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与北宋皇室名酒

鲁阳山人

<p>温酒壶碗</p> <p>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酒的故乡。中国的酒文化渊源留长,经考古发现,<b>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南舞阳县贾湖的先民在九千年前就酿造成了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酒</b>。中国更是酒文化的极盛之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长河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并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宋代这种酒文化已经被发挥到极致。</p> <p>  由于宋代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以及享乐风气的盛行,还有酒业对政府财政的重大支撑,无一不推动宋代酿酒业的发展。各种大小酒肆遍布城市乡野,还出现了许多酒学专著如苏轼的《<b>东坡酒经</b>》、林洪的《<b>新丰酒经</b>》、窦子野的《<b>酒谱</b>》。宋人孟元老所著的《<b>东京梦华录</b>》、吴自牧的《<b>梦粱录</b>》、周密的《<b>武林纪事</b>》等书,都对宋代酒业发展做了很详细的记载。反映市井生活的《<b>清明上河图</b>》则展示了宋代民众当街沽酒、酒肆豪饮、瓦肆听唱小酌的热闹画面,其中有的酒家还设有高层雅座。</p><p> 反映北宋晚期宋江起义的名著《<b>水浒传</b>》,酒贯穿始终,其人物无一不喝酒,其场面无一不摆酒,其故事情节无一不述酒。从皇帝、官僚到平民百姓,从市民到农民、渔夫,无一不饮酒,似乎饮酒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广泛的刻画了宋人饮酒的社会风尚。</p> <p>温酒碗</p> <p>  由于宋代酒文化的发达,从而催生出了很多著名的酒品牌。北宋张能臣《<b>酒名记</b>》与南宋周密《<b>武林旧事•诸色酒名</b>》,均收录有宋朝的名酒名录。其中有<b>宫廷名酒(内中酒</b>):<b>蒲中酒、苏合香酒、&nbsp;鹿头酒、蔷薇露酒和流香酒、长春法酒等</b>。</p><p> 《<b>酒名记</b>》记载有各位皇亲贵戚的家宴酒,<b>如后妃高太后家的香泉酒;向太后家的天醇酒;朱太妃家的琼酥酒;刘明达皇后家的瑶池,郑皇后家的坤仪酒等。</b></p><p><b> 宰相家宴酒有:蔡太师家的庆会酒;王太傅家的膏露酒;何太宰家的亲贤酒等。</b></p><p><b> 亲王家宴酒有:郓王家的琼腴酒;肃王家的兰芷酒;建安君王家的玉沥酒;濮安懿王家的重酝等</b>。</p><p><b>戚里(驸马)家宴酒:金波、碧香、敦礼、醽醁、香琼、瑤琮、清醇等</b>。</p><p> 还罗列了二十七种<b>京城市店名酒</b>,如:<b>丰乐楼的眉寿酒,忻乐楼的仙醪酒,和乐楼的琼浆酒,遇仙楼的玉液酒,会仙楼的玉醑酒,千春楼的仙醇酒,高阳店的流霞酒、清风酒、玉髓酒</b>等等。</p><p> 还罗列了南北各地州府出产的近二百种名酒。这些酒名都很优美雅致,文化气息浓郁。</p> <p>梅瓶</p> <p>  就其以上各类名酒的分布,就可看出宋代酒产量之巨。除此以外,更不用说不在记载的民间有多少自酿酒作坊了,这在宋代各地古窑址发现占大量比重的陶瓷酒容器残存中可见一斑。</p><p> 中国的酒器作为社会礼仪制度的载体。彰显了酒器使用的场合以及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按照社会等级制度的划分,必然在酒器的使用上也是有着明显的区别(如官、民和士大夫)。宋代的陶瓷酒具以其俊美的造型、静穆的釉色、精湛的工艺和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p> <p>  好马配好鞍,美酒置好器。大量的、不同档次的美酒需要不同档次的酒具相匹配。所知宋代的盛酒器有金属、漆器、陶瓷等材质,而陶瓷最廉价美观,且使用者最广泛。宋代多座名窑的出现为各类名酒提供了制作装灌容器和饮用器具的便利条件。如宋代著名的汝窑就是这些名窑的代表,因其常年为皇家和官府烧制官瓷而名扬天下,作为官方用酒器,汝瓷应属首选。<b>南宋人周密《武林旧事》记述宠臣张俊向宋高宗进奉礼物时,其中就有供奉汝窑瓷器,其中有酒瓶一对,还有盏、尊、杯、觚、盂等</b>,这里的汝瓷大部为酒器。</p> <p>酒壶</p> <p>  汝窑为皇家和官府烧制的大量器具中,其中酒器就占重要比例,这些器具基本分为盛酒器、斟酒器和饮酒器三大类。其中的盛酒器型有:瓜棱瓶、梅瓶、玉壶春瓶、贯耳瓶、双耳瓶、长颈玄纹瓶、胆瓶、各式罐尊坛等。</p><p> 斟酒器有各式壶:如鸡首壶、梨形壶、瓜棱壶、提梁壶、倒注壶、葫芦壶、带盖执壶等,特别是温酒的温壶(配套的注子和注碗)尤有特色。</p><p>饮酒器有盅、碗、盏、杯、爵(仿青铜造型)等。</p> <p>酒杯</p> <p>酒杯</p> <p>酒杯</p> <p>  近年来,作为汝窑的代表鲁山段店窑发现了大量的宋代汝瓷遗存,其中不 少器型与酒具有关,如上述的各类酒器在段店窑均有发现。除普通的酒具外,偶发现有书写酒名的盛酒器,其中有在玉壶春瓶上书写:“<b>琼腴”、“兰芷”、“玉沥”</b>字样。这三组字分别用铜红釉书写在高度约三十厘米左右的青白色酒瓶上,该类酒瓶做工精致,器型大方,是宋时常见的盛酒器。巧合的是这三组文字与《<b>酒名记</b>》亲王家宴酒中的酒名相一致,应属这些皇亲定制的酒具之一。</p> <p>  书写<b>”琼腴”&nbsp;</b>二字的酒瓶为“荷口长颈瓶”,釉色为青白色,满釉,园腹圈足底,腹颈部有一凸玄纹,腹前后用铜红釉书写”<b>琼腴</b>”&nbsp;二字,字为正体,书写工整,红釉字色暗红且下沉有晕散。“<b>琼腴”</b>酒是<b>徽宗皇帝三子郓王赵楷的家宴酒。赵</b>楷跟他的父亲宋徽宗一样是个琴棋书画皆有所成之人,自小聪明伶俐,深得徽宗宠爱。他曾偷偷地参加了重和元年的科举考试,由于他文采非凡,竟一路披靡,进入了殿试,在殿试中发挥更是出色,<b>夺得了头名状元</b>。发榜后,赵楷将实情告诉了徽宗,徽宗高兴之余,怕天下误解而未准,就把当年的第二名提为状元。<b>赵楷也就成了历史上出身最高的状元。</b></p> <p>  书写“<b>兰芷”</b>二字的酒瓶为“平口短颈瓶”,釉色青白,腹为梨形,颈稍短。腹中用铜红釉书写“<b>兰芷</b>”二字。<b>兰芷酒为徽宗第五子肃王赵枢家宴酒</b>。赵枢早时封吴国公,后进建安郡王、肃王,曾历节度六镇。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围北宋都城开封,提出以宋徽宗的子弟为人质,于是遣宰臣张邦昌随赵枢出使金军并为金人所扣留,后被挟持至北国。</p> <p>  书写“<b>玉沥</b>”二字的酒瓶为“荷口短颈瓶”,青白釉,腹中用铜红釉书写<b>“玉沥”</b>二字。<b>玉沥酒为徽宗第二十五子建安君王赵柍的家宴酒</b>。靖康之变后赵柍随徽宗被挟持北去。</p> <p>  以此可见,以上书写酒名专为皇亲定制酒器,这种形式在宋时并不多见,或为偶然而为,但却为后人留下了<b>研究宋代酒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b>。也为进一步<b>坐实段店窑在宋时皇家特殊地位</b>提供有力的证据。</p><p><b> 千年岁月转瞬逝 &nbsp;佳酿醇香尚犹存</b>。古老的酒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中去除了糟粕又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在现代社会活动中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完)</p><p> 2020年5月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