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爽英姿驱敌冦,三尺讲台育桃李---母亲节怀念我亲爱的妈妈

汪滔

<p class="ql-block">编辑:汪滔</p><p class="ql-block">照片:妈妈去世后整理</p><p class="ql-block">文字:汪滔</p><p class="ql-block">音乐:《妈妈的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明刚过,我们又迎来了母亲节。</p><p class="ql-block">妈妈在,家就在。妈妈走了,家就也没有了。</p><p class="ql-block">在我们的心里,妈妈永远是海,用世界上任何词语都无法表达我们心中妈妈的慈祥和伟大。</p> <p class="ql-block">妈妈陈甦(1927.9.26~2013.2.22),安徽萧县人。1948年底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华东野战军、华东军政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服役,1955年授衔前集体转业,先后在中共南京市鼓楼区委组织部、南京教师进修学院、南京市妇联鼓楼区办事处工作,离休干部。2013年2月22日上午8时25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市逝世,享年86岁。</p> <p class="ql-block">妈妈佩戴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p> <p class="ql-block">妈妈荣获的渡江胜利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妈妈于1948年底在徐州女子师范学校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后,1949年3月16日在军大(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学习。华东军政大学政治部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0月12日颁发给外公陈宗乔军属待遇证明信。</p> <p class="ql-block">妈妈1950年秋天在华东军政大学苏州分校女生中队当文书。</p> <p class="ql-block">华东军大第一期预科结业二总女生大队全体教员合影(第四排左起第一人为妈妈),1950年4月5日拍摄于苏州。</p><p class="ql-block">从这张照片的题头注示才知道,妈妈从1950年4月起就开始从事我军的教员(教师)工作,当年妈妈才22岁。</p> <p class="ql-block">华东军政大学二总女生大队全体教员合影(第三排左起第七人为妈妈),1950年4月拍摄于苏州。</p> <p class="ql-block">妈妈1952年6月在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妈妈1955年转业前在南京拍摄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妈妈和爸爸60年代拍摄于南京,远处是作者和妹妹兄妹俩。</p> <p class="ql-block">妈妈在1955年授衔前集体转业后,先后在中共南京市鼓楼区委组织部、南京教师进修学院、南京市妇联鼓楼区办事处工作,离休干部。</p> <p class="ql-block">南京市鼓楼区人民委员会于1957年12月13颁发给妈妈的《劳动生产证明书》。</p><p class="ql-block">通过妈妈这张的奖状,知道了妈妈当时在南京市妇联鼓楼区办事处工作,而且己经时至1957年底,当时我国还在使用繁体字。</p> <p class="ql-block">妈妈六十年代在南京教师进修学院工作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家的全家福,1960年拍摄于南京军事学院照相馆。</p> <p class="ql-block">在南京军事学院小花园,我及两个妹妹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家的全家福,拍摄于南京玄武湖。</p> <p class="ql-block">我们三兄妹和妈妈在一起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1960年6月1日在南京军事学院照相馆拍照的,那年我八岁半,那时候的彩色照片是人工上色描画的。</p> <p class="ql-block">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照片</p><p class="ql-block">这是1969年2月军事学院撤销建制后,爸爸妈妈离开南京前的最后一张在南京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妈妈送我去当兵,1969年2月19日拍摄于南京。</p> <p class="ql-block">1970年9月,儿子和妈妈在宁波市鄞县合影,当时儿子在东海舰队服役。</p> <p class="ql-block">儿子和爸爸妈妈及小妹妹的合影,1970年9月拍摄于宁波市。军事学院撤销建制后,父母亲在分配到江西省宜春军分区工作上任途中,在杭州下车到宁波看望作者并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和小妹妹与爸爸妈妈在一起,1973年4月拍摄于福州市。</p> <p class="ql-block">1973年4月份作者(左一)和妈妈、吕秋生(军事学院子女,当时在福建省军区通信站当兵)拍摄于福州市。</p> <p class="ql-block">作者家的全家福,1981年7月拍摄于江西省宜春市,当时已经是三世同堂,妈妈抱着的是她的孙子。</p> <p class="ql-block">我们家的全家福,1988年拍摄于宜春市家中。</p> <p class="ql-block">爸爸80岁生日,妈妈和爸爸在一起,1999年元宵节拍摄于宜春市家中。</p> <p class="ql-block">孙子浩浩在上海同济大学上学,寒假期间回宜春和爷爷奶奶合影,2001年2月拍摄于宜春家中。</p> <p class="ql-block">这一张张的全家福,永远记录了我们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场景,这些全家福,最早的己有近60年,最近的也有40多年,看着照片中爸爸的威严和妈妈的微笑,恍惚就在眼前。我们小时候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光就永远定格在这一张张的全家福中。</p> <p class="ql-block">童年的幸福,来自于妈妈慈祥的笑脸,来自于妈妈在家中的守望。</p><p class="ql-block">少年的幸福,来自于妈妈谆谆地教诲,从“爱祖国,爱人民”到“要诚实,不要撒谎”……</p><p class="ql-block">青年的幸福,来自于妈妈贴心的关心,不管我们多大,在妈妈眼里,永远都是她的孩子。就像放飞的风筝,线头永远牵在妈妈的手里。</p><p class="ql-block">妈妈送我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去接受毛主席的接见;</p><p class="ql-block">妈妈送我去当兵;</p><p class="ql-block">离开部队后妈妈送我到地方单位工作;</p><p class="ql-block">我结婚的时候,妈妈拖着虚弱的身体和晕车的痛苦,瞒着我乘坐长途汽车奔波几十公里到吉安地区安福县去帮助我买家具;</p><p class="ql-block">妈妈年老了,还在帮我们带她的小孙子……</p><p class="ql-block">成年的幸福,仍然来自于妈妈的唠叨和啰嗦,这便是生活的幸福。</p><p class="ql-block">家和妈妈就是这样,深深地镌刻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p><p class="ql-block">随着年轮的递增,人们会越来越感觉到,纵然是岁月改变了容貌,纵然是沧海变作了桑田,枯守着不变的依然是那份对妈妈的深深地眷恋。</p><p class="ql-block">有妈妈在,你就可以放心的天马行空独闯天下了,你可以安安心心地规划你的理想,路的前方还有路,你不可能一口气到达终点, 累的时候,永远有一个宁静的港湾,那便是妈妈在那里为你守候。</p><p class="ql-block">人们最最不能动摇的情感,也许就是那深深的母爱。</p><p class="ql-block">人们心底最深的牵挂,真真就是那生你养你的妈妈。</p> <p class="ql-block">爸爸妈妈的墓碑</p><p class="ql-block">爸爸的骨灰是2002年清明节落葬在南京雨花台功德园;妈妈是2013年3月22日在南京病逝后,骨灰于同年清明节与爸爸合葬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2013年2月22日,妈妈在南京市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6岁。</p><p class="ql-block">当年清明节妈妈和爸爸合葬在南京雨花台功德园。</p> <p class="ql-block">妈妈,您在天国还好吗?我每天都在想念您,我一直都在深深地怀念您。</p> <p class="ql-block">作者:汪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