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骑游“霍元甲故乡~小南河村”和“中国第一庄~大邱庄”

天津天鹅湖

<p>5月6日,这是天津《骑游天下》车队(户外运动俱乐部)自“疫情”以来第一次组织的小范围的几位女神大侠小长途天津周边~小南河村霍元甲故居及团泊湖和静海区等骑游活动。</p><p> 今天是个好日子,红日出升,天气做美,气温在14~25摄氏度,东南风3级,非常适宜户外活动。骑友们商定7:30在天津“曹庄花卉市场”汇合出发。</p><p>骑行路线(见图):武清区(G103)~北辰区~~天津外环西路~津涞公路(天津理工大学)~团泊大道(小南河村霍元甲纪念馆)~萨马兰奇纪念馆~团泊湖环湖西路~环湖南路~大邱庄文化公园、游玩香港街、当年大邱庄带头致富人“禹作敏”修建的非常气派的牌楼,也是当年风靡一时近千名解放军和武警及公安包围大邱庄村口对峙的地方。返回经~团王线至团泊大道原路返回。骑行近150公里,胜利完成骑游活动。</p> <p>第一站。天津曹庄子花卉市场</p><p>曹庄花卉位于天津市西青区中北镇曹庄村东侧,西外环七号桥北,东靠天津市区,西临海内外闻名的魅力名镇杨柳青,成为我市首屈一指的花乡,“香飘万里”。景点级别AAAAA</p> <p>曹庄花卉市场拥有亚洲最大的室内热带植物观光温室,全国一流的规范化观赏鱼交易中心,是华北地区最大的花卉集散地。</p> <p>曹庄花卉所在的中北镇曹庄村,是全国闻名的“中国晚香玉之乡”,自清末就盛产“晚香玉”、“霸王鞭”、“菊花”等花卉品种,因其花卉质量上乘,价格低廉且经营品种丰富,销量辐射“三北地区”,被授予“全国重点花卉市场”等荣誉称号。花卉经济的长足发展催生了花卉旅游。</p> <p>2003年建成开放的天津热带植物观光园,与曹庄花卉市场紧密相邻,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人工模拟的热带雨林气候环境,使园内四季如春,冬暖夏凉,广为游客所称道。曹庄花卉有五大观光、休闲、科教、购物、娱乐功能区。首先迎接客人的是名贵花卉观赏购物区,这里不仅云集了世界各地的各种时令、名贵花卉,与花卉相关的各种产品更是琳琅满目,是一个世界花卉的大观园。观赏鱼休闲购物区集中了世界各类珍稀、名贵观赏鱼类。而集观赏娱乐、休闲购物、科普教育各种功能于一体的天津热带植物观光园,则自成一体,被人们称作北方的“西双版纳”。</p><p><br></p><p><br></p> <p>世界花卉文化、雨林文化与新兴的宠物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巧妙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花鸟鱼虫源于自然,怡情养性乐在其中”的绝美画卷。</p> <p>第二站:霍元甲纪念馆</p><p>精武元祖霍元甲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武术家,他于1868年1月18日出生于天津市西青区小南河村,今人所见的霍元甲故居乃是依据史料重新翻修而成的。霍元甲以其精湛的武术技艺和强烈的爱国精神名震中外,他所倡导的精武精神得以流传至今井发扬光大。如今,精武体育会已遍布国内外,在东南亚尤为盛行。小南河村亦因此被称作精武镇。</p> <p>霍元甲纪念馆</p> <p>霍元甲纪念馆</p> <p>英雄霍元甲陵园</p> <p>霍元甲纪念馆</p> <p>英雄霍元甲像</p> <p>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字俊卿,生于天津静海县。霍元甲出身镖师家庭,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幼年体弱,在27岁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乡,时常挑柴到天津去卖。28岁后到天津当上码头装卸工,后来在农劲荪开设的怀庆药栈当帮工,升任掌柜。1909年,41岁的霍元甲,由农劲荪介绍来上海,接受由陈公哲、陈铁生所创办“精武体操会”中主教武术。被评为沧州十大武术名人。孙中山对霍元甲“以武保国强种”的胆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精武会成立10周年之际,他亲临大会,题写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以示对霍元甲的纪念。</p> <p>故居是一座青砖黛瓦土坯墙的农家三合院。跨进坐北朝南的小院,迎面是成福字影壁。 绕过影壁,是五间正房和东西两间厢房。走进正房的堂屋,可以看到屋内高悬着霍元甲的遗像,遗像两侧挂着其次子霍东阁所写的唁联:“一生侠义, 盖世英雄”,这是对霍元甲英雄一生的精辟评价。</p> <p>出生:</p><p>1868年1月18日(天津静海小南河村)</p><p>祖籍:</p><p>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安乐屯</p><p>主要成就:</p><p>创办精武体育会</p> <p>第三站:萨马兰奇纪念馆</p> <p>萨马兰奇纪念铜像</p> <p>萨马兰奇纪念馆内部展厅</p> <p>萨马兰奇纪念馆内部展厅</p> <p>萨马兰奇纪念馆内部展厅</p> <p>萨马兰奇纪念像</p> <p>萨马兰奇纪念馆建筑</p> <p>萨马兰奇纪念馆建筑</p> <p>萨马兰奇纪念馆建筑</p> <p>萨马兰奇纪念馆建筑</p> <p>萨马兰奇纪念馆建筑</p> <p>第三站:团泊湖团泊风景区</p><p>大邱庄附近的团泊风景区是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兴建列入市级十大旅游区之一。距天津市中心24公里,靠近天津新港、天津机场及京福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和京沪铁路。规划面积8200公顷,开发建设多功能、综合性风景区。团泊风景区的团泊湖占地6666.7公顷,蓄水量达到1.8亿立方米,是华北地区唯一无污染水域。湖区碧水粼洵,获苇环生,鸥鸟翔集,锦鳞游汇,被誉为“华北明珠”。 团泊风景区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热水储量达84亿立方米,距地表900米,水温达82℃(冬夏温差±2℃),含有铜、铁、钼、钴、钙等24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沐浴等特种旅游的最佳境地。珍贵的鸟类资源。区内珍禽候鸟繁多,天鹅、鸳鸯、白鹭、红鹬、柳莺等60多种候鸟栖息繁衍,是天津市两大自然保护区之一。</p><p>团泊风景区目前已修建了津淄公路津团路段和独流减河团泊大桥,拓宽了规划区内的部分道路并形成网络。区内新建一座3.5万KVA变电站,铺设了程控电话光缆,基本达到了“五通一平”。前期开发已在团泊湖中心建设了湖心岛游乐城和南岸“尧舜度假村”,以及湖东、西、南岸游船码头等设施,基本具备了消闲、度假、举办会议、观光旅游的设施和条件。</p> <p>第四站:“中国第一庄~大邱庄”曾经的神话</p><p>1978年至1993年,是大邱庄缔造神话的15年。在这15年间,大邱庄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率先崛起,成为中国老百姓心中顶礼膜拜的“圣地”,被称为“天下第一庄”。不少土生土长的大邱庄人同外人聊天时,经常会蹦出“过去”“以前”“原来”“从前”诸如此类的词汇。一般意义上来说,这些都是指1993年以前的生活。1993年以前,大邱庄至少有三样东西格外光鲜耀眼,以致让中国其他村庄的农民艳羡不已:一个超强的经济实力、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系和一位领导人。</p> <p>天下第一庄</p><p>大邱庄的起步,比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口号还要早。在举国茫然的1976年,时任大邱庄大队党支部书记的禹作敏,起用了村里人称“刘万能”的能人刘万明。</p> <p>历史介绍</p><p>车子从团泊洼水库旁驶过时,有微风在湖面上掀起些许涟漪,让人不由得想起诗人郭小川的诗:秋风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当年这首《团泊洼的秋天》,让人们记住了美丽的团泊洼。但自20世纪70年代末大邱庄横空出世起,团泊洼便已降为它的注脚——只有在提起大邱庄时,才会顺便提到它。 在百亿路口,满载钢管的卡车,首尾相接,等待着从路口通过。如今的大邱庄镇,已是全国的“焊管之乡”。这个称呼似乎没有人太在意,曾经的“天下第一庄”威名远播,大邱庄的后来者难以超越。 《纽约时报》曾于1992年报道:“这个村有4400人,却有16辆奔驰轿车和100多辆进口的豪华小轿车,1990年人均收入3400美元,是全国平均收入的10倍,1992年,工业产值据称达到了40亿元。”时钟回拨30年,70年代的大邱庄还是“春季白茫茫,秋季水汪汪,春种秋不收,糠菜半年粮”的光景。1977年,禹作敏的“大邱庄神话”开始上演。这个崇拜大寨、视陈永贵为榜样的中国传统农民,并没有走传统的农业发展道路。从他通过轧钢赚下第一桶金开始,到津美、万全、津海、尧舜四大企业集团陆续建立,大邱庄逐渐形成“以钢为纲”的工业集体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发展到顶端时,有人称中国农村即将进入“大邱庄时代”。1993年,禹作敏因窝藏、妨碍公务、行贿、非法拘禁等罪名被判处20年有期徒刑,从“神坛”落入监狱,中国农村不仅没有走入“大邱庄时代”,连大邱庄自己的时代也戛然而止。大邱庄随后经历了系列改革。大邱庄村改为大邱庄镇;四大企业改为四个街区;经过产权改革,集体经济转向民营;“从摇篮到坟墓”的14项福利制度陆续取消。在钢铁市场整体下滑的情况下,大邱庄一度没落。几番阵痛之后,大邱庄镇经过艰难转身,已在渐渐复苏。</p> <p>2002年以来,随着我国钢铁市场整体形势向好和企业产权关系的理顺,大邱庄开始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通过主动承接天津滨海新区产业转移和天津市内冶金企业外迁,2007年,大邱庄实现销售收入318亿元,占天津钢材产量30%以上。如今的大邱庄依稀又见到了当初的繁华,记者看到,豪华车在黄山路上穿梭,百亿路两旁大小企业林立,成千上万吨的钢管不停地从这里运向全国各地。大邱庄复苏的原因,专家认为一个是改制,通过吸纳大量个人和社会的资金,盘活了企业;另外是中国整体钢铁市场景气的大环境。大邱庄镇办公室主任杨明隽也认为改制至关重要。但改制同时给大邱庄带来的贫富分化,则让一些村民仍留恋禹作敏时代。</p> <p>大邱庄神话形成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法律意识淡薄,游戏规则待定。“一切向钱看”的基层创业人所置身的时代,隐约还透着草莽的色彩。而禹作敏,则为大邱庄烙下了一个时代的印记。</p> <p>大邱庄镇政府</p><p>大邱庄建村于明朝永乐二年即公元1404年。当时,明朝为开发中国北部的闲置土地,颁布了移民法规,一些移民便来到这片荒无人烟的土地,搭起了窝棚,开始了近似“刀耕火种”的落后生活,因当时这里移民以“邱”氏居多,便起名邱家庄,后改名大邱庄。随着人口的繁衍和迁入,到解放前夕全村有200多户,1600多人,主要有张、刘、李、马、禹五大姓。</p> <p>大邱庄的起步</p><p>大邱庄的起步,比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口号还要早。在举国茫然的1976年,时任大邱庄大队党支部书记的禹作敏,起用了村里人称“刘万能”的能人刘万明。刘原来在天津一家冶炼厂当工人,此人不仅懂冶炼技术,而且在天津的同行中有一批熟人。在禹作敏的大力支持下,刘万明利用大队凑起来的10万元钱,低价从轧钢厂买来旧部件,串成3台轧钢机搞冷轧,当年就赚了27万多元,第二年又赚了60多万元。如此下来,刘万明、刘万全兄弟俩成就了大邱庄的发家工厂,再以滚雪球办法,“母鸡下蛋”,由一个厂变成4个厂。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大邱庄的钢铁企业就开始迅速裂变、扩张,一个企业繁衍成几个,“以钢为纲”,带钢、线材、管材生产线一条接一条建起来。此时,支撑大邱庄集体经济的四大企业集团津美、万全、津海和尧舜也相继形成。1992年,大邱庄的企业发展到达一个顶峰。 当时,这个天津小村甚至惊动了《纽约时报》,他们这样写道:“这个村有4400人,却有16辆奔驰轿车和100多辆进口的豪华小轿车,1990年人均收入3400美元,是中国平均收入的10倍,1992年,大邱庄的工业产值据称达到了40亿元。”</p> <p>中国焊管第一乡</p><p>大邱庄人早已抛弃“天下第一庄”之名,如今打着“中国焊管第一乡”的名号对外宣传,并且,有数据显示这已经是个“以钢为纲”的乡镇,早在2006年时,钢铁的总产量达到了726万吨,焊管产量达到370万吨,当之无愧是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大邱庄镇主管宣传的杨主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下面的数据:从2002年下半年起,大邱庄的经济开始逐步复苏。2003年实现财政收入7200万,2004年实现财政收入1.5亿元,2006年又攀升到了2.4亿元的高度,2007年基本达到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00元。</p> <p>大邱庄文化公园</p> <p>记忆一段历史</p> <p>留下一次记忆</p> <p>大邱庄牌坊是当年“禹作敏”的见证历史,也是第一庄“庄主禹作敏”,当年村民和民兵持枪核弹与解放军对峙的地方。</p> <p>大邱庄香港街</p><p>见证历史的繁华与衰落</p> <p>大邱庄香港街</p> <p>香港街</p><p>如果所有的经济数据都在告诉你一个“活着”的大邱庄,那么不足一千米香港街则告诉你:15年前的大邱庄已经死了。这条街现在的衰破一望可知。香港街是一个常被媒体提起的地名,记载着大邱庄的兴衰起落。在香港街的拐角处,簇新的上岛咖啡很是扎眼。仔细去看,地址写的却是静海县城。香港街上称得上光鲜的还有一家文具店。在大邱庄的景致里,有的是宝马,有的是别墅,</p> <p>大邱庄文化公园</p> <p>大邱庄村口牌坊</p> <p>从1995年开始,大邱庄开始了改制,首先是从房子开始,大邱庄人买断自己的房子,3个月的时间,18万平方米的普通住宅和别墅全部出售给个人。接下来,大邱庄先后完成了医疗、物业管理、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等14项福利改革,禹作敏制定并一直延续了多年的待遇,几乎全部取消。</p> <p>“庄主禹作敏”的遗作,见证大邱庄的历史,但是这里的人们依然美丽如初。</p> <p>另一处是大名鼎鼎的九龙壁,背后“大邱庄变迁记”的铭文末署名为“禹作敏一九九零仲夏”。禹作敏曾经住过的别墅就在九龙壁斜对面的智慧园。</p> <p>大邱庄九龙壁</p> <p>九龙壁见证大邱庄的历史</p> <p>美女帅哥刚刚从霍元甲那里学习的招式,也亮亮相。</p> <p>大邱庄文化公园练练霍元甲的招式</p> <p>大邱庄是我们这代人记忆犹新的,当年风靡一时的致富带头人,轰然倒下,追寻那个时代的记忆和时代的变迁。</p> <p>我多次向往看看我们这代人的历史记忆,终于实现了。怀念历史,拥抱大邱庄,祝福大邱庄,繁华似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