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近年来,枇杷已成为我国优势突出的特色水果,形成了助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硬核产业”。目前,我国主栽枇杷品种,均为二倍体,果实普遍存在种子大而多,可食率低,也不利于加工等问题,因此无核三倍体枇杷的选育已成为枇杷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无核枇杷品种的选育、应用与推广,可极大提高果实可食率,并减少加工流程;其加工产品可延长枇杷货架期和扩大消费渠道;更能满足市场对具有特、优、新等特点的枇杷品种的需求。</p><p> ‘华玉无核1号’枇杷品种是西南大学梁国鲁研究员带领的枇杷种质资源与利用创新团队选育出的三倍体新品种。该品种的主要特征为果实无核、可食率高、果肉淡黄色、丰产性好、平均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较高。</p> <p><i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图1 二倍体枇杷果实普遍存在种子大而多,可食率低</i></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图2 幼果期的 ‘华玉无核1号’</i></p> <p> 选育过程及具体的特征和特性</p><p> 栽培技术要点</p><p><b><i> 01选育过程</i></b></p><p> 2004年,团队从 ‘常白1号’枇杷种子(2n = 2x = 34)进行实生筛选,获得三倍体(2n = 3x = 51)单株(编号:Q27)。2008年,以普通枇杷为砧木嫁接繁殖,获得无性系一代,2009年获得无性系二代。同年,将嫁接苗分别定植到重庆市北碚区和合川区开展适应性观察与品种比较试验。变异株母树于 2010年11月初花挂果,与‘常白1号’相比,树势强,枝粗、叶大、果大、无核、质优、丰产稳产(图2)。调查发现:无性系一代、二代的生物学特性和主要农艺性状无明显变化;分子标记结果显示其遗传稳定。2014年,通过重庆市林业局良种审定;2015年5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华玉无核1号’(图3);2018年1月,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图4)。</p><p><b><i> 02具体的特征和特性</i></b></p><p> 树势中庸,树冠圆头形,层性明显,以春梢或者夏梢为主要结果枝,树枝披垂。叶片较大,叶脉突出。果实无核,可食率达84.6%,倒卵形或长倒卵形;果皮淡黄色,果皮较厚易剥,平均单果质量62.0 g;果肉淡黄色,肉质细嫩,柔软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3.3%,风味适中。果实成熟期为 5月中下旬,果实较耐贮藏,常温条件下可贮藏10 d 左右。抗病性强,田间栽培管理容易,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丰产稳产,一般嫁接苗定植 2 ~ 3 年即可初花结果。3年生嫁接树和高接换头树平均株产14.8 kg,每h㎡种植720株,折合10.7 t/h㎡。</p><p><b><i> 03 栽培技术要点</i></b></p><p> 适宜在重庆及其他枇杷产区海拔400 m以下种植。贵州野枇杷、大渡河枇杷或者栽培枇杷实生苗均可作砧木。在远离污染区标准化建园,采用4 m×4 m的种植密度。以三主枝开心形或双层主干圆头形进行整形修剪,重施基肥,适当疏果并进行套袋。</p> <p><i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图3 三倍体枇杷新品种‘华玉无核1号’及其来源品种‘常白1号’的果实比较图4 ‘华玉无核1号’三倍体枇杷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