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质生涯

冯翠娥

<p class="ql-block">  我从1976年11月开始从事地质工作,至2019年12月离开,在这个岗位上干了整整43年。</p><p class="ql-block"> 1976年11月一—1978年5月,我是一名地质工,工作地点有:江西省高安县村前铅锌矿区和江西省安福县杨家桥铁矿区。</p><p class="ql-block"> 刚参加工作的我,对地质这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就是一张白纸,啥都不懂,听那些专业术语如听天书,哪认得什么叫岩石、什么叫矿物,全当是一块石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江西省高安县范围的1:5万比例尺的分散流扫面。每天骑着自行车奔驰在羊肠小道上,对溪流小沟凹陷处、山涧溪流出口处等有利于重金属赋存地段,按一定间距采集泥砂样品,晒干后进行多元素化学分析,根据化验数据,分别圈定出各元素异常图,确定找矿方向。这是一种大比例尺的地质找矿手段,从面上做起,一旦确定异常后,按照先面→后奌→先稀→后密的地质找矿方法进行深部矿体的控制。</p><p class="ql-block"> 这个项目组人员共15人,3人一组分成了5个小组,各小组按照自己小组要跑的路线进行,并在地形图上注记所采样品在图上的位置,记录周边的地质特征(岩性、矿化、蚀变等),样袋上进行统一编号。每个小组一天至少要跑百余公里,累得有时骑不动自行车,遇羊肠青石板小道拐弯处,稍不留神就摔得鼻青脸肿,双腿膝盖疼得难以行走。到达住处后还得把当日采集来的样品摊晒好,把记录整理好,在地形图上看好明天要跑的路线。躺在床上后骨架都散了,浑身疼的难以翻身,天一亮就要爬起,吃早餐,带好中饭和水壶,又得出发,一个星期转住一个地方,用了3个月的时间突击完成了该项目的野外工作。</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个项目,使我学会了看地形图,知道了什么是首曲线、计曲线、等高距,那是山脊、那是沟谷、那是陡崖等,并学会了使用罗盘在图上用交汇法定点,对地质这个专业有了一个启蒙。</p> <p class="ql-block">  分散流项目野外工作完成后,我被分配进了钻探组从事钻孔的地质编录工作,带我的师傅是钻探组组长一—颜振虎(我终生不能忘记的第一个师傅)。</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颜振虎师傅</p> <p class="ql-block">  2018年8月我和八十多岁的颜振虎师傅相聚在江西省新余市昌坊镇</p> <p class="ql-block">  颜振虎师傅把我视为他的女儿一样倾注全部心血耐心地教着我。首先他要我认真阅读《普通地质学》,建立概念,然后认真阅读《岩石、矿物学》。再带我上机台,教我看机台班报表,认岩芯、蚀变、矿化破碎带等,教我如何分层,如何进行分层孔深换算、如何进行描述等。等我掌握的差不多了,就教我如何布置化学样品。在他的教导下,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我终于能独立承担钻孔的地质编录工作。</p><p class="ql-block"> 1977年11月高安县村前铅锌矿区下马,整个一分队的全体职工参加江西省安福县杨家桥铁矿大会战(参加会战的除九〇二大队外,还有九〇一大队)。前4个月我是在九〇二大队一分队所在地一—洋陂村从事钻孔地质编录,4月调指挥部专门从事钻孔化学样的布样工作。</p><p class="ql-block"> 由于文化大革命停止了十年高考,造成人才大断层的局面。为了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全国各地兴办了许多“七二一”大学,专门招收己在工作岗位上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学习。</p><p class="ql-block"> 1978年5月,江西省地矿局联合下属各大队在江西省抚州市九一二大队办起了“七二一”大学,将具体录取名额指标都分到了各个大队,进行报名→考试→择优录取。</p><p class="ql-block"> 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也为了今后自己能在地质这个专业行业上站住脚跟,我立刻报了名,并不分昼夜拼命复习巳丢了4年的高中数理化课程。九〇二大队报名人数有一百多人,在江西省高安县新街和杨家桥铁矿会战指挥部设立了2个考场,我以总分第七名(指标是11个)的成绩被录取。同年六月离开了杨家桥铁矿区,踏上了系统的地质专业学习之路。</p> <p class="ql-block"> 2018年6月,我和丈夫及小姑子一同去了江西省分宜县煤炭224队看望何家上一辈唯一健在的婶婶及她家人时,堂弟何志平、何志勇自驾车陪我们3人去了一趟杨家桥。看到当年的铁矿会战指挥部房屋都倒塌成了一片废墟时感概万千:这儿曾是我工作过的地方,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是从这调往九一二大队的,一别就是36年!</p> <p class="ql-block">  杨家桥至今还在开采的洋陂铁矿区场地现状</p> <p class="ql-block">  1978年6月一—1981年1月,我在江西省抚州市九一二大队“七二一”大学学习矿产地质普查与勘探专业,各科成绩优良,教学实习优秀,毕业设计良好,准许毕业。</p> <p class="ql-block">  1981年1月同我的“七二一”大学同学—一何平结婚。</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结婚证</p> <p class="ql-block">  我和我的丈夫当时的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  1981年2月——1982年2月,在赣西地质大队从事地质工作。</p><p class="ql-block"> “七二一”大学毕业后,各回各队。因我来自九〇二大队,1979年由九〇一大队和九〇二大队所有从事专业工作人员组建了赣西地质大队,所以我就自然进了赣西地质大队。赣西地质大队总工程师把我分到了五分队。五分队的队部在当年的杨家桥铁矿会战指挥部所在地,负责铁矿会战的收尾工作,就这样,我第二次进入安福县杨家桥铁矿区。分队技术负责人把我分配在江西省新余市下坊铁矿区从事钻孔地质编录。</p><p class="ql-block"> 该矿区条件较艰苦,住的是竹篱笆房。办公室只有一大间,十多个人拥挤在一间光线昏暗的竹篱笆房内,中间用柱子顶着(怕垮塌)。钻孔离住地较远,骑近半小时的自行车后,把自行车停放在山脚下,再爬近半小时的山坡到达机台进行编录工作。</p><p class="ql-block"> 为了节约进尺,上级规定一但要穿过矿体时,就要守在机台上,见到矿体底板约2米左右,即刻停钻。那时,我常常半夜去机台守着最佳停钻时刻。我记得调往九一二大队后,原单位负责劳资的同志,还给我寄过几十元的钻探进尺节约奖。</p> <p class="ql-block"> 新余下坊铁矿区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  1982年3月一—2001年2月,在九一二大队从事地质工作。</p><p class="ql-block"> 1982年2月下旬,我与“七二一”大学的同学对调到了九一二大队。因我的丈夫在江西省贵溪县冷水镇的冷水坑矿区从事地质工作,所以大队总工程师也就安排我也到冷水坑矿区从事地质工作。</p><p class="ql-block"> 因我己怀孕,即将临产,所有调动手续的办理由我的丈夫代办,并且提前开始了休产假。离产假到期还差一个星期(1982年6月15日),我抱着出生只有76天的女儿、背着地质包,由小妹妹芸娥(她在新余市的菏沂矿区工作)护送,从江西省上高县毛家渡出发,坐了一百多里路程的班车到达新余市,然后坐开往鹰潭市方向的火车,我的丈夫在鹰潭火车站接我,当天在鹰潭火车站附近旅馆住了一晚。第二天买了一些日用品和菜,下午乘开往福州和厦门方向的火车,约坐一个小时后,在一个叫富庶岭的车站下车,然后徒步约一里地来到泸溪河边坐船到达对岸,爬上分队己派出的等候接我的汽车,行走了15里,到达了我的目的地一—江西省贵溪县冷水镇冷水坑矿区九一二大队一分队。</p><p class="ql-block"> 冷水镇位于贵溪县境内的最高峰、阳际峰的南侧,它与福建省的光泽县和抚州地区的资溪县接壤,是江西省九个边际镇之一。距离鹰潭市70公里,距离贵溪县87公里。</p><p class="ql-block"> 冷水坑是经1966年踏勘选点后确定的铅锌矿区,1970年因故下马,1976年在江西省地矿局的支持下,勘探工作继续进行,己进入了详查工作阶段。</p><p class="ql-block"><br></p> <p>  己停用多年的富庶岭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  泸溪河一—是从武夷山脉中蜿蜒而来的</p> <p>  我和出生45天的女儿在上高县毛家渡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我在冷水坑的住房门前和我的女儿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我住的这栋房屋,外墙是约1米高的青砖,然后是竹篱笆,房顶是瓦,每个房间用竹席隔着,共住了4户人家。隔壁说话的声音传来就如同坐在你身边说话一样,一点也不隔音。住房外是一排厨房,中间是约1——1.2米宽的走道。</p> <p class="ql-block"> 地质组办公楼</p><p class="ql-block"> 夏天晚上开会学习时,地质组的同事们就坐在树底下边乘凉边开会学习。</p> <p class="ql-block">  我一家三口在我和我丈夫所在的地表组办公室的走廊上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这个地表组办公室,有着我的终生难忘的记忆:1985年4月8日下午,时任地质矿产部副部长温家宝在江西省地矿局局长颜美钟的陪同下,来到了我所在的地表组办公室和我握了手。当时我激动地对他说“部长您辛苦了”,温部长回复说“女地质工作者同志,你辛苦了”(遗憾那时无手机录下这珍贵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分队部办公楼</p><p class="ql-block"> 内还设有探矿组、医务所、计财组、总务组,左侧是球场,我们常在这个球场上看电影。每次放电影,孩子们高兴的象过年似的串来串去。因每次放电影时,附近卖冰棍、糖果、瓜子、花生等的小生意人都会闻风而来。这是我们满足孩子欲望的最好时期,从入场开始吃到散场还要带点回家。那时每看一次电影,出门前一定要摸摸口袋中是否有钱,否则如何来满足我女儿的小小欲望呢?</p> <p class="ql-block">  最靠山边的房屋为钻工楼,再过来为分队部办公楼,靠路边的房屋为职工俱乐部,右侧房屋为分队车间。</p> <p class="ql-block"> 俱乐部</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常来俱乐部借阅书刋杂志,目的是为满足我的女儿每晚的睡前故事,因那时个人订阅还是很少的。</p> <p class="ql-block"> 岩芯库</p><p class="ql-block"> 共有8栋房屋(也称为8个库房)</p> <p class="ql-block"> 家属区住房</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九一二大队一分队有5台钻机,另还有工程队、探矿组、医务所、总务组、车间 、后勤、食堂、澡堂、子弟小学校、幼儿园、地质组等。有一百多户人家,有340多名职工和70多名家属。</p><p class="ql-block"> 我所在的地质组又分为:钻探组、坑道组、地表组、综合组、水文组、绘图组、测量组、采样组,共计各类专业人员70多人,另还有10多名采样工人。</p> <p class="ql-block">  我在分队休息了几天后,在附近村庄找了户村民老太太(约60岁左右)照顾我的女儿(因本分队家属全要去挖槽子和坪机台挣钱,找不到做保姆的人)。上班后我被安排到钻探组从事钻孔编录。那时冷水坑就是小口径(开孔岩芯管直径:110——90亳米,然后岩芯直径56毫米,终孔岩芯直径46毫米)绳索取芯了,进尺特快,每年全分队要完成上万米的进尺。每天每台钻机进尺至少50一—70余米。火山岩地区,岩性复杂,分层多,样品又多,工作量大。而且所编录资料和布样单要100%的互检,组长100%的检查,技术负责再30%的抽查。终孔后要求一个星期内提交布样单供采样组进行岩芯劈样,半个月内完成钻孔柱状图的编制,并在剖面图上勾绘分层界线、样品布置地段和化验组合结果,圈连矿体,为下一个周边钻孔的设计提供依据。</p><p class="ql-block"> 我刚到矿区,因不熟悉该矿区的地层岩性,钻探组组长带了我一个孔,然后就是独立操作了。每天忙得要命,从机台上下来还要去砍捆柴火,顺便背回家用来煮饭炒菜用。下了班还要浇水种菜,因周边难以买到蔬菜。职工的粮油关系又强行要放在食堂,每个月只能用饭莱票把自己的定量换回来自己烧着吃。等食堂有肉或肉包买时,就老早放个碗去排队(因地质组办公楼和食堂相邻,消息灵通,可早早买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记得打探到第二天早餐有肉包时,我天一亮就起来去排队,因规定一个职工排一次队只允许买10个。我是双职工,可排两次队共可买到20个。买到包子后,满足我的女儿吃后(那时她都可一次吃5个),剩下的我们大人一个都舍不得吃,留着给孩子吃,因一个月才有一次有肉包买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平常我们会每隔一个月去趟鹰潭或贵溪采购一些日用品和自己地里没有的菜等,每出去一趟都要带根扁担,就是想尽量多买点东西回来,下火车后用来挑着所采购的物品去泸溪河边过渡。</p><p class="ql-block"> 在钻探组干了近一年,在我的女儿断了母乳送她奶奶家(江西省临川县九一二大队部)之后,我向技术负责人刘丛俭和杨木松(全国劳动模范)要求去坑道组工作。因我没干过坑道素描,想多学点,两位技术负责人商量同意后把我调入了坑道组。因白天坑道要钻进,常放炮,为安全起见,坑道素描都是在下午下班后进行,干到晚上10点钟左右收工回来,白天上午在家休息,下午再上班。</p><p class="ql-block"> 在坑道组干了半年后,我又要求到了地表组,和我的丈夫在同一个办公室上班。分队办起了幼儿园后,我将女儿接回到自己身边(因我的公公患有血吸虫病,身体极差,一老一小,我的婆婆她忙不过来)。</p><p class="ql-block"> 地表组主要是负责1:2000的矿区地质图的填图和探槽的布置及探槽、机台壁的素描。</p> <p class="ql-block">  地表组全体成员在野外看矿区1:2000的地质图</p> <p>  地表组全体成员对机台壁进行素描和编录</p> <p class="ql-block">  1983年7月,冷水坑铅锌矿详查野外工作结束,组建了报告组,进行《江西省贵溪县冷水坑矿区铅锌(银)矿详细普查地质报告》的编制,我被安排进了报告组的储量计算小组。</p><p class="ql-block"> 储量计算是编制各类地质报告的重要环节,它的工作量占了整个报告工作量的80%。这个报告制作好后的各类储量计算表格垒在一起厚度都要超过1米,各类图件上百份。</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从事地质工作以来,第一次参加地质报告的编制,何况还是一个复杂的大型报告。课本上对储量计算这方面都写的太笼统,只能靠平时工作的积累才能搞好储量计算。所以我要抓住这个可以让我迅速成长的机遇。</p><p class="ql-block"> 储量计算组组长叫林家驹,他是我遇到的第二个终生不能忘记的好师傅。</p><p class="ql-block"> 他首先要我学习铅锌矿规范,知道什么是勘查网度、工业指标、储量级别后,再教我用己有的化验数据,根据工业指标要求进行矿体的组合,然后将钻孔、槽探、坑道等所有控制工程的组合结果上到剖面图上,进行矿体连接→储量最终数据出来的全过程。</p><p class="ql-block"> 报告任务完成后,我又回到了地表组。</p><p class="ql-block"> 通过《江西省贵溪县冷水坑矿区铅锌(银)矿详细普查地质报告》的编制,查明冷水坑矿区是一个综合的大型有色金属矿床(有铅、锌、镉、金等),其中银和伴生银储量超万吨,是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银矿床。继铜、钨、铀、铌、钽和稀土之后,成为赣鄱大地第6朵金花。获地矿部集体找矿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1985年转入银矿详查,自始启用“冷水坑矿田”一名,将矿田划分为银路岭、鲍家、下鲍、银珠山、银坑、营林6个矿区,组成了多位一体的特大型冷水坑贵金属、有色金属矿田。</p> <p>  冷水坑矿区铅锌(银)矿详细普查地质报告封面和内封</p> <p>  1987年9月我取得了地质矿产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p> <p class="ql-block">  1987年1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开发利用银路岭矿区矿产资源。1988年1月江西省地矿局对九一二大队下达了:对银路岭银铅锌矿区转入勘探,6个月提交勘探地质报告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江西省地矿局抽调九一五大队一分队(负责坑道施工)一同参加会战。大队总工程师宁晋南坐阵指挥勘探和报告的编写。</p><p class="ql-block"> 银路岭矿区面积约0.15平方公里,槽探按25×25平方米、钻孔按50×50平方米、坑道按40米一个断高(+320米、+280米、+240米、+200米)全面进入勘探。采样工临时增加到30人,大队车队抽调几辆卡车专门承担样品的运输任务(因化验室在江西省临川县上屯渡九一二大队部),化验室三班倒进行样品的加工和分析,全队拧成一股绳打突击战。</p><p class="ql-block"> 我被调入《江西省贵溪县银路岭银铅锌矿区勘探报告》编制组从事储量计算。</p><p class="ql-block"> 那时没电脑,所有表格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的人工制作,计算器计算。图纸是先用铅笔在薄膜上绘好,绘图员洗干净后着墨,然后用氨水熏成蓝图。报告组全体同志连续3个月每天加班到半夜,忙得不可开交。</p><p class="ql-block"> 1988年8月,在冷水坑地质组,由江西省地矿局总工程师包家宝任专家组组长,张莲宝、陈修玥、杨荣椿、熊云松等为评审专家对该报告进行了评审,报告获地矿局勘查质量三等奖。</p><p class="ql-block"> 1990年7月银路岭矿区开始了矿山建设,1991年12月投产。</p><p class="ql-block"><br></p> <p>  银路岭银铅锌矿区勘探地质报告封面和内封</p> <p class="ql-block"> 1988年10月银路岭勘探庆功表彰大会在冷水坑一分队礼堂(食堂)召开(我站在第三排左侧第二个,第三个是我的老同事陈丽华大姐。第一排蹲在左侧第一个是绘图组组长徐翠文大姐)</p> <p class="ql-block">  银路岭银铅锌矿区勘探报告完成后,我调入了综合组,专门从事资料的综合整理工作。</p> <p class="ql-block">  1988年7月,鲍家银铅锌矿区详查工作开始。由于在这之前矿区只完成了铅锌矿的详查工作,化学样的分析项目为铅、锌,银是跳着做的,极度缺乏对银元素的化学样分析,对银矿而言从工程网度到主元素的取样分析来看,都只达到了普查控制程度。现转入以银为主的详查阶段,勘查网度要由原200x200平方米加密为100×100平方米,要增加许多钻孔。对己有的钻孔可能见银矿地段需系统补采样品,进而进一步指导新增钻孔的设计。</p><p class="ql-block"> 地质组主任工程师兼综合组组长黄振强(我终生不能忘记的第三个师傅),让我承担了己有老钻孔的补样和新增钻孔的初步设计工作。</p><p class="ql-block"> 如何以最少的工作量来达到控制了矿体边界,即不浪费国家资金,又达到了规范要求,还增加了银矿储量。为达这个目的,我将这个矿区所有的资料调来,仔细的看,认真的研究,在图上做银矿化范围图、蚀变、破碎带底板等值线图等,从中寻找规律,确定补采样品地段和新增钻孔的设计依据,常常加班加点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提供了一套初步方案,经综合组全体人员讨论通过,报大队总工程师和局地矿处批准,鲍家银铅锌矿区详查按照最终批准的设计方案有序地进行。</p><p class="ql-block"> 己有老钻孔的补采样品工作,由我亲自布置,采样组专门抽调4人配合我抬岩芯和劈样。</p><p class="ql-block"> 我补了一万多个样品,经化验,80%达到了银矿工业矿体指标要求,并且控制了矿体的边界。新增工程85%在我们预测部位打到了银矿体,为扩大矿区银矿床规模奠定了基础。因我的敬业和爱岗精神,我受到了大队总工程师和局地矿处领导的高度赞扬。</p><p class="ql-block"> 1989年12月,鲍家银铅锌矿区结束详查野外工作,转入详查报告的编制,我仍承担储量计算工作。</p><p class="ql-block"> 1990年6月,提交了经江西省地矿局专家组评审通过的《江西省贵溪县鲍家银铅锌矿区详查地质报告》,并查明鲍家银铅锌矿区为特大型银矿床,获地矿部集体找矿二等奖。</p> <p>  鲍家银铅锌矿区详查地质报告封面和内封</p> <p class="ql-block">  1990年5月,江西省地矿局下达九一二大队,用3年时间编制《冷水坑银矿地质》专著。</p><p class="ql-block"> 九一二大队同年6月在鹰潭成立了冷水坑矿田典型矿床研究室。我和我的丈夫被调入,举家搬到了鹰潭,离开了我奋斗了8年的冷水坑矿区。</p><p class="ql-block"> 矿床研究室主任由大队总工程师宁晋南兼任,黄振强为常务副主任,负责日常事务工作。</p> <p>  矿床研究室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p> <p>  矿床研究室全体成员到鹰潭龙虎山考察丹霞地貌时的合影</p> <p>  我和我的丈夫在龙虎山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经研究室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按时编制了30多万字的《冷水坑银矿地质》专著。因资金等原因最终专著未能进厂印刷出版,以手稿形式存于九一二大队档案室。</p> <p class="ql-block">  1989年12月,地矿部直属单位管理局与江西省地矿局签定了《银矿勘探储量承包合同》(承包经勘探后的银矿金属量800吨)。江西省地矿局指令九一二大队完成该任务,据此对鲍家南矿段120一—130线(+50米标高以上),北矿段100一—108线(+180米标高以上)进行勘探工作。</p><p class="ql-block"> 1992年12月结束野外工作,进入勘探报告的编制阶段。</p><p class="ql-block"> 报告编制前期由冷水坑矿田一分队地质组承担。报告送交江西省地矿局初审时未通过,因这个报告终审权在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为保证报告质量,江西省地矿局责成九一二大队在鹰潭成立报告组,指定矿研室副主任黄振强(原一分队地质组主任工程师)为项目负责人,执笔文字部分,我负责储量计算部分,对报告进行了重新编制。在报告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1994年10月,提交了《江西省贵溪县鲍家矿区100——108线、120——130线银铅锌矿勘探报告》,获B+C+D级银金属量806吨,超过了承包合同800吨的要求(1999年3月贵溪鲍家矿业有限公司依据承包协议向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申办了鲍家矿区南、北矿段采矿许可证)。</p><p class="ql-block"> 1995年12月,该勘探报告获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报告质量三等奖。这是九一二大队建队以来,地质报告类获得最高级别奖励单位的报告(己载入九一二队史),我是3个获奖人员之一。</p> <p>  鲍家矿区银铅锌矿勘探报告封面和内封</p> <p class="ql-block"> 获奖者证书</p> <p class="ql-block"> 贵溪鲍家矿业有限公司全貌</p> <p class="ql-block">  1995年1月,九一二大队在鹰潭成立地勘院。我所在的矿床研究室撤销,全体成员归属地勘院。地勘院院长由新任大队总工程师邹隆铭兼任,大队副总工程师黄振强为常务副院长,主持日常事务工作。下设了科技部、地质调查部、矿产开发部、粉体厂、珠宝厂等。我分在科技部,担任《江西省贵溪县冷水乡下鲍矿区银铅锌矿普查地质报告》的项目负责人。本报告为内部报告,要求1995年11月份完成,为下鲍矿区下年度转入详查、并为后续开发利用提供依据。</p><p class="ql-block"> 我这是第一次编制包括文字、图件、储量计算在内的完整地质报告(以往只负责图件和储量计算),虽是内部报告,但它的矿床成因类型和前面己完成的报告不一样。己完成的报告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现在要编制的报告矿床成因类型为层控叠生型。没有可参考的报告,完全是一个创新的报告。</p><p class="ql-block"> 深感文字部分难以表述清楚,矿体连接对比困难,而且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压力非常的大。</p><p class="ql-block"> 我想领导即然相信我,我应该有信心把这个报告完成好。那时我白天制表、做图,晚上写文字。</p><p class="ql-block"> 因为叫“层控”矿,矿体的赋存受一定的层位控制,只要找出了标志层,按照标志层的方向圈连矿体,应该大方向不会错。我按照这条思路先将标志层画出来,然后圈连矿体,给矿体编号,进行一一对应,最后确定了A7为主矿体,进而完成了储量计算,获D+E级银金属量1585吨,为一大型银矿床。</p><p class="ql-block"> 在文字中(存入大队档案室的是我的手稿,因那时无电脑)我对下鲍矿区银铅锌矿体特征、赋存规律等重要章节阐明了我的观点,交代非常详细,虽报告末到江西省地矿局去审查,但我获得了大队总工程师及地勘院领导的高度评价。为下一步进入详查后,钻孔的新增设计提供了充足的依据,更为今后的开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 <p>  1995年11月下鲍普查地质报告手写本</p> <p>  1996年3月,地矿局破格评审我为:地质矿产工程师。</p> <p>  地质矿产工程师资格证书</p> <p class="ql-block">  2002年1月一—2003年12月,九一二大队对下鲍矿区银铅锌矿进行详查工作。2003年5月提交了《江西省贵溪市冷水坑矿田下鲍矿区首采区段银铅锌矿详查报告》(首采段为A7主矿体,它占了下鲍矿区银金属总量的70%)。2004年10月提交了《江西省贵溪市冷水坑矿田下鲍矿区银铅锌矿详查报告》。</p><p class="ql-block"> 2002年10月,九一二大队与深圳翰尔非公司合作成立了“江西银海矿业有限公司”,引资开发下鲍矿区银铅锌矿。2006年10月投产,成为地方纳税大户,为当地经济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经多年的开采证实,下鲍矿区银铅锌矿体的形态、厚度、产状、规模等与报告连接的矿体无大的差异,基本吻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江西银海矿业公司全貌</p> <p class="ql-block"> 选矿车间</p> <p class="ql-block"> 破碎车间</p> <p class="ql-block"> 主井(坚井)</p> <p class="ql-block"> 斜井口(通风井)</p> <p class="ql-block"> 尾矿充填站</p> <p class="ql-block"> 生活区</p> <p class="ql-block">  1997年1月——1998年12月:因冷水坑矿田自1984年以来,曾先后提交过7份勘查地质报告,并按不同勘查阶段分别进行过储量计算。由于矿田各矿区界线是人为确定的,相互毗邻,造成有些钻孔在不同矿区重复出现;不同矿区,不同时期储量计算方法或参数各异,矿区之间或同一矿区上下某些地段的储量计算可能重复等,为了确切掌握冷水坑矿田银铅锌矿储量,江西省地矿局下达了:九一二大队根据地矿局下达的工业指标,对冷水坑矿田银铅锌矿储量进行重新计算,1998年12月完成报告编制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地勘院组建了12人的报告组,我和副院长黄振强为项目负责人。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1998年11月向地矿局提交了《江西省贵溪市冷水坑银铅锌矿田储量计算报告》。</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报告校对稿</p> <p class="ql-block">  1999年1月,九一二大队在鹰潭召开了1999年度地质工作会议,邀请了局地矿处领导、九一二大队己退休的老工程师们一同参加会议。</p><p class="ql-block"> 会议中安排我汇报冷水坑矿田现有地质情况,提出下一步找矿地段,供专家、领导们讨论,为冷水坑矿田扩大规模及外围地质找矿确定方向。</p><p class="ql-block"> 经两天的会议讨论,确定了冷水坑矿田向北部小源一带进军,寻找成因类型同于下鲍银铅锌矿区的、层控叠生型厚大、品位富的银铅锌矿。</p><p class="ql-block"> 经数十个钻孔控制,在小源矿区新发现了厚度大、品位富的大型层控叠生型一—银铅锌矿,获地矿部找矿重要贡献集体一等奖。</p> <p>  我在会上介绍冷水坑矿田矿体地质特征</p> <p class="ql-block"> 我和专家一起探讨问题</p> <p class="ql-block">   我和我的同事们在领奖台上</p> <p class="ql-block"> 出席会议的全体人员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冷水坑矿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石的可选性好,矿体规模巨大,并且形态规整,品位均匀,矿田潜在经济价值估计达60亿美元。</p> <p class="ql-block">  2001年3月,在地质队非常不景气,即将划归地方管理的风声下,我办理了退休。那时我只想家中有一个人先进保险柜,有口饭吃,然后再去闯荡。</p> <p class="ql-block"> 退休证</p> <p class="ql-block">  在办理完退休手续后,地勘院领导通知我留用返聘。就这样,我被原单位留下继续发挥余热,干到2019年12月离开。</p> <p class="ql-block">  2001年3月—一2005年2月,在地勘院从事冷水坑矿田下鲍银铅锌矿详查的设计、钻孔编录等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05年3月一—2006年1月,在地勘院从事《江西省贵溪市罗塘乡华林石膏矿》的详查工作。</p> <p class="ql-block">  2006年2月一—2006年10月,在地勘院从事《江西省贵溪市银珠山矿区银铅锌(金)矿详查地质报告》的编制,主要负责储量计算部分。</p> <p class="ql-block">  为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手段和能力,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积极开拓地质延伸产业,九一二大队于2006年9月成立了“江西省天久地矿建设工程院”,主要业务范围有:水工环、地质灾害防治,市政公用工程、土地规划与整治、环境治理、岩土工程勘察、工程测量等。下设地环院、地质灾害防治院、工勘院、测绘院等。</p><p class="ql-block"> 在完成《江西省贵溪市银珠山矿区银铅锌(金)矿详查地质报告》后,我被调入了地环院。</p><p class="ql-block"> 从事的第一个报告是《贵溪市贵溪一—西排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这条公路是贯通贵溪市南部各乡镇并连接福建省光泽县的一条重要的战备公路,全长约150里。</p><p class="ql-block"> 由地质专业突然转向水工环专业,对我来说难度还是很大的,并且甲方要求在3个月内要拿到备案好的报告,我只能硬着头皮边干边学水工环专业了。</p><p class="ql-block"> 这条路沿线地层岩性多为古老的混合花岗岩、变质岩,软硬相间,并有多条断层穿过,区域上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p><p class="ql-block"> 我带领项目组的同志们用了7天时间,对沿线滑坡、崩塌、高陡切坡段、泥石流沟谷、采矿活动等进行认真的野外调查,在记录表上详细记录其现状情况,搜集沿线有关资料,然后进行图件和文字的制作。</p><p class="ql-block"> 在阐明评估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地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采矿活动情况等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对沿线39处崩塌滑坡、83段自然斜坡、40段高陡切坡、6个石膏矿矿山、43段填方段、8座中型桥梁进行现状和预测评估,根据预测评估结果,提出各项预防措施。</p><p class="ql-block">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一个月完成了报告送审稿。经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环境处组织的专家评审,报告获得良好(一般是合格)。在这之前,江西省己完成的上千份地质灾害评估报告中,水文队有2个报告获得良好,环境总站有1个报告获得良好,我主编的这个报告是第4个获得良好,何况我们还是杂牌军,不像水文队、环境总站是正规军。</p><p class="ql-block"> 这个获得良好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为九一二大队地环院今后向省厅争取水工环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成为了地环院今后编制类似报告的模板。</p> <p>  江西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备案登记表</p> <p class="ql-block">  2009年10月——2010年4月,承担编制《江西铜业集团银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九区铜金矿5000吨/日采选技术改造工程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这是江西省的第一个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p><p class="ql-block"> 那时还没有这类报告的编写提纲,土地分类我也一概不懂(如用不同编码表示的:耕地、林地等),对闭坑后的矿山采取什么措施复绿(如种什么树 ,栽什么草 ),如何护坡等就是个门外汉。</p><p class="ql-block"> 我硬着头皮边干边学,终于完成了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受到江西省国土资源省厅专家们的好评,该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成为了全省的模板。之后,常有外单位请我去上土地复垦方案和地质储量计算方面的课,为外单位编制的土地复垦方案和地质储量报告进行把关。</p> <p>  银山九区铜金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封面、内封、方案评审表</p> <p class="ql-block">  我和同事在银山九区铜金矿露天采矿场进行实地调查</p> <p>  我在银山九区铜金矿废石场,向矿山技术人员了解有关情况</p> <p>  我在银山九区铜金矿,带徒弟察看第四系残坡积层</p> <p class="ql-block">  2010年5月一—2011年2月从事极为复杂的《江西省贵溪市贵溪鲍家矿业有限公司鲍家矿区南、北矿段和银路岭矿区银铅锌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编写,主要负责储量计算部分。</p><p class="ql-block"> 该核实报告受到省厅专家一致好评,需修改处极少,很快就审查通过并备案。</p> <p>  鲍家南、北矿段和银路岭矿区核实报告封面和内封</p> <p class="ql-block">  2012年8月,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对首批获得申报省级绿色矿山的14个矿山,要求按编写提纲编制省级绿色矿山规划。江西银海矿业有限公司委托地环院编制下鲍银矿省级绿色矿山规划。</p><p class="ql-block"> 这类规划在江西省内是首次做,虽有提纲,但无审查通过的绿色矿山规划作模板,编制出来的规划是否做得合格,大家都觉得没底,有些矿山甚至委托北京有经验的单位编制。</p><p class="ql-block"> 地环院领导把下鲍银矿省级绿色矿山规划这又一个创新的任务交给了我负责。</p><p class="ql-block"> 在这之前我曾写过2个县级的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凭己有的经验,我和组员们首先编制了“下鲍银矿综合利用、生态建设、企业文化和谐”这3个专题,再从专题中提取精华按编写提纲写成规划文本,附上相关表挌、附图、视频等,于2012年12月送省厅规划处审查。</p><p class="ql-block"> 2013年3月,省厅规划处组织专家在南昌对提交的14个省级绿色矿山规划进行审查,下鲍银矿省级绿色矿山规划获得了“资料全面,编制依据充分,内容丰富,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是一份好的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的高度评价,取得了本批14个省级绿色矿山规划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p><p class="ql-block"> 半年后,下鲍银矿按照规划提出的各项指标通过了验收,被批准申报国家级绿色矿山。在获得部相关部门批准后,江西银海矿业有限公司再次委托地环院编制下鲍银矿国家级绿色矿山规划。</p><p class="ql-block"> 我在省级绿色矿山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级绿色矿山编写提纲,进行补充完善,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江西银海矿业有限公司下鲍银矿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规划》全套资料的编制。该规划己通过国土资源部绿色矿山管理处组织的专家评审。</p><p class="ql-block"> 经验收,江西銀海矿业有限公司下鲍银矿成为在江西省、继江西铜业集团德兴铜矿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绿色矿山。</p><p class="ql-block"><br></p> <p>  下鲍银矿省级绿色矿山规划封面、内封、审查意见</p> <p>  下鲍银矿国家级绿色矿山规划封面、内封</p> <p class="ql-block">  2017年8月一—2019年12月,我和我的丈夫承担了《江西省贵溪市银珠山矿区铅锌银矿开发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p><p class="ql-block"> 这个开发建设项目是: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与九一二大队共同组建的一—江西天億矿业有限公司的项目。2017年1月就开始了该项目的筹建和开拓工程。</p><p class="ql-block"> 这个压矿报告是我做过的类似报告中难度最大、耗时最长的报告,把人都折磨的去掉了半条命。因矿权转让问题、编写提纲的更改、依据的地质储量报告(2018年12月完成、2019年1月评审、2019年3月备案的《江西省贵溪市银珠山矿区铅锌银矿勘探报告》)因工业指标改变而重编等原因使该报告前后改了6次,直到2019年10月25日才通过了专家的线上审查,2020年10月完成备案。</p> <p class="ql-block">  银珠山开发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内封</p> <p class="ql-block">  2018年5月,受原九一二大队地环院院长,现任九〇一大队总工程师王和平的邀请,我和我的丈夫承担了《江西省上栗县东源大桃源矿区水泥用灰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编制。这个矿山归属于中材萍乡水泥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 从野外调查到提交报告(正文、附图27份、附表15份)送审稿,我们只用了2个月的时间。同年10月20日报告顺利通过江西省金林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有限公司组织的专家评审,同年11月中旬完成省厅备案。</p><p class="ql-block"> 报告顺利通过评审和备案后,王和平总工程师才对我说:“请我们老同志来九〇一大队编制报告的目的,是要九〇一大队地环员的年青人亲眼见见,老工程师们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严丝不苟、认真负责、高效率出成果的过程。以此来教育年青人,要发奋学习,要多做出高质量的报告。”</p> <p class="ql-block">  东源大桃源水泥用灰岩矿核实报告内封、评审意见书</p> <p>  我和我的丈夫在九〇一大队部的合影</p> <p>  在东源大桃源水泥用灰岩矿区进行实地野外调查</p> <p class="ql-block">  地环院13年的工作经历,使我由一个单纯的地质工作人员锻炼成了水工环人员,做过10多种不同类型的报告,成了多面手。市场高峰时我一个月要完成4个报告,一年创产值上百万。我估计大概做了近百个报告,可能是九一二大队档案室有我名字存档最多的一个。我为九一二大队发挥了余热,地环院几乎每年给我颁发“特殊贡献荣誉证书”和奖金。每来一批新人,领导都会把我介绍给他们,要他们向我学习,争取早日独立工作。从事地质工作43年,我带的徒弟有几十个,他(她)们中有近一半人职称比我高,有的还在重要岗位上担任领导职务,使我倍感骄傲。</p><p class="ql-block"> 从我由一个地质工成长为大家公认的储量计算专家这个过程,我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在于:天赋+勤奋+机遇+执着。不要放弃每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但也要有伯乐发现、帮助你,给你创造成长的机遇。我衷心的感谢:颜振虎师傅、林家驹师傅、宁晋南总工程师、黄振强副总工程师、刘建光书记、吴美仁大队长、王和平总工程师、肖雨生副院长,没有你们传输知识、给我一次又一次的锻炼机遇,我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再次向你们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 还要感谢我的同事一—地环院党支部书记、地质高级工程师宋志文,这么多年来对我的照顾,本美篇中帮我提供所需要的资料。</p><p class="ql-block"> 因身体原因,我离开了奋斗了43年的地质工作岗位,心中有万般的不舍,以此美篇作为纪念,常读读,了结这个赋予我成长经历、赋予我取得了成果,对地质工作岗位的留念之心……</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中同学黄建新(他是学水文专业的)阅读了我这篇文章后,给我写了一封手写体长信发在高中同学群内,令我感动万分!!!</p> <p class="ql-block">  黄建新同学一手漂亮的字体令人钦佩。由于拍摄的较为模糊,使之阅读时非常的吃力,所以我利用微信手写体图片转换功能,将他的信进行了转换。</p> <p class="ql-block">  经转换的: 致冯翠娥同学的一封信</p><p class="ql-block"> 翠娥同学:你好!我不大“畅游”微信群,昨天翻开看看,群里已是“人头攒动,花贊满车",还好很快地找到了你的美篇——《我的地质生涯》,一气读完。虽然在此之前我已从业内人士口中得知你的一些情况已经让我刮目,但当我读完你的作品后仍不禁油然起敬!向你学习!向你致敬!</p><p class="ql-block"> 我应该是见过一些世面能控制自己的人吧?但我还是禁不住地拿起笔……冒然了,见谅!这个美篇,我的阅后感是:内容客观真实,语言朴实无华,叙述详尽到位.….照说,通过你自己的努力能撰写地质报告和水、工、环地质报告(那都是出版的书籍呀!)写这个美篇应不是个事,可是四、五十年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是那么清楚,这就不能单单用“才女”来诠释了(真不是一般(班)的——到二班去吧.)。作品中可以看出几十年来你在自己的岗位和专业上競競业业、专心致至、勤奋用心,一丝不苟,已具备了一名专业和跨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看得见,想得清,写的出。厉害啦!我的翠娥同学!我注意到美篇中反复提到的矿产储量计算工作曾是你专业技术的主打,我想这项工作对你的性格造就形成影响颇大,我所认知的是这项工作是很繁锁的,需要极大的耐心细致及定力才能完成,算出结果难、算出准确的结果就更难。我认为它是勘查成果报告的灵魂与寄托,没有储量评估(价)的报告对于受益人"(矿老板含国老板"和"私企老板")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但不准确的储量危害更大,要么害矿老板"要么害"国家.....因此需要在专业技术基础上具有一丝不苟、专心致至,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不容易!我们水文地质方面也有储量计祘,一些照本宣科不考虑液态自身规律的专家学者们认为与固体矿产储量计祘一样,我不以为然.......</p><p class="ql-block"> 美篇中提及到的一些地点、人和事也勾起了我的一些回忆,比如冷水坑矿区,很多年前我就时常听说,当时还有些向往,直到前些年由于有观点认为原矿体的下部和侧下部即标高更低的位置还有矿体、需经进一步勘探同时要进行水文地质工作,再就是地灾方面,关于尾矿库隐患调查(贵溪市的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也是我野外检查的)等工作,我作为所谓的专家到项目里进行所谓的指导(实际上就是师付带徒弟),在那崇山峻岭的银海公司的地盘上“转了几圈”,也到了新建的大型岩芯库,里面堆满了摆放整齐的岩心箱。虽然白天我也要徒步登山越岭,但小车都能在坡脚山下候着,到了晚上小车把我送到矿区外(好象是镇上挺阔的应有尽有)的小别墅里,在那里小住了一些日子,与你们当年的艰苦无法相比,又可惜当时没有看到你的生涯作品,否则我就要好好地领略一番。</p><p class="ql-block"> 又比如你在美篇中提到的九0一队的一段水工环工作来往也勾记了我的一段回忆——郁队、刘书记、黎队、王总、罗院长,还有张炔院长我都接触了好几次。这是因为当时的几个项目如武功山风景区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项目,安福钱山金汤温泉项目,厅局给了我一个展示和学习的机会。十分有幸,你的那些经历和感受,我亦有同感,觉的自己在事业上有一点成就感,为社会做了一点事.......</p><p class="ql-block"> 令我佩服和惊讶的是你在美篇中所提到了2007年7—8月份完成的《贵溪市贵溪——西排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是你"跨界"的第一个报告,便得到了好的评审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在当时的首席专家——黄德彭手上就更不容易了,他是原水文地质大队的大队长、党委书记,后调厅局,任厅水环处处长,是著名的专家型领导(也是我的领导,我得到过他的许多教诲,受益匪浅),他一向以专业水平高,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不讲情面而著称,许多专业技术人员的报告遇到他主审都会发怵打抖、甚至想哭(此言不虚)而你却得了良好(我努力地看了评审意见:什么.……齐全......合适.……充分……正确.....自己写的报告被审查得到上述肯定的词句,多么地幸福啊!)就已经说明了一切!</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点:若不是你过早的退休离开了“阶级队伍”,凭你的能力和业绩,副高、副教授应该是实至名归,甚至正高、教授也不无可能,尽管正高、教授不光看水平和业绩,还要看个人造化...…在你退休后的几年后系统中的高工、教授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而出,.如果你在职就着那春天的雨水说冒就冒出来了(不冒出来也会被人当笋挖出来),尽管这事你未能如愿,但我认为历史不会抹去你的足迹,大地会为你书写,青山会为你作证!嗟呼!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雲“取次花丝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是唐/之禛词,不误解)。未了,翠娥同学,我总觉得与你有相似之处?哦对啦是求真务实!最后我以《我是一条小河》中的歌词与你共勉:</p><p class="ql-block"> 没有大海的波澜壮阔,没有大江的气势磅礴。只有岁月激起的浪花朵朵,我是草原上的一条小河。绕过高山,穿越大漠,征途上还有无尽的跋涉,不要说道路坎坎坷坷,酸甜苦辣都是歌。</p><p class="ql-block"> 没有湖泊的平静清澈,没有山泉的靓丽景色,只有春风荡起的浪花朵朵,我是草原上的一条小河。山川给我跳动的脉搏,阳光给我青春的光泽,我的生命奔流不息,远方的大海呼唤着我!</p><p class="ql-block"> 此:再次致敬!冒味!你的同学黄建新</p><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4日</p> <p class="ql-block">  黄建新同学与我共勉的歌曲——我是一条小河</p> <p class="ql-block">  下面是同学们对黄建新同学的评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