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9课《剃头大师》知识点+图文讲解

五会作文

<p><b style="color: rgb(1, 1, 1);">五会作文梧桐校区</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3663681145邢老师</b></p> <p>知识点</p><p>一、生字组词</p><p>表biǎo(表兄、表弟、表示、手表)</p><p>胆dǎn(胆小、胆量、胆子、提心吊胆)</p><p>鬼guǐ(鬼怪、鬼子、魔鬼、小鬼)</p><p>理lǐ(理发、理由、整理、道理)</p><p>夺duó(抢夺、夺走、争夺、夺门而逃)</p><p>骂mà(责骂、打骂、骂人、叫骂)</p><p>仇chóu(报仇、仇人、仇视、仇家)</p><p>差chà(差别、相差、差等、差了点)</p><p>付fù(付钱、支付、付款、一付手套)</p><p>倍bèi(双倍、成倍、加倍、精神百倍)</p><p>虽suī(虽然、虽说、虽则、虽复)</p><p>件jiàn(文件、软件、条件、事件)</p><p>二、易错字</p><p>“表”的上部是三横一短竖,不要把竖画写成竖撇一笔拉通。   </p><p>“鬼”的首笔是短撇,不要写成刀字头;竖弯钩里面是撇折、点,不要写成点。</p><p>“差”上部是三横加竖撇,注意和“表”字区别;下面是“工”,不要写成“王”。</p><p>“倍”左边是单人旁,不要写成双人旁;右下部是“口”,不要多加一横写成“音”。</p><p>三、多音字</p><p>处chǔ(处理)chù(到处)</p><p>折zhé(折磨)zhē(折腾)shé(折本)</p><p>仇chóu(仇人)qiú(姓仇)</p><p>四、近义词</p><p>抗议——抗争 锃亮——闪亮 摆布——操纵</p><p>折磨——煎熬 央求——恳求 处置——处理</p><p>天分——天资 清除——消除</p><p>规规矩矩——老老实实</p><p>五、反义词</p><p>胆小——勇敢 抗议——遵守 痛苦——快乐</p><p>折磨——享受 倒霉——幸运 被迫——自愿</p><p>坑坑洼洼——平平坦坦</p><p>六、课文分段</p><p>第一部分(1):写小沙天生有“四怕”。  </p><p>第二部分(2~6):写以前小沙是怎样理发的。   </p><p>第三部分(7~18):写“我”给小沙理发,因为手艺太糟糕,最后小沙只能去理发店剃了个光头。</p><p>七、句子解析</p><p>1.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否则,小沙准会夺门而逃。</p><p>夺门而逃:表现出小沙一进理发店就小沙十分慌张的样子,甚至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地逃跑。作者通过对姑父的“押”“执”“监督”动作描写,衬托出小沙害怕剃头的程度。</p><p>2.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老师傅耳朵不好,所以听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得 锃亮的剃刀,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头儿摆布。</p><p>“锃亮”老师傅的剃刀经常磨,反着光发着亮。因为小沙骂的“害人精”,老师傅听不清;而那“锃亮的剃刀”又最容易让人做噩梦,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地由老头儿摆布。</p><p>3.最痛苦的是,老剃头师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p><p>“老掉牙”的 推剪“咬住”“不放”,表现了小沙由人摆布的痛苦样子,生动、形象,用词准确。</p><p>4.这次,小沙的头发很长了,他知道姑父绝不肯让他这样过年,可他又怕再去理发店受折磨,就央求我替他剪头发,并答应剪完后付给我五元钱。</p><p>“折磨”联系上文,指的是一绺头发被咬住不放、碎头发掉在脖子里,让小沙遭受痛苦。 “央求”形象的表现出小沙对去理发店的惧怕,对我能替她剪头发的渴望。</p><p>5.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头发。</p><p>“这儿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一刀”体现出“我”剪的很随意,为后文作了铺垫。这句话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姑父的大睡衣比成熊皮。</p><p>6.我剪掉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p><p>“可惜”“遭”形象的表现出我的慌张,心理已经乱了,不知所措。这两句话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沙的坑坑洼洼的头比成了梯田,生动的描写出我的胡乱剪的结果。</p><p>八、问题归纳</p><p>1.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这一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表弟小沙天生有“四怕”,为后文写他去理发店里 剃头埋下了伏笔。   </p><p>2.阅读第2~6自然段,回答问题。   </p><p>(1)第2、3自然段是怎样表现小沙害怕剃头的?</p><p>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拿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着,否则小沙就会逃跑。小沙会骂给他剃头的师傅是“害人精”,还用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  </p><p>(2)以前都是谁给小沙理发的?为什么是他来理发?</p><p>以前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给小沙理发。因为老师傅耳朵不好, 听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这让小沙又害怕又无可奈何,所以只得由老师傅摆布。   </p><p>(3)老剃头师傅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小沙在此过程中有怎样的表现和感受?</p><p>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老师傅眼神也差,总把 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一会儿痛一会儿痒,就跟受刑一样,让小沙受尽了“折磨”。更让小沙不高兴的是,难受完了,还得付给老师傅双倍的钱。   </p><p>3.阅读第7~18自然段,回答问题。</p><p>(1)这部分中的哪些段落写了“我”给小沙理发?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什么?  </p><p>第10、16两个自然段中运用了动作描写,写“我”给小沙理发。第10自然段中“围 上”睡衣、“摆出”架势、“剪下”头发等描写,表现了“我”是如何给小沙理发的。“嚓嚓两剪刀”“剪下一堆头发”,说明“我”剪头发时动作干净利落,毫不犹豫。第16自然段中“剪掉”“修了修”,写“我”在把头发剪坏以后想尽量弥补,结果越搞越糟。   </p><p>(2)“我”是怎样给小沙剪头发的?成果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p><p>①“我”毫不吝惜地剪了很多头发下来,从第12自然段“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姑父的睡衣就像 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此处运用比喻,说明被“我”剪掉的头发之多)可以看出来。  </p><p>②“我”下剪刀的时候毫无章法,只图痛快,从第12自然段“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第13自然段“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可以看出来。   </p><p>③“我” 知道自己剪坏了以后,急于补救,却越修越糟,从第16自然段“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 头皮”“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可以看出来。   </p><p>(3)小沙在“我”给他理发的过程中有怎样的表现?</p><p>刚开始时,他“有些慌”,怕被“我”剪破耳朵;当他看见“我”真剪下头发来时,很高兴;当他听见“我”叫“坏了”时,只摸了摸耳朵,确定耳朵没受伤,就表示无所谓;最后剪完了,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被自己的丑模样吓到了。   </p><p>(4)“我”这个剃头大师服务得好不好?为什么?</p><p>服务得不好。因为“我”的一通乱剪,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姑父睡衣上的碎头发怎么也清除不干净,害得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最后“我”也没得到小沙 答应付给“我”的五块钱。</p><p>4.“害人精”是一个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也是日常口语,这类词语具有很强的生动性,而且生命力强。我知道这样的词语有:马屁精、精灵鬼、替罪羊、墙头草、马后炮。</p><p>九、课文主题</p><p>本文讲描述了小沙怕去理发店剃头而央求我为他剪头发,结果剪成梯田样,最后被迫剃成光头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快乐的怀念,对生活的热爱之情。</p><p>十、教材课后习题</p><p>朗读课文,说说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p><p>老剃头师傅: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p><p>“我”: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p><p>一边默读一边想,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p><p>◇“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p><p>◇“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p><p>1.“剃头大师”指的是“我”,“害人精”是指剃头师傅。因为“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所以称自己是“剃头大师”。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所以称老剃头师傅是“害人精”。</p><p>2.因为表弟小沙央求“我”给他理发,还答应给我五块钱,我可以在他头上随意乱剪,只要能把头发剪下来,没伤到耳朵,小沙就觉得满足,所以“我”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p><p>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p><p>因为课文讲述的是童年的趣事,主要内容是写表弟小沙不想上理发店理发,而央求“我”给他理发,还答应给“我”五块钱。“我”自认为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所以课文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旨在表现儿童的天真和幼稚,凸显童年的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