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

在人间

<p> 元亨利贞</p> <p>  我一向讨厌乌鸦。那乌黑的身躯让人讨厌,那难听的叫声让人讨厌,尤其是那难听的叫声中似乎夹带着几分不祥、几分惊悚,让人在讨厌上又增加了几分仇视。直到今年的母亲节,一首白居易的《慈乌夜啼》,将我对乌鸦半个多世纪的厌恶与仇视一扫而光,让我对乌鸦另眼相看了。</p> <p>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慈母重,使尔悲不任。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p> <p>  读罢此诗,着实令人震憾,如此慈乌,又何以会主凶兆?</p> <p>  其实,在唐代以前,古人曾视乌鸦为吉祥神鸟对其十分崇敬,《尚书传》、《淮南子》、《左传》、《史记》中皆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记载。唐以后,一些巫书中开始有了乌鸦啼叫为不祥之兆的记载,此种观点代代相传,影响了大多数国人。</p> <p>  而在中国的西藏和四川的一些地区,乌鸦一直被作为神鸟来崇拜。湖北武当山为道教宗祠,把乌鸦奉为灵鸦,并在山上建有乌鸦庙。乌鸦接食为武当八景之一,就是进山的游人,也要随身携带一些食品,散发给乌鸦来啄食。</p> <p>  世界上大多国家皆视乌鸦为益鸟。在日本乌鸦被当作神鸟来崇拜,在英国乌鸦更是被王室视为国宝,认为可保国运昌隆而倍受宠爱。</p> <p>  现代的科学研究已揭开了所谓乌鸦报丧之谜,为乌鸦洗去了千年不白之冤。人之将死,并非乌鸦之过,只不过是将死之人的腐败气味,被乌鸦的灵敏嗅觉感知罢了,如同蚂蚁、燕子感知了下雨,老鼠、青蛙感知了地震一样,它们一样的无辜。</p> <p>  既然乌鸦并非灾星,也没有多少罪过,那还是来看看它们的好吧。生物学家们研究发现,乌鸦是人类以外具有第一流智商的动物,其综合智力与家犬相当,而且具有逻辑推理能力,《乌鸦与狐狸》只不过是寓言而已。乌鸦的可贵之处在于重感情,讲伦理,懂报恩。乌鸦皆是终身的一夫一妻制,如同鸳鸯一般。乌鸦具有反哺的习性,以孝著称。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乌,孝鸟也。乌鸦初生,母哺六十日,待母鸦衰老无法觅食时,便由小乌鸦喂哺。乌鸦发现食物时,总是先大声呼唤,让长辈先来吃。老鸦吃过以后,便飞到高处放哨,让其他乌鸦安心啄食。</p> <p>  这就是乌鸦!一身如炭如墨的羽毛,一双晶晶闪亮的眼睛,有时伫立在晶莹的雪地上,有时穿梭于葱郁的林木间,有时翱翔在蓝天白云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