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并举,整本共读——指导小学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草房子》教学案例

麦子

<p>  一、问题提出</p><p> 一场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在举国抗“疫”的背景下,学校响应各级政府部门的号召,延迟了2020年春季开学时间。期间,文昌市教育局〔 2020〕22号印发的《文昌市教育局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工作方案》中指出,延学期间要“五育并举”,建议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内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并开展在线分享。延学期间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线上课外阅读并开展再现分享?</p><p> 笔者做了尝试。把“一起读写”小程序平台“整本书同读”栏目中《绿野仙踪》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是一种听读说写相结合的阅读模式,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力。初期,学生积极地跟进,完成各项阅读评价指标,逐渐地,反馈阅读任务的学生少了。事发有因,微信小程序推荐的阅读内容需要手机端口,随着疫情得到良好的控制,大部分家长已出去工作,手机自然不会留在孩子身边,这就造成学习的不便了。对于乡镇的大多家庭来说,专门配一部手机给孩子学习是极少的。对学生而言,获得阅读乐趣才是他们进行阅读的核心动力。这样断断续续地阅读,学生很快就丧失了兴趣。因此《绿野仙踪》推荐到第四章便中止了。</p><p> 二、解决措施</p><p> 鉴于此,学校要求同年级教师集体备课,制定“周学习任务清单”,并提前发布学习单、学习内容,让家长灵活安排孩子进行学习。同时,我校从学校层面发起“生命因阅读而精彩,人生因智慧而芬芳”课外阅读活动。操作措施如下:</p><p> 1.活动准备:语文老师向本班推荐课外读本。</p><p> 2.活动内容:每日阅读半小时,打卡到班级阅读群中或微信打卡小程序。</p><p> 3.参与人员:鼓励全体师生及家长参与。</p><p> 4.具体操作:打卡内容形式含图片+语音。参考范例如下:每天打卡上传内容备注:XX同学阅读《×××××》打卡第×天。要求上传内容:(1)阅读页数范围(一天);(2)摘抄的优美语句;(3)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朗读,上传语音,不少于2分钟。</p><p> 每年寒暑假,学校在《致家长一封信》中都会向学生推荐适合各年龄段阅读的书籍,要求学生在假期里自主阅读。学生手中有了书籍的,便可以线上线下双线指导课外阅读,克服了第一阶段的困难。 </p><p><br></p><p> 三、实践过程</p><p>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读书明智。笔者抓住时机,向学生渗透“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思想,并推荐了曹文轩的《草房子》(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安排学生在寒假里完成阅读,准备在新学期里开展阅读交流课。受疫情影响,新学期开课一直延期,笔者尝试采用双线并举的阅读模式与学生共读《草房子》。那么,如何完成双线并举,整本共读的指导呢? </p><p><br></p><p> (一)巧用阅读交流单</p><p>《草房子》共有九章,笔者共设计了13份阅读交流单,内容包含基础检测、深层指导两个层面。整套交流单以检验学生的阅读收获为目标,引导学生运用课内习得的学习经验进行充分阅读。“班小二”微信小程序嫁接起双线并举、整本共读的线上课外阅读模式。</p><p> </p><p>(二)整本共读示例</p><p> 1.基础检测</p><p> 基础检测有填空、摘抄、朗读三种题型,穿插安排在各个章节中。填空旨在检测学生对故事大意的了解。每一章出几道浅显的填空题,带领学生再次走进书籍加深阅读印象。例如,《草房子》的作者是( );桑桑是( )的儿子;桑桑的家就在( ),也是一幢( );桑桑爱养( );桑桑最崇拜的人是( );桑桑得了重病,这个病叫做( )。等等。能完成填空题,基本上也重温了整本书。</p><p> 摘抄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博观而取,厚积而薄发”如果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汇、句式、段篇,下笔时就能得心应手。例如第六章中有一处描写下雨的句子就写的非常精巧(第187页):“雨根本没有要停的意思。天空低垂,仿佛最后一颗太阳已经永远地飘逝,从此,天地间将陷入绵延无穷的黑暗。……若是风起,这雨飘飘洒洒,犹如巨瀑。”这样的画面对于海南的孩子来说非常熟悉,抄一抄,记一记,学一学,甚好。</p><p> 大声朗读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例如第三章女主白雀在《红菱船》正式开演时忽然失踪了,作者着重从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上把众人翘首以盼白雪出现的画面写得风趣幽默。笔者提示学生大声朗读这个片段,整个画面就会在学生大脑中生成,犹如身临其境。这便是最佳的阅读状态。</p><p> 2.深层引导</p><p> 深层引导笔者设计了思考问答、批注圈点、填补留白、对比辨析、联结迁移等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涵泳、体味获得真知。</p><p> 《草房子》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如果教师没有注意抓住细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阅读,那么,学生对人物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表象,对人物性格的解读就片面了。例如,在完成第五章“艾地”的阅读指导时,笔者设计了两份学习单,第一份学习单是“初识秦大娘”,第二份学习单是“走近秦大娘”,借助两份学习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秦大娘。</p><p> “初识秦大娘”,是从麻油地小学的众师生视角来看。笔者首先提供一幅插图给学生,图上画的正是秦大娘的部队(鸡鸭鹅)大闹教室的画面;接着提问:同学们,你能从小说中找出图片上画的内容吗?请你简要说一说事件的前因后果;然后提示学生朗读描写秦大娘那幢草房子的句子和秦大娘“被人发现在艾地里、被人抬走,又被人发现在艾地里、又被人抬走”的片段。通过一找一读,学生看到了一个确实让人感到顽固不化的老妪。这个片段的语言也相当诙谐,值得品读。</p><p> 接下来完成第二份学习单“走近秦大娘”,是从桑桑的视角来看的。笔者在学习单中设计了一个阅读板块。首先要求学生完成一道填空题:“秦大娘有两次滑入水中,第一次是因为(救麻油地小学的一个学生)差点没气了,第二次是因为(捞麻油地小学的一个南瓜)她再也没有活过来。”;接着提示学生在原著中画出描写秦大娘外貌的句子;然后进行写法点拨:艾草,长得笔挺,干净,气味浓烈,大多数人不喜欢,但是能够驱蚊虫,性温;秦大娘,为了捍卫自己的土地,誓死扬言“你们打死我吧,打死我也不离开这里!”还任由她的鸡鸭鹅在学校内肆意妄为,与麻油地小学形成了敌对关系。可她却为了救麻油地小学学生毫不犹豫地跃入水中,为了救麻油地小学一个南瓜英勇就义了。秦大娘成了桑桑缅怀的亲人。作者运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法,颂扬了秦大娘。</p><p> 通过两份学习单的引导,学生对秦大娘这个人物有了深刻的认识,就像林女莺同学所写的那样:“我终于读懂了秦大娘。秦大娘一直不愿意搬出麻油地小学并非因为她放不下这块地,并非她有意要与麻油地小学做对,而是这名孤独的老人爱麻油地小学里的一切!她那看似泼洒强悍的外表里隐藏着一颗不容易被人察觉的柔软的善良的心!我觉得曹文轩爷爷太了不起了!他把一个顽固不化、可爱善良的秦大娘富有层次地刻画出来,颇耐人寻味。从秦大娘身上,我还懂得了人性其实是多面的,要了解一个人的品性,不能只看片面。桑桑多么善解人意啊,他是唯一一个体恤秦大娘的孩子!”</p><p>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是一脉相承的。13份阅读交流单成为笔者与学生进行阅读交流的桥梁,是完成双线阅读的关键。为了完成阅读学习单,学生便会回读书籍、咀嚼文字、积极思考,语文能力得到提升,阅读意志得到锤炼。 </p><p> 四、总结反思</p><p> “双线并举,整本共读”是以师生充分自读为基础,以教师的评价为指导,以促进师生语言与精神成长为归宿。笔者认为,最好的阅读交流方式应该是以班级讨论为主,面对面地交流,参与者的视觉、听觉、感觉被唤醒,语言、思想得到碰撞。开学时,笔者准备策划一节阅读成果分享课,让这次的线上阅读有一个完满的收官和延伸。</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草房子》导学案</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1—13</span></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学生作品: </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读《草房子》有感</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作者:林女莺 会文中心小学五年级1班</span></p><p> 读一本好书就是享受一场旅行。走走停停,到达终点,收获丰盈,回味无穷。这是我读完了曹文轩爷爷创作的《草房子》后的感受。</p><p> 《草房子》这本小说以桑桑为主的主线人物,讲述了他在麻油地小学刻苦铭心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整本书阅读下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就是“艾地”和“药寮”这两章了。</p><p> 在“艾地”中,秦大奶奶两次跳入河中,第一次是为救小女孩乔乔,险些被淹死;第二次仅仅是为了救一个南瓜,她却再也没有醒来。在我看来,不是秦大奶奶英勇的举动震撼了我,而是她拼了老命也要救“敌人”的画面让我泪流不止。为了桑乔校长的“统一大业”,我想麻油地的人,除了被乔桑斥责不懂是非的桑桑以外,每个人对秦大娘都不待见,大伙总想把她老人家撵出麻油地小学。在敌强我弱战斗力悬殊的拉锯战争中,秦大娘孤身奋战,顽强地守着她的这一片艾地。俨然,秦大娘与麻油地小学成了敌对的关系。谁能想得到,她会奋不顾身地去救不慎滑入水中的乔乔——麻油地小学的一名学生!比起乔乔,麻油地小学的一只南瓜又是何等微不足道啊!可谁知,秦大娘却因为不忍心看到那只南瓜沉入水中便用拐棍要去捞……我心里好难受!</p><p> 我终于读懂了秦大娘。秦大娘一直不愿意搬出麻油地小学并非因为她放不下这块地,并非她有意要与麻油地小学做对,而是这名孤独的老人爱麻油地小学里的一切!她那看似泼洒强悍的外表里隐藏着一颗不容易被人察觉的柔软的善良的心!我觉得曹文轩爷爷太了不起了!他把一个顽固不化、可爱善良的秦大娘富有层次地刻画出来,颇耐人寻味。从秦大娘身上,我还懂得了人性其实是多面的,要了解一个人的品性,不能只看片面。桑桑多么善解人意啊,他是唯一一个体恤秦大娘的孩子!</p><p> “药寮”这一章也令我非常感动。桑桑的脖子上隆起一个肿块,桑乔带着他去镇上的医院检查,去城里的医院检查,结果无一例外:桑桑得了一种很严重的病,活不了多久了。看到这里,我的心被揪起来,简直不愿相信:怎么可能,桑桑不会有事的,他那么善良,绝对不可能有事……我心里酸酸,鼻子痒痒的,眼眶盈满了泪水……</p><p> 桑桑的病也改变了桑乔校长。桑乔虽然是一名好校长,但不是一个尽责的父亲。因为桑乔校长一心只为工作,很少关心自己的孩子,以致桑桑病得那么严重了他才察觉到。内疚自责的桑乔开始弥补自己的过失。桑乔曾经当过猎人!这是他的私密,好面子的他认为这是羞于提及的事。为了陪桑桑度过“最后”欢快的时间,桑乔拿起了自己视为耻辱的猎枪,带着桑桑去田间打猎。桑桑看到爸爸打中一只野鸡时,开心得哈哈大笑,手舞足蹈起来,他忘记自己是个病人。在桑乔眼眶湿润的那一刻,我亦热泪盈眶。人世间最美好的画面便是亲子相处啊!名与利固然重要,但错过了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光,那可能会成为一位父亲一辈子的遗憾。</p><p> 好在最后桑桑福大命大,他的恶病被治愈了。桑桑考上了一所重点中学,而桑乔又被调到一所中学当校长。他们即将离开油麻地。再往后看,故事便到结尾了,桑桑的另一段故事即将开始…… </p><p> 轻轻合上这本书,我怅然若失,如果《草房子》有续集该多好啊!转念间,我又想,要是桑桑的故事有续集那书名也不能叫《草房子》,因为“草房子”是属于麻油地小学的。就像曹文轩爷爷说的:也许,我们谁也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在麻油地小学所发生的故事只能封在桑桑记忆的匣子里了。童年是一去不复返的啊!</p><p> 我的童年又给了我多少美好的回忆?我开始抓住缕缕思绪,去找寻我的童年……</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学生作业</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大娘

学生

阅读

麻油

桑桑

草房子

小学

桑乔

学习

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