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拾零

牧人

<p>  坐拥两江之水的重庆,是个需要细细回忆和品读的城市,不仅仅因为三十三年前住在嘉陵江岸、滨江路、望江宾馆好多日子,在江里游过泳、喝过水、跳过船。</p><p> 当第一次看到两条大江近在咫尺,携手并肩,横穿重庆,滚滚向前;当目睹大足唐宋佛教“人性化”石刻艺术,那对凡间生活抑恶扬善生动的刻画;当若有所思移师钓鱼城,温历史、荡扁舟、惊飞鸟;当吃着清宣统元年“连锅闹”翻滚过来的桥头火锅,在腾腾热浪中望着南滨路外长江上穿梭不断的船子;当一而再、再而三、四度惜别浪漫的解放碑,在朝天门登上江轮,神游壮美的长江三峡……对于重庆,就不仅仅是惊叹和沉醉了?</p> <p>重庆长江大桥</p> <p>重庆嘉陵江(左)、长江(右)两江同框</p> <p>重庆长江(左)、嘉陵江(右)两江同框</p> <p>嘉陵江及江北区</p> <p>长江</p> <p>大足石刻</p> <p>大足石刻</p> <p>大足石刻</p> <p>钓鱼城</p> <p>钓鱼城下嘉陵江</p> <p>南滨路边百年老字号~桥头火锅</p> <p>南滨路隔江相望渝中区</p> <p>南滨路北望长江和朝天门</p> <p>重庆老地标~大礼堂</p> <p>重庆新街景</p> <p>夜色洪崖洞</p> <p>夜色洪崖洞</p> <p>重庆国泰艺术中心</p> <p>重庆国泰艺术中心</p> <p>夜色解放碑</p> <p>解放碑街景</p> <p>解放碑街景</p> <p>在涪陵乌江汇入长江</p> <p>长江出重庆</p> <p>长江</p> <p>长江三峡</p> <p>长江三峡</p> <p> 嘉陵江探源</p><p> 嘉陵江,古称“渝水”,是长江最大最著名的支流,在重庆市与长江相向而行,于朝天门融为一体,向东奔流。</p><p> 1987年春天在重庆实习,住在嘉陵江边,沐浴江风山雾,看大江纵横开阖,感慨万千。三十多年间,反复重庆之旅,再会大江,心潮澎湃。今又凝望江中,往事依稀,心绪难平。</p><p> 从知道那天,就喜欢嘉陵江 ,因为名字响亮,刚劲中透着一股柔情。2016年自驾甘南,到访碌曲郎木寺小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 ,使那条本来涓涓细流的小河,顿时激流勇进,欢畅狂放了一晚。第二天才知道,这条小河也有个响亮的名字——白龙江,我惊奇于它竟然是嘉陵江的源头!</p><p>  据地理测绘,源于川、甘之交海拔3500米以上郎木峡谷的白龙江,是嘉陵江的源头。按照河流源头探定原则,从郎木寺到昭化全长576公里的白龙江,被确定为嘉陵江正源。它出玛曲,过迭山、越岷山,一途跌宕起伏、辗转迂回,百折不挠,在阆中、蓬安等地形成了十几个大回转、大拐弯,于合川汇聚渠江、涪江,成为嘉陵江,浩浩荡荡奔来重庆。 </p><p>  重庆人说起嘉陵江和长江,都不叫江,而叫河。嘉陵江滩是重庆人耍的好去处,“去河边耍”,挂在了重庆人的嘴边,而且他们大都是“从小被嘉陵江水泡大的”。</p><p>  对于异乡人而言,有点江河情结,很自然就会喜欢嘉陵江。过去到了重庆,都愿意去江北嘴江水中船家馆子打牌、吃鱼、看夜景;水不大的时节到嘉陵江滩捡鹅卵石,不仅能闻到江水的气味,还可能捡到一枚品相不错的石子;再可以叠个船子,塞个瓶子,放到江里,看着它们缓缓划向远方。</p><p>  嘉陵江给重庆人带来了福祉,但也阻挡了南北交通。以往从江北到渝中,要靠轮渡船接驳,非常不便。八十年代初,重庆市启动并于1981年底建成了嘉陵江索道。次年运营的嘉陵江索道与晚五年运营的长江索道,成为山城空中“姊妹花”,不仅解决了江北到渝中、渝中到南岸直通主要靠轮渡的囧相,而且日益成为城市名片和网红。坐一次跨江索道,空中望江、瞰城也是外地人来重庆耍的选项。九年前,因为索道站台位置与东水门、千厮门大桥、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冲突,为重庆人民服役29哉、运送上亿人次的嘉陵江索道停运了,昔日两江空中“姊妹花”,只剩长江索道一枝独秀。</p> <p>甘南郎木寺嘉陵江源头</p> <p>甘南郎木寺嘉陵江源头</p> <p>铜梁安居的嘉陵江支流~涪江</p> <p>合川汇入嘉陵江前的涪江</p> <p>嘉陵江</p> <p>长寿区江边缆车</p> <p>磁器口边的嘉陵江</p> <p>鹅岭下的嘉陵江</p> <p>洪崖洞边的嘉陵江</p> <p>江北嘴</p> <p>汇入长江的嘉陵江</p> <p>夜色嘉陵江和黄花园大桥</p> <p>千厮门大桥、嘉陵江及江北</p> <p> 川美“打望”</p><p>  很早来重庆时,就顺路过了四川外国语学院,当地人介绍说学校里美女如云,不禁浮想联翩。还说,四川美术学院更是个瑰丽的殿堂,让人垂涎。</p><p>  重庆竟然有两所以“四川”命名的高等学府,十分有趣,但查查历史可是大有来头。因为抗战形势所迫,1937年底重庆成为陪都,伴随当时国民政府机构、企业纷纷移师重庆的,还有大批的巨匠大咖,包括徐悲鸿、张大千、丰子恺、傅抱石、吴作人等等。艺术家们在重庆生活的十年时间,创作与教育,熏陶与引领,很好地犁锄了重庆的艺术土壤,使其不断演化成中国西部的艺术中心。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图》、吴作人的《重庆大轰炸》、傅抱石的《琵琶行》、吴冠中的《长江山城》等惊世之作都是在这段时间完成的。徐悲鸿还在盘溪画院创立了美术学院,由徐悲鸿、张大千、吴作人、李瑞年等任教。在此基础上, 成都艺术专科学校绘画课、应用艺术课和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系合并,组建了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后改为四川美术学院。在陪都文化影响下,重庆人的豪放与创造力被引燃,造就了影响深远的“川美现象”。</p><p>  这是川美奇葩而辉煌的历史。当下的川美不仅传承,而且成为人们关注和向往的艺术殿堂,成为网红,成为闻名的打卡圣地。在黄桷坪川美老校,打望赫赫有名的坦克库“艺术梦工场”、重庆美术馆(川美美术馆),还有校园里那些有趣而文艺的涂鸦、雕塑。到虎溪川美新校,在高大鲜美的艺术墙边拍照留念,徜徉罗中立美术馆,打望彩瓷梯田……甚至校园外的街道和建筑,都成了川美的艺术阵地,而川美也不断的翻越篱笆,恣意地造就美、传播美,日益与这座城市融合,成为一种让人们喜欢的生活方式。多年前川美提议、近千人参与,在九龙坡区老校所在地黄桷坪、近四十栋建筑物上涂鸦,勾画了全国绝无仅有、一公里多长的涂鸦一条街,令人叹为观止。 </p> <p>陪都时的徐悲鸿、蔡元培、林语堂、胡适</p> <p>老川美里的重庆美术馆</p> <p>老川美纪念墙</p> <p>老川美雕塑</p> <p>老川美雕塑</p> <p>老川美雕塑</p> <p>新川美彩瓷墙</p> <p>新川美彩瓷墙</p> <p>新川美彩瓷梯田</p> <p>新川美彩瓷梯田</p> <p>新川美逸夫图书馆</p> <p>新川美罗中立美术馆</p> <p>新川美罗中立美术馆</p> <p>新川美罗中立美术馆</p> <p>新川美罗中立美术馆</p> <p>罗中立美术馆内</p> <p>罗中立美术馆内</p> <p>罗中立美术馆内</p> <p>罗中立美术馆内</p> <p>川美外涂鸦的居民楼</p> <p> 鹅岭瞰江</p><p> 重庆是一片被河谷分割、山峰包围的丘陵。</p><p> 渝中区受嘉陵江、长江南北挟持,像半岛一样向东伸展,有人形容其犹如一只振翅欲飞的大鹅,两江交汇处的朝天门如鹅头,中部偏西狭窄隆起的吟峰恰似鹅的颈项,故称“鹅颈项”,后有名家赠书“鹅岭”刻石为碑,故名。两江在此处距离最近,相传蜀汉太守李严当年曾想在此处凿穿高崖,连通两江。</p><p> 宣统年间,“天顺祥钱庄”老板李湛阳、李和阳兄弟花巨资购得此地,仿照江南园林建造花园别墅——“礼园”,供父亲颐养天年。建成之初“礼园”就颇受推崇,有“园极亭馆池台之胜”的说法。光绪年间进士宋育仁还赋诗一首《题礼园亭馆》:“虚步声下御风台,一角山楼雨涧开。爽气西浮白驹逝,江流东去海潮回。俯临木杪孤亭出,静听涛音万壑哀。”这就是鹅岭公园的前身。</p><p> 鹅岭公园位于渝中区鹅岭正街,闹中取静,往来方便,没有门槛,十分难得。每天早晨,附近市民纷拥而至,舞剑打拳,起舞亮嗓,吟咏挥毫,登高远望,好不快活!逢到节假更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有一年秋天来鹅岭公园瞰江,有幸遇到了菊展,盛景一睹,至今难忘。</p><p> 鹅岭公园居于山城半岛的最高处,园内花木葱茏、奇石峥峙、曲桥通幽、高阁耸立,有榕湖绳桥、鹅岭碑、佛图古关巴崖石刻、虎台、飞阁、江山一览台、盆景园等名胜,风景独好。尤其是九重瞰胜楼(两江亭),登楼远眺,两江风光尽收眼底。当下网红城铁穿楼,在瞰胜楼上更是一览无余。每当夜幕降临,登临瞰胜楼顶,两江四岸灯火,辉煌无边,真是莫大享受!巴渝十二景之“冠鹅抚天”,果然名不虚传。</p> <p>鹅岭碑</p> <p>鹅岭巴崖石刻</p> <p>鹅岭树王</p> <p>鹅岭阚胜楼</p> <p>鹅岭飞阁</p> <p>鹅岭两江亭</p> <p>鹅岭和平钟</p> <p>鹅岭菊展</p> <p>鹅岭菊展</p> <p>鹅岭看嘉陵江</p> <p>鹅岭看嘉陵江</p> <p>鹅岭看江北</p> <p>嘉陵江边轻轨穿楼</p> <p>重庆黄昏</p> <p>重庆长江及渝中区日落</p> <p>重庆长江及渝中区日落</p> <p> 中山四路缅怀</p><p> 渝中区上半城、上清寺到曾家岩之间,有一条延续了历史文脉和风貌的网红街区——中山四路。</p><p> 1937年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为纪念中山先生,把原有的中一路、中二路、中三路、中四路都加了一个“山”字。中山四路北临嘉陵江,南以嘉陵桥路和人民路为界,西起庄重典雅的中国民主党派博物馆,东至三峡博物馆,全长八百多米,曾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远东指挥中心,充满了抗战历史记忆,也是中国主要民主党派的诞生地。</p><p> 道路两旁生长着葱郁整齐的法国梧桐,浓阴遮蔽;路南用方石堆砌的墙面从缝隙中顽强生存着很繁复的根系;北侧则是修旧如旧的老建筑。特园、求精学堂、桂园、戴笠公馆、周公馆等见证着百年风雨和传奇的历史建筑,依然完好的矗立在街边,默默向路过的人们诉说着那段峥嵘的岁月。</p><p> 尤其不能忘怀的是桂园中发生的大事。桂园,曾是一处私家花园,张治中调来重庆担任蒋介石侍从室主任,租了它作官邸。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张治中特地将此处让给毛泽东作办公和会客场所,而张举家搬到佛图关的一个小院落里。毛泽东和周恩来在此多次会见各党派、各界人士,与国民党代表进行了艰苦的谈判。著名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暨《双十协定》,就是1954年10月10日在桂园客厅中签署的。</p><p> 曾家岩50号、著名的周公馆,在中山四路东端,原来是地方人士赵少龙的宅院。这是一栋三层楼房,依山临江、中西合璧。当年的国民政府就在附近,右前方是蒋介石官邸和侍从室,左侧是国民党警察局派出所。1939年,周恩来以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身份,从国民政府立法委员陈长蘅手中租赁了楼的二层东边三间、三层全部和底层,作为中共南方局办公地点,对外称“周公馆”。陈将此楼的其它部分租给了国民党一些上层人士和“战时妇女服务团”。南方局的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林彪、王若飞等在渝期间经常住宿于此,成为中共在重庆的战斗堡垒。而很多国民党人士也进进出出,你来我往,十分有趣。</p><p> 周公馆左侧的国民党警察局旧址,如今变身曾家岩书院,非常雅致。中山四路走下来,进门小坐歇歇脚,喝杯咖啡,翻翻书刊,还有图片展览,很惬意。二楼明廊正对嘉陵江,更是观江景、看对岸的好地方。如今可以如此安逸巴适,可是靠当年被日寇狂轰乱炸而威武不屈换来的。</p> <p>中山四路</p> <p>中山四路街边建筑</p> <p>桂园</p> <p>桂园“双十协定”签订处</p> <p>曾家岩周公馆与书院</p> <p>曾家岩周恩来雕像</p> <p>曾家岩书院窗外的周公馆</p> <p>曾家岩书院明廊</p> <p>曾家岩看嘉江及对岸</p> <p>曾家岩看嘉江及对岸</p> <p> 磁器口凑热闹</p><p> 嘉陵江畔,“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p><p> 磁器口有1700多年历史,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是重庆主城区最热闹的去处,号称巴蜀第一古镇。主街上陈麻花、张飞牛肉、毛血旺、豆瓣鱼名小吃,门挨门脸挨脸,叫卖声、邀客声、人声鼎沸!最热闹的还是春节庙会,正月初一、十五,人们蜂拥而至,把古镇堵的水泄不通,大家图的就是热闹好玩,人看人也有趣。人少的时候,可以好好看看画、逗逗猫,喝喝茶;下到嘉陵江边耍耍,放风筝,捡石头。每次慢慢走过光亮的石板街,仿佛千年。时光荏苒,古镇却生机愈加盎然!正如那句有趣的重庆“言子”:“往事并不如烟,窗外就有吊脚楼和嘉陵江。”</p><p> 有一年春节来磁器口凑热闹,街边有一只大狸猫,从主人身旁溜达到我们坐着休息的石条凳上,乖乖呆着,在拥挤的人流面前,不吭不燥,若有所思。端坐良久,时而闭目养神,时而杏眼圆睁,性情十分温和的它,紧锁着眉宇,竟然也能表现出些许愤愠的情绪,实在可爱!</p><p>  磁器口南街画廊花店较多,店家在街边也摆上了很多画作,煞是可爱。人流少了很多,刚好可以稍从容点溜达。有一副蒙娜丽莎的微笑和一幅重庆妹子的作品,并排竖着,颇有喜感。嘉陵江与塞纳河,南滨路与左岸,让我们如何割舍?高耸的朝天门码头比不过蒙玛特高地洁白的圣心大教堂?但再浪慢的巴黎,也只有一条塞纳河。重庆可以把嘉陵江和长江都拥入怀中。而且,蒙娜丽莎,你怎么拼得过能吃好多辣子的小幺妹噢?!</p><p> 2020年5月初 </p> <p>耸立在嘉陵江畔的磁器口</p> <p>临江的磁器口古镇</p> <p>磁器口龙义门</p> <p>春节的古镇</p> <p>磁器口古镇里的大狸猫</p> <p>大狸猫</p> <p>磁器口画廊</p> <p>“蒙娜丽莎”与“重庆妹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