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怀念我的老母亲

岁月如歌

<p>  我一出生,我的母亲就是“老”母亲,那年她41岁,因为长年拖着病弱身体操持家务还打零工赚钱补贴家用,又因为先后生过7个孩子,还因为贫穷,成天穿着破衣烂衫,蓬头垢面,所以,母亲的相貌比实际年令至少大十几岁。</p><p><br></p><p> 母亲生于1902年12月14日(农历11月15日)。她是童养媳,8岁的时候,姥爷为了省出家里吃饭的一张嘴来,就把她送到了同县但相隔数十公里的我们老王家。母亲的到来,虽然为老王家添了一张嘴,但也为奶奶添了一个小帮手。家里只有奶奶和她两个女人,拾柴拣粪,挖野菜,洗衣做饭,往地头送饭全是她们的活。当时,大爷12岁,跟爷务下地干活。父亲6岁,在家伴着3岁的叔叔玩耍。11年后,母亲19岁,父亲17岁,爷爷拍板,两人结婚。1928年,连年大旱又闹蝗虫,庄稼棵粒无收,顿顿吃蝗虫,乡亲纷纷逃荒,思想活络的则组团闯关东。爷爷英明决策,指示父亲母亲带姐姐一家三口去大连投奔据说混得还不错的亲戚。</p><p><br></p><p> 到大连后,在亲戚的关照下,他们在寺内通与人合租了一处窩棚,父亲去长盘桥(现胜利桥)盖大楼的工地挑砖运灰,母亲领着姐姐捡破烂。以后又先后换了几个住处,最后,在寺内通二站找了一处正规住房,因为父亲有了一个好活一一拉洋车,除了交份子钱,还可以天天有点小钱入账。</p><p><br></p><p> 1943年,我出生在这不到二十平米,却住了四家人的蝸居里。母亲多年眼疾,因无钱医治,至使眼晴视弱,她从视力仅有0.02的眼中看到了世道的些微变化,她给我起名来运,憧憬全家时来运转,能过上好日子。果不其然,大连解放后,1947年,政府给我家分配了新房,是位于中山广场东侧的一处独门合院约有40平米的日本房,我们和邻居们在锣鼓和鞭炮声中喜迁新居,父亲也进了工厂成为正式工人。</p><p> 母亲勤俭持家是把好手,家里所有的被褥,全家人的四季衣服、鞋、袜都是她手工缝制。她会做豆腐、大酱、腐乳,还会酿酒,我们家常年吃煎饼都是她摊制。她还会用废纸浆制成小盆小钵小缸,除了自己家用还会分给邻居,邻居们都夸她心灵手巧,还心眼好。</p><p> 母亲对孩子们的爱,从来不用言语表达,全都凝聚在行动中。</p><p> 1950年,我大哥结婚,母亲与父亲商量在外屋兼走廊的空间打一个大吊铺,父母二哥和我搭梯入住,把卧室让给大哥大嫂。</p><p><br></p><p> 1957年,我二哥要结婚,母亲要父亲出去打听换房信息。很快,换成了,我们以好换次换大,搬到了一处有两间住房,但与邻居同门合厕的曰式房,二哥二嫂有了自己的婚房。</p><p><br></p><p> 1967年,我处了对象,父母又开始换房,我们搬到了西岗一处中国式二层的四合院楼房,十户人家共用两个水栓两个厕所。我家住一层,居住面积14平米,两间,二顶三,里间卧室,外间走廊厨房兼卧室。1968年我结婚,里间成了我的新房。一个月后,我和媳妇实在过意不去,强让老人家住进主卧。</p><p><br></p><p> 母亲为了减轻我们哥仨的负担,主动提出帮我们带孩子,我大哥家的丽娟,二哥家的凤荣,我家的璐璐,都是母亲带到会走路的。以后,我搬到了岳父家住,但上班地点离父母家近,母亲经常买些菜择好,洗好,用袋装好,我下班拿回家,省了我不少时间。我姐姐家住在甘井子,离家远,又有工作,但也顾家,经常回家看看,有时还接济些银两,母亲坚决不要,她要姐姐好好干活,好好相夫教子,不要老惦记家里。</p><p><br></p><p> 进入八十年代,母亲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她自感时日无多,就更加关注儿女家的情况,经常走一走看一看,走不到的,就打听打听。1984年春天,她在姐姐家住了二十天。因姐姐结婚早,娘俩呆在一起的时间比儿子少,这次,她把一生该与姐姐说的话都说到了。回家后,母亲就起不来床了。至于什么病,我们都说不太清楚。大夫说她肚子里长了东西(肿瘤),但她身体极其瘦弱,还不到70斤,判断良性或恶性的没有意义,没有大夫会担风险为她手术。母亲忍着痛,不喊不叫,有时会小声呻吟,我守着她一个星期,她每天只吃很少的东西。</p><p><br></p><p> 那天,姐姐的儿子来永德来看望姥姥,说了些问侯和鼓励的话。走后,母亲象是对我说又象是自语,说永德这孩子真好哇!说完就闭上眼睛睡觉了。我拿起夜大学的中文作教材看了一会,睏了,打了个盹,等我睁开眼睛,发现母亲已阖然长逝!我悲痛至极,嚎啕大哭。今后,我没有母亲了,再也听不到她对我嘘寒问暖,鼓励我积极上进的亲切话语了。我推出自行车(这是母亲费时三个月,缝了1000块抹布,卖了70元,帮我凑足240元钱买的车),赶到单位,分别给姐姐大哥二哥打电话报告母亲去世的消息。这一天我永远不会忘记,是1984年11月29日。</p><p><br></p><p> 母亲自打离开山东老家,就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弟妹,全身心地扑在老王家,一辈子省吃俭用,操劳持家,唯夫命是从,以丈夫孩子为重,从不想着自己。她没穿过一件好衣服,没戴过一件好首饰,唯一结婚时婆婆送的一角钱硬币大的耳环,逃荒时还丢了一只,另一只陪伴她一生,最后一起入葬。悲痛过后,我又释然,母亲享年84岁,也算高寿。从40多岁起她就病病殃殃,瘦得风大点都可能被刮倒,可她生性乐观,不惧困苦,不畏疾病,顽强地活着,认真地做事,规矩地做人,给我们做出了榜样。</p><p><br></p><p> 我亲爱的妈妈,我的老母亲,我们永远怀念妳,妳的英灵安息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