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线上教学,不让一个学生掉队</b><br></h1><h3>——实验学校初一语文组线上教研活动摘要</h3> “云端筑梦,线上教研”,2020年5月7日下午,根据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实验学校教学工作要求,初一语文组在腾讯会议平台上如期开展了以“线上教学,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主题的线上教研活动。活动由备课组长郭瑞丽主持,李卫东校长、韩雪霜校长和教务处领导莅临会议并作重要指导,校内同学科教师和其它学科部分教师参与听会。 疫情成为线上教学的助推剂,中国网课普及至少提前了10年。这是一场风暴,也是一场革命。有一部分孩子非常适应网课:他们默默学习、持续努力、成绩遥遥领先。但也还有另一部分孩子:让他上课他不到,让他开麦他睡觉,让他交作业就好像在逼他喝药。这部分孩子让家长和老师都操碎了心。为尽全力做到“线上教学,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初一语文组全体成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展示了各具特色的教育智慧。 <b>1.邢亚琴:既要做个“教者”,也要做个“学者”</b><br><br> <h3>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我自己却差点掉队。网上答疑辅导刚开始时,我都懵了,我深深感觉到自己已跟不上时代步伐了,或者说被科技时代淘汰了。我都弄不明白怎么上平台看网课。所以只好请郭瑞丽和宋欣欣教我,后来再看香琳已下载的网课就方便多了。看会网课了,才能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辅导。最初我用的微信答疑,学生询问后,我解答,或我发上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回答,但没有全员参与。紧接着,辉田建立了钉钉群,就改为钉钉视频会议了,这样能看到学生在线情况,虽然还是有问题,但互动方便了,效果好多了。<br>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首先我不能掉队,在线上教学这方面,我既要做个“教者”,也要做个“学者”。</h3> <b>2.毕爽:兵教兵,兵练兵,实行小组长负责制</b> 线上学习,不管是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新考验。<br> 我将所教班级学生分别组建几个微信小组群,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任务:1.每天监督组员课前签到;2.发布当日布置的作业,在规定时间收作业;3.每周三次组长组织组员通过微信群视频,听写字词、古诗词、古文翻译及书下注释。视频通话结束立即上传听写内容,我及时批改后反馈给每名学生;4.学生每天要在小组群内上传读名著作品音频;5.负责每日答疑课前提醒通知,及上报迟到学生情况。我会根据汇总情况,及时与学生或学生家长沟通,使得线上学习各个环节不让一名学生缺席。<br> 最让我困惑的是,家长不重视孩子学习,在答疑课上要求学生们关麦听课,回答问题的学生方可开麦。有时因学生不小心把麦打开,我听到家里的嘈杂声,有电视的声音、有家长们聊天的声音,还有家长叫孩子吃饭,更可气的是竟然有的家长在孩子听课期间打麻将。试想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怎能学习。其他学生拿着手机又在做什么?我完全不知。后来我尝试着让学生打开摄像头,在我的监管下学生们都能坐住板凳安稳学习了。不敢说保证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上不掉队,但我做到了线上上课不缺一生。<br> <b>3.王晶:我永远都在</b><br><br> 如何确定孩子们在不在听课呢?我采用的方式是听课时的互动提问。<br> 播放课件时,根据课件的安排,要求学生动手动笔的地方,我就暂停,让学生将答案打在屏幕上在规定的时间内发到群里,然后继续播放对答案,一是为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杜绝假学习和不学习现象,二是检查谁在听课,对没有互动的学生课后联系家长,监督学习。<br> 担心学生其他科松懈,我就采用随时抽查的方法。让学生在群里打个“在”字,达到监管目的。<br> 为了杜绝学生挂着号不参与,玩别的现象,我要求学生答疑时也打开摄像头,我则充当巡视员的身份,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及时解决。开始学生很不适应,躲躲闪闪,时间长了也就习以为常了,效果比较好。 <b>4.王向华:家校沟通,为学生建立居家学习档案</b><br><br> 线上教学采用的是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教师辅导答疑的形式,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成了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br> (1)、加强家校沟通联系<br> 和家长积极配合,做好学生居家学习生活的管理和辅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在线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线上学习环境,适度安排孩子学习生活和锻炼,加强对孩子疫情期间的心理疏导。保障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电话家访,跟踪学情,做好人文关怀。<br> (2)、巩固基础,狠抓落实<br> 对学生居家学习情况进行逐一摸底诊断,给学生建立居家学习档案。全面精准分析学情,加强学习内容衔接,指导对线上教学内容进行二次过关,通过检测和问卷调查,做好线上教学内容的回头看回头测,切实摸清学生在关键知识点、能力点等方面的漏洞与不足。及时查缺补漏,夯实基础,防止学生吃夹生饭。<br> (3)、强调教与学<br> 课前精心策划和布置学生在线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任务,在线辅导过程中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例如学生线上语音答题。展示作业等,然后就学生提交的作业和表现进行评价。指导线上学习中互动交流,利用多种途径增加互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学生间的线上学习成果,优秀作业等展示。<br> 这两个月,我不断调整方法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同时也要在以后的线上教学中继续努力。 <b>5.孙香琳:严格跟着平台走,激趣也要露一手</b><br><br> 掉队,词典的解释是:落在队伍的后面。比喻跟不上时代或达不到要求的水平。网课刚开始时,班主任就着手调查班级里的每一名学生的网络终端设备情况,想了很多解决方案,让没有条件的学生都能进行网络学习,那么现在再提“掉队”的意义何在呢?我认为,这个“不掉队”指的是要让每一名同学都达到本阶段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br> 首先是课前的准备。要保证每名同学都能有条件进行线上上课。没有电视条件的使用电脑,没有电脑再使用手机。为免除学生上网课的惰性和腻烦心理,我每天都会给学生推送一些励志视频,课间播放学生爱听的歌曲,让他们觉得线上上课也挺有意思的,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br> 其次,对于课上监管,要尽量做到有序。学生在家里学习,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自制力。尤其是全面复工之后,很多家长在外工作,孩子的监管更加不到位。为此,我严格按照市教育局空中课堂课程表推送课程,包括课前诵读、上课铃、下课铃、眼操、间操等都安排在整个的上课环节中,尽可能使学生有和在学校上课相同的感受。而且我对每节课从来不做预习指导,防止学生因为剧透而失去对所学课程的新奇感。<br> 此外,在课下我采用多种方式的答疑形式,既有在线答疑,互动答题,也有单独的视频讲解。讲木兰诗时我还给他们播放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以及小戏骨主演的《花木兰》视频,同时,我还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定期反馈练习的方式,总之,就是用各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习的激情满满,不至于有掉队现象。 <b>6.孙艳: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因为热爱,所以不放弃</b><br><br> <h3> 线上教学,一个家庭就是一个教室,一个学生就是一个课堂,老师受空间限制,怎么把每个独立的空间督促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有难度的。刚上网课时,学生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热情还很高,上课的人数能达到全员,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懈怠现象出现了,针对学生学习形势的变化,为了避免学生放任自流,我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辅导方式:一个字,就是晒,晒课堂笔记,晒课后作业,晒背诵音频、视频。<br> (1)“晒听课笔记”。课堂的学习效果从听课笔记中就能折射出来。孩子们认真地记笔记,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检测学生是否在学,是否学有效果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我每天要求学生在小组群里提交课堂笔记。每组小组长负责五六个学生,督促查收。并把书写工整,知识点记录全的孩子们的笔记,分享到家长群。这样就能带动那些不学或者敷衍了事的学生。逐渐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br> (2)晒作业。每次听完视频课后,我对当天的作业精心设计,明确要求,并让学生每天将作业在群里拍照上传。晒作业就像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这样的亮相,优劣自现。并及时总结学生作业情况,在表扬优秀作业的同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错误与不足,提出改正意见,以力争达到“日日清”,力求最大化地保证当天的学习效果。一段时间后,字迹潦草的书写不认真的同学也逐渐改进了作业的书写。<br> (3)晒背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我还注重对朗读、背诵的检查,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加强诵读训练,还能让学生走入诗文所创造的优美意境;才能提高学生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背诵声音哄亮,流利,通顺,有感情的孩子加以表扬。在鼓励之下,背诵好的同学会更加努力,而稍差的同学也不甘示弱,这也能促使他们力争上游。<br> <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现在,线上教学仍在继续,一生一策,重点突破,将“该做的”“能做的”,集中力量做好、做透,这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智慧的考验。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有重重困难,但“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因为热爱,所以不放弃,只要认真负责地对待工作,就能推动每一个学生,而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就是一个家庭的未来。</span></h3> <b>7.马雪雨:勤提问多思考,展示机会不能少</b><br><br> (1)首先要让学生做好预习。学生在学习线上教学时必须做好预习,预习要学的生字生词,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br> (2)要勤思考。预习后要多思考,整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围绕什么来说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什么表现方法,哪一个段落是重点,哪些是需要背诵的,哪些是要求默写的,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br> (3)让学生多思考、勤提问,老师积极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直到学生明白为止。<br> (4)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给每位学生在线上平台展示的机会。<br> (5)充分调动学生在线上学习的积极性,以抢答、学生间互问互答方式,使学生兴趣盎然。一个也不能少,做到线上学习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唯一的宗旨。 <b>8.高旭东:纵有再多苦累,我也甘之如饴</b><br><br> 线上教学也改变了学生的生活习惯。部分同学假期里变得慵懒,作息不规律,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不重视生活自理,更不爱运动。“停课不停学”目的在于通过先进的网络手段,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媒介,让学生在居家隔离的这段时间,由任课老师通过网络授课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减少因为延期开学对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br> 线上教学给我的三个思考。一是在备课中,我会去很认真地斟酌,我选择的教学内容,值不值得在课堂上花费这个时间,能不能放在课前给学生自学,或者是课后用来检测学生是否学会,这种思考对日常教学同样适用,只不过因为特殊线上的教学模式,我更关注内容本身和内容的呈现方式了。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与学生开展互动式教学,如何去检测学生是否“真正在线”,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能把握学生学习的状态。我们采用多种方式,连麦、用文字回复、抢答等,但毕竟不能代替面对面授课的实时互动。三是我们如何用学科学习促进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学习”,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动性。<br> 线上教学虽然让休假的老师们感到比较疲累,让轻松多日的学生感到不太适应。但是我们的老师从没叫过苦和累,大家都认为:这与奋战在一线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无论师生都克服了困难,相互配合,让线上教学得以顺利推进。 <b>9.宋欣欣:我在后台看着你</b><br><br> 如何知晓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其中?在线学习如何真正有效?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我有这样两点做法:<br> (1)、优化教育手段,提升线上实效<br> 线上教学做到实时监测很难,而且每个家庭情况和学生的自我约束力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老师只能尽量做好后台监测。我在班主任老师的启发下这样做的,在哈尔滨教育云平台下载教学视频资源后,将教学视频传到“学习通”这个软件中,学生在学习通APP上观看教学视频。这个软件的好处在于可以对学生进行后台监测,形成学情统计,不仅有每个章节视频的全班平均完成率,还有每个章节视频每名同学的完成率,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情况,教师一目了然。当然只追求完成率还是不够的,科技是先进的,学生思维是活跃的,视频可以倍速观看、拖拽观看,为避免出现这一现象,在视频上传到学习通APP过程中,一定要勾选“防止拖拽”“倍速观看”的选项。这种后台监测方式,教师第一时间掌握了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情况,加强了线上教育的监测、指导,提升线上教学实效。<br> (2)、加强师生交流,促进有效沟通<br> 成立小组很关键,答疑时,有的同学未能及时参与,这时小组长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免得教师的“连环夺命催”引起学生家长心理不适,出现厌烦情绪,同学间的提醒恰到好处,如还叫不醒装睡的人,此时教师再与家长联系。对于近期表现好、有进步的同学,在答疑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表扬,以激励所有同学努力前进,对于未完成任务的学生及时指出,提醒注意。 <b>10.郭瑞丽:尽心竭力,永不放弃</b><br><br> 为提高线上教学效果,我采用了很多办法:<br> (1)把云平台的课做成美篇,方便学生临时停电断网也可随时看课;<br> (2)建立帮扶对子,两人一组,一帮一、一带一;<br> (3)设置积分银行,各科学习、作业积分每天一统计;<br> (4)心灵鸡汤每早一碗连同作业准时端上;<br> (5)每天规定时间上交手机。<br><br> 这几个方法里,我最想强调的是手机。手机是把双刃剑,线上学习离不开手机,但手机不管控好不行。很多孩子每天24小时抱着手机,绝对是个隐患。不仅影响视力,还可能让学生结交不良网友走上邪路,甚至还可能沉迷游戏从此厌学弃学。<br> 我班有一个以前很乖的孩子总是在半夜以后才提交作业,辅导答疑老是靠结对同学去催去请,后来发展到在“腾讯课堂”里点名老是不出声。我通过几次电话终于弄清,他是成天成宿地打游戏了,连家长也被蒙在鼓里。从意识到这个问题那天开始,我班就规定了晚上上交手机时间。说来也怪,手机一收,许多问题不治自愈:作业交得早了,健康上报论秒了,连家长和我的感情也越处越好了——因为我帮家长解决了让他们头疼又管不了的大问题。<br> 网课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很多事情心到佛知吧,只要尽心竭力,不抛弃不放弃,总能胜利。 <h3> 我们的主题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我们的目标也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但实际上线上学习就好像是带着孩子进行一场长征,有人在前面打头,也得有人在后面垫后,虽然有雪山有草地有老山界大渡河,越走越艰难,老弱病残会走的越来越吃力,甚至有的人不想走了,有的家长想放弃了,但我们不能放弃。何况我们和长征还是两回事,长征时中央红军八万多人最后剩下万八千人,他们无衣无粮,无援无弹。咱们的学生呢,吃的好、穿的暖,老师、家长都是他们的后援团,云平台和答疑辅导是他们用之不竭的弹药资源,他们凭什么掉队?老师要哄着他走,背着他走,抱着他走,抬着他走,实在不行就挟持他走,走一步再走一步,只要不抛弃不放弃,我们就一定能在学校胜利会师。<br><br></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备课组也是一支小队伍,大家有问题多沟通,有困难大家共同想办法。还是那句话:要走的快,一个人走;要走的远,我们一起走!</h3>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 策划:李卫东</h3><h3> 审核:韩雪霜</h3><h3> 编辑:郭瑞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