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哈喽,大家好,我是五一中队的杨芯芯,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名字叫:法老之蛇,让我们开始吧。</p> <p>实验材料:</p><p> 酒精、小苏打、糖、打火器(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锡纸(没有的话可以用容器,尽量是一个大的两个小的)、沙子(没有的话,可以用马路边的土)。</p><p><br></p><p> 实验视频(分两段):</p><p> 第一段:</p> <p>实验过程:</p><p> 首先把锡纸铺平,之后把土或者沙子倒在锡纸上,然后再把小苏打和糖按一比四的比例混合均匀,混合均匀后,再加一点土或沙子,继续混合均匀。我们把混合均匀后的小苏打和糖倒在土上或沙子上,在小苏打和糖的周围,也就是土或沙子的上面撒上一圈酒精,之后用打火机点燃酒精(一定要小心,不要伤到自己),等酒精燃尽后,就成了我们看到的法老之蛇了。</p><p>第二段:</p> <p>半成品:</p> <p>实验由来:</p><p> 法老之蛇,据说是在埃及开发法老墓时发现的,当时在墙壁上发现的。只不过后来有一种实验现象,跟法老之蛇很像,所以给它命名为:法老之蛇。</p><p>实验原理:</p><p> 法老之蛇是肿胀反应中最著名的蛇,绰号法老之蛇。硫氰酸汞受热时容易分解,由于体积大,会迅速膨胀,蜿蜒成蛇形。那大家肯定会问硫氰酸汞是什么?那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硫氰酸汞吧!</p><p> 硫氰化汞的外观为白色粉末或针状结晶。无气味。约在165℃分解为金属汞和氮气等。溶于稀盐酸、氰化碱和氯化碱溶液,微溶于冷水,较多溶于热水并同时分解。有毒。硫氰化汞可溶于苯、己烷及甲基异丁基酮等有机溶剂中。硫氰化汞可以由含有汞离子及硫氰酸根离子的溶液反应而成,由于硫氰化汞对水的溶解度很低,会形成沉淀。硫氰化汞可用在化学合成中,在合成含硫氰酸根及汞离子的化合物时也会用到硫氰化汞。硫氰化汞也可以用在有机合成中,和有机化合物进行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用硫氰酸根取代化合物中的卤素。因为硫氰酸根的二端都会与有机化合物反应,所产生的产物会是二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一种是硫氰酸根中硫和有机化合物的碳链连结,另一种则是用氮元素和有机化合物的碳链连结。既然我们了解了硫氰化汞,那继续来了解一下法老之蛇的实验原理吧。</p><p> 硫氰化汞不溶于水,可由硝酸百汞和硫氰化钾溶液反应制得,并以Fe3+作指示剂,当溶液变成红色度时,说明Hg2+已完全沉淀,如果问硫氰化钾过量,硫氰化汞则会生成络合物而溶解。</p><p> Hg2+ + 2SCNˉ=Hg(SCN)₂↓</p><p> 硫氰化汞受热答易分解,且体积膨胀很大,曲曲折回折生长成蛇形。其化学反应大致答如下:</p><p> 4Hg(SCN)₂ =4HgS + 2CS₂ + 3(CN)₂↑ + N₂↑</p><p> </p><p> 摘自百度百科</p><p><br></p><p><br></p><p> 参与拍摄人员:杨芯芯,刘思源</p><p> 拍摄:杨芯芯,刘思源</p><p> 实验人员:杨芯芯,刘思源</p><p> 后期剪辑:刘思源</p><p> 篇制作:杨芯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