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21中•教研】在生活意义的建构中让孩子成为有格局的人

姚大公子

专家理念指引 <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2020年5月5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现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执行主编孙彩平从“为什么要上好道德与法治课?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好课的关键是什么?”三方面为大家带来了系列讲座的第一讲——怎样才算上好了道德与法治课?</span></p><p> 接到通知后,我校积极下发通知,组织道德法制老师进行学习。</p> <p>  为什么要上好《道德与法治》课 ?德育改革遇上新时代。在编写教在新时代背景下,要特别强调要上好道德与法治课。新时代的“新”并不是时间概念,而是“立异”的治理思路。辞旧为迎新,标新以立异。“辞旧”是为了迎接一种新的未来,新的可能。今天的新时代是一种朝向未来的一种概念。标出“新”的进步,美好的价值预设相关联,与过去的不同,走向变革的思路。</p> <p>  精神文明建设将成为我们国家下一步新战略的重点。文化自信与道德自觉又是我们新起点的重要布局。这就是我们的“新”。在新的时刻,我们还面对着文化与道德的新问题:慢,偏,撕裂。在解决问题中,实现发展。</p> <p>  在追踪中,我们看到,今天的孩子整体上是有传统、爱国家、守规则、尚正义、重勤奋的一代人。但同时,调查中发现在孩子的道德发展中,存在着年龄上的分叉。通过数据分析,今天的孩子缺少格局,这是需要特别重视的一方面。这就是现在的任务,就是通过教育实现民族精神重建。</p> <p>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完整,活动新颖,气氛热烈,有成长,严谨,流畅等等这些评价都是凌乱的。要想评价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孙彩平给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六个指标——教材内容的深度解读,教学目标的精准设计,教学内容的适切选择,课堂活动的智慧实施,德育意义的巧妙通达,教学伦理的自觉彰显。在六个方面都做好了,就是一堂卓越出彩的好课。不光是道德法制课,更是所有课堂的评价标准。</p> <p>  好课的关键是什么?生活转向是核心。感性直观,解决学科问题。导入环节,生活切入。出口环节,知识与概念应用之所。生活世界为目的的教育,学习理解生活与完善生活。使生活有了内涵,有了品质,有了秩序,有了追求,丰富但不杂乱,平常但不肤浅,忙碌但不盲目。</p> 教师认真聆听,提升自我 <p>  在收到通知后,各位老师们观看视频,认真做笔记。</p> 感悟与启示 <p>  孙教授的讲座,从“<span style="color: rgb(0, 0, 0);">为什么要上好道德与法治课?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好课的关键是什么?”</span>三方面为大家带来了系列讲座的第一讲。</p><p> 通过讲座,我们的道德与法制课堂的核心的任务是建构孩子的生活世界。在学习了课程后,孩子能够发现自己的生活变得有了内涵,有了品质,有了秩序,有了追求。这就是我们想要导引孩子去向的人生世界。这就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导向他更广阔生活世界,更大的格局,去立足于世界。</p><p> 课程的关键能力就是向生活学习的能力,明辨善恶的能力,权变的能力,整合知情意行的能力。课堂的问题,不是学知识的问题,而且学什么样的知识的问题。</p><p> 在此,教师要在生活意义的建构中让学生成为有天下格局的人。让教师以一种格局涵育孩子的格局。</p><p>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收获了的不仅仅是理念,更是一种经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p>

道德

法治

生活

孩子

格局

课堂

什么样

建构

教师

系列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