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一步提升教师观察、解读、分析幼儿的能力,为幼儿游戏、学习提供更适宜地支持和帮助。</p><p> 全园教师在5月6日进行的第四次教研活动《学习故事》如约而至……</p> <p>什么是学习故事?</p><p>学习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故事。</p><p>学习故事是一种用叙事的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的体系。</p><p>学习故事展现了每个儿童学习过程中“哇”时刻,是一系列高质量的快照或者记录下来的小片段。</p><p>在学习故事里,儿童表现出一种或多种心智和行为倾向。</p> <p> 《学习故事》是新西兰的课程模式,它以尊重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方法,促进我们更好的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p> <p> 《学习故事》的重要特征是它从幼儿的积极行为切入,它所关注的是儿童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们不能做什么,能更清楚的展现儿童的长处和兴趣。</p> <p>怎样写出好的《学习故事》?</p><p>写《学习故事》时要——</p><p>☞有“情感和爱”写“注意”;</p><p> ☞聚焦“学习的品质、知识、技能”写“识别”;</p><p> ☞满足“兴趣、需要”促进“长期发展”写“回应”。</p> <p>写《学习故事》要注意什么?</p><p><br></p> <p> 结合案例,老师们更细致的了解《学习故事》不仅促进儿童课程学习的整体发展,还能帮助教师和家长互相沟通。同时,教师在记录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p> <p> 老师们畅所欲言对《学习故事》的了解。</p> <p> 老师们认真听,仔细记录,珍惜每一次教研学习的机会,提高自我专业水平。</p> <p>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一次的认真教研,都帮助老师在专业水平上更高一层。认真的反思和感悟,助力我们在幼教之路走的更长更久。</p> <p> 通过本次《学习故事》教研活动,打开了教师对于《学习故事》的新思路:从接纳的角度去欣赏孩子;从“找不足”到“发现优点”的一个巨大转变,促进儿童更自信、健康的发展。 </p><p> 相信,通过这种集体探索的方式,将使每位教师能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幼儿共同学习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