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 乡

宗书

<p class="ql-block">  在中华大地上,有一块神奇的土地,从久远的炎黄到周秦汉唐时期, 这里曾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演绎了多少气壮山河美丽动人的历史故事,铸造了大汉盛唐的辉煌时代。它就是古谓之天府之国的关中平原。 </p><p class="ql-block"> 在古长安西北约八十公里梁山之巅,是女皇武则天和丈夫唐高宗的合葬墓乾陵。它与整个梁山山脉浑为一体,登高远望形似一个美丽女人仰卧在山上。头忱梁山之巅,前有两座浑圆高耸的乳峰,陵下有南北走向的漠谷河羊家河,似两腿伸展在关中平原上,叫人叹为惊奇。 </p><p class="ql-block"> 在乾陵脚下,就是生我养我的乾州古城。过去是屯兵护陵基地,如今是商贾云集埠市。自古风水宝地,人丁兴旺。这里给我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故事…… </p><p class="ql-block"> 关中地区的人们,有着春季踏春登高的习俗,每当清明时节,他们在祭祖扫坟敬祖之后,总会在万物生发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相约家人好友去原野中健步,爬上高峻的乾陵顶上远望舒怀,感受大自然赏赐给人间的美景,企福好运健康和快乐。 </p><p class="ql-block"> 爬乾陵最佳路线是沿南马道向北,踏着高达四百多阶的石节拾阶而上,最先爬上双乳峰垭口,沿着东坡攀至东乳峰雀门之下,也算到达亁陵笫一阶梯。约爬了三分之一行程。 </p><p class="ql-block"> 如若沿垭口梁山龙背岭神道向北步行约一里多路,才可到无字碑丶述圣碑。再从此攀山越岭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梁山之巅皇陵主峰啊。 </p><p class="ql-block"> 站上乾陵峰顶居高南脁,但见关中盆地绿色如茵,雾云妖绕,远方的秦岭气势巍娥,隐藏着无数地奥妙。 </p><p class="ql-block"> 关中真是一块美丽富饶吉祥的土地,东有黄河潼关之险,西有岐山阳关遮拦,南有纵横千里的秦岭,北有嵯峨梁山山脉。古人曰天下之乐土,形胜之宝地。古城长安是周秦汉唐等十三朝古都,是祖脉福地,滋育中华。 身处陵之巅,放眼望春色,但见: 渭河两岸楊柳青,秦川原野绿浪翻, 渭北山坡菜花黄,梨花桃花竞争艳, 芬芳洒满秦川地,满园春色撩人眼, 关中自古帝王都,留下辉煌耀中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 丽 的 传 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乾陵,已是名扬天下,成为陕西的旅游胜地。那八方游士四海宾客常年络绎不绝,慕名到女皇墓参观访游。 游历之后,大家无不为乾陵那神奇形态赞叹,那女神头忱梁山之巅,身卧梁山龙背,胸部浑圆高耸云天的双乳峰体令人叫绝。 还有哪高大耸立的无字碑,那列队朝拜的藩臣石像,那神道两旁矗立的高大威武的文武大臣像及翼马神鸟通天柱等精美石刻叫人难以忘怀。 </p><p class="ql-block"> 乾州人每逢家中来了贵客或遇到红白之事时,总会烹饪传世美食,以乾州四宝既浇汤面丶锅盔叉酥丶豆腐脑和酱辣子等美味佳肴摆上四方桌为主食,早有八碟风味下酒小菜,中午有八凉八热大菜,盛情招待来客。那香溢四方,可口香喷的当地特色美食,叫人食在胃中香在心里,过后时攵难忘。 </p><p class="ql-block"> 生活在乾州的人们,把乾陵叫做姑婆陵,意为祖先亲辈。他们以乾陵为荣耀,祖祖辈辈们既是护陵使者,又是传承乾陵历史的继承人。在他们身上留传下了许许多多关于乾陵的神奇故事…… </p><p class="ql-block"> 相传唐高宗李治去世后,武则天把全国阴阳名士聚集长安,要求他们要在全国寻找脉气最佳之地为两皇陵地。这些名士们真是走遍千山万水,寻遍八方宝地,最后一致同意名师袁天罡选荐的五凤山和梁山作为最佳龙脉旺地。 朝廷钦定五凤山为首选之地。 </p><p class="ql-block"> 五凤山,位于古长安西北渭北高原之上,在亘长的丘陵上突然生起一块拔高五百多米的石峰,其势如宏,山天浑然一体,形态奇伟。它在乾陵以东十一里处。 一天,正当来自全国的能工巧匠们正在半山腰凿洞开口之时,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相传有一天的早晨,当东方现出鱼肚白,霞光初起之时,忽然五凤山半山腰凿口处喷射出五彩云团,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突然从洞口飞出五只金色的凤凰冲云腾霄,缓缓向东南方向而去。 此事上报朝廷之后,经廷议后武则天钦定此山脉气已去,另选其西边梁山作为两皇陵址。</p><p class="ql-block"> 相传为了修建乾陵,当时朝廷搜集了全国万名能工巧匠,征集了四十多万民工,在长达三四十年的岁月里从事这项史无前例的浩大工程。 梁山之巅主峰是个石灰岩山体,皇陵墓口就选在其半山腰东南侧,相传为了凿山开洞修建地宫,光挖掘搬运石料就有几万人连续几十年不停的施工劳作,堆积石料把陵西深沟都快填满了。最后终于建成了庞大的地下宫殿。 传说现在的双乳峰在修建前只是梁山龙背丘陵地南端之处,它形成今天浑圆宽大高耸的双乳峰体,是四十多万民工经过几十年连续挖掘搬运,把陵墓南边几个小山丘挖平,以此土石把双乳峰堆垒成如今模样。可见工程浩大艰辛,让后人以为神赋天造啊! 传说被誉为乾州四宝的美味佳肴还是修建乾陵之人所为呢。 据说为了满足保障几十万民工的吃饭问题,当时的人们发明了人工手工挂面,制作先晚和面,鸡叫三遍时把面团盘成胳膊粗大小的长龙状,盘叠在盆中继续发酵,天明后再把面揉成小指粗切段,发酵到太阳升起之时,再把面盘在上下两根一米长的竹杆上,一根插高架上,伸拉面细如丝时,让太阳照晒到落山前下架,切扎成捆装箱。 这样的挂面成为了方便面了。 食用时先把挂面煮熟捞把放在盘中备用。 尔后肉汤加水佐料熬半时辰后,放上葱姜白菜花肉臊子等,加上醋盐香油大油调制美味,食用时一碗一把捞面煎汤浇两三次。那香喷可口的乾州浇汤面就这样做成了。它方便美味,深受民工的喜爱。 当时建陵的民工们又用士兵两个头盔夹面上下架火烤制锅盔馍,真是皮干面香美味可口。 他们还创制了豆腐脑丶酱辣子,堪称美味佳肴。 这留传至今的乾州四宝,如今已成了当地人招待游客的传世美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峥 嵘 岁 月 风 华 正 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美好的人生好似一曲美丽绝唱,岁月的音符是多么攸揚,那动人心弘的韶华时光,生活的芳香闪耀着光茫。</span></p><p class="ql-block"> 我们這一代五零后的人生,可以说是历经沧桑攵经风雨,承受了常人未曾经过之磨励。 每个人的少年时期,都充满了对人生和大千世界色彩斑澜的梦想。像我们这些农村后生,初进入中学校门都是住校吃住,独立学习生活,对一切都感到新奇,都存有对人生一个美丽的梦;似乎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幻想有登天入地的本领。 对于初进入社会中学的蒙胧 少年来说,莫测高深的自然世界复杂社会和曲折道路正在等待着我们呢。 人生的命运谁也无法料定,但机遇总是留给勇于奋斗永于探索品学兼优的人。许多的人生哲理到了事后才能得以领悟。</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年,我们正是上初高中时期,文革烈火让我们经受了风起云涌的战斗洗礼,尝试了从迷茫走向逐渐成熟的人生曲折轨迹。 应该说,我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大跃进的热火朝天,改天换地的时代热潮我们从小看见过。六一二年饥荒挨饿我们经历过。现在我们又经过了文革的励炼。这种成长历程造就了我们这代人的红色品质。向往革命丶乐于奉献丶不屈不挠和不求私利等,也成就了我们这代人独有的特色。一九六六年下半年,当我们的中学学业刚进行三个多月,一场突入其来的文化大革命的火焰燃烧到了校园。 一时间,狠斗封资修停课闹革命的浪潮,卷进所有师生参与其中。 大家被一种疯狂所驱引,纷纷加入红卫兵组织,热情的听演讲丶发传单丶贴标语,参加没完没了的集会游行,以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热情加入到革命洪流中来,似乎革命成了另外的学业。 对于批斗令人尊敬的老师,被誉为臭老九丶戴高帽丶挂牌子等侮辱人格的极左行为,使同学们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憾,内心陷入了不解的迷茫…… </p><p class="ql-block"> 当一个人忧愁困惑的时候,一丝丝的友爱使人永生难忘。 原来在乱轰轰的两个多月里,眼看快到年底了,运动又进入到大夺权大串联等四大活动,更加让人为难和不安。 在学校的大部分同学都是被动的卷入闹革命的活动,正常的学业停了下来,但只要有空闲,农村出生的住校生大多数感到一生能有机会上中学实是不易,家中贫穷的现实情况也不允他们放弃学业,整天陷入到这样的运动中去也不是事,老师不能上课堂讲课了,这样他们抽空就悄悄跑到老师宿舍单独请教,一有时间便抓住机会在宿舍自学。为此经常受到激进分子的嘲笑。 这时便有主见的学长们指点大家,不要硬碰硬,必要时可避开运动,回到乡下农村家中边自学边劳动。疑难问题同学们可以相互磋磨,实在不懂的偷偷去学校请教老师,就这样坚持学习,既弄懂了不少学业,还减少了不少的干扰和运动带来的烦脑。 这样平静自由快活的时光过了多半年,到了一九六七年下半年,为了收拾乱局,全国开展了三支两军工作,文革进入到了复课复工闹革命的时期。军宣队进驻学校工厂帮助恢复秩序, 大家又能正常上课了。虽然学习样板戏丶学跳忠字舞和早请示晚汇报等政治活动不少,但大部分时间仍可用于学习,使我感到高兴和满足。 解放军进驻校园管理,使学校秩序逐渐稳定正规了起来。同学们由衷的感到高兴和满足。 </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九年,苏联在边境陈兵百万,毛老人家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伟大号召,为了予防核打击,全国掀起了挖地道运动。 我们在学校统一规划组织下,热火朝天的开展了挖地道竞赛。大家分组编班三班倒,不分昼夜,拿着小铁锹,挥动小镐头,每天都干的汗流浃背口干舌燥,直到精疲力尽腰酸腿痛方才休息。 这样大干了三个多月,全校地面共挖成了六个十六米深的竖洞,地下连成了大面积的地道蜘蛛网,可见工程巨大呀! </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年高中学期,学校落实毛主席“五丶七”指示精神,边学习边进行亦工亦农活动,校园里也办起了简易工厂,学习制作灯泡等,还专门组织了去西工大学习取径。另外,学校还在城外办起了农场,定时让学生参加劳动锻炼。这些都是继续革命理论的实践和应用,是防修批修让国家不变颜色的的重要保障。 </p><p class="ql-block"> 五六年时间的文革时期中学生涯,使我们见识了太多的世间奇事,经历了不少的人间喜怒哀乐辛酸苦辣,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和其他正常时期的人所经不同啊。</p><p class="ql-block"> 文革时期的青少年成长期的苦脑和磨励,使我们过早的成熟了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 生 寻 梦 志 在 四 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都有一个美丽的梦想,总想在生命成长中由自己去编织创造灿烂辉煌的前程,从而不虚此生。 但残酷的现实总和自已的梦想总不合窍,在人生成长前进道路上,总是艰难曲折,坎坷难行。和大多数人生初年梦想一样,我少年时代的第一个梦想是饱读诗书,努力奋进,长大后做一个令世人羡慕的教书先生。第二个梦想是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做一个吃商品粮从事公职的人。从而跃过龙门,改换门庭,光宗耀祖。然尔人生征程真有不测风云,好不容易十选一考上中学,正想奋发读书努力上进之时,偏偏遇上了千年不遇的文革风暴。一个好好的学业被热火朝天的运动闹的,学也上不好,校园如战场,避之又不及,今天这运动,明天哪活动,叫人好生忧愁呢。 心想等等运动总有一天会过去,再努力加油赶上学业。 谁知到了一九六八年,全国又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六六到六八年级初高中生毕业后,要到全国各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地再教育。 这一决定打碎了不少学生和家人的向往,但又无可奈何。 那年冬天,到处敲锣打鼓红旗招展,把学生送上汽车火车,跨过千山万水,分赴四面八方,到农村这广阔天地里去安家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好在我们初六九级学生因小得福,得以继续学业,并在学期毕业时社会上又恢复了高中招考,有幸在考八招一中晋级高中。 在高中学期,由于大学停招,毕业后还得上山下乡参加劳动,锻炼磨练几年后的前程仍然迷茫无门。有关系的走后门招工招干,商品粮户口的问國家安排工作,而农村户口的学生基本无门,前途渺茫。大部分人都将子承父业,在农村干一辈子了。 </p><p class="ql-block"> 人生命运既有机遇又在人为。只有胸怀大志志在四方。青春才能绽放出弦丽的光茫。 当时全国开展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活动。在文革陷入乱局夺权武斗的危急时刻,人民军队开展三支两军工作,全国才恢复了稳定。 当时青年人崇拜解放军,全国盛穿绿军装。我们也把人生的第一个目标瞄上了军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