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相聚 幸福的时刻

盈盈順顺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浮梁县寿安镇的仙槎,地处浮梁县的最南端。东与婺源毗邻,南和乐平接攘。婺源民国以前属安徽徽州,所谓“犬吠两省,鸡鸣三县”之地,据闻在煤矿未来开采之前的地名称之为“三叉”。</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仙槎四匝皆山,唯北面与婺源毗邻的一座高山,古称凤游山,山势高耸陡峭,是与安徽齐云山齐名的道教名山。如今,齐云山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地,而文革中凤游山改称大游山,现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籍籍无闻,可惜了的。</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仙槎村原由上村、下村、汪村、洪冲坞四个自然村组成,(上世纪九十年代,江西省涌山煤矿为了工业学大庆,走农工商一体化道路,申请将洪冲坞划归矿山办农场,经景德镇市政府批准,洪冲坞办农场种蔬菜吃回供粮后,就从仙槎村脱离了出来。)村庄的形成离不开水流,仙槎村是以水的流向而形成的,两条小山溪以一座小山丘隔开,一条从洪冲坞村山沟而来,一条从大游山脚下而来,两股小山溪至山丘丘口汇合后再流经而下,上、下村就是以这条小溪划界来名命的,五十年代末国家工业建设需要煤炭,因此修筑了公路、铁路,也是从上村、下村中间穿过,上村、下村标志就更清晰了。(若愚文)</p><p>(下图许镇水提供)</p> <p>仙槎故地重游是我们“四个面向”分配到矿山工作的同事们心存己久的愿望。宅家抗疫以来,“矿友群”议论,协调多次,2020.5.10久违的矿友仙槎故地重游活动终于成行了。这项户外活动的创意首先来自余金林,获得不少矿友赞成。我作为群主召集人义不容辞。早上八点,大家纷纷赶到黄泥头候车。由于人多,长运公交发车后又叫了2部小车,九点之前都来到了仙槎故地。盘点一下人数,总共21人。其中四个面向的“老三届”有16人。</p> <p>今天天气晴好,温度适宜。大家分散活动一个小时,探索者长征带来无人机在原办公楼前抓紧航拍。引来不少人围观。</p> <p>就在此地花坛旁边,今天参加户外活动的21人全体合影留念。</p> <p>前排从右序1.余金林,2.黄毛仔,3.刘爱荣,4.杨解鲜,5.宁长征,6.牛水陆,7.许镇水,8.王金龙,9.程长金,10.余小明,11.李院庭,后排1.刘仁才,2.陈海燕,3.程迎胜,4.彭买来,5.谢建中,6.胡祖民,7.万俊鹏,8.邵华珍,9.游国庆,10.吴木根。</p> <p>在原工会俱乐部楼前,我们见到不少熟悉的面孔。</p> <p>这是倪泽义老哥,当年跟着余浪潮,鄢霁野在秘书组工作时,他们团队仼劳任怨加班加点,团结互助完成许多临时性任务。往亊历历在目,人都古稀之年了。见面互道珍重,祝福晚年幸福!</p> <p>九点半,我们开始朝洪冲坞出发。</p> <p>一路上,访问了许多人家。赵炳松就是洪冲坞人,参军退伍后在仙槎基建科与我们同事,现已作古。现已届七十的矿友们啊,身体好就是最大的幸福!</p> <p>刘仁才,余金林看来都精神饱满。</p> <p>探索者长征是摄影制作高手,他热心为群友们拍照,我也应该为他拍些工作照留作纪念。</p> <p>这次户外活动的目的地之一,是寻找浮梁,婺源,乐平三地交界处的界碑。1999年国务院为此碑刷新,至今又二十多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没有此碑无法考证,只记得当年民兵拉练时走过这条山路。崎岖的山路仍在印象之中。</p> <p>余金林大哥当向导,领着我们直奔界碑所在地——石坡山路右叉一条小径曲曲弯弯,好几百米远,路不好走又打滑,2-3个人都滑倒一跤,爬起来继续前行。终于看见了界碑,好不兴奋啊!!</p> <p>长征忙不迭拍照录像,给大家留下珍贵的历史瞬间。封面上照片则是大家为他留下的幸福时刻!</p> <p>余小明,程长金是同班同学。相邀同行人中,余小明第一个报名。他现任市老年大学書画班教师,专教山水画,速写绘画写生是他专长。本想安排现场写生大伙观摩,所费时间不够,只好作罢。</p> <p>跨越山脊,从浮梁来到婺源地界。这里水田田埂更不好走,彭买来脚踩空了,踉跄摔了一下。虽然受点小伤,但心情是愉悦的,照样谈笑风生。</p> <p>将近12点,我们来到珍珠山乡小吴源村。这个村居住着不少当年在矿工作过的老人和年轻人。石桂生及弟弟几家就常住在此。我们的中歺就是在这里(石桂生家,石本人七十年代在井下牺牲)解决。主人石桂生妻子,(后改嫁给保卫科小易)很客气地请矿友入席喝酒,熟悉的人也就客随主便。</p> <p>宾至如归,交谈甚欢。记得当年我被罚到采二区劳动,就在石桂生那个班。石夫人人高马大,为人和善。她常提醒丈夫说,"人家是市里分来的学生,迟早会离开的,你不能为难他啊″。至今,我爱人张小玲始终记得人家对我们的好。</p> <p>许多人事先按提示要求,备好干粮及自热米饭,按照我给他们的示范,12-15分钟就可以吃上热气腾腾的米饭,实在方便。这种方便食品各个超市均有售,20.15元不等。谢建中从“拼多多”买的才4元多钱,这里有网络科技含量,该多学一点。</p> <p>刚进村时,迎面碰见50多点的年轻人说认识我,我仔细辨别也认出他。年纪大记性差叫不出名字了。原来是叫曹开春,当年采二区刚来的新工人。</p> <p>小吴源村又名风箱形村。</p> <p>远点叫小婺源,小游山隐约可见。</p> <p>下午两点,我们原路返回。</p> <p>石桂生儿子(石驼子)执意相送,带着我们走一条新开的道路,避开水田沼泽地,一直送到山脚下,依依告别。</p> <p>许镇水和李院庭二人,为牛水陆兄长血管安放2枚支架而担心,一路上作安全保障员。许镇水主动走在队伍最后,为体力不支,爬坡不慎滑倒的矿友极力相助。真是一辈子值得深交的好兄弟啊!</p> <p>我们返程十分顺利,翻到山岭坐下休息,长征调侃黄毛仔,杨解鲜夫妻,说毛仔管钱手太紧不给老婆花,则今后我给钱让她花你莫怪!笑声朗朗,一片开心。买来说,我们都到这把年纪不容易,要珍惜老来伴。</p><p> 杨解鲜爱好舞蹈,人皆尽知。只是场地不适合,展示舞姿只待下一次机会。</p> <p>下山不紧不慢走到仙槎学校。这里是彭校长的“一亩三分地”。矿友嚷嚷着买来做东,逗得他拿起手机要给现任校领导打电话。罢了,快三点半,许多人还想去井口看看呢。</p> <p>下午4点多,我们分三批按来时的车安排回景德镇。井口封闭没去参观。李院庭的美篇里有不少仙槎故地的景色,尽可欣赏。也算了缺一桩憾事。一天的相聚结束了,幸福快乐的回忆将常常相伴!这次成功组织户外活动,增强了我当好“群主”的信心。感谢矿友积极参与此次活动!感谢你们分享我的“美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