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一直视意大利为后花园,每年有事没事都得溜达几次。今年头三个月已经进出三次。疑是脑子瓦特了?只能把酒问青天。<br></div><div><br></div><div>第三次来西西里,得换个活法。租了辆意粉国民车,大城市的不要,专奔穷乡僻壤,犄角旮瘩。学不了太白,就模仿霞客丈量脚步。</div><div><br></div><h3>离开巴勒莫,第一站前往切法卢(Cefalu),切法卢离巴勒莫不到百里,虽有长长海滩,但不是旅游胜地,只能作为巴勒莫后花园。直到本土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的,以切法卢作为拍摄地的电影《天堂电影院》于1988年11月17日在意大利上映,获1990年第62届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1989年第42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后,切法卢才渐渐有了点名气。该片讲述了主人公多多,喜欢看放映师艾佛特放电影,在胶片中找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后来多多远离故乡成为了一名电影导演。艾佛特死后给他留下的礼物引起他的回忆。看过影片,一声叹息。亚里士多德称;记忆是灵魂的刻痕。对芸芸众生来说;人生犹如一笔流水账,或有漪涟,也许世界早已忘记,至少自己还能记得自己。</h3><div><br></div> 切法卢的海滩。这种带细沙的沙滩在西西里是个稀罕物,大多数海边不是礁石磷峋就是悬崖断壁。可惜处在冬季,海滩上的遮阳伞全部拆去了,少了夏季五彩风光。 切法卢老城入口处。老城不大,绕城一圈用不到一小时。主要景点路线都标注图中。 千年洗衣坊。引山谷河水流经水槽,供居民洗衣之用。属当时的便民工程。 记得过去江南水乡布满了这种洗衣坊,长长的青石板台阶沿碮而下,有的还设有槌衣石。追朔也过千年。相似的是这些便民设施多是由当地乡绅捐赠建造。 自《罗马假日》以来,骑摩托的妙龄女子已成为意大利的靓丽画风。 如果不是这些晾晒的衣物,淡季的小城如同一个鬼城。 <h3>出门在外最让人头痛的是换洗衣服的处理,很难找到洗烘其全的洗晒衣服的场所。星级旅馆大多数不提供这种服务,能提供的要价奇高,一条短裤普遍索价4欧。这个价钱在沃玛能买半打。随换随扔短途尚可,长时间就成问题。沃玛不常在。因此隔几天就找一家有洗衣机的B&B。但有烘干机的极少。走遍世界只有在美国烘干机是家庭标配。其他发达国家90%家庭没有烘干机。有人高调地称:“保护地球"; 有人直截了当:”电费太贵"。这次曾住一豪宅,惊奇地发现他们家也没有烘干机。看来与国家规划,商家推广有关,与钱扯不上。在加州一年365天,有300天阳光普照,从未见穷人为省几个钢镚而自己晒衣服。</h3> 钓鱼用具店老板 穿过拱门就到沙滩海岬 老城背山面海。 黄昏前的后山。 后山教堂后院平台。 <h3>长长一条街上仅有这家帽子店开门。多亏这家店铺的灯光,使我还有兴致走下去。宁愿去荒蛮之城,又不愿在这里容忍这种满街门户紧闭钢栏铁门令人浑身不自在的感觉。</h3> 唯有切法卢大教堂还有一些游客。<div><br><div>1091年诺曼人打败穆斯林,建立诺曼王国,同时带来了基督教。1131年建成切法卢大教堂,标志西西里岛居民开始改信基督教。<br></div></div> 教堂前帘还保持穆斯林模式。 精美的基督耶稣马赛克壁画与蒙雷阿莱大教堂的和巴勒莫主教堂的同样模式。三座教堂都是诺曼时代建造,同样具备诺曼式、拜占庭式、穆斯林风格,因此共同列为世界文化历史遗产。 抽象派的彩窗 修道院 市中心广场 <h3>看见这辆警车长时间停在教堂前,脑子突然漂起一段画面:“把信仰交给上帝,把命运交给我”。这是《肖申克的救赎》典狱长对新进的囚犯的训话场景。</h3> 寻找餐厅,几乎全部停业。冬季旅游需要懂得舍去什么。 纹身店 这个路口总算有家店开门,可惜只有加热快餐。 通往山顶城堡的阶梯。 黄昏时的海滩。 切法卢的夜景 切法卢的拂晓。 <h3>罗马别墅(Roman Villa)的归属至今也是个迷。专家们(2011)相信别墅建于4世纪初,属于一个位于罗马帝国权力中心元老院贵族。别墅存活了150年。5世纪下半叶开始败落,12世纪一场泥石流彻底将它摧毁。1929年开始专业发掘,2004年结束。别墅本身无多大意思,主要是那3800平方米的马赛克地画展现当时工匠的精湛工艺。</h3> 别墅入口 别墅浴场 别墅中庭 中庭走廊马赛克地画 进门迎客图 战车勇士 小狩猎图 大狩猎图大约有3,40米长,4,5,米宽,描述狩猎和运输战利品的过程。(局部) 监工头(大狩猎图局部) 货船(大狩猎图局部) 大象上船(大狩猎图局部) 大象上船(大狩猎图局部) 狩猎勇士(大狩猎图局部) 主帅(大狩猎图局部) 公牛拉车(大狩猎图局部) 指挥船(大狩猎图局部) 女子竞技图 健身房 卡尔塔吉龙(Caltagirone)位于西西里中部,自古以生产瓷器为主业。是否能冠以"瓷都“还有待商诀,但那142阶镶有彩色图案瓷砖的大台阶已经为卡尔塔吉龙赢得了不容置疑的美名。每年五月的鲜花装饰和七月的烛光是该城的高光时分。 趁着人少把车停在山顶圣母教堂边上。 城市标志 圣母教堂广场台阶。后面是区博物馆。 <h3>信仰没有实力作后盾,很难讲什么自由。</h3> 从高处看城景 沿街几乎都是瓷器店。 <h3>看TA的眼睛👀。</h3> 巴洛克式阳台 拐进一家瓷器店兼瓷器工场。 听小伙子介绍制作流程。身后的窑先烧胚体,完成后加釉再烧,二道工程需56个小时才能完成。 完成这个头像涂釉需要4个钟头。画圆盘需2个小时。这份工作不容易,须经专业训练,工作时得全身投入,不能出错。当然瓷器价钱不菲,从2百欧到上千欧。 瓷画都贴在垂直面,只能从下往上看。 我对这位老兄说:”你的着装与瓷砖一样美“。他马上竖起标志手势。 卡尔塔吉龙也是个巴洛克式城市。 下城还有一段台阶,铺着红地毯。 <h3>问了当地人:“什么时候铺的?”。答:“圣诞期间”。</h3> 这块桌面要价多少? 老板张开五指:“5000欧,不还价”。 台阶边的小巷像城市的毛细血管四通八达。 <h3>大台阶还有《圣母颂》。</h3> 卡尔塔吉龙的庇护神。 再回眼看一下卡尔塔吉龙 土耳其台阶(Scale dei Turchi)是一块白色沉积岩形成阶梯样,位于二个沙滩中间,因与土耳其棉花堡相似故得名。2020年2月因为腐蚀和游客故意破坏,当地政府关闭了景点。不得不从铁丝网的洞中钻了过去..... 落日时分是最佳观赏时段。 这家建在沙滩上的餐厅无疑是最佳景观地,像油画里那样悠闲地欣赏落日。这家伙计不想做仅此一桌的生意,叫了半天,磨磨蹭蹭就是不来,只好悻悻离去..... <h3>意想不到,离开没有几分钟,刚刚转弯还未进酒店,有人冲出来拦住我的车,指着土耳其台阶大叫。我赶快下车一看,正要沉入海平面的太阳把土耳其台阶照的金光闪闪,足以亮瞎眼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