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font color="#ff8a00">编者按</font><font color="#1564fa">: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疫情之下,教和学的形态在加速重构,我们愈发认识到深度课改的紧迫性。“停课不停学,成长不停歇”!在线教学带来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让老师们面临新课题的挑战。在为期两个月的网络教学中,东风小学的老师们积极应对、主动求变,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许多老师将自己在线教学的“冷思考”和“热操作”以图文形式记录了下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智慧和经验。教学处将陆续选登“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以飨全体老师!</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十期分享 一年级教研组</h3>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 作业巧设计 网课添乐趣</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 ——<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东风小学一年级教研组</span></font></b></h1> <h1> 2020年春,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孩子们迎来了首次“居家学习”的开学季。在老师们成为“线上教学”远程授课的探行者之际,我们一年级教研组也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思考与研讨。</h1> <h1> 一年级的小豆豆们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如何有效开展线上教学,让他们把学到的内容有效落实呢?为此,我们一年级组在教学开始之前就进行了多次的集体教研。我们根据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在授课方式上主要采用了微课小视频的形式。我们精心准备了一些内容精炼、时间较短的微课,每课新授内容不超过10分钟,这样就充分抓住了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听课效率。解决了学生的听课问题之后,如何科学设计课后实践作业,使学生巩固学到的内容并且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力,成为我们用心思考的问题。</h1> <h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课标要求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设计了契合学生心理,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个性化、生活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去思考、质疑、辨析、释疑,亲历豁然开朗的过程,从而使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得以提升和发展,真正学会数学,会学数学。</h1> <h1>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一年级的孩子更是如此。疫情期间孩子们长时间的居家学习,更容易感到疲劳和厌倦。我们针对线上教学亲切感、互动性相对较差的特点,设计了多种数学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在玩中建构认知结构,提高用数学语言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例如: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学生线上学习了计算方法后,我们安排了“跳绳比赛”的游戏,让学生和家人通过跳绳比赛来解决 “谁比谁多多少”、“我们一共跳了多少个”、“我再跳多少个就和你一样多了”等问题。孩子喜欢做游戏,所以积极性高涨,丝毫不用背负作业的压力,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学到了数学知识,真开心!“认识钟表”则通过“你来拨,我来认”、“我来拨、你来认”的小游戏,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真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实践,感受数学作业真是一个游戏的天地、学习的乐园!</h1> <h1> 有效的数学学习,还需要将可操性强的实践活动延伸至课后,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反复练习,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这一单元时,我们让学生借助家里的各种素材,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自己动手制作钟表。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把钟表的知识融汇于心,通过一双双小手完美演绎一个个独特精美的小钟表。</h1> <h1> 再比如学习《认识图形》这一单元,我们让孩子们自己在生活中寻找各种立体图形,准备剪纸,借助自己的小工具剪出不同的图形。我们还让他们利用七巧板,动手摆出不同的图案,或者利用不同图形把七巧板拼好,孩子们操作的机会多了,手脑并用,反复锻炼,一个个都变成了聪明巧宝宝。</h1> <h1>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布置低年级实践作业,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实践证明,我们设计的个性化作业,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从“要我做”转变为了“我要做”。学完《认识钟表》一单元后,为了让学生将学到的钟表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我们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个“特殊时期的周末”,在自己的设计里要体现出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看看这些新颖别致的周末时间表,是不是感受到我们一年级的小宝宝们飞扬的个性呢?</h1> <h1>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成功的教学经验启迪着我们:数学教学中若能把“纯粹”的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熟悉的、具体的材料相联系,他们就能真正轻松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内心充满探索新知的欲望。</h1> <h1> 教学“上下左右”位置时,我们布置了“我是整理小达人”的作业,让孩子们整理自己的小书桌,并一边整理一边说出自己所摆放东西的位置,将数学概念生活化,既培养了孩子们独立自主的能力,又使他们轻松理解了位置关系。</h1> <h1>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思维的限制,对于站在自己对面人的左右区分有些困难,因此我们教研组布置了:“我是辨别小能手”的生活性实践作业,在生活中去感受对面人的左右,家长在家里用左右手拿东西,并站在孩子对面,孩子说出爸爸妈妈分别用左右手拿了什么东西。此活动不仅加深了孩子对左右的理解,更使原本复杂的“对面人的左右问题”变得简单易懂。</h1> <h1> 为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单位换算,我们展开“我是算账小能手”的亲子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家长陪同孩子在家里用人民币进行购物游戏。学生通过在生活情境中亲自完成换算、购买、付钱和找钱活动,初步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懂得爱护人民币。</h1> <h1> 生活处处皆数学,我们把研究的目光注视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会发现他们五彩斑斓的生活是我们教学之源泉。让数学的课后学习活动生活化、实践化,数学教学才会充满生命的活力,数学学习才能真正地应用到生活中去。这些多样化的实践作业深受学生的喜爱,甚至许多家长也参与了进来,进一步融洽了亲子关系,增强了学习效果。</h1> <h1> 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作业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趣味性、实践性、个性化、生活化,百花齐放、形式多样、扎实有效。我们一年级组立足于真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实践,变狭隘课堂为广阔生活,尽全力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巩固知识,提升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信心!教学研究,我们一直在路上!</h1> <p style="text-align: left;">素材提供:一年级组 校对:郑立燕</h3><p style="text-align: left;">图文编辑:教学处 审稿:王静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