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潼关古城博物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微 / 课 / 堂</h3> <div style="text-align: left;">开课了!</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邀您走进历史,品鉴文物,传承文化</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一起开始学习吧!</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今日微课内容:品鉴《潼关赋》</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主讲人:茹小芸<br></div> 在我馆一层历史文明厅,开篇可以看到一副竹简,是由唐代文人张翌所作《潼关赋》。 《潼关赋》选自《文苑英华》。赋,是一种讲究押韵、铺采摛文,常虚构人物以对话展开情节的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文学体裁。张翌的《潼关赋》,磅礴豪放,典故层出,在古人歌咏潼关的文学作品中别具一格。 <p> 整篇《潼关赋》引用九个历史典故,来说明潼关在历史上的重要。开篇讲到周武王开国,在关中建立了国都,使天下有了中外之分。潼关凭借自然山河的险要成为险固的关口,阻隔了夷狄等外敌的入侵,张扬了中原的声威。潼关是咽喉要道,包含了八方荒远之地,制约着中外各地,以追求太平安定。</p> 典故二:在周朝时,关口设立了司门、司关,出入关卡,需要官吏盘查凭证,只稽查而不征收货物税,商人贩运违禁商品要予以没收,最要紧的是关口夜晚设防的门户。潼关关口是双面门户,所以就濒临黄河兴建了潼关,夜晚派更夫巡逻打更,严加戒备,以防不测。潼关西南连接着少华山,创建了中世新关之名,替代函谷关。<div> 三: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原来是老子乘青牛向西来到了关中。</div> <p> </p> 典故四:西汉终军说:“大丈夫西游,不得志终不出关。”就丢弃进城的符节向西到长安,后来终军出使郡国手持使者的信物向东出关,关卡的官吏认识他,说这个使者正是以前丢弃信符的人。<br> 五:鲁国臧文仲对民众不仁德、不仁爱、做事不聪明受到孔子责备。 <p><br></p> <p> 典故六:东汉陇西隗嚣部将王元,请求以少数兵力东封函谷关,以追求社会太平安定。</p><p> 七: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巧设计谋伪学鸡鸣,才连夜逃出秦关,足以可见秦关的门户森严。</p> <h3> 楚汉争雄,汉王刘邦在张良、韩信、萧何三杰的辅佐下取得天下,旌旗摇曳入关中。历代先王所行的是正道,天下太平,土地广阔,大业巍然屹立。潼关穷尽了四塞秦地险阻,在秦地山关中首屈一指。历代帝王建立丰功伟绩,选建都城都寄希望于潼关。</h3><p> 典故八:战国时魏武侯也曾大力赞美这里山河险固,说这里是关中的宝地。<br></p><p> 九:齐地人娄敬曾力劝刘邦在关中建都。看前朝历史轨迹,攀登历史遗迹,登高兴起作赋,我希望说出来的话能用驷马把他追回来,如有不当的地方还可以反复修改。</p> <p> 在《潼关赋》中,张翌反复咏叹潼关的雄奇险要,地理位置的重要和特殊,所具有的治国安民的重大作用,在潼关这块土地上发生的历史故事,表现了作者关心国家大事,希望天下太平的思想,显露了作者广博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文学才华。</p><p><br></p> <p>课堂提问:<br></p><p>1.《潼关赋》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体裁?</p><p>2.《潼关赋》中九个历史典故分别是?</p><p><br></p> <p> 潼关博物馆地处渭南市潼关县秦东镇潼关古城内,距离潼关县城北部7.5公里。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之处,周边交通网系发达。 博物馆自2018年9月1日对外开放,是目前陕西省县级博物馆面积最大,文物最多,布展形式最丰富,设计手法最新颖的博物馆,总占地面积3374平方米,总投资约5000万元。<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