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一直坚信,母亲是超人,虽然她是那么瘦小。</p><p> </p> <p> 母亲身高不到1.5米,也许个子小的人天生有股韧劲。母亲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干活能手。小时候家里缺柴火烧,母亲背着一个和她差不多高的柴篓到十几里外的山头去耙枯枝败叶。夕阳下山时,她和村里人一同回来,一行十多人挑着满满一担柴浩浩荡荡回到村里,这时总会见到一担堆得像座小山一样的柴远远地仿佛是天边飘移过来,走近了,才发现瘦小的母亲在一担柴中间嗨呦嗨呦地走着,晚霞缱绻洒下,映红了一脸汗水的母亲,担回来的柴不比村里村里任何一个身强力壮的女人少。因为有了母亲每天的辛苦,家里的柴在屋后的空地上堆成了小山,每个路过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夸奖,这时母亲会露出满足的微笑。</p> <p>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简直是台永不疲倦的机器,每天她身体的部件都在高速运转,从来没有停止过。平时砍柴、洗衣、做饭、喂牲畜,田地里的农活样样少不了她。</p> <p> 到了夏天的双抢时,母亲每天晨曦微露就起床做好了一家人的饭菜,赶到田里割禾,等到我们揉着朦胧的双眼拖拖拉拉赶到天里时,母亲已经割了一大半,衣裤上全部沾满了露水,她割禾是那样的麻利,左手拿镰刀,右手紧握禾蔸,“唰唰唰”一排排的水稻顺从倒下,在母亲手里那些水稻成了一个个非常听话的孩子,那快如闪电的技术常让我惊叹。因为到我割禾时,一镰刀下去,总有那么一点点割不尽,于是埋怨镰刀不够锋利,在后面嘟嘟囔囔吵着要和母亲换,母亲总说我懒人事多,笑呵呵和我换了镰刀。奇怪了,在母亲手上锋利无比的镰刀到了我手上还是迟钝,我在后面有一下没一下割个十几分钟,不是揉腰就是按背,要不就是呆望天空飞翔的鸟儿捉捉身边的蛤蟆和蝗虫,等回过头来,母亲已经割到很远了······</p> <p>正是一年中阳光最强烈的季节,中午,累了半天的我们四仰八叉在床上吹着电风扇,树上的知了都热地停止了鸣叫。母亲还要在烈日下翻晒刚刚收割的稻谷,洗我们的湿衣服,还要匆匆忙忙赶到田里割两篮子的草给牛吃,这时整个田野里蒸汽四处弥漫,我不知道母亲是怎样熬过来的;下午又要拔秧、送秧······晚上和父亲把外面晒干的稻谷用风车扇好后一袋一袋装好抬进仓里后,才看到她端碗吃点汤汤水水······</p> <p>家里本来就穷。无论母亲和父亲怎么样在田里拼死累活地在田地里忙,也无论母亲怎么样辛苦喂猪、养鸡。都挡不住我们四个孩子读书成家所需要的巨大开支,等到我读师范那年,一场百年未遇的洪水淹没了母亲全部的希望,大姐那年高考复读,大哥结婚要钱,而我也要花钱,祖母在那年秋天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生活如一只猛兽张开了血盆大口,处处撕咬着母亲拿钱来堵那张巨大的嘴巴!那年冬天我回家打开厨房的门,发现母亲只弄了点霉豆腐,还有一小碗红辣椒拌大蒜,那红辣椒上面有了丝丝绿斑,显然吃了好长时间。我的喉咙顿时一阵发紧:我们不在家,两人为了省油就吃这样的东西,母亲还要像牛一样一天到晚在外干活,这几乎没有营养的小菜怎能支撑得了呢?</p> <p>总以为等我们成家立业,母亲可以停下来好好享受老年生活,但大哥没有手艺,人特别诚实,不适应外面的生活,嫂子只好一个人出去打工,这样照顾两个儿子的任务就落到了母亲身上。夜深了,两个小孩啼哭不止,忙了一天的母亲从被子里伸出手来,在隆冬的寒夜里摇摇篮,一摇就是天亮······</p> <p>每次回家看到母亲前前后后地忙,我常想:美国好莱坞电影里那个虚拟的超人无所不能地拯救人类,而我的母亲在生活中完全是真实版的超人。她瘦小的身躯隐藏着巨大的潜能,只因为她是母亲,才会一次次挺身而出。当困难降临时,母亲会披挂整齐能有超越体力可能的行动,让人惊讶她究竟有多少潜能可以为子女而发挥出来。</p> <p>2015年春天,80岁的父亲瘫痪在床,日常的吃喝拉撒全部需要74岁的母亲来料理。晚上,父亲像个懵懵懂懂的小孩子吵吵闹闹要母亲端茶、翻身,有时还大声呵斥母亲······如果这些劳累还不足以证明母亲是超人的话,那我再加一点:母亲还要照顾大哥两个读幼儿园的孙子;平时要挑一担农家肥到菜地里干活,农忙时,她还要像年轻时那样拔秧、晒谷、收谷······</p> <p>勤劳、勇敢、体谅、慈爱······请允许我把这些美好的词语送给她,这就是我的超人母亲,只要儿女需要,她就会如超人一样发挥巨大的潜能,只有一样,母亲永远是弱智:吵架!这个词永远不会属于她!</p> <p>生活还在继续,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还要她老人家操劳。我们的脚步从蹒跚走向稳健,她的脚步从急促变得缓慢,她的眼神从锐利变得浑浊,是她将所有深沉的爱意注入了我们不断变大的脚印里,而我们却残忍地将每一步的成长都化作皱纹刻上她的面庞!</p> <p>我多么希望母亲能静静地坐在院门口喝着茶,招呼来来往往的行人,摸摸躺在她脚下的花猫,不要让她太忙,太忙······到了古稀之年的母亲,我知道那边闷雷在远处滚动,风雨终将要把母亲吹走,我不能阻挡亲爱的母亲被淋湿、被吹倒,只求上苍让那场风雨来得晚一点,再晚一点,好让她老人家能够停下来歇一会,再歇一会儿······可是我也盼望母亲还能继续忙碌,有充沛的精力忙碌。</p><p> </p> <p> 作者简介:吴小街,男,江西省余江人,《教师博览》签约作者,《江西教育》重点作者,鹰潭市作协会员,从事教育工作,醉心读书写作,在读书写作中寻找到一片美丽的桃花源,多篇文章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每周文摘》《时代邮刊》上发表,文章《美丽之花在错误中绽放》、《坐在最后一排鼓掌的男孩》、《孔夫子》等九篇在《江西教育》和《教师博览》发表,《中外文艺》等国家级纯文学平台特约作者,美篇《余江老城》《马鞍岭森林公园》《千年古镇锦江》《龙虎山向日葵》等文章获得好评。目前美篇点击量过了13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