。学书贵养,养就要多吸收文学、美术、音乐、哲学、舞蹈等其他姊妹艺术的元素,字外功夫还包括个人的学识、修养、情感和格局等。一个人的修养和格局有多高,决定了他书法之路能走多远……</p> <p>碑与帖。历史把书法分为两个流派,即:碑学与帖学。其实他们都是一家,因文化环境和生活习俗的不同,而造成的发展脉络不同,他们不是对立的。书法之源是象形文字"甲骨文",这也是绘画之源,所谓:书画同源。碑与帖是相互作用的、相互依存的、相互促进的。书圣王羲之是帖学代表,他的根也在碑上,右军早期的《姨母帖》和《孝女曹娥碑》朴厚而多隶意。褚遂良也是集碑帖于一身,早期的《伊阙佛龛碑》就是取法北碑造像,康有为《广艺舟双辑》:"褚河南《伊阙石龛》出于《吊比干文》、《齐武平五年造像》,皆八分之遗法。"清人杨守敬言:要达到后来褚书《雁塔圣教序》的婵娟婀娜的风格,必须先有《伊阙佛龛碑》方整宽博的境界。(这为我们深入研习褚书指明了方向)颜师真卿也是取碑篆法而自成面貌,成为一代楷模。康有为也是先尊碑,而晚年习帖,成为一代大师。近代于佑任以北碑入书,林散之以汉隶入草,成为一代宗师。南帖北碑,北碑产生于游牧民族的豪放情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豪情放歌,尽情舞蹈这些都是产生北碑书风的重要元素。南帖流露江南文士流美婉约的气质,所谓的"书卷气",令人弥足珍爱。历史在发展中沿革,民族文化在交融中进步,这为我们留下了取之不竭的资源和宝库。</p> <p>"执笔无定法"。执笔有"五指"和"三指"执笔法。坐姿写大楷一般用五指执笔法,写小楷可两者兼用。站姿多用"三指"执笔,站姿与最早的左手执简右手指笔的"三指"执笔原理相通。执笔是个人习惯,不纠结。</p> <p>书写性。书写性是书法的本真,我们追求的是书法的自然书写。道家讲:天道自然,这也是书法所追求的。我们阅览历代大家的作品,常常是他的书信、手稿为他书法的最高境界,如鲁公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那种自然的、丝毫不做作的状态,展现了一个书者的心迹。通过书法墨迹和格调表现书写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p> <p>取法乎上 。所谓的上,就是经典。书法必须向经典学习。任笔为体,紧跟时风、展风,写当代某一家、某一碑帖,只能成为井底之蛙,永远成功不了的。</p> <p>广博深取。学习中,缺什么补什么,为广博。深取就是努力不懈地打造主干,大树粗壮了才能成材、成林。</p> <p>学书如挖井,不能在一处挖几下,见没水就挖下一个。要探测好了,在一处深深地挖,直至挖出水来。正如学书,要在一帖、一碑上真正下点硬功夫。有时是一生一世的功夫……</p> <p>楷书也能表现书法的最高境界。有草书表现书法最高境界之说,因为草书笔法变化多、墨色变化丰富。其实,楷书也能表现出书法的最高境界,他表现在涵养上、表现在意境上、表现在格调上、表现在书写的自由上……</p> <p>书法是书写自己的人生,书写自己的情怀,书写自己的生活,书写自己的故事,书写自己对美的认知。不要为展所困,为名所累!读读历代大家他们的人生经历,你会很释怀……</p> <p>书法、书写,是一辈子的事,贵在坚持。经常有朋友说:"等我退休再好写"!"现在心静不下来"等等……人生能有几年?心,何时能静?喜欢她!爱她!就拿起笔写就好了,何必等!</p> <p>行到水穷处,</p><p>坐看云起时。</p><p>喜欢这两句诗,这也是学书所经历的过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