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庙镇200年古宅亟待保护

cmeng76128

<p>  砀山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但是砀山传统的民居到底是什么样的?相信大部分砀山人的脑海里都是一片空白。在玄庙镇吴寨行政村西刘庄村中央,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宅,据村里老人讲,这个古宅是清朝地主刘开山的住宅,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斑驳的墙体、坍塌的屋顶,不了解它历史的人很难看出它曾经的辉煌。</p><p> 据刘开山近门的后代刘运良介绍,当年的刘氏家族是砀山县数一数二的大家户,这个宅子是刘开山的父亲刘增伦所建,是一座“五进三出”的大院落,仿照当时的县衙建造,非常气派。抗日战争的时候,日本人放火烧毁一部分,解放后又有一部分分给了个人,现在只剩下了两进院子,目前属于村集体所有。</p><p> 古宅为典型的四合院布局,具有清代北方民居的显著特点,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屋檐、屋山处有大量的砖雕装饰,雕刻工艺可谓非常精美。特别是屋山上的砖雕,能看出“葡萄百子”“鲤鱼戏莲”等内容。刘氏古宅的精美程度虽然比不上乔家大院等山西古民居,但是在古民居遗存极为匮乏的皖北地区来说,它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艺术价值不容忽视。</p><p> 刘氏古宅是砀山发展沿革的见证,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和记忆符号,刘氏古宅以及散落周边的传统“腰子墙”土坯房越来越变得不可替代,可以说,它是砀山乃至整个皖北地区历史记录价值的主要体现。刘氏古宅是不可移动的文物遗存,与砀山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关联密切,如果开发利用得当,作为建筑文化遗产,它同样能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p><p> 现在古宅的大门口成了古稀老人闲话家常和小孩嬉戏玩耍的聚点。时光流逝,社会变迁,一代一代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此行听老人们讲了很多关于这座古宅的故事。人们看着它、讲着故事,不经意间就会流露出惋惜的神情。喜欢旅游的人都知道,出行某地,不一定看高楼大厦,但是会走街串巷寻看历史建筑,因为老宅既可以是一个地方历史发展的脉络,也可以是一个家族世代延续的人间烟火。希望文物保护部门能想办法把刘开山古宅保护起来,使这一反映皖北地区古老农耕文明的宝贵遗产得以重焕光彩。(图文:崔猛)</p> ↑空中俯瞰刘开山古宅(红线内),部分建筑的顶陆续被换成了红瓦和彩钢瓦 ↑村民从刘氏古宅经过,让人忽生“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物是人非之感 ↑从墙外看古宅内现存的建筑群 ↑昔日豪华的府邸只剩下高大的残垣断壁 ↑现存刘开山古宅大门 ↑现存刘开山古宅大门 ↑古宅现存的第一进院落 ↑刘开山古宅第一进院落东北角残存的建筑 ↑部分建筑墙体保持完好 ↑第一进院落的主房主体保存完好,部分房顶进行了倒瓦 ↑第一进院落东北角建筑布局错落有致 ↑经过近200年的风雨,部分建筑主体依然完整 ↑经过近200年的风雨,部分建筑主体依然完整 ↑古宅第一进院落的西厢房 ↑古宅大门的门楼上装饰着彩绘木板和七彩砖雕,典雅而华丽 ↑古宅大门下雕刻着花纹的巨大门枕石 ↑古宅内两层结构的小楼檐饰精美 ↑刘开山古宅残存的后墙 ↑古宅第二进院落东厢房残壁 ↑部分建筑屋顶失修坍塌,亟待保护 ↑部分屋顶还是一百多年前的结构,已经出现失修坍塌 ↑部分老房里的梁头和檩木保存完好,但是屋顶的黛色小瓦经过了更换 ↑部分房屋的大梁和檩木保存完好 ↑刘开山古宅的墙体厚度达到50余公分,非常厚重结实 ↑屋檐、屋山用了大量精美的花砖来装饰,尽显砀山传统建筑工艺之美 ↑用了大量的雕花砖装饰屋檐 ↑用了大量的雕花砖装饰屋檐 ↑砖雕花纹古朴典雅 ↑古宅屋山顶是圆弧状的 ↑第一进院落西厢房的顶梁柱 ↑屋山上精美的雕花砖 ↑屋山上精美的雕花砖 ↑屋角上的装饰性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