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之夜

玩酷洼

<p>4月27日在成都转机回温哥华</p><p>下午4点到成都双流机场,入住对面的空港大酒店后,打的去向往已久的宽窄巷子和锦里,碰上高峰期,一个多小时才到。跟温哥华相反,成都人是住城里在郊区上班,下班都回城。温哥华是住郊区,在城里上班。</p><p>我先去的是窄巷子。到那已经是夕阳西下时。因为疫情,人不多,大多都是年轻人,且都戴着口罩。</p><p>刚看到这个马的雕塑有点不解,四川人和马有啥子关系?</p> <p>娃儿乖,把口罩戴好了。</p> <p>对头</p> <p>窄巷子入口,感觉很古朴</p><p>宽窄巷子是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p> <p>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清朝居住在满城的只有满蒙八旗,满清没落之后,满城不再是禁区,百姓可以自由出入,有些外地商人乘机在满城附近开起了典当铺,大量收购旗人家产。形成了旗人后裔、达官贵人,贩夫走卒同住满城的独特格局。此间的宽巷子名叫兴仁胡同,窄巷子名叫太平胡同,井巷子叫如意胡同(明德胡同)</p><p>辛亥革命以后,清朝总督赵尔丰随后交出政权,拆除了少城的城墙,一些达官贵人来此辟公馆、民宅,于右任,田颂尧、李家钰、杨森,刘文辉等先后定居在这里,蒋介石也曾经来过,使得这些古老的建筑得以保存下来。民国初年,当时的城市管理者下文,将“胡同”改为“巷子” 。</p><p>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一次城市勘测中,传说当时的工作人员在度量之后,便随手将宽一点的巷子标注为“宽巷子”,窄一点的那条就是“窄巷子”,有井的那一条就是“井巷子”。</p><p>宽窄巷子原有70多座院落、300多间房间。如今老城墙、金水河等已经消失。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四合院落群组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这条清代街区记录了老成都的沧桑历史,其建筑风格兼具川西民居与北方四合院的特点</p> <p>这个伞的创意好,在苏州看到过一次,但规模没有这么大。</p> <p>小龙翻大江火锅酒楼</p> <p>这条龙着实让我震撼了一把。工艺还不错。尽管不能跟欧洲雕塑比。</p> <p>东坡肉的发明地之一</p> <p>宽巷子的入口很大气,但里面没有窄巷子内容多。基本上也都是餐厅</p> <p>站在这个官宅门口,久久不愿离去,静静地停留在时空隧道的那一头。</p> <p>宽窄巷子内的井巷子,是“新生活”区,以时尚年轻为主题,针对都市年轻人,因时间紧就不去了。从宽窄巷子打的10分钟到关了门的武侯祠。</p><p>走过去就是锦里。</p> <p>锦里,号称“成都版清明上河图”,</p><p>是挨着武侯祠的一个古老的街区。有点类似于上海豫园边的城皇庙,和南京的夫子庙之秦淮河。其仿古建筑和街道更川味更古朴一些。灯红酒绿,流水人家。让人感觉像到了丽江。云贵川的建筑风格很相似,且都很有文化沉淀。</p><p>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p> <p>锦里即锦官城。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宫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后即以锦里为成都之代称</p> <p>发光的青石板</p> <p>辣子鸡丁,水煮牛肉,两碗米饭</p><p>味道很正宗,只是得在海椒堆里寻找鸡丁和牛肉。这顿饭吃得巴适,安逸。</p> <p>的士小哥一边看快手一边狂奔,20分钟就把我送回了酒店。晚上看仿古建筑少了点假的感觉,还不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