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访记录

sweet

<p>  从教13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可对班里每一个孩子进行家访,却是第一次!在带上一届的孩子时,就有这个想法,可是总被这被那耽搁,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现在回想那群可爱的孩子和家长,还是挺遗憾的。当老师的好处就是有轮回,这一届里“一年级”“疫情”,这些恰在好处的点儿促使我迫切想要去做这件事。</p><p><br></p><p> 我和田老师开始去的几个贫困家庭,一天走下来,听到最多的就是田老师的叹气声:字写得差,作业错得多,有的作业没有做,书没背,最奇葩的是有个家长全程和老师无交流,就只顾玩手机!说实话,当时的心情哦,真是万马奔腾🐴抓狂的节奏!作为班主任,看到如此敬业的田老师这么心灰意冷,真是难受到极点。不是所有的孩子如此吧,不是所有的家长如此吧,带着这份期许来到第二波家庭里。是的,所有的美好都那么相似:字漂亮,作业100分,朝读经典随便抽查都会背并会讲解意思,再忙的父母都会抽时间做亲子阅读,给孩子准备了详细的时间表,制定规则,奖惩得当!是的,再看我们田老师的脸,笑得像一朵花儿,忽然想到那句烂熟于心的句子—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老师是最爱你孩子最关心你孩子的人,她会为了你孩子的进步而高兴,会为了你的孩子退步而着急。</p><p><br></p><p> 回来后深思,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做好,有的是想做好而没有方法,不妨让做的好的把经验分享给大家,有样学样,总比他自己瞎琢磨强。我们能做的就是排解大家一些困难,提供一些经验,落实还得靠自己。</p><p><br></p><p> 家访中,孩子们看到老师时,有的眼里蹦出了惊喜,有的情不自禁的跳动着双脚,有的紧张到不知所措的搓着双手,有的开心得唱着歌,有的直接跑过来抱着你,有的在你身边团团转,有的不停的介绍他又学会了什么…看着叽叽喳喳的你们,才相处半年的我们,感慨,当老师,真是莫大幸福的存在。</p> <p>你认真的样子真美</p> <p>来自田老师的爱</p> <p>家访了及时给家长分享别人家的好方法</p> <p>家访后记:</p><p>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每个家长对孩子都充满了希望。只是在这种期望中,有的落到了实处,有的是不知道方法,只会每天对孩子说你要怎样怎样,却从未落实!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错觉,这孩子天份不过如此!</p><p> 教育要花时间花精力,要耐心耐心再耐心,还要讲究方法。每到一个家庭看到好的方法就迫不及待的发在群里分享。</p><p> 孩子的天性是玩,所以要制定规则,在规定的时间做相对应的事情。当良好的习惯成了日常,以后的每一天都是母慈子孝。</p><p> 通过家访,看到了孩子们不一样的一面。这么大点的孩子,谭和柳每天要给弟弟妹妹洗澡,家里的卫生要和妹妹完成;那个话多可爱的陈吴灏每天下午都会洗碗;邹熙哲起床后每天自己叠被子…这些良好的习惯不是孩子天生会的。如果不是家访,看不到孩子在家如此优秀,如此乖巧。对于调皮捣蛋的,我深信,那背后都有一个恃宠的人,恃宠而骄,低年级正是养习惯的关键时候,你的骄纵只会害了孩子!我常说的一句话是,现在我都管不了你,长大了,难道要翻天!</p><p> 所以每到一个家庭,都会抽查朝读经典的第二课《尊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不仅要会背它的意思,还要做到!这四点做到了,才是尊父母,而不是口头上说要听话!</p><p><br></p><p> 总之,老师和家长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希望孩子们有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把该落实的落实到实处。种子已经发芽,让我们家校一起来灌溉这些幼苗,让他们茁壮成长!</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