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加林谈,中国山水画临摹的意义与水墨写生

当代水墨一德明

<p style="text-align: right;">配画杨德明</p> <p>天池. 50cmx50cm. 德明</p> <h3>何加林谈,中国山水画临摹的意义与水墨写生</h3> <p style="text-align: right;">溪山秋韵. 50cmx50cm</p><p><br></p> <p>何加林谈中国画临摹的意义 临摹是指在有一个范本的前提下,用对临、意临、背临的方式去将这一范本的技法构图以及画面精神转移到自己的画面上来。这是一个学习的手段和过程。</p><p>提到临摹,许多人都不以为然,总觉得这是一个“死方法”,造成这种误解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一是有许多人在临摹的过程中未能正确的掌握临摹的要领和方法,一时埋头“死临”,结果顽固不化,二是西方艺术进入中国后,改变了中国画的认知观念,以为只要多画写生,多看现代的作品就够了。殊不知,未经过传统临摹的训练,笔墨的根基就无法扎实,艺术的道路就走不远,三是临摹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条件去完成,在节奏飞快,功利主义横行的今天,许多人是无法静下来甘于寂寞去做这种短期难出效果的案头工作的,认为临摹毫无价值已成为理由。因此,在一段时间里,临摹被曲解为“走形式主义”“复古主义”。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在以往的本科教学中始终坚持以临摹带动写生,以临摹、写生带动创作这一方针,在大学四年制的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临摹为主,特别是山水专业教学在陆俨少先生制定的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对古代经典作品的临习蔚然成风,教学成果斐然。其实,临摹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阶段性的投入时间,就会从中获益。一个从事山水画创作的画家,如果没有几年的潜心临摹,是很难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因为山水画不论是技法还是精神追求,相对于其它专业都要复杂的多、丰富的多,它的笔墨变化和要求也是最为复杂和高难度的,只有通过临摹,才能帮助画家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效果去获得笔墨的真谛。清代王原祁就说:画不师古,如夜行无烛,便无入路,故初学必以临古为先。这里的“临古”指的就是临摹。清代蒋和在《学画杂论》中说:“学画须先临摹,树石勾勒,山石轮廓,俱须得势,用笔简老。既然得势,须得相生之道,必以熟为主,先将大帧按图勾摹,熟后使能离古法而自出新意。若勾勒未熟漫出新裁,必有牵强处。学习须从规矩入,神化亦须规矩出,离规矩便无理无法矣。”再三强调了临摹的重要性,而“熟”字本身就是要求对临摹的持之不断,并指出临摹是为了学规矩、学法度,如若不懂规矩而“漫出新裁”,就会牵强生硬。</p> <p style="text-align: right;">庚子小品 50cmx50cm 德明</p> <p style="text-align: right;">孙家沟写生。50cmx50c m</p><p><br></p> <p style="text-align: right;">山中小溪 50cmx50cm </p> <h3>。水墨写生 宋代李澄叟言:“画山水者,须要遍历广观,然后方知著笔去处。”清代布颜图亦云:“境能夺人”。又云:“笔能夺境。终不如笔境兼夺为上。盖笔既精工,墨既焕彩,而境界无情,何以畅观者之怀,境界入情而笔墨庸弱,何以供高雅之赏鉴?吾故谓笔墨情景,缺一不可,何分先后?”如果说临摹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山水画的基础知识和学习古人的笔墨要领,那么布颜图所提到的“笔墨”便是在情景中的笔墨了,而布颜图的“情景”又是什么呢?他接着又云:“情景入妙,为画家最上关捩,谈何容易?宇宙之间惟情景无穷,亦无定象,而画家亦无成见,只要多历山川,广开眼界,亦要多览古今人之墨迹。”他强调除了多览古人的墨迹外,更重要的是“多历山川,广开眼界。”中国山水画在唐宋时期,其主要作品大多来源于生活。据说王维的《辋川图》是有实地可考的,宋代范宽的许多作品也都是终南山、太华山的实地创作,使那一时期的山水画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作品,可能是古人在写生之后多次整理才完善起来的。尽管我们尚不能看到古人(主要指宋、元之前)描摹真山水的第一手写生资料,但我们可以在文字记载中读到古人在作画前常有“粉本”在案,我们也可以在谢赫“六法”中看到“应物象形”的句子,这就是说写生这一词在古代可能没有,但写生的过程在古代便已存在应是不争的事实。而写生究竟是以水墨方式还是以其他什么方式就不得而知了,至少流传至今的中国山水画还没有看到水墨以外的材料表现形式,不难推断,以水墨为主要方式的山水画写生方式,应是古代中国山水画写生的重要手段。</h3> <h3>问道 50cmx50cm 杨德明</h3> <h3>山庄秋色 50cmx50cm 德明</h3> <h3>董源、巨然以树木茂盛的江南山水为题材,创造出了长短披麻以适合表现郁郁葱葱、厚润朴茂的江南特征和艺术特征;关仝、范宽则以峻险雄奇的北方山水为题材,创造出了豆瓣、小斧劈以适合表现坚硬挺拔、粗犷雄伟的北地特征和艺术特征。这些相对稳定的程式语言,都是以笔墨形式表现的,这种语言并非一朝一夕臆造所得,而是必须以笔墨的方式面对真山水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去进行探索、描摹和写生,反复思考整理以达到笔法、墨法与树石法等最具象征性与和谐性的完美结合。这种方法只有通过水墨写生的方式才能求得笔墨上的程式语言的创造,很难想象在古代山水画程式语言产生之初,在没有前人任何经验的条件下,仅用炭笔或其他什么方式去写生而能创造出什么皴法来。因此水墨写生又是山水画创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水墨写生的时候,同样会遇到一个透视问题,因此熟练掌握“三远法”是十分重要的专门课题。水墨写生主要由对景写生、记忆写生和对景创作组成。对景写生是指面对自然物象时较为客观地反映其地貌特征和本质特征,要求尊重客体,体验主体感受和认知程度,写生作品可以是不完整的,不成熟的。记忆写生是指面对自然物象时较为主观地反映其地貌特征和本质特征,客体服从于主体,侧重主体主观创造性和能动性。唐代吴道子游嘉陵江数十日,空手而归,皇帝向他要画,他说:“臣无粉本,但记在胸”,之后,他向皇帝要了一匹绢,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嘉陵江三百里山水画完了。这就是记忆写生,也称卧游。对景创作是指在对景写生时以主观的方式,对自然物象进行取舍搬移、调整和组合,较完整地体现主观的创作意图。生活气息和特征尊重客体,表现语言和形式则主、客体互动,比之对景写生更具有完整性和独立的创作构思。对于初学者而言,以对景写生为主,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课堂教条,尊重生活,在生活中吸取营养。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后两种的写生方式是从写生走向创作的重要手段。</h3> <h3>谿山行旅图 50cmx50cm 德明</h3> <h3>秋山问道 50cmx50cm 德明</h3> <h3>山中小屋 50cmx50cm 德明</h3> <h3>水墨写生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要求,特别是学院教学,不同阶段的水墨写生,都必须与那一阶段的教学要求相衔接。而不同的教学体系,也同样影响着水墨写生的发展方向。有的学院在要求学生写生时,注重对客体的研究,在水墨写生时要求学生在较长时间里去深入刻画出客体的内外之美,有些学生甚至几天才完成一张水墨写生,这种方式近似宋画的学习。有的学院则注重写生时主观的感受,要求学生在水墨写生时,将临摹所学消化融入到写生中,并让学生注重生活当中的现场感受,抓住生活中的瞬间气象,其写生时间较短,有些学生甚至几十分钟就能画完,这种似近元画的学习。不管是什么方式,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走出课堂,感受生活。</h3> <p style="text-align: right;">山水清音. 50cmx50cm</p> <h3>鱼翁 50cmx50cm 德明<br></h3> <h3>家园 50cmx50cm 德明<br></h3> <h3>春雨欲晴 50cmx50cm 德明</h3> <h3>(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图文资讯,来自网上艺术家原文介绍,仅供学习与交流,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