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的岁月,45年的追忆

康乐海豹

<p>1975年5月,初中毕业的我16岁,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p> <p>16岁的我是不是有些稚嫩。1975年5月13日我们200多名青年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家乡,14号我们到了当时南京军区铜陵建新农场二分场九队。</p> <p>1975年冬我们九队的部分知青第一次参加长江大提的修整。我们吃住在江堤,每天要抬土运土十几个小时,可谓真的好苦好累呀,不过在江堤上能吃饱饭。</p> <p>1976年的冬天我们又参加了长江大堤的修善和加固。</p> <p>因为我能吃苦又听说,1978年调我到二分场场部当通信员,这可是个好差事,不用在大田里干活了,也能吃饱饭了,伙食比队里好多了。</p> <p>当通信员的我就是给总场和个各队送送文件或其他东西,帮领导干些事情,尽管事情多而杂又不定时,可我干的很开心也很认真。</p> <p>这是三年后的我,看上去成熟了不少吧!从刚到农场1.6几米长到了1.72米。</p> <p>因为表现好,1978年底我争取到一个应征入伍一个名额并通过了各项检查,12月26日穿上了军装,28号离开农场上了军列直接开到了云南前线。这是父母送我去当兵。</p> <p>一晃40多年过去了,这是2019年我们战友重反当年的农场。</p> <p>这条路我们不知道走过多少趟,春夏秋冬风里雨里我们的年华留在这里,我们的汗水泪水撒在这里。</p> <p>原来这条路上没有杂草,只有我们的脚印,拖拉机和独轮车轮印。</p> <p>一望无际的田野,我们的汗水换成了大米,换来了丰收。</p> <p>这是我们九队剩下的唯一的房子。这原来是我们的机务房。现在有人在这里养鸡。</p> <p>这是我们的分场场部,现在已荒无人烟了,到处是杂草。</p> <p>这是我当年住在房子,同时也是我们的图书室。</p> <p>里面已经是这样了,好惨啊!这里面有我很多的快乐,站在这里40多年前这里发生一幕一幕情景又在脑海闪过。时间好快啊!一晃我们就老了。</p> <p>当年十几岁的我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就开始打扫这个大院子,把每一间办公室的开水冲满,会议室打扫干净,直到领导们都上班才能忙完。</p> <p>这是我经常骑自行车来的总场办公室,这里的每一间办公室我很熟悉。年底时我最忙,要给头头们送年货,有时要用拖拉机来才行。记得那时鸭子四毛多钱一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