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一夜琵琶语, 玉指之间皆是情!》刘建军摄影/撰文

刘建军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几日,有朋友之女,要在四川音乐学院开独奏音乐会,请我去帮忙拍些演出照,这位音乐会主角,是中央音乐学院科班硕士,现任川音教师的青年琵琶演奏家邹宇。虽说尚属晚辈新锐,但拉开了架势,敢在这西南地区最高音乐学府的殿堂上开专场独奏音乐会,毕竟后生可畏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幕启,只见邹宇,一袭红裙,轻盈登场。“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继而敛息凝神,轻挑絲弦,小试一曲,满座听众,竟渐入佳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半场,邹宇一人独奏,曲目也选得清淡,这是需要人静心去品味的。后半场辅以庞大乐队伴奏,场面自然恢宏了不少,曲风也激昂高扬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我手中端着相机,耳中灌满邹宇的琴音,双眼渐次迷离起来,思绪也游走至千多年前的“浔洋江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br></p><p>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开篇的诗行,其中佳句迭出,意象丰富!诗中除了对琵琶女身世寄寓的同情,和勾起自身遭貶谪“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喟叹,更不乏对琵琶演奏者的神态,演奏的技艺,曲调的开合,声音的情韵所作的精采的描绘!</p><p> </p><p><br></p><p> 譬如:“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生平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再如:“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喞喞。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p> <p><br></p><p> 千古名篇《琵琶行》,千古绝唱,亦《琵琶行》!</p><p> </p><p><br></p><p> 琵琶,这件古老的民族乐器,因有了这佳诗绝句,更家喻戸晓,更为世人喜闻乐见。而白翁之后,能用文学语言如此生动形象,意境高妙地描绘乐器演奏的,恐再难觅他人。</p><p> </p><p><br></p><p> 白诗,也为我们赏析音乐,读懂音乐,提供了最好的索引和范本。 作为音乐演奏家,当然要有高超精湛的技艺,那才能驾轻就熟,随心所欲,挥洒自如。但演奏家的追求,绝不应仅止步于此!技巧与艺术,形式与内容,必须如水乳般交融。</p><p> </p><p><br></p><p> 邹宇作为科班出身,经名师打磨,加上自身刻苦习艺多年,技术功底扎实,演奏水平了得。从她当晚场上的淋漓发挥,以及观众的热烈反响看,皆与之密不可分,艺高人大胆,技深惊四座嘛!然而,我则更欣赏她琵琶演奏中所透出的艺术表现的张力,和对乐曲理解的深度,艺术处理的收放自如,以及内心“情”的倾注,“情”的渲染! 听邹宇琵琶演奏,真的是——漫卷轻抒,有如行云流水,疾挑狂拨,胜似千军万马!</p><p> </p><p><br></p><p> 年轻人初学艺,毎毎容易忽略内容和情感的解析与表达,而只注重技法的组合,和技巧的炫耀。需知精妙的音律,往往是厚积薄发,乐音盖出自弦外矣! 这样的经历感受,从前我也有过。及至年岁稍长,阅历渐丰,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自觉已到达了一种几欲喷发渲泄的程度,而此时,当你再拿起琴,举起弓,才深悟到所奏出的每一个音符,它所应承载的情感份量,岂止是五线谱上的一个符号而已!</p><p><br></p> <p>  </p><p> 当然,艺术的表现与艺术的欣赏是双向的。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白翁当年若没有被贬江州的人生际遇,就不会对琵琶女的悲苦身世感同身受,从而激发起内心深处的共振,进而慨然而吟,金石为开,写下这传世名篇!</p><p><br></p><p> 同理,音乐也是需要学会鉴赏的。不然,虽身处琴台乐会,虽不至于成了“对牛弹琴”的牛,也难免一知半解,不知所云,做了音乐的“盲人”。所以,除了要大致知晓各个种类艺术的入门方法,更要凭借自身的生活、情感底蕴,去找寻与艺术作品的交汇共鸣点,方能充分领略其中的至真,大美!无论这艺术品是一幅画,一首诗,抑或是一段华彩的乐章……</p> <p><br></p><p> 二0一二年六月七日夜于雅安寓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