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新高考命题技术路线,形成作题思维定式

闲庭信步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一部分:新高考地理命题解读</h1> <h5> 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的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和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font color="#ed2308">等级性考试以必修课程和选修性必修课程的综合要求为准</font>。考试命题应注重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强调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font color="#ed2308">新高考命题的依据是“核心素养”。</font><br><font color="#ed2308">(一)、理解和把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制定明确的评价目标。</font><br> 课程标准中“理解和把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制定明确的评价目标”的建议,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font color="#333333">第一,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总体评价目标是什么?第二,学业质量标准转换为具体测试目标的路径是什么?</font><br><font color="#ed2308">1、总体评价目标的制定。</font><br> 总体评价目标的制定,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评价目标,<font color="#ed2308">应定位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状况的测试与考查上。”</font><br> 因此,命制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的基本出发点有:<br>第一:“上位层面”:准确理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主要表现;<br>第二:“操作层面”:要准确理解学业要求与学业质量标准。<br><font color="#ed2308">2、具体测试目标的确定</font><br> 课程标准提出:“在研制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时,要将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标准细化为测试的目标。”因此:</h5><h5><font color="#ed2308">命题者研制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技术路线是:</font><br><font color="#333333">(1)、恰当把握学生所学习模块中的“学业要求”及其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对应关系;<br>(2)、从“内容要求”中选择所要测试的内容,以学业质量标准中水平表现为依据,确定所选定的“内容要求”的具体评价任务;<br>(3)、描述学生在特定情景中应达到的具体状态、水平表现、并将其叙写为评价目标。</font><br><font color="#ed2308"> 命题者命题时的具体操作如下:</font><br>第一,要理解命题内容所涉及的模块中的“学业要求”,并厘清“学业要求”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对应关系。这是确定试题测试目标的原点和基础。<br>第二,选取内容要求,结合学业质量标准研读内容要求,分析选定的内容要求中隐含有哪些核心素养,通过何种具体测试任务可以测量出学生的素养水平。<br>第三,命题者命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试题时,要重点参照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水平3与水平4)的相关表述,完成具体测试目标的叙写。在叙写测试目标时,命题者要做到情境化、具体化、行为化,即说明学生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中,运用哪些地理知识与方法,其行为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叙写应保持适当的概括性,为试题命制留有充分空间。<br><font color="#ed2308">(二)、构建能够科学测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框架</font><br> 构建框架的核心是确定测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除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关键维度外,还应从测试内容、具体任务、试题情境三个方面考虑测试的具体设计。看表:<br> <br><br></h5> <font color="#ed2308">1、测试内容</font><br> 测试内容主要规定的是试题所涉及的内容主题。<br> 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以选择性必修的要求为准,这就界定了学业水平测试命题内容的“范围”。<br> 关于具体试题的命题内容主题的选择,课程标准建议,“<font color="#ed2308">要从整体上把握地理学科内容的结构性和关联性,避免从孤立的、过细的知识点角度选择测试内容”</font>。操作时可以按“位置与分布”、“地理特征与差异”、“地理过程与变化”、“地理联系”等为线索,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系列的内容标准进行归类整合。<br><font color="#ed2308">2、具体任务</font><br> 具体任务主要规定试题设问部分对学生在答题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要求。<br> 课程标准对试题具体任务设置的建议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整体上把握地理学科内容的结构性和关联性,二是要突出地理思想方法和探究技能的运用。<br> 因此,在设计表现水平的具体任务时,要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以考查学生思维能力、探究方法与技能运用水平为目的;<div> 对”地理特征与差异”一类内容的考查,要突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特征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以及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观察、概括、归纳等学科思维模式、探究方法与技能的运用;</div><div> 对“地理过程与变化”一类内容的考查,要突出对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观察、规律概括与趋势预测等学科思维模式、探究方法与技能的运用。</div><div><font color="#ed2308">3、试题情境</font><br> 学业水平测试命题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状况。但是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状况有些是内隐的,无法直接观测,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一定复杂程度的情景下的表现,来间接推断学生的素养水平。<br> 对于情景的设置,课程标准提出了几点要求:</div><div> 一是情境要有一定的复杂性,</div><div> 二是情境要有一定的开放性,</div><div> 三是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br> 对于情境的类型,课程标准给出了三种情境类型:</div><div> 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div><div> 地理与生产联系的情境,</div><div> 地理学术情境。<br><font color="#ed2308">(三)、提供标准参照的、具有实质内容的结果反馈</font><br> 课程标准中的“提供标准参照的、具有实质内容的结果反馈”部分,主要指导了考试过程中的两个环节:一是评分标准的制定,二是考试结果的评价与反馈。<br><font color="#ed2308">1、评分标准的制定</font><br> <font color="#ed2308">(2)、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试题评分标准的制定</font><br> 以学业质量标准的较高等级水平三和水平四为参照点,对学生在解决开放性的<font color="#ed2308">不良结构问题</font>时的各种表现或答案,以及背后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予以解释和反馈。<br> <font color="#ed2308">具体评分标准的制定路径是“</font></div><div> 分析试题考查素养---研读素养水平表现---结合具体的试题任务与内容----描述不同素养水平学生在本题中的行为表现----试评卷选取典型答案”。结合具体试题中任务和学科内容,制定等级化的,描述性的评分标准。<br><font color="#ed2308">2、考试结果的评价与反馈</font><br> (2)、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考试结果的评价与反馈,从对试题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方面来进行。<br> <font color="#ed2308">对试题的定量分析</font>,学业等级考试总体难度系数值控制在0.45到0.55。<br> <font color="#ed2308">对试题的定性分析</font>,主要是对选择题和主观题本身进行定性分析。<br> 对每一道<font color="#ed2308">选择题</font>,要分析每一个迷惑项在试题中的作用,推断试题在命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推测考生学习或学校教学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br> 对<font color="#ed2308">主观题</font>进行定性分析主要是分析考生应答分数的分布情况,进而分析试题对于不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表现水平的考生的区分作用,推断试题在命制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推测考生学习或学校教学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br><font color="#ed2308">(四)、以测评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地理试题与说明。</font><br>一道以测评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地理试题的命制,要经历核心素养的立意、情境与素材的筛选、试题任务与涉及内容的确定、难度预估、评分标准制定等多个步骤。<br><font color="#ed2308">第一步:核心素养的立意</font>:<br> 就是确定本试题要考查学生的哪些核心素养以及考查的程度。<br><font color="#ed2308">第二步:试题情境与素材的筛选:</font><br> 试题情境有三种类型: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情景;地理与生产联系的情境;地理学术情境。素材呈现方式能够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与综合的能力。<br><font color="#ed2308">第三步:试题任务与内容范围的确定</font><br> 考察的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注意地理学科内容的结构性和关联性。学生若要正确作答,必须要具备对地理事物较强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能力以及较强的地理信息能力。<br><font color="#ed2308">第四步,难度预估与评分标准的制定:</font><br>进行难度预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层面:<br><font color="#ed2308">1、区域层面</font><br><font color="#ed2308">2、素材呈现层面</font>:如:文字+图片;专题地图;专业图表等形式。<br><font color="#ed2308">3、试题任务层面</font>:如试题所设问的问题指向有:“解释成因”、“概括特征”等等。<br> 进行评分标准的制定时,我们应按照“分析试题考查素养---研读素养水平表现----结合具体的试题任务与内容----描述不同素养水平学生在本题中的行为表现----试卷评选取典型答案”的路径来进行。</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部分:作题思维定式</h1> 第一步:分析试题考查的学科核心素养。<br>第二步:确定该素养达到四级水平的描述要求。<br>第三步:明确试题任务。<br>第四步:分析试题所涉及的课程标准内容,及内容的结构性和关联性。<br>第五步:分析试题所提供的情境与素材。<br>第六步: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四级水平写出答案。

试题

素养

学业

地理

情境

内容

课程标准

水平

核心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