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小学老师

孙遂义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刘集镇政府办公楼</p> <p>  我小学时期的启蒙老师真不老少,还朦朦胧胧有记忆的老师有:李淑翠,王桂芝,刘其殿,宋保仓,杨明刚,杨清聚,胡保云,丁华亭,李德亮校长等等。只是限于当年条件不具备,这些老师的照片一张也没有存留下来。只记得对我影响最多的老师是杨明刚,胡保云,宋保仓,杨清聚、丁华亭,李德亮校长等。由于我一下学就参军入伍,在部队一干就是17年。转业后又不在本地工作,这些当年的老师一直都没有机会一一前往拜访,深感遗憾。现在,可能大多数老师已经功成名就,颐养天年了,还有的可能已经仙逝作古,天堂享福了。在此,仅以此文表示深深的怀念!</p> <p class="ql-block">一,杨明刚老师</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从孙庄寺小学转学来到刘集完全小学三年级(甲)班,杨明刚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担任我们的语文老师。学校当时分为南北两个校院,我们三年级、四年级在南校院(第二年是四年级、五年级)。南校院原来是一个地主大户庄院,庄院上房楼上楼下,两个偏房一左一右。上房楼上是老师宿舍兼办公室,楼下是四年级的教室(一个班),两个对面偏房为三年级甲乙两个班的教室。杨老师当年30岁左右,两只大眼睛恫恫有神,有两颗门牙略显突出,但不难看,而浓浓的黑发大背头显得洒脱英姿。中山装衣帽整齐,一米七零左右的个头走起路来刚劲有力,一身浩然正气,严肃有余。同学们迎头碰见,大都是不敢直视,绕道而行。</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治学严谨 ,课教的好。每篇课文总是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之后,把课文剖析得有条有理。重点词语反复讲解,生字,组词,造句总是抄在黑板上,让同学们记入课堂笔记,或留作课后作业。我们班共计有45—48名学生,男女基本各半。教室里没有课桌,同学们自带单人板凳,围着一排排长长的木板分组而坐,木板是由三个圆圆的泥土墩支撑成桌。每一排为一个小组,全班共有7个小组。因为我个子高,被分配在最后一组,从第二学期开始还被老师安排为小组组长。</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对课堂纪律要求严格,一旦发现有学生上课打瞌睡或不注意听讲,往往都是边讲课边走到近前,用小小的粉笔头抛了过去,促其惊醒,引起注意。发现来晚迟到的,一律靠墙站立,不得入座。对那些累教不改调皮捣蛋的学生,时不时的用罚站、训导、推搡等方式进行强化教育,使得班级各项活动井然有序,经常被学校评为先进班级,教学质量总是名列前茅。</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对班里学生爱护有加,特别是对那些自觉性强,学习成绩靠前,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同学经常是给于特殊的关照与呵护。记得有一年春天,因家里实在困难,我的学费迟迟没有交齐。每次老师让还没交齐学费的同学离座靠墙边站立时,总是感到脸上十分的无光和无奈。可是,回家向家人提起此事,得到的答复总是再等等,再等等吧,家里实在没钱。后来有一天上午自习课,杨老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拿出一张表,替我填上内容,让我在后边签上名字,并告诉我说:“只因为你学习不错,又能听话遵守学校纪律,表现好,减免剩下的学杂费一元钱”。当时我很感动,真心地给老师敬了一个礼。心里默默的想,一定好好学习,给杨老师争光。</p><p class="ql-block"> 我的三年级,四年级两年时间里,杨老师一直是我们班的班主任,都是教授语文课程。杨老师的言谈举止,处事方法和是非分明,为人师表对我影响很大。尤其是他一身正气,刚正不阿,敢于管理的风格,深深的感染着我,也为我后来思想基础的形成,打下了深刻的初期烙印,真真正正是我的启蒙老师。</p> <p class="ql-block">二,胡保云老师</p><p class="ql-block"> 胡保云老师是一名资历比较深的教师。从五年级到六年级都是我们的班主任,也是担任我们的语文授课老师。由于当年农村不太重视教育,重男轻女思想较重,在我们的班级里,女同学越来越少,还有一些不爱学习的男生,也放弃学业,回家务农。班级里学生在进入到五年级时,剩下了不到30名。最后升至五年级时,学校把甲乙两个班合并为一个大班,学生50多名。教室由原来的对面偏房升级到正面上房。半学期后南校院撤销,我们搬到了扩建后的北校院,把最大的北校院中的院中小院正屋分配给我们作为教室。</p><p class="ql-block"> 胡老师当年可能是离60岁不太远,课后爱叼个大烟袋,文绉绉的,一派老私学先生的派头。听说他曾经任过初中学校的教导主任,只因57年反右斗争中犯点错,被下放到小学任一般教师。因为学教的好,总是被安排担任高年级或者毕业班的老师,学校校长和其他校领导对其都十分尊重。 胡老师讲课,声情并茂。讲解课文,头头是道,渊博的知识显现无比。我们当年农村的孩子上学大多都比较晚,到小学高年级时都成了半大小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胡保云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们影响很深。</p><p class="ql-block"> 我感觉当年的语文课程,小学阶段都是抓的基础教育。如一二年级以死记硬背为主,三四年级是在死记硬背基础上侧重于组词造句,五六年级的重点是落实到了作文上。记得在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有一次老师给我们出的模拟考试作文题就有30多道,16k纸抄了将近两页,让我们利用一切时间进行习作,拿给老师批改,还说新作文题以后还有。胡老师常常给我们讲述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的写作要领。一些常见的写作技巧如: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倒叙、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等。胡老师深入浅出反复讲解和演习,使我们似懂非懂的幼稚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受益匪浅,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初步文化知识,为后来一步步的知识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胡老师还不顾年事已高,经常业余时间步行二三里,深入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倾听学生家长的意见和要求。课堂上或班会上,胡老师还总是给我们讲解一些人生哲理,鼓励我们认真学习,以古今中外英雄人物为楷模,树立远大理想,做好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思想准备。在我的印象中,胡老师不但是我们非常喜欢的师长,还是我们可敬可爱的长者。</p> <p>三,宋保仓老师</p><p> 宋保仓老师在我们学校里算是一名少壮派,年纪轻,有朝气,有活力,还有一股子冲劲。宋老师没有直接担任过我们的课程教学,因为他教的是低年级,只是在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中,他是一个组织者,我是一名参与者,有过不少的接触。感觉他虽然有时比较偏急,偏激,但是人品很好,对学生尽心尽力,关心备至,有一点老大哥长兄的味道。</p><p> 当年,老师们经常讲,人生有三大光荣。即1.少年时期加入少先队,2. 青年时期加入共青团,3.成年时期加入共产党。宋老师因为年轻,担任学校的团支部书记。小学的在校学生年纪都小,能够加入团组织的往往都是毕业班里才有。在我临近小学毕业之际,被批准加入了共青团组织,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深感无上荣光。在加入团组织之前 ,宋老师给我讲了许多共青团的知识,还要求我要学习好,劳动好,纪律好,做群众的表率。</p><p>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是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学校为了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召集全校师生为我们举行了隆重的入团宣誓仪式。宋老师主持宣誓,李德亮校长代表学校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示了祝贺,提出了希望,还号召全校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做共产主义接班人。</p><p> 在举行入团仪式的前一天,为了不耽误第二天上午八点的大会如期举行,宋老师在学校下午放学后,来回步行50华里赶到当时的构林区,取回了我们两名新入团团员的团徽。对宋老师的敬业精神,打内心里深深地敬佩。非常遗憾的是,宋老师在后来调动到曾家小学的任职过程中,不知什么原因,被校长私下里放言是猪八戒背个烂箱子——人没人,货没货,受到了不白之冤,唉!</p> <p>四,杨清聚老师、丁华亭老师</p><p> 杨老师是学校里的音乐老师,负责大多数班级的音乐课。每逢佳节日与重要活动,学校的文艺活动都离不开杨清聚老师的组织、指挥和参与。我们当年学唱的革命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社员都是向阳花》、《歌唱二郎山》、《歌唱二小放牛郎》、《打靶归来》、《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等等都是杨老师教的。记得好像是有一年庆祝五一劳动节,学校组织了一场联欢会。杨老师带领我们班的刘德玲、朱德荣等同学表演了赶着马车去拉萨的《逛新城》。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引来了全场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p><p> 杨老师多才多艺,在我们学校工作了好多年。他不但是学校的音乐老师,还常年担任四年级、五年级的数学课。他音乐课教的好,数学课也是最棒的。他人很谦和,为人低调,从不批评学生,同学们都爱听他讲课。课后有什么疑问,找到杨老师,总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解释了又解释。是我们非常尊敬的一位好老师。</p><p> 丁华亭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年纪接近退休年龄,身体不是太好。与胡保云老师住在一个教师宿舍,胡老师住在门朝西的北头一间,丁老师住在南头一间,中间的明间空着放一些杂物。后来由于我们是毕业班,为了加强教学质量,胡老师教我们语文,丁老师教我们数学。丁老师数学课讲的很有水平,话语 不多,但句句都在点子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基本上就是一点即通,使我们非常的敬佩。</p><p> 丁老师还负责我们毕业班的音乐课,他上音乐课与杨清聚老师不同,杨老师是以教唱歌曲为主,丁老师是以教乐理知识为主。丁老师说,你们都是大点了的学生,要学习一些简谱知识了。简谱知识掌握了,你们拿起一首歌曲就可以自己去练习唱歌了。他从简谱的小节线,音节符号等等一点一点的给我们讲解,帮我们练习,使我们很快掌握了一些初步的基本常识。他还教我们练习吹笛子,因为当年一支小竹笛两毛多就能买到,使我们毕业前一段时间,班里一下课,笛声四起,热闹非凡。当然都是男生参加的多,女生基本不参与。由于丁老师的音乐知识启蒙教育,使我参军来到部队后,对音乐有了浓厚的兴趣。在战友们的影响下,先后学会了拉二胡、弹月琴、吹口琴等,还能利用简谱知识为连队教唱新的队列歌曲。</p> <p class="ql-block">五,校长李德亮</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学校——刘集完小,是当时的刘集公社中心小学,就在公社所在地的刘集镇上。李德亮校长位居中心学校领导,周围乡村小学都是相亲相近,每年的学校运动会都是由中心学校召集主办。时不时的校长会议也是由李德亮校长召集主持。虽然我们当时年龄都小,很多事情弄不明白,但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周围的一些乡村小学的校长,经常该三岔五前来李德亮校长处相聚交流,谈笑甚欢。</p><p class="ql-block"> 学校每逢周一,都要召开全校师生大会,也叫周会。李德亮校长总是手拿一本厚厚的16k大小的笔记本,滔滔不绝的进行演讲。往往都是总结过去一周学校的基本情况。有学习方面的,有纪律方面的,有表扬好人好事的,有批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还有寄语希望的金口良言,大概都是一节课的时间。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我虽然是一名高中生 ,但是我现在管理着的老师都是大学生(实际都是师范学校的中专生),希望同学们以后通过学习,比我更强,比我更高,做国家的栋梁之材”。李校长在学校非常严厉,同学们都是望而生畏,连年轻的或年纪大的老师对李校长也都是十分尊重。这主要是李校长工作勤奋,能力强,自我表率作用好,对全校师生非常关心爱护。</p><p class="ql-block"> 当年农村教育条件很差,我们邓县有一百多万人口、号称半径100华里、是河南省人口最多的县(后改为邓州市)。可是,当时邓县整个南部地区,只有构林三中一个初级中学,全县也只有一所高级中学,也就是邓县一中。由于教学资源匮乏,适龄学生社会淘汰率特别高,往往是小学毕业就回农村务农干活了。因此,小学升级初中非常的难。当年小学主要课程是语文和数学两门,升学考试的语文试卷中的作文分数,要占语文试卷中的百分之四十,往往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对语文科目中的作文格外重视。一所小学的应届毕业生,若是能够被录取五六名初中新生,校长就心满意足了。有个别小学年年剃光头,使学校领导非常沮丧。</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临近毕业那一年,记得李德亮校长经常光临班级检查指导,发现有利于升学考试的好现象,总是极力推广宣传,对存在的问题往往是毫不留情,一抓到底。记得当年我的作文本被李校长单独拿去审阅多次,有一篇作文还被李校长让我在全校师生早操结束后的讲评会上进行宣读,随后进行讲评。因为冬天的早上光线不太好,在我宣读的时候,李校长还提着马灯亲自为我照亮,使我激动了好长时间。</p> <p>六,附:还有印象的当年同班同学名单:</p><p> </p><p> 刘德玲、刘景龙、刘宗均、朱德荣、何群山、刘喜梅、晁珍婷、周xx、(刘集街、8.)李秀荣、钱宏泽,钱士改,陈朝龙、孙遂义、连国宏、连加重、连大女、连玉珍、袁正林、袁玉珍、钱焕云、钱焕琴、钱朝志、钱泽道、钱士勤、钱泽富、钱长江(连营、18.)、鲁德新、鲁德林,刘占才、胡遂莲(胡鲁营、4.)、郭宗俭、郭宗合、郭宗梅(郭庄、3.)张德才、张相合、姜道世(林营、3.)窦结石(朱菴、1.)李科然,刘xx(小桥李、2.)范道理,范明云、(范营、2.)李广景、王正典、孙巧云(庞营、3.)李海明、左德朋,赵桂荣、杨德昌、宋江淮(双渠李、5.)李相州,郭安杰(小李营、小郭营、单坡、2.)杜国郎(杜营、1.)韩平兴(朱韩营、1.)</p><p>共计:54名</p><p> </p><p><br></p> <p class="ql-block">注: 因年长日久,失误的地方敬请老同学们修正,补充,修改,谢谢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当年曾经经历过的童趣</p> <p class="ql-block">有感当年的童趣</p> <p>邓州市刘集镇新貌一瞥</p>