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别样美术课堂,让你感受艺术的魅力

十六笔画

<h3>  2020鼠年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同学们无法按照正常的时间回到学校上课。“停课不停学”,这就需要我们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一种新的形式学习——上网课!体验别样的美术课堂,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网课课堂。</h3> <h3>  按照学校的网课课程安排,我们美术组积极响应,提前备课,搜集资料。网课不同于平时在课堂上上课,如何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成了我们教研组讨论的核心问题。我们考虑到,可以适当拓展范围,不局限于课本,采用从欣赏到模仿再到创作这一思路来设计我们的美术网课课堂。</h3> <h3>  于是,我们做卡片,范画,分享美术图片,与学生们一起在网课中探讨美术知识、赏析美术作品、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了解画家的创作意图……网课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兴趣,实践了师生一起在美术世界中邀游的梦想!</h3> <h3>  通过两个多月的网课学习,我们从中外美术作品开始欣赏。先来说说外国的作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让我们知道画家采用象征性手法进行创作,画面上虽然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聚集了残暴、恐怖、绝望、呐喊等等,这些都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无声控诉。让身为观者的我们产生共鸣!</h3> <h3>  《加莱义民》是雕塑艺术家罗丹的作品。罗丹采用写实手法,表现这个既真实又崇高的历史事件。打破过去传统纪念碑雕塑常用的象征性手法,注重心理刻画和性格表现。树立近代纪念碑的典范。通过学习在明确是在英法百年战争中,加莱城被困,六名市民为救全城而挺身而出换取全城人的生命这样的创作背景后,让我们知道了这是怎么样的历史事件。</h3> <h3>  张萱的《捣练图》,这幅作品用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表现了唐代宫廷妇女用木杵捣练、熨烫和缝纫的劳动场面,全画不画任何背景,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让我们领略了最早的熨烫工具。这幅图对于了解唐代历史、文化及生活习俗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h3> <h3>  《兵马俑群》的学习中,让我们体会了秦朝强大的国威和军威。利用兵马俑全景图,让我们感受到数千兵马俑构成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使人仿佛回到狼烟四起、万马奔腾的古代战场……让人为之震撼!!!</h3> <h3>  《如何欣赏书法作品》这节课我们赏析了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序》,感受了“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审美特色,用笔特征及章法结构。王羲之不愧为“书圣”。</h3> <h3>  通过学习掌握汉字结构变化;字体演变由繁趋简,以“龙、永字体范例来了得演变历程,通过学习,学生对于这几种书体基本掌握,并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辩出来,达到预期效果。</h3> <h3>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徐悲鸿的《群马》;潘天寿的《记写雁荡山花》</h3> <h3>  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通过欣赏,感受到作者用浓重红色调,夸张而浪漫地描写秋山红树的绚丽,创造了壮美意境,充分体现了毛主席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词意;还有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等等中国画作品。通过欣赏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让我们体会了意境之美!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身为中国人是多么的骄傲!</h3> <h3>  艺术是生活的镜子,学生在屏幕前也阻挡不了对绘画的酷爱,那么身为老师的我就带领学生们一起动起来,为了更好地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还开展学画中国画的网课课程(学画山水画、写意牵牛花和荷花)。</h3> <h3>  由于疫情期间,我没有要求学生必须准备国画相关的工具材料,而是就地取材,可以利用水彩笔、马克笔和蜡笔等等。只要感受到国画的韵味即可。</h3> <h3>  虽然没有宣纸和毛笔,但也阻挡不了我们对国画的热爱,不耽误我们画画的热情。让师生共同携手,走向美好的未来!</h3> <h3>  “疫情”总会过去,春天终将到来。停课不停学,体验别样的美术课堂。让我们大家共同学习,宅在家里照样可以很有趣,依然其乐融融!春天如约而至,汇聚能量战胜病毒,让我们携起手来,继续陪伴学生们一起成长,做有生命色彩的教育!</h3>

我们

网课

课堂

美术

学习

感受

欣赏

学生

国画

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