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5月5日,一行五人的“同龄人抗疫小分队”,在队长王俊岩的带领下,徒步穿越吉林哈达岭南马尾山,行程十二公里。</p><p> 早八点,我们一行五人整装启程直奔位于吉林市东南方向50多公里的南马尾山。</p><p> 南马尾山,又叫马屁股山,顾名思义,山峰的形状似马的臀部。</p><p> 南马尾山位于吉林市旺起镇西南13.5公里处,属于吉林哈达岭,在吉林地区第二高峰摩天岭北东支终端,海拔1090.5千米,在吉林地区37座千米以上大山中排第25位。</p> <p> 出发前我们的队长在给我们每个人测量体温。疫情期间,聚合在一起一定要做好防疫的,看出来我们是个有组织有纪律的正规团队吧!</p> <p> 队长亲自开车,迎着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向快乐出发。</p> <p> 行进的路上,被路边绽放的杜鹃花吸引,来一张合影,当然了,按照惯例,出行的第一张合影必须有我们团队的旗帜,但是此次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旗帜的标志上戴了一个口罩。一个小小的举动却意义非凡,因为这是“后同龄人团队”的第一次活动,又是疫情期间。口罩和旗帜的巧妙结合,恰到好处的诠释了这次活动的意义和不同。</p> <p> 天空中飘下几滴雨,让杜鹃花更加娇艳欲滴。</p> <p> 欢笑中很快到达了旺起镇摩天村摩天水库。此时下起了小雨,天阴了下来。</p> <p> 雨大了起来,在车上避会儿雨,正好聊聊彼此分离这段时间各自的事儿。</p> <p> 不多会儿,雨停了。</p><p> 登山要经过水库,此时,正是采山野菜的时节,水库边有好多柳蒿芽,我们自然不会放过,先采一兜野菜再登山也不迟。</p> <p> 摩天水库已经承包给了个人,主人准备对坝堤提高加固,故水库的水放出去很多,露出泥泞的河床,别有一番风景。</p> <p> 这是流向水库的小溪。</p> <p> 翠绿的树、清澈的水、错落的石头组合成一幅美丽的风景,来一张合影,打出我们的第二幅旗帜“同龄人抗疫小分队”。</p> <p> 吉林的五月初树木刚刚长出嫩绿的树叶,这种翠翠嫩嫩的绿很短暂,也就不到一个星期。抓住这暂短的时刻,好好看看满目的翠绿。</p><p> 不远处有一座倒塌了一半的白房子,断壁残垣映衬着树更美水更幽,让眼前的画面灵动起来。</p> <p> 通往南马尾山的山路。</p><p> 绕过水库,登山,真正开始了。</p><p> 此时天晴了,车辙里的一汪清水映衬出碧蓝的天,让泥泞的山路变得美丽起来。</p> <p> 南马尾山是原始次生林。原生树木在被砍伐的树桩中看起来有点瑟瑟发抖。</p> <p> 山有多高水有多长,登山的路上看到好几条小溪。这组石头好像专为这条小溪而生,相互依搭护卫着小溪。</p> <p> 这条小溪的衣缕是枝草落叶,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小溪快乐的流淌着。</p> <p> 这条小溪干脆裸露开来,尽情的呼吸尽情的做着森林浴。</p> <p> 登山的路上看到山菜那是必须纳入囊中的。图中,右边的是刺嫩芽,左边的是牛魔广。去年在长白山脚下的二道白河认知的牛魔广这回算看到你的真面容了。</p> <p> 半山腰上有个池子,我看不出是天然形成还是人工挖掘,是不是有点长白山天池的意思。我都服了我自己,咋那么能想象呢!</p> <p> 山上不知名的小花开得“趾高气扬”。</p> <p> 在海拔700米处歇息一会儿。看看画面中我们衣服的颜色搭配的好吧。那位男士就是我们的队长,这是鲜花捧绿叶。</p> <p> 此时已是下午两点,我们采菜加登山已经历时近四个小时,三个女生有渴的有饿的有腿迈不开步的,望望看似近在咫尺的山头我们只好摇头作罢。</p><p> 山上的大梨树花满枝头。不知为什么,一看到洁白娇嫩小巧的梨花我就会想到“梨花带雨”这个词,眼前就会出现一位杏脸桃腮眼眉微垂的娇美女子,那是白居易诗词里的杨贵妃在哭泣吗?</p> <p> 快到山下时路过一大片人工杨树林。被砍伐的树桩和高耸入云的杨树形成鲜明的对比。</p> <p> 走出大山,回头望望,南马尾山安静地卧在那里,十二公里的穿越,在你的胸膛留下了我的足迹,希望你能记住我们。</p> <p> 给南马尾山和摩天岭一个完美的图片。</p> <p> 这是承包摩天水库的主人,正在笑呵呵的整理刚刚采回来的山菜“刺五加”。</p> <p> 主人很热情地为我们提供了桌椅。看看我们的野餐多丰富啊!</p> <p> 依山傍水的野餐,味道别样的好。</p><p> 光顾着吃了,忘记了形象,帽子歪了也不知道,对着镜头摆出一副自认为端庄得体的样子。</p> <p> 酒足饭饱,再来一张合影,打出我们今天的主题旗帜“我们在过愚人节”,当然,旗帜上还要别上一幅口罩,这是这次活动的特色。</p> <p> 看看时间还早,水库边的柳蒿芽又在向我们招手。准备再冲向野菜堆的队长看起来异常的兴奋,那是因为家乡的柳蒿芽是远在南京的队长夫人的最爱。</p> <p> 这是我的闺蜜。我俩约好今天一起戴斗笠,那是去年这个时候我们一同游北海红树林的纪念。</p> <p> “鹅鹅鹅,曲颈向天歌。”可是这只大白鹅看到我过来并没有高傲的向天歌,而是鹅头紧贴地面低吟浅唱,你这是在向我示爱吗?我又一次自恋。</p> <p> 水库边的柳蒿芽实在是太多了,不一会儿就采了一兜,不能太贪了。</p><p> “笑意写在脸上,</p><p> 哼一曲乡间小唱,</p><p> 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p> <p> 回程的路上,霞光从车窗照射进来。</p> <p> 路过前几天穿越的佛手山。</p> <p> 此时已是晚上六点多,汽车向着正西方向行驶。西下的太阳被一块云朵遮住,射出万道耀眼的白光,云朵中的阴影形成了一幅让人惊奇的画面~相互依偎亲昵的两条龙腾空出现。可惜我没有照相机,手机拍照无法将这美妙的画面完美的表现出来。</p> <p> 我们的队长是个博学多才的人,更是个热情无私奉献的人。听说他最近要出一本散文集《年华》,我们都在急不可待地等候入手一本时,他今天送给我们每人一本《年华》的修正本,作为我们忠实队友的礼物。</p> <p> 说起这次登南马尾山,还有一则有趣的故事。</p><p> 我们这个团队,队友几乎都是同学和同学的朋友或同事,队员五十余人基本固定,所以队友之间非常熟悉,关系也比较纯粹。今年4月1日愚人节晚上八点,队长在团队微信群里发布团队公告:团队即组织“抗疫小分队”出游,现在开始报名。因为那天是愚人节,加上以前的愚人节里队长“愚过”队友,所以那天报名参加活动的加上队长只有我们五人,我呢,因为太热爱队长了,所以不管公告的真假一律跟从。让那些望眼欲穿等待出游的队友意想不到的是,这次队长的愚人节出游公告竟是真的,哈哈,当队友们看到我的美篇游记时一定是后悔莫及,因为我们这次活动是秘密进行的,要的就是给大家制造一个惊喜。</p><p> 这就是我非常热爱的团队,因为有一个才华横溢、无私奉献的队长,在他的带领下,这个团队满满的正能量,队长呢,总会给你制造出各种惊喜,让你快乐不断,让你期待多多。</p> <p> 最后,用队长王俊岩第一部散文集《年华》里的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游记,并期待早日拜读作者的第二部和第三部作品《诗言》、《景情》。</p><p> “我觉得不管是谁都有自己的故事,只要讲出来就会充满正能量。”</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后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为了“同龄人抗疫小分队”出游圆满、快乐、惊奇、有趣,队长王俊岩提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自掏腰包购买了“电子测温仪”和制作旗帜,并一路亲自驾车。在此,感谢队长王俊岩的辛勤付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