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王军

<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9日,老爸去世22周年了。</p><p class="ql-block"> 歌曲《父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63, 63, 63);">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后,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清歌一曲和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span></p> <p class="ql-block">  人老了,都是会走的,这是生命的规律,这是人类社会无法破译的生命密码,我们只能默默地接受。也许,在某一天,我们的父母,会突然撒手人寰,在痛彻心扉的后事过后,我们这才猛然醒悟: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是啊,一个人,父母在的时候,我们不管是多大的年龄,也永远是一个孩子,而当父母离去的时候,我们却一下子老了下来。而远在异乡的我们,在离开了没有父母的故乡之后,才真正明白:原来,失去了父母的故乡,已经远在天涯了。年少不觉家乡好,年老方知乡愁长。思乡,思念,人之本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当你老了,身边总有一些人慢慢离开,再也不见。</span></p><p class="ql-block"> 当你老了,你会发现,身边的人,慢慢离开了,也不会重逢了。离开的人,对于你来说,都很“薄情”。首先离开你的人,是你的长辈,爷爷奶奶,一辈的人,然后就是父母一辈的人。</p><p class="ql-block"> 《百年孤独》里写道:“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 你和死亡好象隔着什么在看,没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越活越孤独,一方面是自己不想和别人交往了,放弃了无用的社交,一方面是至亲至爱的人,越来越少了。虽然老一辈的人离开了,还有晚一辈的人,但是父母对儿女的关爱,永远都比儿女对父母的关爱要浓厚得多。</p> <p class="ql-block">  现做美篇一集,来怀念我的老父亲,同时也是也将我的父辈联在一起,承上启下,上三辈下三辈,不管在哪里,我们都是一家人。在这里:</p><p class="ql-block">祝父辈们在天堂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祝我们这一辈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祝我们的下一辈事业有成!</p><p class="ql-block">祝我们的隔辈人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 中国有句古语:树倒猢狲散,而每个家庭,父母就是大树,父母在,儿女就有个家,父母在世,还会把儿女聚拢到一起,兄弟姐妹之间就有父母这根纽带的链接,一旦这根纽带没了,要想聚拢就难了,儿女定会各奔东西,因为,兄弟姐妹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各自有了自己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每个家庭都一样,慢慢疏远了,几千年也是这样,各自成脉,一家人散成无数脉,有的脉延续至今,有的就断了,每个家庭的中心关系是夫妻关系,而父母是维系子女之间关系的中心纽带,父母不在,兄弟姐妹真的就是亲戚了,关系好的,还可能来往一二代,关系不好的,就各自散了,连一代也难维系,三四代之后,很多连祖坟都不知道在哪。</p><p class="ql-block"> 有首童谣“弟兄七八个,围着树子坐,树子摇倒了,衣服就撕破”小时候不懂内含,以为是打一谜语(大蒜),现在半老方知是亲情。树子=父母,衣服=利益,上数4代不知谁,下数4代不知我,一辈亲,二辈表,三辈四辈认不到,这就是现实。所以,人啊!来世一朝不容易,特别是平民老百姓,对自己好一点,想宽点,看开点,放手点,走远点,会玩点,最后死得有尊严点。</p> <p class="ql-block">  修撰宗谱序:一、山水有源,人本有宗, 国之有史,家之有谱。史记一国之兴哀、谱叙世代之源流,族谱乃家族之史书,是一姓之文史典籍,能祥实记载同宗共祖的血脉亲情,世糸根由。太行巍巍,铭记开基始祖,漳河荡荡,不忘列祖恩德,此乃修谱之初衷。</p><p class="ql-block"> 据家案和祖茔石碑记载:“北假非我故土也,原籍山西洪洞大槐树社人,吾祖因初度地居民”迁来本籍。</p><p class="ql-block"> 明朝移民自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结束,历经五十年之久,我祖茔石碑乃六世祖佩、汉、豸、汝霖、为其父母五世祖而立,立石日期为大明嘉靖四十五年十月初四(公元1566年),自始祖传承六世至少有150年之光阴,据此推断吾祖迁来时间(公元1566年减一百五十年)最晚在1416年前后,或再晚至永乐十五年最后一次迁民(1417年)。1416年加一百五十年即1566年,与祖茔石碑记载的1566年极其吻合,据此推断吾祖应在1416年前后迁来本籍,祖茔石碑时称籍贯“河南彰德府磁州涉县乘云贰里贾岗村”。</p><p class="ql-block"> 按1416年迁入本籍至今(2017年),始祖王禄自洪洞移民创居基业于南岗,迄今己逾六百余载,我王氏族人承先辈基业,继組贤懿德,披荆斩棘,耕读不辍,虽历经战乱、天灾、时局动荡,仍子繁孙昌,人丁日隆。至今繁衍二十三世,本籍后嗣子孙逾千人,更有散居四方,迁徙各地之王氏余脉确难以计数,无法考究。</p><p class="ql-block"> 我王氏宗族原本有传世族谱、祖案,在文革中族谱被文化馆查抄后失没,后世族人再未能阅见,幸有1866年重修祖案被族人暗藏保存至今,虽经岁月摧残、鼠咬虫蛀,且大部分还能辩识,只是该祖案自十六世祖之后已不在上案,载录不全,故出现多支断代不能衔接宗亲之现象,若年代再久虽知同宗同族一本之亲,却长幼难续、面见而不知称谓,更有四方错落,散居他乡定业者,久之,离者愈离,散者愈散,更是无法认祖识宗。</p><p class="ql-block"> 为了使我族后裔子孙辈伦有序,爱亲恋族有根,趁族人长辈健在,尽快、尽早将断代宗亲衔接,是我辈不容推卸之职责。2006年正月初五日,经族人聚议,一致赞同重修撰族谱,事后因各人都忙于生计,修撰事宜搁置未续,本人遂利用业余时间开始搜集整程理,先将十六世祖前按祖案记载收录谱中,十六世祖之后无法衔接者,经走访询问族中长辈、长者,帮助回忆族中各支糸父亲、祖父、曾祖父名讳进行上下衔接,再经多人求证,最终世袭归宗,世次井然。各支糸后嗣子孙名号、生辰、辈分,逐户上门(或电话)寻访,有家人口述或按户口本信息录入谱中,现已将2017年5月以前出生的后裔子孙(男女)全部收录,历经三次修改校正,终修成谱,由于受交通、时间、通讯地址不祥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散居四方的我族后裔子孙未能祥细逐一寻访,录入信息十分欠缺,都以现居村镇或城市填写其居住信息,录入谱中,了其憾事。</p><p class="ql-block"> 本次修撰,虽竭尽全力,不敢有丝毫懈怠,然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对修撰宗谱毫无经验,加之其它诸多客观因素制约,虽勉强完成,却难免有很多纰漏、不妥、或错误之处。敬请各位族人给予谅解,并将错误或不妥之处加以标纪说明,待再次打印时予以纠正。</p><p class="ql-block"> 始祖王禄二十一世孙:志刚谨言拜序 </p><p class="ql-block"> 公元2017年 农历丁酉年仲春</p> <p class="ql-block">  始祖:王禄、赵氏;</p><p class="ql-block"> 二世:王兴、杨氏;</p><p class="ql-block"> 三世:【王才、冯氏】,王能;</p><p class="ql-block"> 四世:【王清、杨氏】,王靖;</p><p class="ql-block"> 五世:王鑑,王昇 ,王展,【王阔、史氏】;</p><p class="ql-block"> 六世:王守恭,王守仁,王守信,【王守登、冯氏】,王守科;</p><p class="ql-block"> 七世:王宗颖,【王宗颐、杨氏】,王宗濡;</p><p class="ql-block"> 八世:王民望,【王民爱、李氏】;</p><p class="ql-block"> 九世:王名勳,【王名亮、冯氏、张氏】,王名世,王名弼;</p><p class="ql-block"> 十世:王锡钺,王锡履,【王赐爵、陈氏、冯氏】;</p><p class="ql-block"> 十一世:王璁,王濱,【王玢、冯氏】,王瑍,王珂;</p><p class="ql-block"> 十二世:王廷弼 △,王廷良,【王廷魁、杨氏】;</p><p class="ql-block"> 十三世:【王万兴、杨氏】,王万隆;</p><p class="ql-block"> 十四世:【王金声、汪氏】,王振声;</p><p class="ql-block"> 十五世:王元亨,【王元春、冯氏】;</p><p class="ql-block"> 十六世:【王经林、汪氏】;</p><p class="ql-block"> 十七世:【王耀德、李氏、杨氏】,王耀楷△,王耀庭;</p><p class="ql-block"> 十八世:父亲~王虎榜</p><p class="ql-block"> 十九世:王军(本人)</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王小玲子(女儿)</p><p class="ql-block"> 二十一世:?(家谱里现有二十三世)。</p><p class="ql-block"> 备注:【XXX】为祖先。</p> <p class="ql-block">  十六世:太爷王经林。</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是从老家墙上泛黄的照片中走到此刻,一步步,一天天,过去与此刻,此刻与未来,其实从来都是一秒一秒紧紧相连,这是时间的魔术。父母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养儿最初只是为了防老,但时过境迁,在现代社会里养儿防老还有这个可能吗?】</p> <p class="ql-block">  十七世:爷爷王耀德,生於一九零一年农历八月初五日,卒于一九七七年农历二月,享年七十七岁。</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小的时候,父母照顾我们,如今父母老了,我们照顾父母,就是这么简单。老小老小,越老越小,老人有时就像孩子一样耍脾气,可那又能怎么样呢?小的时候,我们一样乱发脾气,父母想尽办法哄我们。现在父母老了,他们也需要我们哄着他们。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的事情等不了,从现在开始,多陪伴和照顾父母,此生不留遗憾。】 </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十八世)生于1926年8月(档案写的是1924年,根据父亲所说的:1939年3月当兵,当兵时的年龄是14岁,时间吻合,有时间回老家考证一下。)由于家境困难,我父亲哥们五个,排行老二,为了解决吃的问题,所以14岁就当兵了,入伍以后从看护员干起,历任卫生员、司药,1946年8月任卫生长,1948年4月任医助,1949年3月任军医,不识几个大字的14岁的孩子用了10年的时间当上军医,现在想想是真的不容易,而且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能够幸存下来,就更不容易了。由于工作的性质,医务工作者提升的较慢,军衔就不会高,现在我理解了,只要活着比什么都好。</p> <p class="ql-block">  全国解放以后,1950年11月在东北军区第十六军医院任军医,1954年2月去六十二速成中学学习一年,文化水平达到了高小程度,又过了一年,1956年任公安26团卫生所所长,并于1955年授衔上尉,1960年8月任卫生股长,1963年任卫生队长,1964年任后勤部副处长,授衔大尉、副营级1966年4月办理退休(当时是退休军人)、行政16级,交给地方民政局管理,1981年3月由退休改为离休,正团级待遇。</p> <p class="ql-block">  1939年3月 平汉纵队一大队部 公务员</p><p class="ql-block"> 1939年8月 太行三分区医院 看护员</p><p class="ql-block"> 1942年8月 左权独立营二连 卫生员</p><p class="ql-block"> 1945年11月 太行五分区三十五团 卫生员</p><p class="ql-block"> 1946年1月 冀鲁豫六纵队十八旅五三团卫生队 司药</p><p class="ql-block"> 1946年8月 冀鲁豫六纵队十八旅五三团卫生队 卫生长</p><p class="ql-block"> 1948年4月 中原六纵队十八旅五四团二营 医助</p><p class="ql-block"> 1949年3月 十二军三十六师十团部 军医</p><p class="ql-block"> 1950年11月 东北军区第十六军医院 军医</p><p class="ql-block"> 1954年2月 六十二文化速成中学 学员</p><p class="ql-block"> 1955年3月 四十六予备医院二分院 军医</p><p class="ql-block"> 1956年3月 公安二十六团卫生所 所长</p><p class="ql-block"> 1959年8月 辽宁民警总队疗养所 所长</p><p class="ql-block"> 1960年5月 辽宁民警总队四支队卫生所 所长</p><p class="ql-block"> 1960年8月 辽宁民警总队四支队卫生股 股长</p><p class="ql-block"> 1963年5月 辽宁公安总队四团卫生队 队长</p><p class="ql-block"> 1964年6月 公安辽宁七团后勤部,副处长</p><p class="ql-block"> 1966年4月 办理退休(退休军人)</p><p class="ql-block"> 1981年3月 退休改为离休(正团职)</p> <p>  【1939年3月~1939年8月:平汉纵队一大队部,公务员】</p><p> 【八路军平汉纵队臂章】这是1939年底至1940年底,平汉纵队(仅三个团)佩戴的臂章,使用时间仅一年左右。1941年1月后,平汉纵队改为八路军新编第十旅,全体官兵换带八路军臂章。</p><p> 1939年11月20日,驻河北省武安、涉县地区的国民党军冀察游击队第二路第二师范子侠部,接受共产党领导,改称八路军平汉抗日游击纵队,归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指挥,范子侠任纵队司令员,辖第一、第二、第三团。1940年6月7日,平汉抗日纵队改编为八路军新编第十旅,范子侠任旅长,赖际发任政治委员。</p> <p>  【1939年8月~1942年8月:太行军区三分区医院,看护员】</p><p> 太行军区,前身是晋冀豫军区(对外称晋冀豫边游击纵队)。1938年4月,晋冀豫军区成立,对外称第129师后方司令部。</p><p> 1939年秋,对外改称冀豫边游击纵队。1940年6月,根据中共北方局黎城会议的决定,撤销晋冀豫军区,正式成立太行军区,由八路军第129师师部兼军区机关,刘伯承兼任司令员,邓小平兼任政治委员,王树声任副司令员,李达兼任参谋长,蔡树藩兼任政治部主任,黄镇兼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第1军分区,秦基伟任司令员,高杨任政治委员;第2军分区,张国传任司令员,赖若愚任政治委员;第3军分区,郭国言任司令员,王一伦任政治委员;第4军分区,石志本任司令员,王孝慈仁政治委员;第5军分区,皮定均任司令员,鲁瑞林任政治委员;新编第1旅,韦杰任旅长,唐天际任政治委员;新编第10旅,范子侠任旅长,赖际发任政治委员;新编第11旅,尹先炳任司令员,黄振堂任政治委员。该军区组成后,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1940年冬季反“扫荡”和黄崖洞战斗。</p><p> 1941年1月下旬,八路军第129师决定,新编第11旅并入太行军区第1军分区,所辖部队整编为第31、第32团,分别为第1、第4军分区基干团;决死第3纵队及所辖第7、第8、第9团并入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保留纵队番号),所辖部队编为第3军分区基干团。3月,参加了反“蚕食”、反封锁斗争。9月17日,太行军区决定,成立第6军分区。10月下旬,八路军第129师决定,新编第10旅机关与第2军分区合并(仍保留第10旅番号),所辖第28、第30团作为基干团划归第2军分区建制,第29团分编为邢台等地方武装。11月,参加冬季反“扫荡”作战。1942年,太行军区先后参加了春季反“扫荡”、夏季反“扫荡”和秋季反“扫荡”作战。</p> <p>  【1942年8月~1945年11月:左权独立营二连,卫生员】</p><p> “左权独立营”诞生于1942年9月10日,为左权将军进行公葬时,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在墓前说道:“今后要做三件事,第一是报仇,第二是报仇,第三还是报仇!”</p><p> 一时之间,“为左权将军报仇,誓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呼声响彻天地。500名青年报名参军并成立独立营,即今天的“左权独立营”。</p><p> 因左权将军而生、为党和国家所长。这是一支亲身见证共和国风雨里程的老牌部队,历经“激战上党”、“三出陇海”、廘战鲁西南”、“挺近大别山”、“进军大西南”等战役战斗并先后赴朝、入滇进行反击作战。以“能打胜仗、能打恶仗、能打硬仗”的战斗精神打出了“左权精英”的威名!</p><p> 1942年9月18日将辽县易名为左权县。从此,辽县独立营也改名为左权独立营。</p><p> 左权独立营的建制情况是:营部下设1、2两个连,每连6个战斗班,1个炊事班,全连不足100人。除此之外,根据当时对敌斗争需要,还设有2、7区两个区基干队,每队3个班,40人左右的样子。1944年秋,经营党委决定并报请军分区批准,在寺坪村又组建了第3连,人员编制也基本上和1、2连相同。1945年左权城解放后,根据本县的对敌斗争变化情况,经营党委研究决定,将2、7区基干队以及上其至炮台伪军起义的数十人合编为4连。这时,左权独立营就由原来的3个连、两个区基干队变为4个连,而后,奉命整编为八路军385旅769团第4营。从此,左权独立营就脱离了地方武装,正式上升为野战军了。</p><p> 左权独立营营部及各所属连队的领导人员情况是:左奎元任营长、李忠太任副营长,田耕、梁超、侯治邦先后分别任副政委,政委由县委书记杨蕴玉同志兼任。在营长、政委的领导下,王文贞任参谋、冯达任特派员、张宗周任宣教干事、孙林文任管理员、陈祥瑞任军械员、焦振华任文书、何宝书任军医。周其尤任1连连长、赵普 俭任连政委;刘兆明任2连连长、王亦其任连政委;赵文元任2区基干队队长、吕祥任基干队副政委(政委由区分管书记兼任,下同);乔锦田任7区基干队队长、周秉智任基干队副政委。1944年秋3连组建后,乔锦田任3连连长、张某某任3连政委。左权县城解放后,2、7两个区基干队合编为4连后,赵文元任4连连长、马峨(马岳庆)任4连政委。</p><p> 左权独立营在兵役制度上,是实行义务兵役制的。第1期的服役期为1年,也就是从1942年9月18日到1943年9月18日。第2期,根据当时上级提出“两年半,胜利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的口号精神,决定第2期的服役期为两年半。可是,将近两年时间日本帝国主义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了。因此,这期义务兵也就没有按期退役,继续服役下去了。</p> <p>  【1945年11月 :太行五分区三十五团,卫生员;1946年1月:冀鲁豫六纵队十八旅五三团卫生队,司药;1946年8月:冀鲁豫六纵队十八旅五三团卫生队,卫生长;1948年4月:中原六纵队十八旅五四团二营,医助。】</p><p>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它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和地方武装组建和发展起来的。</p><p>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组编野战军的指示 ,1945年冬,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1946年6月底,以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的第三、第六、第七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主力一部,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1948 年5月,改称为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1949 年2月,中原野战军编为第二野战军。</p> <p>  1945年5月,我父亲在河南安阳水冶战役中负伤后,从房顶摔下成残;残废时所在部队是太行军区三十五团一连卫生员;残废情形:腰部摔伤第一腰椎陈旧性压缩性骨折,活动较重障碍。事后被评为二等乙级残废军人。</p> <p>  【1948年4月~1949年3月:中原六纵队十八旅五四团二营,医助】</p><p> 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王宏坤 后王近山)</p><p> 在人民解放军中,中原野战军六纵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强悍之师,战斗中体现出来的亮剑精神令人无比钦佩,我军著名的“百将团”就出自该部。这支英雄的队伍,上至司令员王近山,下到普通战士,口头禅都是“烧铺草”,全纵队一到打仗立生威猛之势,中野很多恶仗、硬仗、关键仗是六纵打的,如在定陶战役中,顽强的扛起了作战难度大的苦差事,结果是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刘邓为之感恩动容的一幕。一九四七年八月挺进中原时,在刘邓面临绝境的关键时刻,六纵浴血搏击,强突汝河,为中野突围硬是杀开了一条血路,再次让刘邓为之感恩动容。</p><p> 战绩:中野很多恶仗、硬仗、关键仗是六纵打的,如在定陶战役中,顽强的扛起了作战难度大的苦差事,结果是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刘邓为之感恩动容的一幕。一九四七年八月挺进中原时,在刘邓面临绝境的关键时刻,六纵浴血搏击,强突汝河,为中野突围硬是杀开了一条血路,再次让刘邓为之感恩动容。一九四八年七月,在兵力不占优势且装备落后于对手的条件下,六纵出奇兵进攻敌极为重要的战略支点襄樊,以反常规的大胆战法“刀劈三关”一举攻下了铁打的襄阳古城,击败川军名将郭勋祺,生擒大特务头子康泽,取得襄樊战役的大捷。此役获胜,在军事上极大的调动了敌军,为我军以后的作战提供了有利条件。战后,六纵第十七旅四十九团被授予“襄阳特功团”的光荣称号。在淮海战役中,六纵英勇血战双堆集,顽强的顶住了敌十八军和十军的轮番攻击,并在战场成功策动了敌八十五军第一一零师起义,为摧毁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十八军,立下头功。</p><p> 改编:一九四九年二月,被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参加南下渡江战役,进军西南的作战。</p> <p>  【1948年4月~1949年3月:中原六纵队十八旅五四团二营,医助】</p><p> 二野六纵18旅54团营以上干部名录(历任)</p><p> 团长:卢彦山、余辅坤</p><p> 政委:李少清、霍宗岳、侯建军</p><p> 副团长:于振河、余辅坤、陈新招、卢安顺、渠劭、武效贤、酒同文</p><p> 副政委:霍宗岳、侯建军</p><p> 参谋长:颜乐新、宋崇魁、赵尚祥、李天茂、武效贤(兼)、马志荣</p><p> 政治处主任:李锡、霍宗岳、杨照临、于永贤、李书声</p><p> 政治处副主任:于新民、胡均策、李书声</p><p> 供给处长:崔占海、李信、王振华</p><p> 卫生队长:梁光明、张旭、马维周、杜林</p> <p>  每每看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电视剧时,我都被那血腥的场面和残酷的岁月所震撼,我敬佩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和平幸福的生活,而我的老父亲1939年参加革命,经历过无数次的战斗,能够活着看到了胜利,想想那些死去的先烈们,还有什么不知足的。我也是一个兵,一个和平年代的义务兵,能够继承父亲的事业,和父母一样穿过军装,保家卫国,满足了。所以我看电视剧,基本上都是战争题材的,百看不厌,因为我也是一个兵。</p> <p class="ql-block">  【1950年11月:东北军区第十六军医院,军医。】</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集团军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昌起义、平江起义及湘南暴动和闽西暴动等时期 ,八一 中国共产党所建立的武装力量。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这些武装力量逐渐发展成为共产党的冀鲁豫军区部队。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后,冀鲁豫军区部队于1945年10月重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辖有3个旅。因当时纵队司令员为杨得志,政治委员为苏振华,故该纵队亦被称作“杨苏纵队”。 纵队成立后,纵队成立后即参与了平汉战役,然后被划归冀热辽军区,随即转战热河省。1946年12月,重被划归晋冀鲁豫军区。1947年3月,与同一军区第7纵队合编为新的第1纵队,辖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集团军 有4个旅,司令员改为杨勇。在参与豫北战役和鲁西南战役后,于1947年8月随本军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亦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又参与了宛西、确山、豫东、郑州等战役,更在淮海战役与中国国民党一方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兵团(亦称黄维兵团)激战并全歼之。 改编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1949年2月19日,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在河南省沈邱地区被改编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野战军第5兵团。尹先炳被任命为军长,政治委员为王辉球。所辖第1、第2旅被扩编为第46和第47师;所辖第20旅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扩编为第52师(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第149师);并编入由豫皖苏军区部队组成的第48师;于4月参与渡江战役。1949年8月,以第5兵团先锋向中国西南进军,并于11月占领贵阳。后又进军四川,参与成都战役。 第二次国共内战。1950年1月,奉命回师贵州与未撤离到台湾的国民革命军作战。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第16军及其前身部队总计消灭中国国民革命军武装力量计21.2万余人(共产党一方的数据),第16军及其前身部队损失人数不明。</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16军于1951年4月北上河北进行整训,留下第48师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集团军少数部队继续和贵州的国民革命军作战,后编入原第62军所辖186师。第16军留在贵州的两个步兵团后被组建为第49师。1952年11月,第186师被划归东北军区,后用于补充朝鲜战争中在上甘岭战役损失严重的第15军第45师。在将原第11军的第32师编入后,第16军于1952年12月进入朝鲜参与朝鲜战争,主要担负反空降和抗登陆的作战任务。朝鲜战争停战后,于1958年4月回国,隶属沈阳军区。1969年重排番号时所辖第32师被改称为第48师。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其步兵第46师曾参与相关的抗震救灾工作。</p> <p class="ql-block">  1951年4月12日和战友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曾有社会学家说过,所有的亲缘关系,看似可靠稳固,可实际上却像是一个纸盒屋一般,一吹即破。 一个家庭之中,你跟父母之间的关系,你跟妻儿之间的关系,你跟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就是与你相关的至亲的血缘关系。 </p><p class="ql-block"> 对于这些关系,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无比看重的。因为在中国人的眼中,自家的人不管怎样,都是无法摆脱的血缘亲情存在。 </p><p class="ql-block"> 所以,无论家里人对我们的态度如何,我们一般都会以“情”相待,绝对不会做出无情无义之事。 </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先人们称这种情况为“道德伦理”。一国之道德伦理,便是忠君爱国,而一家之道德伦理,便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p><p class="ql-block"> 可是,随着物质化社会的逐渐发展,人的物质欲望也被极大地激发了出来。而且,当物质欲望压过了精神欲望时,血缘亲情也就会受到影响。 现在的一部分人,他们对兄弟姐妹的态度变了,对亲戚的态度变了,就连对待至亲之父母,他们的态度也变了。 </p><p class="ql-block"> 而有某些专家指出,当家庭之血缘关系逐渐变淡时,中国社会的人情关系也会发生巨大的转变。也许,这就是当下的一种趋势。】 </p> <p class="ql-block">  1954年5月12日抗美援朝回来和战友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当然做为子女,父母是自己的生命之源,没有他们,哪来的自己。在他们的风烛残年,为感谢他们给予自己生命,接触无论精彩还是平凡的一世,也要尽心竭力地让他们幸福地过完这一生。这是子女的责任,也是义务。】</p> <p class="ql-block">  1954年8月1日和战友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父母和子女始终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因为年轻人就像希望,老年人只剩下麻烦,就是夕阳和朝阳,那是代表不同的心境,一个是结束,一个是开始,它们注定不能一起存在。】</p> <p class="ql-block">  1954年8月28日和战友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p> <p>  【1954年2月~1955年3月:六十二文化速成中学,学员。】</p><p>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据统计,在战士中初小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0%;在干部中,高小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8%,其中仅文盲和半文盲就占了30%。建国后,军队开始有计划的普及中小学教育,在全军掀起了文化学习高潮。到1953年6月全军师以上单位开办文化速成学校322所。从1953年7月份开始,全军对文化速成学校进行了整顿,保留126所,其中速成中学95所,速成小学27所,培养速成教师的师范学校4所。从1955年以后文化速成学校陆续转制、合并和撤销。一部分文化速成学校转为各军兵种预备学校,一部分速成中学整合为军区干部文化学校,还有一部分文化速成学校撤销建制。到1960年全军取消了文化速成学校的建制。解放军文化速成学校是建国初期全军向文化进军、开展大规模文化学习运动的产物,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p> <p>  【1955年3月~1956年3月:四十六予备医院二分院,军医。】</p><p> 备注:没有查到。</p><p><br></p> <p class="ql-block">  1955年结婚。</p><p class="ql-block"> 【转载】从血缘上来讲谁才是我们最亲的人?父母兄弟还是孩子?</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他和他爸爸或妈妈,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类似的话,可见父母通过把他们的基因遗传给他的孩子,所以二者在相貌上有一定的相似度。父母和子女之间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是大家公认的,那么从我们的角度出发,从血缘上来讲谁才是我们最亲的人,孩子还是父母兄弟?</p><p class="ql-block"> 对于此问题,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认为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说,父母给予了孩子生命,为孩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不求回报的物质和精神资源。父母倾其一生心血把孩子养大成人,可以说没有父母就没有孩子的存在,随之可以见得,父母是和我们最亲的人。</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很多人也会觉得孩子才是和我们最亲的人。孩子是父母的骨肉,父母总是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孩子,即使自己受苦受累。从父母的角度出发,孩子承载了他们所有的精力和感情,就是他们认为的最亲的人。</p><p class="ql-block"> 我们无法客观规定哪种理论是正确的,每个人做出的选择,对于他而言,这个理论就是正确的。当然,有很多人把子女关系当作最重要的关系,也有一部分人把夫妻关系当作首要关系。</p><p class="ql-block"> 只从血缘上来讲,父母是和我们最亲的人:我们都知道每个人身体中的遗传物质,也就是染色体,是从父母中的遗传物质分别各取一半,来组成我们的染色体,我们的存在完全来源于父母。所以从生物学角度上来说,在血缘上父母是和我们最亲近的人。这时也会有人问,为什么从血缘上讲孩子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呢?这是因为孩子体内中的遗传物质是由父母双方各一半的染色体组成的,并没有和父母的血缘关系密切。</p><p class="ql-block"> 从感情的付出来讲,孩子是和我们最亲的人:世人都说父爱和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可见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是不可计量的。在父母眼中,无论孩子长到多大,在他们眼里依然是那个会哭闹,会索要宠爱的孩子。即使随着父母年龄逐渐增长,他们也会把他们尽可能的物质和情感全部奉献给孩子。所以从感情付出来讲,孩子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p><p class="ql-block"> 兄弟姐妹之前的情感,会随我们不断长大而改变:有人说兄弟姐妹和我们一样都是父母的骨肉,也因此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在我们小的时候可能会跟自己的兄弟姐妹比较亲密,但随着我们不断长大,不断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时,之间的这种情感关系是会不断改变的。当兄弟姐妹之间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就会把生活的重心转移到自己的家庭上。由于对自己生活的忙碌,他们之间的联系也会变少。各方面物质、情感方面的投入也会倾向自己的家庭。所以说即使童年时和兄弟姐妹共同生活、一起玩耍,情感深厚,但随着不断长大也会疏远起来。</p><p class="ql-block"> 超越血缘的亲密关系——夫妻关系:父母对于我们人生的陪伴,只占前面一小部分,孩子自然也会随着不断长大离我们而去。而兄弟姐妹之间的陪伴,自然也是越来越少的。当我们逐渐老去身边的亲人也远隔一方,真正时时陪在身旁的就是夫妻之间了。即使夫妻之间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但双方之间的情感投入也是很深厚的。两个彼此相爱的人共同陪伴直到老去也是一种幸福,所以夫妻关系是超越血缘的一种亲密关系。</p><p class="ql-block"> 总结:对于我们而言,无论是哪种亲密关系都值得我们用爱去维护。常年在外奔波的人,也要趁父母没有老去,孩子没有完全长大的时候多回家看看。即使把生活的重心放在自己家庭上,也要多联系联系兄弟姐妹。平日里夫妻之间相处要融洽,要彼此包容,才能相伴一生。时间不等人,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陪伴自己的亲人,才能做到不留遗憾。</p> <p class="ql-block">  【如果从婚姻的角度来阐述,初期亲人的重要性大于妻子:因为兄弟姐妹,毕竟是从小在一个生存环境中,各种习惯价值观都相似,并且相处的日子有十年二十年之久;而妻子是两性相吸、互生情愫而产生的感情,这种情感等体内激素分泌完全后,在分量上是比不过长期相处,“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姐妹的。那么当经历了长久的婚姻,走过夫妻之间的磨合期,婚姻状态趋于平稳之后,原本只有爱情的夫妻转化为最亲近的人,爱情也过渡为亲情;而此时的兄弟姐妹,逐渐都有了各自赖以生存的小家庭,每个人都把生活中心乃至最好的给予自己的小家,此时夫妻之间的感情必然大于兄弟姐妹。</p><p class="ql-block"> 所以夫妻才是相濡以沫的人,而兄弟姐妹最后只能成为亲戚。】</p><p class="ql-block"> 【父母会老去,儿女们长大了会离开,兄弟姐妹各自有各自的的家庭。所以我们这一生最亲的人啊,只有伴侣。尽管两个人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却是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早已像是白砂糖放在温开水中一样,在人生的路途上摇晃着,成为了一体。】</p> <p>  【1956年3月:公安二十六团卫生所 ,所长。】(无法查到)</p> <p>  【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1949年1月10日是淮海战役胜利结束的日子,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p><p> 纪念章直径3.8厘米,造型非常别致。正面的最上方是一颗闪耀的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红星两侧的凸出部分,仿若一对展开的翅膀,代表着这场战役是由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携手作战,两翼齐飞。红星的下方是繁体的“淮海战役”四字,红底白字,拙朴苍劲,富有视觉冲击力。纪念章的主画面由黄色和绿色的波纹组成,黄色代表土地,是丰收,绿色代表生命,是希望。黄色和绿色组合在一起,代表着这场战争植根于大地,人民群众才是胜利的决定者。纪念章的中央是 “胜利纪念”四个红色大字,最下方有“中原解放军”等白色字样,在黄绿波纹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纪念章的背面非常简洁,没有色彩和花纹,凸刻的“1948·11·5-1949·1·10”“中原军区颁发”等字样分别表明了淮海战役的起止时间及纪念章的颁发者。整枚纪念章造型优美,图文简洁流畅,颇具收藏价值。</p> <p>  【渡江胜利纪念章】:直径3.5厘米,净重12克。1949年4月21日,由当时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特别为“渡江胜利”取得伟大胜利而颁发的纪念章。</p><p> 正面图案是:波滔滚滚的长江,江面上排列着扬帆的战船,战船在汹涌的惊涛中直驰江南大岸,炮弹在四周击起水柱,空中硝烟弥漫,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手持刺刀枪冲锋陷阵,争先恐后随时登上江南大地。背面铸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颁发”,及“1949年4月21日为渡江战役纪年日”。该图案气势恢宏,构成一幅令人惊心动魄的壮观场面,达到了其画断而意不断的艺术境界。</p><p> 1949年4月21日,由当时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特别为“渡江胜利”取得伟大胜利而颁发的纪念章。渡江胜利纪念章,它记载了1949年4月20日,由于国民党政府拒绝接受和平协议条款,21日,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随即在江西湖口至江苏江阴一千余里的长江战线上,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向顽固的国民党军队发起了强渡长江战役。此战役彻底摧毁了国民党所谓天堑江防堡垒,同时,也驱逐了英、美、法等国在长江一带外来侵略的武装力量。渡江战役的胜利,表示国民党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力量的军队宣告覆灭,此战役共歼敌四十多万,这胜利也表示国民党南京政府垮台灭亡。</p> <p>  【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在西南战役中,解放军以第二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和第一野战军的四个兵团、16个军、51个师,以及桂滇黔边纵队的8个支队的兵力,歼灭了国民党军队5个绥靖公署、8个兵团、34个军、102个师以及非正规部队共计90余万人。解放了四川、云南、贵州、西康四个省的广大地区。</p><p> 西南战役的结束,标志着在中国大陆上,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的大规模作战基本结束。宣布了在中国大西南地区(除西藏地区以外)的全面解放。西南地区诸省的解放,充满了革命与反革命的拼杀战斗,充满了正义力量和反动势力的较量斗争,终究以革命的、正义的人民的力量的胜利而告终。</p><p> 为纪念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西南军区特制纪念章,颁发给参战的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3、第4、第5兵团,第一野战军第18兵团,第四野战军第38、第42、第47、第50军,湖南省独立一师、二师,桂滇黔边纵队的指战员,以及随军入川的西南服务团、支前民工和为西南解放做出贡献的相关工作人员,以示纪念和褒奖。</p><p> 同时,对在解放大西南中牺牲的烈士,西南军区专门制作刻有‘烈属’字样的纪念章,颁发给烈士的家属,以示敬意和缅怀。</p> <p>  【解放华中南纪念章】:渡江战役后,在中南、西南方向,国民党还有白崇僖、胡宗南两个军事主力集团负隅顽抗。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1949年7月,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发起宜沙战、湘赣等战役,逼近长沙。8月4日,长沙守军起义和平解放。随后,四野兵分三路进军中南地区:西路军断敌退往云贵之路,东路军解放广州,与西路军形成合围,中路军由北向南,进攻湘南并向广西推进。本次战役从1949年9月开始,到1950年5月1日海南岛解放,共歼敌43万。使中南大陆和除南海诸岛外的两广沿海岛屿均获解放。1950年,为祝贺中南地区解放,中南军政委员会向所有参战官兵和其他人员颁发了解放华中南纪念章。</p><p> 图案:中心为身背步枪的军人手持八一军旗,军旗上有“解放华中南纪念章”铭文,中间环以麦穗,外环齿轮,下有“1950”铭文。</p><p> 形制:无挂、基本圆形,背面铭文:中南军政委员会颁发</p><p> 材质:红铜镀铬、油漆红、黄、白</p><p> 尺寸:直径35毫米</p><p> 重量:12.5克</p><p> 发行范围及发行量:第二、四野战军 200万枚</p><p> 版别:除徽章厂编号不同外,正面略有差别。</p> <p>  【华北解放纪念章】:为铜制奖章,奖章由两部分组成。章面图为嘉禾图案簇围着一名英姿飒爽的解放军战士,持枪守卫着“万里长城”和“八一军旗”,奖章下方铭刻“华北解放纪念”六字:奖章另一部分由横幅红面黄杠的授带组成,与章面连成一体:奖章后面刻有“1950”字样。奖章整体看上去金光闪闪,威武豪迈,气壮山河。</p><p> 来源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华北人民政府和华北军区为表彰解放华北区参战人员,经报请中央人民军事委员会批准,决定颁发“华北解放纪念章”一枚。</p><p> 华北野战军是一支与四大野战军齐名、由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直接领导的英勇之师。它是由抗战时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主力和晋冀鲁豫部队一部,经编组改建而成的。与其他野战军一样,这支部队同样人才辈出:聂荣臻、徐向前、罗瑞卿、萧克、杨得志、杨勇、杨成武、苏振华、耿飙、胡耀邦等一个个声震中外的著名将帅,都曾在这支部队中战斗过。解放战争中,它历经大同、集宁战役、张家口保卫战、保(定)南战役、正太战役、保北战役、解放石家庄、晋中战役等,锋芒所指,所向无敌,以其骄人战绩,令人信服地入列于我军五大野战主力的阵营中,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卓越贡献。“三大战役”胜利后,华北野战军改称第五野战军。</p><p> 解放军主力: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之一。1948年5月组成。辖第一、第二、第三个3个兵团,由聂荣臻、徐向前等领导。参加了解放太原、进军绥远及平津等重大战役。后改编为军委直属第十八、第十九、第二十兵团。</p><p> 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察冀军区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将所属主力部队编成第一、第二野战军。并于1945年9月至12月,协同严晋绥野战军进行了绥远战役。1946年9月,组成晋察冀野战军机关。萧克任司令员,罗瑞卿任政治委员,耿飙任参谋长,潘自力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纵队。先后进行了正太战役、清仓战役、保北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等,使晋察冀解放区与晋冀鲁豫解放区连成一片。1948年5月,晋察冀野战军与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合编成华北野战军,并成立华北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治委员,徐向前、滕代远、萧克分任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员,赵尔陆任参谋长,罗瑞卿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一、第二兵团,北岳军区第一纵队,冀中军区第七纵队等部。后增编第三兵团。而后第一兵团在徐向前领导下取得了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的重大胜利。1948年10月,以主力部队出击绥远,并配合东北野战军进行了平津战役,解放了北平、天津等重要城市,1949年1月,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将所属3个兵团依次改编为第十八兵团、第十九兵团、第二十兵团。太原战役后,第十八、十九兵团于5月拨归第一野战军建制。</p><p> 华北解放纪念章也溶缩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的战争里程碑。</p><p> 1948年5月, 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边区合并为华北行政区,9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选举成立了华北人民政府。</p><p> 1949 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华北各解放区连成一片。至此,华北人民政府成为当时解放区最大的地区人民政府,辖河北、山西、察哈尔、绥远、平原等 5 个省及北平、天津两市,共26个专区,334个县市。</p><p> 新中国成立后,华北人民政府和华北军区为表彰解放华北区参战人员和纪念华北解放,经报请中央人民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批准,决定颁发“华北解放纪念章”一枚。</p><p> 1950年8月15日,华北军区政治部下发了《华北军区政治部关于颁发华北解放纪念章的规定》。规定“在华北全区截止1949年5月6日完全解放。凡在此日前参加华北解放军建制之部队、机关、学校及军事工业部门之全体人员和脱产之人民武装工作人员,均发给华北解放纪念章”。</p> <p>  【抗美援朝纪念章】:1952年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颁发给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人员的纪念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抗美援朝纪念章,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颁发的唯一一种纪念章,也是中国全国性机构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颁发的仅有的两种纪念章之一。</p><p> 抗美援朝纪念章:1951年10月,准备筹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郭沫若、陈叔通与时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的彭真联名提议致信全国政协主席毛泽东,建议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一周年之际制发抗美援朝纪念章。</p><p> 毛泽东主席接到信后表示同意,并认为将此提案提交到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讨论。1951年10月23日至11月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根据郭沫若、陈叔通、彭真的提议,大会讨论决定制作抗美援朝纪念章,颁发给所有参加抗美援朝的人员。</p><p> 此枚纪念章为铜质,主体为五角星外围加放射光芒,五角星的五个角上镶嵌珐琅,五星正中为毛泽东左侧面头像,外围环绕麦穗,下方环绕绶带,绶带上写有“抗美援朝纪念”。纪念章背面刻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赠”字样和年号“1951”。纪念章上方有上挂,使用别针佩戴在衣襟上。</p><p> 此枚纪念章发放数量大约250万枚,即在1951年10月19日抗美援朝一周年时在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以及其他参加抗美援朝的工作人员都有发放。这枚纪念章数量较大,市场上较为常见,但是抗美援朝时期中国全国性的仅有的两枚纪念章之一,同时也是采用毛泽东头像图案的像章中制作机构级别最高的。</p><p> 发给人员:1)在朝鲜境内参加抗美援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切人员;(2)在朝鲜境内为抗美援朝战争服务的中国医务、铁路、运输、翻译和参加停战谈判的工作人员, 民兵、民工及其干部,记者、作家、摄影和摄制电影的人员;(3)因组织调动,或因伤、病、残,或因服务期满而回国的上述人员。</p> <p>  【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纪念章】:1954年2月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和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常务委员会举行联席扩大会议,会议决定组织“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分赴各地慰问解放军,并推选董必武为慰问团长。向部队传达了党、政府和全国人民对解放军的关怀,宣传4年来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配合总路线学习,鼓励全军积极支援和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以保卫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各部队依照总政治部关于以实际行动迎接祖国人民慰问团的指示,热情地接待了慰问团。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赠纪念章,即出于此。</p> <p>  1956年3月10日由上级部门颁发的“独立自由奖章”一枚,“解放奖章”一枚。</p> <p>  独立自由奖章:独立自由奖章正面雕刻延安宝塔、祥云和红五星,是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某些有功人员的一种证章。1955年根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决议和条例,授予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八路军、新四军或脱离生产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两年以上或不满两年但作战负伤残废的排级以下人员。</p><p> 图案说明:独立自由勋章和独立自由奖章的中心图案是红星和延安宝塔山,象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圣地延安是中国人民抗日民族战争的革命大本营。</p><p> 独立自由奖章授予资格:独立自由奖章授予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 )参加革命战争有功而无重大过失的人员。独立自由奖章授予参加八路军、新四军或脱产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2年以上,或参军虽不满2年但因作战负伤致残的排级以下人员。</p> <p>  解放奖章:1955年根据毛泽东的主席令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决议和条例颁发。解放奖章授予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年以上,或虽不满两年但因作战负伤残废的连以下人员;还可授予解放战争时期直接领导原国民党军队一个整排到一个整营起义的有功人员。</p><p> 授予在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3日-1950年6月30日)有功而无重大过失的人员。</p><p> 一级解放勋章:解放战争期间任军级以上及其相当干部。</p><p> 二级解放勋章:期间担任师级及其相当干部。</p><p> 三级解放勋章:期间担任团级、营级及其相当干部。</p><p> 解放奖章被授予其他参加人民解放军2年以上,或不2年但在作战中负伤致残的连以下人员。</p> <p>  【1956年3月:公安二十六团卫生所,所长;1959年8月:辽宁民警总队疗养所,所长;1960年5月:辽宁民警总队四支队卫生所,所长。】</p> <p>  【1963年5月:辽宁公安总队四团卫生队,队长;1964年6月,公安辽宁七团后勤部,副处长;1966年4月,办理退休(退休军人)。】</p> <p>  这是我的父亲1966年即将离开部队时的照片,军衔大尉,副营级。</p><p> 1955年军委授衔:按照中央军委的《军衔指示》,从"德、才、资"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衡量,即:</p><p>正兵团级,可评为上将;</p><p>副、准兵团级,可评为中将;</p><p>正、副、准军级,可评为少将;</p><p>正师级,可评为大校;</p><p>副师、准师级,可评为上校;</p><p>正团级,可评为中校;</p><p>副团、准团级,可评为少校;</p><p>正营、副营级,可评为大尉;</p><p>正连级,可评为上尉;</p><p>副连级,可评为中尉;</p><p>正排级,可评为少尉;</p><p>副排级,担任军官职务的可评为少尉,担任军士职务的可评为准尉。</p> <p>  我父亲的一生平平淡淡,作为部队的一名医务工作者,身在后方,一个农村长大的娃,又没有什么学历,可想而知仕途不会是美好的。因为在部队工作,经常不在家,都是母亲带着我们,1966年因病从部队直接退了下来(41岁),由于没有到地方工作,两眼一抹黑,谁也不认识。那时的我刚上小学二年级,从此以后我的父亲就当上我们家的伙夫,每天给我们做饭,接送妹妹们上幼儿园,一直到我们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所以说,我的父亲默默无闻的为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事迹,只是一个平头小百姓,而且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每天围着家转的小小老百姓。挺好,这运动那运动跟我父亲也不沾边,平平淡淡的度过了一生,但是待遇却还是蛮好的,细粮证对家里有很大的补贴,工资也是跟着部队走,对于我们来说,知足了,知足者常乐也。</p> <p class="ql-block">  三姑奶和海明叔58年从老家邯郸涉县来鞍山。</p><p class="ql-block"> 1975年我和父亲走了近一个小时(走山道)去三姑奶家,三姑奶给我们包了羊肉馅的饺子,那里俗称“疙瘩”,时隔四十多年,还是历历在目。以至于我现在包的饺子就是那样的,特别特别的小,一口一个。后来海明叔又一次来鞍山治病(哪年记不清了),这是唯一一张的相片。在我的印象中,海明叔开朗活泼,爱说爱笑,但是英年早逝,后来回老家特意去了一趟招岗村,看到的是一片凄凉,破败的屋子已经坍塌了。</p> <p class="ql-block">  一周岁时的照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爹”和“爸”有何区别?】</span></p><p class="ql-block"> 相信每个人对自己父亲的称呼都不一样,一些家庭喜欢称呼自己的父亲为“爹”,另外一些家庭则更喜欢称呼自己的父亲为“爸爸”。可如果有人问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或者说“爹”和“爸”究竟有啥区别?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很难回答上来。</p><p class="ql-block"> 两者的区别究竟在哪里?而古人们喜欢称父亲为爹爹,其实更多的是带着美好的愿望在其中。“父”的由来无论爹还是爸,上面都有一个父字。在《说文》之中提到:“父,矩也;家长率叫者。”这里的意思是说,父亲就是家庭规矩的制定者,教育权力的执掌者,只要父亲出现,家中所有人都必须听从父亲的安排。</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在父系社会期间,当男女地位发生明显变化以后,每当父亲训诫家人之时,别说子女需要听从父亲的训诫,就连母亲也需要反思,自己在生活的过程之中,是否犯下了什么过错。而在甲骨文之中,父这个字形的由来与寓意,其实就是指拿着木棍或者斧头的人,负责保卫自己生存的家园以及捕猎养活自己的家人。因此,“斧”与“父”的读音自然十分相似。久而久之,父亲这个称呼,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国历史中的传统称谓。</p><p class="ql-block"> “爸”的由来:那么爸爸的爸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其实这主要兴起于南方,大约距今五千到三千年前,蜀地生活着一些十分瘦高的长臂人。在深山丛林之中,他们的身手异常矫健灵活,能够轻松“巴”在树上(巴:攀附)。正因如此,等到巴蜀一带越来越为人熟知以后,巴蜀之名也逐渐深入人心。</p><p class="ql-block"> 而父亲的父字下面加上一个巴字,其寓意就是说手持石斧的父亲,是值得依靠的人,这和父亲在一个家庭之中的“身份”、“地位”完全相符。因此,爸字也就成为了人们的通用语。当然,那个时候的“爸”读音应该是巴,作一声。谁也不知道,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爸变成了四声。</p><p class="ql-block"> “爹”的由来:与爸字相同,当我们将爹字拆分以后,自然也能够发现其中的奥秘。不过对于爹字的由来,现如今学术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首先是传闻在原始母系社会之中,人们的生活制度是一妻多夫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孩子出生以后,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究竟是谁。</p><p class="ql-block"> 正因如此,父亲也被称之为“多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父与多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以后,爹字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不过对于这一说法,大多数人都表示怀疑,毕竟在原始社会时期,汉字还没有发展完全的时候,人们将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可能性,其实是比较小的。有意思的是,也有人认为,现如今一些男生好不容易追到自己心仪的女生以后,却意外发现对方已经怀上了别人的孩子,而女方也不太愿意打掉。因此,男方如果执意做出选择的话,便会被人称为“喜当爹”,而不是“喜当爸”,原因就在于此。</p><p class="ql-block"> 其次,爹的另外一个解释则是,将父与多两个字结合在一起,主要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多子多福。尤其是在古代封建社会之中,无论家庭之中现有的子女多少,孩子们都会称自己的父亲为爹,就是带着如此美好的祝愿。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古人会称呼自己的父亲为爹爹了吧。</p><p class="ql-block"> 那么就现代生活来看,为什么称呼父亲为爸爸的家庭逐渐多于爹爹了呢?这同样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为了迎合潮流,当不少国家都开始将父亲读成“baba”或者“papa”以后,我们国家越来越多的家庭也开始让自家小孩子称呼自己的父亲为爸爸。另外一方面原因则是相较于“爹”的发音来说,小孩子学习“爸”的发音,显然更加简单。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更愿意让自己的小孩子称呼自己为爸爸。当然,无论是哪一种称呼,其实都只是叫法上的不同,我们每一个人对待父亲的情感,都是一样的。为了自己的子女与家庭,父亲总是默默付出,当我们终于茁壮成长,父亲却悄然老去。如果有时间的话,不妨多与父亲交流,些许家长里短,永远让人温馨。</p> <p>  1959年两周岁的照片。</p> <p>  1961年夏。</p> <p>  1962年春爷爷从老家过来看我们,我的父母本想让他长期住下来,颐养天年,但是爷爷过不惯城市的生活,住了不长的时间就走了,以后再也没有来过。1975年我和父亲再一次回老家,晚上睡在东屋的土炕上,河北的老家阴冷阴冷的,只靠一个蜂窝煤的炉子取暖,临睡觉时躺在炕上的爷爷拿着一个烫了的酒壶,叫我也抿上一两口,不亦乐乎。这也是我记事以后认识了我的爷爷,也是唯一的一次,1977年爷爷去世时,我刚刚到部队当兵,所以没有机会回老家。</p> <p class="ql-block">  1963年11月大爷和父亲分别从包头和鞍山回老家。</p> <p class="ql-block">  1964年7月17日于战友合影留念,1966年退休回家。</p> <p class="ql-block">  1971年1月17日父母领我们四个孩子回河北老家,这是在北京中转时来到天安门广场照的一张全家合影。这是我们第一次去农村,所以有些事情记得刻苦铭心。</p><p class="ql-block"> 1、我们在鞍山上的火车,硬座车上拥挤不堪,我最小的两个妹妹是旅客们从人头上面传递过来的,可想而知当时的旅途艰辛。</p><p class="ql-block"> 2、住在北京的小旅馆(中转签的是第二天晚上的车票),看到取暖的设施是蜂窝煤,早上起来天空中弥漫着一股煤烟子味道,当时我就想北京是首都为什么没有暖气。</p><p class="ql-block"> 3、从邯郸到涉县坐的是闷罐子火车,旅客们席地而坐,咣当咣当的,而且到了县城火车站,我们步行了几公里,翻了两座小山,才到了我的农村老家。至于老家吗那时候的农村什么样,我想人人都知道了。</p> <p class="ql-block">  1972年夏天在国华照相馆拍的全家合影。</p><p class="ql-block"> 【有儿有女,更多的是一种象征和宣示。象征着自己的人生是完整的,每一个环节都走到位了,没有遗憾。宣示自己完成了家族传承的责任和义务,或者说是“接续了香火”。如果非得说儿女的作用,那就是当你最后离开这个人世的时候,有人给你料理后事,这也许就是儿女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当然,没有儿女的也会有人来处理,但只是显得有些凄凉而已。】</p> <p class="ql-block">  1975年春节,我和父亲回老家,由于那个时候消息闭塞,通讯不发达,鞍山海城发生地震,过了10多天家里来信我们才知道此事,而且都已安顿完毕。回来的路上在石家庄市五叔家住了两晚,之后大爷下葬后,我和大爷家的两个儿子又去了一次石家庄。</p> <p class="ql-block">  1977年1月份我入伍之前拍照的全家合影。</p> <p>  1977年3月爷爷因病去世,父亲回老家奔丧,五个哥们合影留念,我那个时候刚刚入伍,还在新兵排训练,部队不给假,所以没有回去。</p> <p>  1977年我父亲也就50刚刚出头,我的父辈们也都在50左右,到今天已经过去40多年了,现在他们都以作古并都安葬在老家,那里养育了他们,落叶归根吗。如今我们都到了花甲之年,也开始享受着晚年的生活,这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一代的这么过下去,十九世、二十世、二十一世。</p> <p>  1978年夏天,父母到海林县部队来看往我,我服兵役于23军67师汽车连,年末我就从汽车连回到步兵连,第二年春复员回家。</p> <p>  1978年10月12日大爷一家和石家庄的五叔在包头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80年我复员后在二一九公园拍照的全家合影,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全家合影的相片了。</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最伟大神奇的感情恐怕就要属亲情了,它就是一条将家人紧紧捆在一起的纽带,让在里面的所有人都能感到温暖幸福。亲情是沙漠里的绿洲,在看了满目疮痍的旅行者来说,那是生命的希望;亲情是黑夜中的明星,微微抬头就能看到前方的道路;亲情是浩瀚无垠大海中的港湾,当我们航行困顿的时候,可以在港湾里稍作休整重新面对新的挑战。】</p> <p>  1981年由退休军人改为离休军人。</p> <p>  1981年夏天,老爸和军干所的离休干部去山东等地游玩。</p> <p>  1982年5月老爸和军干所的离休干部去南京、杭州等地旅游。</p> <p>  年月不详,大爷一家人。</p> <p>  年月不详,石家庄的五叔一家人。</p> <p>  1987年秋天我父亲和大爷回老家,我因为有一点事也过去了,然后我们一起离开老家,我和父亲与大爷在北京分手,期间我一再邀请大爷跟我们来鞍山看看,但是没有成行。</p> <p class="ql-block">  1987年彩色胶卷还是稀少,大部分还是黑白胶卷,所以彩色黑白交卷交替使用。由于工作的原因,最早买的是120相机,后来置办了玛米亚的135相机,起初是黑白交卷,再就是彩色交卷,因为便利的条件,我有很多个彩色胶卷的头(几张不等),这几次回老家拍照了很多的照片,在那个年月留下了美好的瞬间。</p> <p>  1987年祭奠先人们时拍的照片。</p><p> 【人这一辈子啊,只有站在这里,才知道自己从何处来,往何处去。原来,一个家族再枝繁叶茂,扎向大地的根,却只有一处。】</p> <p>  1988年6月拍摄于人民公园。</p> <p>  1988年我和父母在二一九公园合影。</p> <p>  大约在1989年前后,本家兄弟来鞍山。</p> <p>  1990年8月31日跟军干所游览丹东。</p> <p>  1991年三叔从老家来鞍山。</p> <p class="ql-block">  1991年秋,大爷大娘的骨灰迁回老家下葬,我和父亲及石家庄的五叔一并回到老家,这是我们老家人数最多的一次合影。一晃20年过去了,我父辈的几个哥们都已作古,而我们也都60多岁了,成了爷爷辈的,一代一代就这么传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老家的房子,把“飘散”在五湖四海的孩子,齐聚一堂,亲情再次延续,形成“薪火相传的链条”。】</p> <p class="ql-block">  父辈的兄弟们合影留念,这也是他们最后的一次合影,随着年月的消失,父辈们也都相继的去世,留给我们的只是深深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这世上,最美的不是照片本身,而是它帮你留住的记忆,生命中那些早已绝版的照片,仿佛在诉说着一句话:这世界,我来过。</p><p class="ql-block"> 死亡不是永别,遗忘才是。所以不要难过,只要不遗忘,他们就永远在我们身边,犹如一缕光,一阵风。</p> <p>  1991年我们本家兄弟的唯一一次的合影。那时的我们30岁左右,如今也都60岁左右了。</p> <p>  年月不详,部分本家兄弟的合影。</p> <p>  【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证书】</p><p> 独立功勋荣誉章,简称独立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军队离休干部功勋荣誉章的一种,表彰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的老战士的历史功绩,表达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对他们的敬仰之心和爱戴之情。</p><p> 简介:独立功勋荣誉章,简称独立勋章,是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军队离休干部功勋荣誉章的一种。独立功勋荣誉章即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p><p> 独立功勋荣誉章:1988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授予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间入伍或者参加革命工作的军队离休干部和在中央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党的顾问委员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政治协商会议等担任职务而不在军队继续担任职务的军队干部。</p><p> 由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授予军队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的规定》,独立功勋荣誉章授予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 2日期间入伍或者参加革命工作的军队离休干部。</p><p> 上世纪50年代,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授勋条例,在全军范围内开展了授勋工作,向包括参加抗日战争的官兵颁发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以后又陆续为老同志授予功勋荣誉章,其中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红军、老八路2874人。1988年,全军被授予独立勋章的有50159 人。至199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全军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红军、老八路, 已有 57394人分别获得独立功勋荣誉章和红星功勋荣誉章。</p><p> 特点:独立功勋荣誉章图案为长城,象征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而筑成抗日的坚固长城。 独立功勋荣誉章制作材料为金银,合金。直径40毫米,厚度2毫米,重约28.9克,为5K金,所含黄金重量5.9克,白银重量23克,价值519元。采用长城图案,象征在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而筑成抗日的坚固长城。环抱主体图案的是长城垛口图案,它和其上方光芒四射的五角星,象征着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的坚不可摧的抗日联盟。荣誉章的外轮廓是光芒线的8只角,寓意8年抗日战争。</p><p> 独立功勋荣誉章:全国解放后,党和人民先后两次以授勋的形式表彰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的老战士的历史功绩,表达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对他们的敬仰之心和爱戴之情。</p> <p>  1992年老父亲带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颁发的功勋荣誉章以及独立功勋荣誉章和解放奖章。</p> <p class="ql-block">  90年代,父亲常年在人民公园跳几步舞,玩剑。</p><p class="ql-block"> 【父母子女之间如何相处,是门学问,深奥,似乎又无解:有时候,双方都觉得委屈,双方又都觉得对方不可理喻、难以沟通。毕竟,这是两代人,差异之处太多。</p><p class="ql-block"> 《目送》中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如果注定是渐行渐远,走得快的那一位可否稍稍放慢脚步,走得慢的那一方,能否努力加快。我们可能无法逾越这个距离,但也可以努力做到让这个距离小一点,再小一点。毕竟,父母子女一场。】</p> <p>  1997年11月18日三叔去世,我和父亲赶回老家参加葬礼,这也是我父亲最后一次回到他的故乡。</p> <p>  父亲和母亲历年的部分合影。</p><p>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这世上,除了父母,老伴就是最亲的人。年轻时和你走过风风雨雨的是老伴,年老时和你相濡以沫的只有老伴。</p><p> 妻子是丈夫生命中的最后一个观众,丈夫是妻子人生中的最后一张存折。</p><p> 所谓“最后一个观众”,是指一个男人的一生不管怎样度过,真正看到你人生谢幕那一刻的不是别人,而是你的妻子。</p><p> 所谓“最后一张存折”,指的是一个女性步入老年之后,尽管可以五世同堂,儿孙绕膝,但真正能够无怨无悔奉陪你到生命最后一刻的不是别人,只有你的丈夫。</p><p> 得意时锦上添花,失意时雪中送炭。落难时舍命相救,患病时精心服侍。惨淡时无怨无悔,孤独时不离不弃。......这就是老伴的意义。</p><p> 儿女再孝顺,也有自己的人生,无法常伴身侧。也只有老伴才是唯一能陪伴你的人,也是他日老迈时唯一可以依靠的人。一路老去的人生里,一定要珍惜老伴。】</p> <p>  父亲历年的部分照片。</p><p> 【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p> <p>  1999年年末,四叔来鞍山看望病重的老爸,这也是他老人家最后拍的一张照片了,2020年新年过后,四叔走了不长的时间,元月20日老父亲又住进了医院,将近九个月的时间是植物人,每天靠点滴维持生命,一直到去世都是在医院度过的,2000年9月9日去世,享年75岁。</p><p> 【既来之,则安之,无论怎样我们都要乐观地面对,虽然可能长寿真的不是一件好事,但作为子女我们一定要孝顺,我们在父母眼中是他们的一切,父母为了我们可以付出全部乃至生命,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你养我小,我养你老,这是世间最美妙的话,所以说趁父母健在及时行孝,好好报答一下养育之恩,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那一切都晚了!】</p> <p class="ql-block">  2000年9月9日上午老父亲与铁东区人民医院病逝,从此以后我们阴阳两隔。老父亲你走了,到了你应该去的地方,而我们还得一往如前的生活下去,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也会去那个地方,跟你相见,这就是生活,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p><p class="ql-block"> 父亲天堂一路走好!为你点亮思念的烛,烛光里有我对你深深的思念和永远的牵挂!</p><p class="ql-block"> 【“父母不在了,不仅仅是世上少了一个不起眼的老人,而是儿女的很多感情没了寄托,很多心事没了着落。”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今天还鲜活着的音容笑貌,转眼变成了墙上的一张照片。父母在,我们的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了,我们会因为心里那一块的缺失,余生都在修修补补。】</p> <p class="ql-block">  2006年9月6日老妈和二妹先回老家,9月9日我和老妹带老爸的骨灰盒回老家(老妹的工作脱离不开,所以分批走),9月10日在老家将骨灰盒下葬,9月13日回鞍山。以后我们有时间会经常回老家的。</p><p class="ql-block"> 【古人常说,百善孝为先,万物淫为源。一个人行走在世间,一定要有一颗诚善之心,而善的体现,最先是对父母的孝敬。父母给予我们身体,抚育我们成长,教导我们做人,他们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只希望儿女们能够过得幸福快乐。孝敬父母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孝敬父母,就是要让父母过得幸福,理解他们,照顾他们。但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能长命百岁,当父母提前离开人世,孩子尚未成年人之时,父母心中有不舍,有悲痛,但也无能为力。作为子女一定要坚强,照顾好自己,让自己健康成长,拥有幸福美满的归宿,父母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p> <p class="ql-block">  2010年4月2日~7日,我二妹、老妹及妞(从上海过来)回老家给老爸上坟。</p><p class="ql-block"> 【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2018年1月份本家兄弟拍的全家福,人丁兴旺。而我们在外地的,一家只有一个孩,并且结婚晚,要孩也晚。所以说,我们家族的续写靠老家的兄弟们了。</p> <p>  2018年1月19日~25日回老家参加侄儿的婚礼~中式婚礼。</p><p> 我们王氏的二十世后人成家立业,未来属于他们,恭喜他们,庆贺他们。</p> <p>  2018年6月25日我们家唯一的一次合影(三姨家的孩子们来鞍山看望老妈,借此机会拍照的)。</p><p> 【亲情只能是血缘关系,苗圃关系,一但父母这个苗圃不在了,兄弟姐妹各自被移走他方,成为独立的生存个体空间,再要回到或找到原有父母在世的苗圃感觉,己经不可能了,这是普遍的生存繁殖繁衍关系,日月在,万物亲,父母在,亲情近,父母是兄弟姐妹、姨表姑妹胎生的情感粘合剂、化合剂。</p><p> 多少人感叹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淡了,以前物质条件差,兄弟姐妹甚至同族同村人必须抱团取暖,才能生存,相互帮助,也就有了感恩和感情。现在,为了钱,也是为了生存,各奔东西,天涯海角,各自为战,互不依赖,就成当下的现实,多年前,我们曾经不理解西方发达国家人与人之间关系淡漠,没想到我们也步人后尘,物质挤走了内心感情的空间。】</p> <p>  2019年10月6日~14日再一次回老家参加侄儿的婚礼。</p><p> 如果有机会还会参加其它在外的晚辈们的婚礼。</p><p> </p> <p>  2019年10月8日来到129师司令部旧址,那时候就想我的父亲就是在那个年代参加革命,14岁当上了小八路,在那里就有了想法,将老父亲的一生做一个美篇,以此作为怀念。</p><p> 129师司令部办公室旧址由3座相邻的农家四合院组成,依势而建,错落有致。下院是司令部办公的地方,北屋正房为会议室,西屋为刘伯承的办公室,上院是司令部作战室,为机关办公地,院东南角有一防空洞。此图是司令部旧址门口。</p> <p>  2019年10月5日(62周岁)和妞的合影。</p><p> 在外地的这一代人,因为我们的父辈都已经叶落归根、魂归故里,我们时不时的会回到老家祭奠先辈们,借此机会看看老家的兄弟姐妹,彼此还能互相联系,沟通一下感情。只要我们还能走得动,老家的叔伯兄弟还健在,我们就会常回家看看。但是我们的下一辈就会慢慢的淡忘,只能记住他们的祖先在河北涉县,由于我们的归宿是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我吗,力争~大海),所以说飘在外面的人基本上就会慢慢的淡忘。如果我的美篇《王氏族谱》家人们会制作的话,还能够记住他们的祖先,但愿如此。</p><p> 随着城镇化的建设,最后老家的人也走进了城市,农村慢慢的变成了空壳,而我们经过几代人的传递,在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下,特别是一生只要一个孩,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也就没有了亲戚,血缘对于他们来说是没有用的。现在的物质条件丰厚,大家的生活条件也好了,可心与心的距离也更遥远了。我们大多会第一时间对一个人进行猜忌而不是无条件信任,这样又怎能像以前一样与亲戚保持良好的关系呢?(看看现在城市里的年轻人,就知道了,眼里基本上没有亲属,只有父母,真是可悲!)。</p><p> 所以说再过几代人,他们就会问:我们是谁,我们来自于哪里,我们的祖宗先辈是谁,最后谁都不知道和忘却了,我们没有历史和文明的根了。</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1年清明我和媳妇以及包头的常丽一家三口、向明大哥回到老家祭拜先人,全家合影留念,部分在外的亲们由于某些原因没有回来。至于下一次什么时候还能聚一次,不确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站在祖先和亲人的坟前,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处,你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缘,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恋,是我们的来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生者寻根,叶落归根,有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所以清明节就是咱们中国人自己的感恩节,清明时节,“清”是什么?“明”又是什么?清是清廉、清净、清白;明是明理、明事、明法,清白之人自有清风佛面涤心,自有明月皎洁般的真善美,清爽做人,清白做事,足矣。岂能事事如意,但求无愧于心。不管是谁,多么伟大,这世间终将忘记你的存在,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这样一想很多事情就淡然了,当你明白了从哪来到哪去,我是谁,便豁然开朗。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清明祭祖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思接千载、神游万仞、是传承、是教育,晴明更像是 一种精神。<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转载】为何出了“五服”就不算近亲?“五服”到底是什么?有这样四层含义!</p><p> 第一个意思是古代统治者对人民画地为牢的统治区域,以五百里为一行政区划,最远的叫荒服,然后依次为要服、绥服、甸服,最近的叫侯服。这第一个含义明显跟血缘无关,我们就不去扯这个淡了。</p><p> 五服的第二个意思说的是服饰,说统治集团地位不同,官府也不一样,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个等级,五种服饰。它也跟血缘没有关系,扯它纯粹是浪费时间,不多解释。</p><p> 五服的第三个含义跟血缘就沾边了,虽然也是服饰,但这是在举行葬礼时穿的,不是皇帝的工装。不过葬礼上的服饰也是有说道、有讲究的,谁穿什么服饰都是按照跟死者的亲疏远近而规定的,跟死者关系较远的,对不起就不能穿丧服了。</p><p> 这五种丧葬的服饰,面料不同,设计的风格不同,穿着人的身份也不同。统而言之,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五个等级。但根据丧服是不能严格划定血缘关系的,比如儿媳、孙媳等跟死者就没有血缘关系。</p><p> 只有五服的最后一个含义,跟血缘有着直接的关系了。五服最后一个含义是:五服指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加上自己,谓之五代。表面上看,五服只有五代,但是每个级别都有五代,算起来队伍就非常庞大了。</p> <p class="ql-block">  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孩子的家却永远不会是父母的家。这话听起来很让人伤感,却又是赤裸裸的现实。</p><p class="ql-block">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p><p class="ql-block"> “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初闻不明其意,细思深感悲凉。父母还在,不管你是30岁还是60岁,都觉得死亡离我们很遥远。父母归去,我们就成了孤儿了。父母,给予我们生命的起点,却无法陪伴我们走向人生的终点,这是人生最大的悲伤。</p> <p>  我们怀念过去,是因为过去的时光里,包容了很多我们已经失去的东西,有些一旦遗失,就再也无从寻找。过去是回不去了,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书写一个全然不同的结局。失去童年,可以保留童心;青春远去,那就焕发精神;爱情枯萎,还须以爱待人;事业不逮,力求保持做人做事的完美心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