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那丛翠竹

为美歌唱

<h3>  </h3><h3> 打开窗户,那丛翠竹又一次映入眼帘。经过雨水的冲洗,它们更加青翠欲滴,生机盎然。数片鲜绿的新叶意气风发,积蓄力量,努力生长着。接着一股清鲜的竹味飘然入鼻,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凝视这片翠竹,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位老人的形象:他是一位耄耋老人,消瘦的脸很俊,脸色有点儿苍白。花白的头发整整齐齐地梳理在脑后。眼袋松弛有点儿肿胀,但眼睛深邃明亮,炯炯有神。他个头很高,穿戴干净利落。虽然看起来瘦弱,但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他和蔼可亲,谈吐温文尔雅,滔滔不绝,好像不知疲倦似的。他就是孙杰老人,和我有一面之缘。但是他的形象却永远扎根在了我的心里,就像窗外的那丛翠竹一样,让我不断反省自己,努力生活。</h3> <h3>  翠竹刚劲清秀、生意盎然、虚怀若谷、宁折不弯、坚韧顽强、生生不息。孙杰老人正如那丛翠竹,顽强拼搏、执着追求、刚正不阿、心系家乡、奋斗不息。他的人生轨迹告诉我不断努力,生命才会更有价值。</h3> <h3> 我和孙杰老人的缘分应该在前年的那个晚上开始。我接到休假的儿子已经是傍晚了,我们一起去吃饭,碰见了一位朋友便聊起天来,聊着聊着就聊起了书画艺术,朋友见我喜欢国画,就告诉我白水有一位土生土长的大画家,他可了不起,堪称白水骄傲。他就是墨竹圣手孙杰老人。他的墨竹一幅就值好多钱,更宝贵的是他的画品,人品堪称卓越。听着听着我就对孙杰老人充满了敬佩,希望一睹他的墨宝,更希望一睹他的风采。奢望能收藏他的墨竹,来记忆这位白水的墨竹艺术家。朋友说孙杰老人常年在外居住,很少回家乡,他的画不是谁想得到就能得到的。他才华出众,相处的都是文人雅士,言谈不和,层次不同的人,不会有机会相见的。朋友的这番话如同一盆子冷水,泼在了我发热的脑门上,我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和孙杰老人那样的大艺术家,是八竿子打不着了。我清醒下来,不再痴心妄想了。</h3> <h3>  一个飘着冷冷秋雨的早晨,朋友打电话约我去参观孙杰墨竹艺术馆。我反复询问是不是那个白水大画家孙杰的墨竹馆?能不能见到画家?朋友说就是参观墨竹圣手孙杰老人办的艺术馆,我们和孙杰老人还有两个多小时的座谈。放下电话,我兴奋和激动的心情久久平静不下来,真是天降惊喜啊!那一刻我心中那些早已放凉的愿望瞬间滚烫起来,它们就要被实现啦。我盼望着下午快点到来。</h3> <h3>  终于等到了下午约定的时间,我精心打扮了自己,兴冲冲地向墨竹馆方向走去。人逢喜事精神爽嘛,脚底生风,不一会儿就到了墨竹馆门口,原来墨竹馆是一个两层的小院。大门上面挂着一块名家题写的“孙杰墨竹艺术馆”的牌匾,匾额是原木染金的底色,上面篆刻着翠绿色的字,字体刚劲有力,端庄雅致。门两侧是中国新闻社陕西分社社长张珂撰写的赠联。上联:宅小不染尘,下联:屋矮容乾坤。走进墨竹馆,已经来了好多作协的朋友,孙杰老人就坐在一把椅子上,有的人坐在凳子上和孙老聊天,有的人在欣赏孙老的墨竹,还有的人在翻看孙老出版的书籍画册。我被挂在墙上那些姿态不同,韵味各异的墨竹吸引住了,我细细的欣赏起来。《清影摇风》疾风如剑,竹傲风挺立,潇洒豪迈。每株竹都透露出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气场。《新枝吐绿》竹节新出,竹叶新长,生机初现,养精蓄锐,蓄势待发。这株株都蕴含着希望,看了让人有种静待花开的期盼。墙面还有许多墨竹图《雨后春笋》生机盎然,肆意生长。《清风明月》寂寥悟道,不改贞操。《一尘不染》雪压竹枝不沾泥,待到红日出,依旧与天齐。竹竹坚韧,不屈不挠,侠骨丹心。每一幅墨竹都吸引着我,令我心海翻腾,醉心摄魂。月竹、青竹秀丽潇洒、气韵飘逸;风竹、雪竹铁骨铮铮、坚贞刚烈。画中的每一株竹,都仿佛在诉说着顽强拼搏,生生不息的快意!画中的竹都好像在告诉我虚心,刚烈、长青、坚贞、朴实、纯洁、傲雪的真正状态。透过画中的墨竹,我感受到了画竹的孙老的品性。画家心随笔动,笔抒心志,竹如其人,人如其竹,达到了人融于竹,竹融于人的艺术境界。如此卓越的墨竹艺术,如一股泥土的清香浸润着我的心灵,高洁朴实的墨竹,高尚谦和的孙老,瞬间让我肃然起敬,心潮澎湃。白水的这片热土,竟然培育出这样杰出的艺术家,怎能不让人自豪?</h3> <h3>  座谈开始了,孙老慈祥温柔的看着我们大家,温文尔雅的侃侃而谈。孙老语气平淡的谈起了他坚韧的寻梦历程,谈起了他坎坷的人生轨迹,谈起他纯粹的一身正气。他幽默风趣的家乡话,让我们倍感亲切;他真诚朴实的神情,让我们如沐春风。他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语重心长的给我们拉着家常,他想把自己的所有经历的,感悟的,都说出来。让我们从中感悟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眼前的这位慈祥的孙老,对我来说不是朋友嘴里那个高冷范的艺术家,而是很亲近的长辈。聆听孙老的谆谆教导,尽情的呼吸着他散发的竹味儿,舒畅。</h3> <h3>  孙老朴实如竹。他朴实无华,和蔼可亲,慈祥温和,站立在人群里,如同长辈亲人。让你绝不会把他和那些衣着奇特,发型另类的所谓“艺人”联系在一起。</h3><h3> 孙老谦和如竹。他胸怀凌云志,俯身虚心行。他才气横溢,墨竹技艺登峰造极,但是与我们交流时他谦虚温和,没有一点儿架子,真诚真情,真言真行,不矫揉造作,虚张声势。</h3><h3> 孙老坚韧如竹。他一个农家子弟,没有进入院校专业学习,就靠自己钟爱翠竹,勤奋努力、孜孜不倦、执着追梦,70年学艺中,从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他的坚韧不拔,精心钻研,终于让他在墨竹领域打拼出一番天地,并且卓越超群,独领风骚。</h3><h3> 孙老顽强如竹。八十五年的风雨人生,几经坎坷,几番磨难,几次沉浮,他不改初心,以“车前子”自喻,顽强不屈,乐观自信,磨炼傲骨,绽放风采,努力生活。追梦的过程举步维艰,他“品味疼痛一屋寒,笑傲人生度春秋”。这是多么豁达坚强的人生态度啊!</h3><h3> 孙老胸怀如竹。他心系家乡,情洒热土。在声誉斐然,满身荣耀的时刻,不沉醉成就利益,而是毅然回乡,自筹资金,创办墨竹艺术馆,让墨竹艺术在家乡的青少年中播种,生根,开花,结果。他聚才气,灵气,文气,骨气,成一身正气;他揽人正,心正,笔正,身正凝劲骨亮节。他如竹一样虚怀若谷,大爱无疆。</h3> <h3> </h3><h3> 眼里慈爱的孙老,满墙的墨竹、匾额,凝聚成心中的那丛翠竹,渐渐的融入我的灵魂,在我的生命里肆意生长……</h3> <h3>本文作者:</h3><h3>  罗红莉,白水县东风小学语文教师。以热情拥抱生活,以真情感知真善美,以激情书写心灵的震憾。坚持"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的写作理念,手中的笔真实记录生活,记录心路历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