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家乡是什么味道?或许是妈妈亲手包的箬叶棕,或许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稻香味,又或是河边花草飘来的丝缕清香......家乡是什么颜色?金灿灿的麦穗,绿油油的稻田,蓝悠悠的天空,清凌凌的河水......“我的家乡在高邮,风吹湖水浪悠悠,岸上栽的是垂杨柳,树下卧的是大水牛……”,让我们一起走进汪曾祺先生的家乡高邮,追寻家乡记忆。</p> <p>《我的家乡》(节选)</p> <p>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p><p>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到运河堤上去玩 。我读的小学的西面是一片菜园,穿过菜园就是河堤。我的大姑妈的家,出门西望,就看见爬上河堤的石级。这段河堤有石级,因为地名"御码头",康熙或乾隆曾在此泊舟登岸。运河是一条"悬河",河底比东堤下的地面高,据说河堤和城墙垛子一般高。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 堤下的街道房屋。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风筝在我们的脚下飘。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起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背。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过了河堤,下面的人看见野鸭子飞得高高的。</p> <p>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船多撑篙。弄船的脱光了上身,使劲把篙子梢头顶在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头一步 一步走向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歙一声把篙子投进水里,扎到船底,又顶篙子,一步一步走向船尾。如是往复不停。大船上用的船篙甚长而极粗,篙头如饭碗大,有锋利的铁尖。使篙的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舷各一人;有时只有一个人,在一边。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 一步一步 走出来的。这种船多是重载,船帮吃水甚低,几乎要浸到船板上来。这些撑篙男人都极精壮,浑身作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都眉棱很高,眉毛很重。因为长年注视着滚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这些大船常有一个舵楼,住着船老板的家眷。船老板娘子大都很年轻,一边扳舵,一边敞开怀奶孩子,态度悠然。舵楼大都伸出一枝竹竿,晾晒着衣裤,风吹着啪啪作响。</p> <p>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的。这样一片大水,浩浩淼淼(湖上 常常没有一艘船),让人觉得有些荒凉,有些寂寞,有些神秘。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橘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p> <p>作者简介</p> <p>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知的作家、散文家,代表作品《受戒》、《大淖记事》、《汪曾祺散文集》等。</p> <p>文章赏析</p> <p>《我的家乡》是汪曾祺著名的散文,文章朴实,语言简练,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家乡印象也随之定格。先登上那“悬河”大堤向村内俯瞰,顿生“巡天遥看一千河”之感:风筝,在脚下飘,鸽子飞过来,绕过去,好不悠然!再向河面看,精壮的撑篙男人用脚一步一步丈量出水程。最后再荡舟“高邮湖”,只见“一片大水,浩浩渺渺”。一片汪洋的湖,平静、辽阔,黄昏的天由浅蓝渐变成紫色,让人不禁想起“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极美画卷!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怀想家乡的记忆,一抹乡愁悄上心头......</p> <p>寻忆乡愁</p> <p>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余光中</p><p>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p><p>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p><p>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p><p>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p> <p>朗读者</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三班语文老师吴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