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故乡,回不去的家……(副本)

河南人WZG

<p>  今天是母亲节,昨天晚上又梦到了母亲和我的兄弟姊妹。</p><p> 二十年前的五月,我的母亲走完了人生八十五年的历程,记不清楚是农历四月十五还是十六,将近午夜十二点的时候,我的母亲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四十三岁的我成了孤儿。</p><p> 从此以后,再也没人门口喊我吃饭,再也没人村头盼我回家。</p><p> 其实从我七八年考学出来以后,就注定了不可能回到老家。我已不是老家的村民了,没有户口、没有耕地、没有宅基,除了原来在那里生活过,其它什么都不是。</p><p> 有母亲在,老家是我心头的牵挂,我母亲不在我这住的时候,每到周日我还是要回老家转转的。九五年母亲病倒以后一直在我这里由我照顾,有好几年没有回过老家、、、、、</p><p> 母亲走了之后,除了每年春节上坟,十月初一烧纸外,我就很少回家了。</p><p> 对于在外的游子来说,“故乡”是用来回忆与思念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就写出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著名诗作。老了老了,至今经常做梦都是小时候在故乡的生活场景。</p><p> 记得五六十年代,我们村的小学在圈神庙沟,十队刘均家是一二年级,九队老四家是四到六年级。教室窗户很小,阴天啥也看不见。那时候很穷,没钱买粉笔铅笔,我们上课都在打麦场上上,用瓦片在地上写字。</p><p> 老四家原来的那个院有个大车门,村里逢年过都在那里唱大戏,听河洛大鼓书,小时候最爱听的就是《肖飞买药》,村里也有自己的民办剧团,文革时排练有《红灯记》、《沙家浜》、《白毛女》等。</p><p> 再一个就是去四四四部队看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看过几百回。我记得七七年我在砖厂上烧窑,有一天倒班,我白天去生产队干包工地的活,晚上要上零点班,正好部队那天放电影《女飞行员》,和县电影院跑片,十点才开演,看罢电影又上班,到了凌晨四五点实在支持不住睡着了,醒来一看火都变成暗红的了,赶快加煤并加大风口。</p><p> </p><p>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 有时候自己也想回家看一看,可是已经没了自己的房屋,村里的人也变得越来越陌生,四五十岁以下的人巳不认识,就是一大家子娶得儿媳妇们也叫不出名字,看着儿时的伙伴,除了打个招呼,觉得无话可说,不知道他们现在干什么,不知道他们的家庭状况,实在找不到共同的话题。</p><p> 过去有句俗话,“树高千尺,叶落归根”,根就是老家,可是现在恐怕已成了奢望。毋庸说大多的乡亲已经不认识,就是自己的亲哥,也已经越来越陌生,陌生到如同当今频发的雾霾,依稀看得到样子,却再也触摸不到当初的那真实。</p><p>家乡没有我的家,家乡不再是家乡。</p><p>回不去的故乡,回不去的家。</p><p>。</p> <p>为了心里的牵挂</p><p>偶尔回到了久违的故乡</p><p>记忆里的故乡</p><p>不再有从前的模样</p><p><br></p><p>村前的老城大堤</p><p>变成了座座楼房</p><p>老城南边的湖水干涸</p><p>杂草遍地疯长</p><p>门前的榆树桐树消失</p><p>已经没有绿树荫凉</p><p>村后的层层梯田</p><p>或是荒芜</p><p>或是变成了工厂作坊</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