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为平凡代言</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呼兰实验学校 郭瑞丽</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1> 不想张扬,不值得张扬,我们不过是微尘一颗、浪花一朵。没有白衣执甲,没有护城守土,没有对阵厮杀。当疫情来临,许多普通老师,不过是在自己本职岗位上完成着纷繁细碎的工作,个中艰辛不为人知,多少酸涩难与人言。总得有一个人站出来,通过一种方式来展示这份甘苦。因为经历,所以懂得;因为同样普通,我愿撰此小文,为每一位平凡的一线教师代言。</h1> <h1> 线上开课准备,早在寒假还没结束就开始筹备了。</h1> <h1><b> 为做好线上教学工作,我和许多老师一样,都下了一番功夫:</b></h1><h1><b> 1.耐心指导学生和家长登录网络云平台</b></h1> <h1> 2月23日,学校开始统计哈尔滨教育云平台教师账号信息, 24日,统计元申广电和云平台家长信息、学生信息。25日,云平台开始网上压力测试,各种通知、指导、回复开始爆屏,一时间所有人都眼花缭乱。我按照学校专业教师的指点通过手机录屏的方式好不容易把家长、孩子教会了,所有人都回复我“能登录、会使用”了,但下次登录又乱套了。这个喊“老师我云平台ID号是多少啊”,那个问“老师,咋登录啊,密码是啥啊”。许多家长和学生根本没有收藏我发到群里的方法,埋怨也不能解决问题,工作只能从“细”字上再下功夫。我重新翻找搜寻几天来转发的各种方法指导,汇总成一份总方法指导,并且提醒收藏,终于解决了一小部分人找不到学习路径的问题。</h1> <h1> <b>2.做好学生线上开课前家长和学生的心理疏导</b></h1> <h1> 从没有人经历过这样的疫情,很多家长和学生对线上学习还带着好奇和不以为然的态度。居家防疫的日子久了,谁都难免松散怠惰。作为班主任,我得做好家长和学生的心理疏导,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线上开学也是开学、空中课堂就是课堂,不能大意、不能掉队。为此,我专门写了“致家长一封信”,发到班级群里——人心凝聚了,全班隐隐有了一份对线上开学的虔敬和期待。</h1> <h1> <b>3.确定适合自己班情的学习方式</b></h1> <h1> 学校没规定哪个班必须使用哪种方式进行答疑直播,我因为自己家孩子大学网课开的早,亲自在旁边见证了许多课堂采用各种媒介首播时的各种“翻车”事故,果断全班新建一个qq群,简便易操作,可共享大文件,腾讯群课堂还可看直播可答疑。我们还模拟了电视里空中课堂内容如有临时调整,让家里安装了有线电视的刘雨桐等同学在群内转播,效果也不错。后来发现有两三名同学每次进群课堂也费劲,我就把直播答疑挪到了“腾讯会议”,点开就进,全班开心。(后来发现“钉钉”更强大,但有孩子手机内存不够,没再推广。毕竟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适合自己学生的就是最好的。)</h1> <h1> <b>4.学习用美篇制作课表</b></h1> <h1> 3月2日,空中课堂正式开课时,因为网络拥堵,我班使用的是提前下载好的云平台课程资源。到哪节课时间我发送哪节课视频,端坐一天,师生都很疲惫。第二天,初二学年马红云老师用“美篇”做了课表,我受到启发也学习用“美篇”编辑课程,顺次点开就能学习,真是方便太多了。但是我从前只见过“美篇”,没做过“美篇”,第一份“美篇”课表,费时一小天。但看到家长和学生甚至是同事们的兴奋点赞,我就是累点也值得了。后来云平台也发了课表,但小主们更喜欢看我制作的“美篇”课表。因为温暖,所以喜欢;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到现在。</h1> <h1> <b>5.学优生与学困生结对子</b></h1> <h1> 我们七年十九班在开学初的摸底考试时,三科成绩全校20个教学班排倒数第一,学生底子薄,学困生尤其多,以前在学校我们几个班科任教师的教学管理难度就很大。现在没了老师的耳提面命,学习成绩怕更是要大幅滑坡。我翻开班级学生名单,在四个小组内根据平时成绩给学生结成对子,安排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底子薄儿的学生太多,一对一不够分,我就一对二;有的学生帮扶难度系数太大,我就安排二对一。凡是平台上课、老师直播、完成或提交作业等,结对同学互相监督、互帮互助。在线上学习的征途中,有些孩子走不动了,不想走了,我们就哄着他走,背着他走,抱着他走,实在不行就结对同学抬着他走。走一步,再走一步,只要不抛弃不放弃,总会胜利。</h1> <h1> <b>6.积分银行点燃学生比拼热情</b></h1> <h1> 网上学习不同于课堂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或者直播答疑时怎样调动学习热情、点燃学生兴奋点是个小难题。我把以前班级实行的积分制搬到了群课堂,完成各种任务均有积分,学生比拼劲头都上来了,抢着展示、解答,有的时候答疑时间结束了,孩子们还都不愿下课。建立积分银行哪都好,就是老师统计有点辛苦。</h1> <h1> <b>7.打开视频,我要看着你</b></h1> <h1> 七学年云平台课程每天13:55结束。作为班主任,我安排自己第一科答疑,发现谁没在及时通知,然后科任再上课省心,我自己也放心。后来数学老师想串上第一节课,把人码齐后,我就坐路由器上看着他们听课,发现溜号,及时提醒。复工复产后,家长大多不能陪在孩子身边了,班主任要是不震着他点,还了得吗?全班视频,方便老师监督:谁歪到沙发上了,谁闭眼迷糊了,谁翘课了,看得一清二楚。每天一盯一下午,晚六点半再去另一个班辅导,然后批改作业。有几个特殊学生或者家长还要常常单独沟通一会,每晚忙完这些,都要十点开外。</h1> <h1> <b>8.让“早自习”有条不紊</b></h1> <h1> 云平台直播每天9:00开始,早上的时间就这样浪费掉真是太可惜了。我班安排了早自习,现在已经基本成型。班长每天早上把自习内容发到qq群。为保护视力,早自习环节全是语音展示。学生不过就是背背古诗、定理公式、单词领读什么的,但我班学生基础差,这样做非常有必要,而且也很有效果。自习完毕,班长向我汇报,我再把各种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有条不紊。</h1> <h1> <b>9.给学生准备点“心灵鸡汤”</b></h1> <h1> 孩子们与外界隔离,见不到老师和同学,心里会有一种无名压力。为了给孩子舒缓压力、加油打气,我不仅注意每天留作业时给孩子带一勺“鸡汤”,往撂荒几年的qq空间发鸡汤文,还响应号召给学生写了亲笔信。文字不多,重要的是班主任亲笔手写;文采也不飞扬,却隔空传递了一份温暖的力量。<br></h1> <h1> <b> 10. 收起你的手机</b></h1> <h1> 线上开课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网线另一端的后进生更容易掉队,老师要特别关注。班里有一个以前很乖的孩子总是在半夜以后才提交作业,辅导答疑老是靠结对同学去催去请,后来发展到在“腾讯课堂”里点名老是不出声。我通过几次电话终于弄清,他是成天成宿地打游戏了,连家长也被蒙在鼓里。<br> 网课离不开手机,小孩们终于可以24小时刷机了,家长还不敢管——一管他就说“我学习呢”,理由堂堂正正,家长迷迷登登。手机是把双刃剑,不管控好不行。这些孩子成天成宿抱着手机,绝对是个隐患。不仅影响视力,还可能让学生结交不良网友走上邪路,甚至还可能沉迷游戏从此厌学弃学。意识到这个问题那天开始,我班就规定了每晚上交手机时间。这简直算不上什么方法,却消除了很多潜在隐患。<br></h1> <h1> 我们这些平凡小老师,在有些人眼里什么都没做,而实际上我们扒开眼珠就工作,闭上眼睛也在待机工作。工作困难千千万,办法我们想了万万千。为了管理班级,老师动了多少脑筋?为了让学困生跟上大部队,老师费了多少心血?夜深人静的时候,这些只言片语才是对老师们最好的慰藉。</h1> <h1> 我们这些平凡小老师,也食人间烟火。可是,父母年迈体弱,我却不能常回家看看。</h1> <h1> 儿子上网课同我争网争时间,为了身后两个班近百名孩子,必须让他争不过我。</h1> <h1> 多年的颈椎病,每每拿起鼠标我就颈背僵硬、心里打怵。又有什么办法呢?</h1> <h1> 因为做过近视手术,长久对着屏幕,我眼睛已经出现视物模糊、流泪刺痛,但愿以后能有所好转。</h1> <h1> 我的艰难,不过是其他老师所遇难处的万分之一;我的努力,也不过是实验学校无数平凡教师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笔。<br> 我班数学老师郝晓宏,孩子刚过周岁,爱人梁尔江也是我校初一班主任,两个人辅导答疑必须交错时间进行:一人抱孩子,换一人来直播,辅导完毕再回去抱孩子。<br></h1> <h1> 我班英语老师苏立凯,感觉云平台英语网课不适合我班大多数孩子的接受能力,大胆革新,每天通过“学习通”让学生点播课程。早自习还经常到班级群里领读指导。</h1> <h1> 我的同事李春一、赵宏江、宋欣欣老师,他们先后参与云平台录课、参加演讲比赛,为校争光。</h1> <h1> 还有太多老师,我无法在这里一一尽述他们的名字:他们给学生送衣送物送手机,他们满头银丝依然忘我工作,他们为了让课堂教学效果更好绞尽脑汁、苦苦思索……有些时候,即使是夜里十一、二点钟,他们心里想的除了工作,还是工作。</h1> <h1> <b>平凡如我,普通如你,或许一生默默无闻,却用灵魂担当着爱的事业。做不了皓月一轮,我们就做星星一颗。愿满天星火,驱散疫霾,点亮希望,温暖每一个懵懂少年、温暖每一个梦想!</b></h1> <h1><div style="text-align: right;">策划:李卫东</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审核:韩雪霜</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编辑:郭瑞丽</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