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去功利化”,培育堂堂正正的中国人</b></h3><h1><b>------来自疏勒二小援疆老师的思考</b></h1> <h1><b>2020年3月上旬,开学遥遥无期,殷昌峰从山东淄博转乘多个交通工具来到新疆疏勒,主持学校工作,那个时候是山东疫情防控的紧急关头,殷昌峰又是独自1人,可想而知路上有多少困难,估计殷校长也是2020年山东援疆到达疏勒的第一个人。当时我得知这个消息,也很惊讶,也很担心,我打电话问其他援疆同志什么时候出发时,殷校长回答“疫情严重,你出发还早着呢,在家安心休息吧,难得多陪陪家人。”校长的这一句话,作为一名老师,听了之后心里很温暖,也有很多的反思。这些反思一部分是受殷校长启发的。</b></h1><p><br></p> <h1><br></h1><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01教育要培育全面发展的人</b></h1><p><br></p><h1><b>2018年来到疏勒县第二小学,那时也是缺教师,殷昌峰校长提出了“去功利化”,回归培养人的初心;同时真正开启了“全学科育人”。英国诗人多恩说过:“没有人是与世隔绝的孤岛。”我们所有人都是命运共同体,教育的价值就是把每一个个体培养成为有道德情怀、知识能力、忠于职责、勇于奉献、身体健康的人,只有通过教育把每一个人都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我们的命运共同体中的每个人才能同舟共济。长期以来,老师和学校比较重视德育与智育,相对忽视了美育、体育与劳动教育。体育是身体层面的发展,是其他各育的前提和基础,智育、德育和美育属于心智层面的发展,劳动教育是实践层面的发展。疫情防控中,暴露出了教育中深层次问题,学生卫生应急素养教育缺失,生命教育、健康教育不够系统,安全意识不强等。孔子云:君子不器。即教育是培养有道德、有情怀的君子,而不是工具。教育一定要“去功利化”,回归培养人的初心,这样才能培养好每一个孩子,为构建健康的命运共同体打好基石。</b></h1><p><br></p> <h1><br></h1><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02教育要培育顶天立地的中国人</b></h1><p><br></p><h1><b>在多次会议上,殷昌峰校长谈到了“培养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重要性。教书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者的崇高使命,老师和学校要站在未来社会的需要上培育人才,基础教育要为孩子40岁做准备,甚至50岁做准备。头顶的天,是我们共同的国;立身的地,是我们共建的家。“顶天立地”就是家国担当。迎战疫情,迎面成长,教育一定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我们要致力于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成为“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促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思考我们培养的人如何有力促进社会的科学有序运转,如何促进人类和自然界生物的和谐共处,也由此思考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工作者应该承担起怎样的历史使命。教育必将“去功利化”,返璞归真到人本身的发展,教育要为社会的进步培育优秀的人,要为强国梦的实现培育更多有担当、有能力、有创造的人。</b></h1><p><br></p> <p><br></p><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03教育要争取多一份理解和尊重</b></h1><p><br></p><h1><b>希望社会理解小学老师。这里感受最深的是疏勒二小的70名班主任,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家长担当了教师的角色。没有一丝准备的家长,尝到了当教师的滋味。孩子们被家长称为“神兽”。一个“神”字,多么可爱;一个“兽”字,又是多么无奈,当然网上也出了很多“段子”。但是,不知道家长们是否理解了教师工作的辛苦?社会是否对教育、对教师多了一份敬重。学校要抓住这一契机,做好教育、教师的宣传工作,希望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专业和教育的使命多一份理解和激励。</b></h1><p><br></p> <h1><b>教育是极其艰巨而复杂的育人事业,教师每天挑起一份重担,担子的一端挑起孩子的未来,担子的另一端挑起祖国的明天,教师需要日夜兼程、探索规律、拼搏前行。</b></h1> <h1><b>教育要培育真正的人,培养热爱生活的人,体格健壮的人,精神高大的人,灵魂高雅的人,思想丰富的人,善于创造的人、乐于奉献的人,这些合在一起就是培育堂堂正正的中国人。</b></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