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返校各环节工作精准高效,切实保障学校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做好学生返校前的各项疫情防控准备工作,提高应急处理能力,落实返校疫情处置措施流程。在总结第一次返校复课应急演练的基础上,我校于5月9日上午,开展了师生返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二次演练。 会议部署 明确任务 演练前,副校长林潘向全体教师详细讲解了本次演练的流程及分工,对演练人员提前进行了培训,规范演练程序,将责任落实到人,做到认真严肃、高度重视、精准全面、严谨有序,在演练中熟悉流程,在演练中优化方案。 上午十时,应急演练在林潘副校长的指挥下正式开启。 演练全程由陈计仙大队辅导员负责演练现场解说。 场景一<br>学生在校门口晨、午检体温检测演练 <div>学生按班级错峰入校。在校门口保持1米距离排队测温入校,工作人员对学生鞋底进行消毒,然后通过热成像仪进行测温,体温正常后进行书包消毒,洗手后按照指定路线回到班级。<br></div> 学生步行至校门口听从值日老师的指挥有序排好队伍,前后之间保持1米的距离,接受检查。学生先进行脚步消毒后进入测温区,每生间隔1米,接受体温检测。 学生体温正常,进行书包消毒后,洗手,进入班级学习。 发现有学生出现体温异常(超37.3摄氏度)或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负责检测的老师应立刻将学生带给健康观察区。健康观察区负责教师安抚学生心理,利用水银体温计进行二次筛查,询问学生流行病史及询问接触交往人员。如果体温正常,让学生洗手回教室上课。如二次筛查体温仍是高于37.3摄氏度,迅速引导其进入校医观察室,避免其他人员近距离接触,同时立即报告学校保健医生及值日领导。医务人员负责将学生带到学校保健室再测体温,查询病史及询问接触交往人员,在给该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上报带班领导。班主任打电话联系家长到校,医疗隔离组联系织篢镇中心医院救护车辆到校及时带孩子到规定地点门诊。 保洁人员使用84消毒液对测温区和隔离观察点彻底消毒,相关废弃物处置后放入医疗垃圾袋并扎紧后放入医疗垃圾桶,隔离区桌椅、体温计等物品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使用移动紫外线消毒车对隔离区消毒。 场景二<div>教室学习篇</div> 师生全程佩戴口罩。在教室里,由班主任逐一进行体温测量并做好登记后洗手消毒进入课室。在教室内通过测温或有学生出现体温异常或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立即将该学生带到教室外用班级额温枪为该生测量体温,如发现其体温高于37.3摄氏度,第一时间报告保健医生及值日领导。<br> 医务人员把学生带到学校保健室,使用免洗洗手液对双手进行消毒,使用水银体温计再次进行测温,并进行记录查询病史及询问接触交往人员,给该生进行心理疏导。报告值日领导,值日领导通知防疫组副组长及级组长安排代课事宜。 发现体温仍高于37.3摄氏度,立即拨打120,并上报学校校长。校长立即启动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并立即上报县教育局和镇防疫部门。本班班主任联系发热学生家长,协助卫生疾控部门收集该生密切接触人员信息。 任课教师马上转移本班学生到备用教室(小礼堂)并对班内其余学生进行安抚,没收到上级通知不得离开班级。 消毒组人员接到医务人员通知后,到学校防控物资保管室领取消杀物资,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到指定班级按程序进行消杀处理。 场景三<br>办公室教师体温检测演练 授课老师在办公室自我感觉有出现体温异常或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立即报告年级组长(教务处)作好代课安排,第一时间报告保健医生及值日领导。 <p>老师即时到健康观察室,使用免洗洗手液对双手进行消毒,使用水银体温计再次进行测温,并进行记录查询病史及询问接触交往人员。报告值日领导,值日领导通知防疫组副组长。</p> 发现体温仍高于37.3摄氏度,立即拨打120,并上报学校校长。校长立即启动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并立即上报县教育局和镇防疫部门。年级组长联系发热老师家属,协助卫生疾控部门收集该老师密切接触人员信息。 消毒组人员接到医务人员通知后,到学校防控物资保管室领取消杀物资,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到指定级组室按程序进行消杀处理。 测温→上报→转移→消毒,老师们按照应急预案有条不紊地处理了这起“突发状况”。本次演练是学校做好开学准备的再一次“大练兵”,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教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的处置能力,有效检验了学校疫情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全面性,为进一步完善突发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战“疫”至今,阳西县织篢镇中心小学广泛宣传防控知识,制定疫情防控专项预案,超前谋划线上教育,周密部署教学计划,从防控物资采购贮备到校园消毒等等,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证学生在家健康的学习生活和返校复课后的各项防疫措施的落实。 同学们,一切准备就绪,期待你们的归来! 图片/陈国莲 编辑/许则湘 审核/林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